教育

學之燦 發佈 2024-04-29T20:03:47.282318+00:00

教育目的個人本位論代表人物:盧梭、洛克、夸美紐斯、福祿倍爾、裴斯泰洛齊、孟軻。口訣:最近股市很猛,不斷跌,很多人賠洛, 所以在盧。

記憶口訣

一、教學原則:

直觀性、啟發性、循序漸進性、因材施教、理論聯繫實際、量力性原則、鞏固性

口訣:

尋(循序漸進)直(直觀)發(啟發)鞏(鞏固)俐(量力)聯(理論聯繫實際)姻(應材

施教)

二、內發論代表人物:

孟子、弗洛伊德、威爾遜、格塞爾、高爾頓、霍爾、董仲舒

口訣:

老佛爺(弗洛伊德)弄(孟子)不懂(董仲舒),格格(格賽爾)的兩個兒子(高爾頓、霍

爾)幹嘛要微服私訪

三、教育目的個人本位論代表人物:

盧梭、洛克、夸美紐斯、福祿倍爾、裴斯泰洛齊、孟軻(孟子)

口訣:

最近股市很猛(孟子),不斷跌,很多人賠(裴斯泰洛齊)洛(洛克), 所以在盧(盧梭)

子上唱浮誇(夸美紐斯)祈福(福祿貝爾)

四、教育目的社會本位論代表人物:

孔子、斯賓塞、涂爾幹、孔德、赫爾巴特師派官網:
http://www.jiaoshipai.com/

2

口訣:雙孔(孔子、孔德)特(赫爾巴特)干(涂爾幹)澀(斯賓塞)

五、教學方法:

a.語言性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讀書指導法;

b.直觀性教學方法 :演示法、參觀法

c.研究性教學方法 :討論法、發現法

d.實踐性教學方法:練習法、實驗法、實習法

口訣:

動嘴、眼、腦、手。動嘴:教授在講(講授)壇(談話)讀書(讀書指導);

動眼:眼(演示)饞(參觀);動腦:武王思考如何討(討論)伐(發現)紂;

動手:二次實(實驗、實習)戰演練(練習)

六、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要求:

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

口訣:

三愛兩人一終身

七、德育原則

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因材施教、長善救失、導向性、疏導性、課堂與生活相結合、集體

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相結合

口訣:

一連營長,雙導三結合教師派官網:
http://www.jiaoshipai.com/

3

八、德育方法:

說服教育法、榜樣示範法、鍛鍊法、陶冶法、品德評價法。

口訣:

淘(陶冶)寶的榜樣(榜樣示範)在唯品(品德)會上說(說服教育)段(鍛鍊)子

九、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a. 要培養的人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b. 要求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

c. 適應時代要求,強調學生個性的發展。

口訣:

全面建設個性接班人

十、現代學制的發展趨勢:

a. 加強學前教育及其與小學教育的銜接;b. 提早入學年齡,延長義務教育年限;

c. 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朝著綜合統一的方向發展;d. 高等教育的類型日益多樣化;

e. 終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視。

口訣:

第一幼小要銜接,第二提早入學延義年,第三普職教育要統一,第四高等教育要多樣;第五

終身受重視。

十一、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a.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維持好奇心;b.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c.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

d.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口訣:

要想學生感興趣,首先創設好情境;要想學生有信心,作業難度要調控,反饋結果要多鼓勵;

要想學生更努力,結果歸因才正確。

十二、新課改教師角色的轉變:

a.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b.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c.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和研究者;

d.教師應是社區型的開放教師;

e.教師應該是終身學習的踐行者。

口訣:

踐行社區開放教師成為課程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和促進者

十三、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a.了解和研究學生;b.樹立正確的學生觀;c.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

d.樹立教師威信;e.發揚教育民主;f.正確處理師生矛盾。

口訣:

光頭強發(e)現了(a)2 顆樹(b、d),提(c)起工具處理(f)成筷子ttp://www.jiaoshipai.com/

1

主觀題萬能背誦口訣

三、簡述新課程倡導的教學觀。

口訣:三個教學過程一學科結論

1.教學過程的課程創生與開發

2.教學過程的師生交往與互動

3.學科結論的過程價值

4.教學過程的人文關懷

四、簡述學習動機的激發。

口訣: 上課 布置作業 學習反饋 獎懲 歸因

1.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上課)

2.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布置作業)

3.利用學習結果的反饋作用(學習反饋)

4.妥善進行獎懲,維護內部學習動機(獎懲)

5.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學習(歸因)

五、簡述教學過程應遵循的基本規律。

口訣:教師直接掌握傳授

1.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統一的規律

2.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的規律

3.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的規律4.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一的規律

六、簡述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

口訣:雙量雙練加思考

1.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與質量

2.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3.提供多種練習的機會

4.培養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

七、學習動機的培養

口訣:兩設置兩利用一培養一注意

1.設置榜樣 2.設置具體目標及達到目標的方法

3.利用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的互動關係培養學習動機

4.利用直接轉化途徑和間接轉化途徑培養學習動機

5.培養學習興趣 6.注意學生的歸因傾向

八、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記憶力

口訣:一增強二掌握三減少四培養

1.增強記憶的目的性

2.掌握良好的識記方法

3.根據遺忘規律,減少遺忘

4.培養良好的記憶規律tp://www.jiaoshipai.com/

3

九、課外活動的特點

口訣:組織上形式上內容上過程上

1. 組織上的自主自願性

2. 形式上的靈活多樣性

3. 內容上的靈活性和廣泛性

4.過程的實踐性

十、簡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口訣:導向選擇激勵評價

1.教育目的的導向功能

2.教育目的的選擇功能

3.教育目的的激勵功能

4.教育目的的評價功能

十一、簡述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

口訣:全面個性要兼顧,創新實踐要全體

1.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核心是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2.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全面、全體)

3.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重點(創新實踐)

4.素質教育貫穿教育全過程並滲透在教育的方方面面

5.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個性)教師派官網:
http://www.jiaoshipai.com/

4

十二、簡述德育的基本原則

口訣:雙導二施三結合

1.導向性原則

2.疏導性原則

3.因材施教原則

4.長善救失原則

5.個別教育與集體教育相結合原則

6.嚴格要求與尊重學生相結合原則

7.教育影響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十三、 簡述教師職業道德

口訣:三愛兩人一終身

1.愛國守法(基本)

2.愛崗敬業(本質)

3.關愛學生(靈魂)

4.教書育人(根本)(載體)

5.為人師表)(內在)

6.終身學習(動力)

十四、簡述人本主義典型教學模式

口訣:開放題自由做

1.開放課堂教學模式2.以題目為中心的課堂討論模式

3.自由學習的教學模式

十五、簡述人文主義思想的教育理念

口訣:兩培養兩推崇(行)一提倡

1.在平常教學中培養健全人格

2.培養團體精神的合作學習

3.推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4.推崇人性中心課程

5.提倡情感型師生關係

十六、簡述布魯納結構教學觀原則

口訣:強化動機結構程序

1.強化原則

2.動機原則

3.結構原則

4.程序原則

十七、簡述布魯納認知結構學習論

口訣:藉助於語言主動發現學科基本結構的過程

1.對兒童實質的看法,語言學習是兒童心理發展的關鍵

2.學習是一個主動認知的過程//www.jiaoshipai.com/

6

3.提倡發現學習

4.強調對學科基本結構的學習

5.重視學習過程

十八、簡述終身教育思想的主要觀點

口訣:超越過程學習目標內容方式

1.超越學校圍牆的教育

2.從胎兒到墳墓的教育

3.終身教育的目標-完善的人和和諧的社會

4.無所不包的學習內容

5.終身學習的方式-自我導向學習

十九、簡述教師自我發展的策略

口訣:依靠自我意識規劃專業發展

1.確立良好的專業自我意識

2.制定專業發展的自我規劃

3.以日常生活為資源,實現教師專業的發展和完善

二十、簡述教師作為一種專門職業必須具備哪些素養。

口訣:常念知能德身心

1.崇尚的職業道德。表現在熱愛教育、學生,嚴於律己,誨人不倦,為人師表

2.合理的專業知識。表現在精深的學科專業知識和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3.精湛的專業能力。表現在處理教學內容上和分析研究學生的能力上

4.強壯的身體素質。表現為健康的體魄和旺盛的精力

5.健康的心理素質。表現為良好的心態和良好的自制力

6.先進的教育理念。

二十一、簡述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口訣:根本是培養強調全面發展

1.社會主義是我國教育性質的根本所在

2.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3.培養受教育者的獨立性和創新精神日益得到重視

4.強調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5.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才智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二十二、簡述新時期德育目標的特徵

口訣:品德層次二統一

1.注重對學生基礎性品質的培養

2.注重發展學生道德思維力

3.具有鮮明的層次性

4.注重社會要求與個人發展相統一

5.注重繼承性與變革性相統一p://www.jiaoshipai.com/

8

二十三、簡述德育的途徑

口訣:家庭學校社會班級品德學科共青團

1.品德課和其他學科教學

2.社會實踐活動

3.共青團和少先隊教育

4.校級教育活動

5.班級教育活動

6.家庭工作

二十四、簡述我國新時期師德規範的特徵

口訣:一理念三結合

1.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2.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

3.倡導性要求與禁行性規定相結合

4.自律與他律相結合

二十五、簡述教學的基本任務

口訣:德智體美雙基

1.使學生掌握現代的科學系統文化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發展學生智力,特別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發展學生體力,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能力5.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二十六、簡述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原則

口訣:直啟鞏循理因思及量

1.直觀性原則

2.啟發性原則

3.鞏固性原則

4.循序漸進原則(系統性原則)

5.理論聯繫實際原則(增加必要的鄉土教材)

6.因材施教原則

7.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統一原則

8.及時反饋原則

9.量力性原則

二十七、簡述班集體具備的四個特徵

口訣:目標結構準則氛圍

1. 明確的共同目標

2. 一定的組織結構

3. 一定的生活準則

4.集體成員之間相互平等、心裡相容的氛圍二十八、簡述班集體的教育作用

口訣:三個有利於(自我群體社會)

1.有利於學生形成自我教育能力

2.有利於形成學生的群體意識

3.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社會交往與適應能力

二十九、簡述班集體的形成與培養的途徑與方法

口訣:三建立(確立)一組織一培養

1.確定班集體的發展目標

2.建立班集體核心隊伍

3.建立班集體正常秩序

4.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5.培養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三十、簡述班主任如何對學業困難學生進行教育

口訣:幫助激活爭取改進

1.幫助學生鍛鍊學習毅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2.激活學習動機,消除厭學情緒

3.爭取家長和社會各界力量的有效支持,構建良好的支持系統

4.改進學生評價方式,構建良好的支持系統三十一、簡述班級活動設計與組織的原則

口訣:生命生成開放個性

1. 生命性原則 2.生成性原則 3.開放性原則 4.個性化原則

三十二、創新教育的實施原則

口訣:基層主動放個飯代

1. 基礎性 2.層次性 3.開放性 4.活動性 5.示範性 6.個別性 7.民主性 8.現代性

三十三、古代教育的特徵

口訣:階道專刻象

1. 階級性 2.道統性 3.專制性 4.刻板性 5 象徵性

三十四、學習策略的原則

口訣:煮花生特有效

1. 主體性 2.內化性 3.生成性 4.特定性 5.有效性(有效監控性和個人效能感)

三十五、簡述近代教育的特點

口訣:公義世法

1.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義務教育普遍實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第一部分 常識及相關知識點(了解、理解,適當背誦)

學生指導 第一節 心理學基礎知識

一、心理學、心理現象

1.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兼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性質,屬於中間科學。

2.心理現象

認識過程(知,基礎):感知,記憶,想像,思維(核心、本質)

心理過程

情感過程(情,動力):喜、怒、哀、懼。

心理現象

意志過程(意,調控):發動、組織、調節行為。

個性傾向性系統(動力):需要、興趣、志向、世界觀。

個性心理 自我意識系統(能動性):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監控。

個性心理特徵系統(個別性):能力、氣質、性格。

3.科學兒童心理學的誕生標誌:德國蒲萊爾 1882 年出版《兒童心理》。

科學心理學的誕生標誌:1879 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心理學之父)在萊比錫設立第一個心理實驗室。

4.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主觀反映。(腦是心理的器官,客觀現實是心理的源泉,心理具有主觀能動性)。

5.反射是人腦的基本活動。根據反射的來源可以分為無條件反射與條件反射。

①無條件反射(不學而能,遺傳獲得,固有不變),如:新生兒的巴賓斯基反射、驚跳反射、嘗梅止渴。

②條件反射 (後天獲得,學習的標誌,暫時聯繫,易變),有兩大信號系統:

 第一信號系統(實物),人和動物 望梅止渴

 第二信號系統(語詞),人獨有 談梅止渴

6.影響人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其具體的作用是什麼?(參照比較智力發展的影響因素、人格發展的影響因素)


影響心理發展的因素有:遺傳、生理成熟、環境教育、主觀能動性、實踐活動等。

①遺傳。遺傳為人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和生理前提,但並不能決定人的發展。受遺傳控制的生理成熟為學習、

心理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準備狀態。成熟早期是發展的敏感期。

②環境。環境為人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決定了人的發展方向、水平、速度和個別差異。

③學校教育。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④個體主觀能動性。個體主觀能動性是促進個體發展從潛在的可能狀態轉向現實狀態的決定性因素。

⑤實踐活動。活動是兒童心理發展的橋樑,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心理得到發展。

二、感覺、知覺(感知覺:最早發展,速度最快)、觀察

1.感覺: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是最簡單的心理過程,是知覺的基礎。

知覺: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整體的反映,對事物多種屬性關係的反映,不是感覺的簡單總合。

錯覺:不正確的知覺。難以避免的,有一致性。橫條衣顯得胖,豎條衣顯得苗條。建築物飛檐顯得高大雄偉。

2.感覺產生的條件:

主觀條件:感覺能力(感受性)。

客觀條件:刺激物的特點。

3.感覺的適應:刺激物持續作用引起感受性的變化(提高、降低)。

 視覺適應: 暗適應、明適應;

 嗅覺的適應:「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 痛覺適應難產生4.感覺對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感受性發生變化。有同時對比,繼時對比。

5.感覺後像(感覺後效):刺激作用停止後暫時保留的感覺現象。視覺後像常見的,有正後像,負後像。

6.感覺代償:某些感覺缺失,其他感覺來彌補。「以目代耳」、「以手代目」。

7.聯覺:指一種感覺引起另一種感覺的心理現象,如甜蜜的嗓音、絢麗的樂章、彩色的音樂等。

8.物體知覺(相對社會知覺):空間知覺(方位、距離、形狀、大小),時間知覺,運動知覺。

社會知覺:即社會認知,常見的社會認知偏差: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暈輪效應、刻板效應、投射效應。

9.深度(距離)知覺:對同一物體的凹凸程度或不同物體的遠近程度的知覺。

10.時間知覺:對物體運動的延續性和順序性的知覺。7-8 歲是時間知覺發展的敏感期。

11.觀察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比較持久的知覺過程,是知覺的高級形態。

觀察是「思維的知覺」、「特殊的直覺」。觀察力是智力發展的基礎。

12.觀察品質:(發展趨勢)

①目的性: 興趣到理性;低年級學生,觀察的目的性較低,不會獨立地提出觀察任務,不能排除干擾。

②精確性: 籠統到精細;低年級學生,觀察事物籠統模糊,只能看到個別屬性,細微的差別難以察覺。

③順序性: 零亂到系統;低年級學生,觀察事物零亂不系統,混亂無序。

④深刻性: 表面到本質;低年級學生,不會概括事物的本質特徵,觀察只注意事物表面的無意義的特徵。

三、注意

1. 注意: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特性:指向性與集中性。

根據注意產生和維持有無預定的目的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將注意分為:無意注意(不隨意注意)、有意注

意(隨意注意)、有意後注意。

2.無意注意主要由外部刺激引起的,足夠強烈、形象生動有趣、富有變化的外部刺激易引起無意注意。整個小

學階段兒童由無意注意為主發展到有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隨著年齡提高。

3. 注意品質:包括廣度,穩定性,轉移和分配,注意品質在有意注意的過程中不斷發展。

①注意的廣度:指在單位時間內所注意到對象的數量。受材料的性質和組織方式影響。

②注意的穩定性:指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對象上時間的長短。受心理活動有意性制約。活動生動有利穩定。

③注意的分配:指在同時進行兩種或幾種活動的時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對象;或在進行某種活動的時候,在

同一時間內,把注意指向兩種或幾種不同的工作。

④注意的轉移:根據新任務,主動及時地把注意從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上。轉移不同於分心。

4.小學生注意發展的特點

①從低年級的無意注意為主發展到高年級的有意注意為主。

②注意有明顯的情緒色彩。對有興趣的課程更能專注。

③小學生的注意品質不斷發展。廣度、分配、轉移、穩定性都在發展。

④整個小學階段,注意的無意性比較明顯。具體生動形象的事物更易引起學生的注意。

5.多動症是以注意行為障礙為主的兒童發展性的綜合症。多動不等於多動症。

四、記憶

1.記憶:人腦對經驗的識記,保持和恢復(再認、再現)的過程。

根據記憶是否有目的:無意識記,有意識記;根據記憶內容是否理解:機械識記,意義識記。

2.記憶品質:敏捷性-快,鞏固性(持久性)-牢,準確性-對,條理性(準備性)-取。

3.按內容分類:①形象記憶;②情景記憶;③語詞—邏輯記憶;④情緒記憶;⑤運動記憶。

4.按時間長短分類:

①瞬時記憶(感覺登記) 0.25~2 秒內 引起注意進入短時記憶。

②短時記憶(工作記憶) 不超過 1 分鐘 經過複述進入長時記憶。貯存的信息有限,約 7±2。

③長時記憶 1 分鐘以上甚至終身 經提取進入短時記憶。

5.按信息加工和存儲的內容不同,記憶分為陳述性記憶和程序性記憶。

6.表象:保持在記憶中的客觀事物的想像,即當感知過的事物不在面前時在腦中再現出來的形象。

通常指記憶表象。表象特徵:形象性(感知的結果)、概括性(多次感知積累的產物 )

7. 德國艾賓浩斯最早用實驗法研究記憶,發現遺忘規律:「先快後慢」,進程不均衡

8. 影響遺忘的因素:

①時間因素;

②學習材料的性質;

③系列位置效應;

④識記材料的數量和學習程度;

⑤記憶任務的長久性與重要性;

⑥識記的方法;

⑦情緒和動機等。

9.遺忘的原因(理論解釋):

①痕跡衰退說;

②干擾說(前攝抑制、後攝抑制);

③動機說(情緒的壓抑,進入潛意識深處);

④提取失敗說(舌尖現象);

⑤編碼缺失(熟視無睹)。

10.嘗試回憶法:即讀幾遍後合起書來回想其中的內容或嘗試背誦。是典型的有意識記。

11.前攝抑制:先前所學的內容對後來學習產生的干擾或抑制。

倒攝抑制:後來所學內容對先前內容產生的干擾或抑制。

12.過度學習(艾賓浩斯提出):

學習內容達到初步掌握時不停止,繼續進行學習達到完全鞏固的程度。過度學習達到 50%,學習效果最佳。

五、想像

1.想像是對頭腦中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創造新形象的過程。

2.無意想像:無預定目的沒有意志努力的想像。做夢,課堂白日夢是無意想像。

有意想像:有預定目的有意志努力的想像。

3.再造想像:根據語言文字的描述或圖紙,圖樣,符號的描述(現成的描述),在頭腦中再造出與其相應的新

形象的過程。如:欣賞音樂、閱讀作品。再造想像中含有創造的成分。

4.創造想像:根據已有形象,在頭腦中獨立地創造新形象的過程。如:創作作品、科技發明。

具有首創性、新穎性、獨立性,受原型啟發。比再造想像困難,以再造想像為基礎。

5.幻想:幻想是創造想像的特殊形式。有科學幻想、理想、空想。

6. 小學兒童想像的發展的特點(想像品質的發展)

兒童入學後,想像的有意性、現實性、創造性、概括性都在不斷發展著。

①有意性的發展:想像的有意性,隨年級而發展。 低段兒童想像往往離開想像的目的、主題,自由聯想;高

段圍繞主題想像。②現實性的發展:想像的現實性指想像的形象受現實的制約。 隨年級發展,想像反映的形象越發接近現實。

從熱衷於脫離現實的神話虛構轉向對現實生活的嚮往(文學欣賞由虛擬到現實)。

③ 創造性的發展:從再造想像中有創造性的成分,擴展到獨立地進行創造想像。低年級想像的形象複製性、

模仿性強,加工成分不多;高年級複製模仿減少,創造增多。

④ 概括性的發展:想像從具體性、直觀性向概括性、邏輯性發展,表現為想像所憑藉的依託物由實物向詞語

演變。

六、 思維

1.思維: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與規律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維的基本形式有概念、判斷、推理。

2.思維特性:

①間接性:用已有的經驗理解、認識不能被直接感知的事物、事物間的關係及事物發展的過程。

②概括性:反映一類事物的共性或事物之間普遍的必然的聯繫。

3.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與詞聯繫,用詞標誌,有內涵和外延,內涵是本質,外延是範圍。

4.定勢:先前的心理活動對以後的活動產生的一種準備狀態。盧欽斯的量水實驗說明定勢存在。

5.變式:變化概念正例突出本質特徵。運用變式防止消極定勢的發生。

6.小學兒童思維發展的一般趨勢。

①從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過渡。 過渡期的關鍵在四年級(10,11 歲),轉折早晚取

決於教育。具體成分和抽象成分隨年級、科目而表現出不平衡性。

② 小學兒童思維的基本過程日益完善。 分析、綜合不斷由動作向表象直至概念水平上進行。

③兒童抽象邏輯思維的自覺性開始發展。低年級不能有效地「對思維進行思維」,以檢查調節自己的思維活動。

7.影響創造力的因素。

①環境:和諧、民主、寬鬆的條件有利於創造性的培養。

②智力:高智商是高創造性的必要條件。

③個性:幽默、抱負、成就動機、容忍錯誤、愛幻想、好奇、獨立是高創造性的人格特徵。

④動機:外部動機、內部動機對創造都重要,但是外部動機有時會妨礙創造性。

⑤知識:高創造者是知識豐富的人,但過多的死的知識會束縛人的思維。

8.頭腦風暴法:奧斯本首創,集體討論法;不受限制、互相啟發、聯想答案;暫緩評價、暢所欲言; 追求答

案的多、活、新。 頭腦風暴法是訓練發散思維的重要方法。

9.問題解決的基本過程:問題解決是一種極其複雜的心理過程,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①發現問題:人對活動的態度越積極,知識經驗越豐富,求知慾越強,就越容易發現和提出問題。

②明確問題:明確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已有的知識經驗。知識經驗越豐富,越容易抓住問題的關鍵和核心。

③提出假設:在明確問題的基礎上,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

④檢驗假設:檢驗假設是否與實際相符合,一般有兩種檢驗方法:一種是在實踐中,通過活動加以檢驗;另一

種是通過思維活動即推理加以檢驗。

10.問題解決策略主要有:算法策略和啟發策略。

其中啟發式策略有手段目的分析法、爬山法、順向法、逆向法等。七、情緒情感

1. 情感: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需要、願望和觀點而產生的體驗。

移情:人們在覺察他人情感時自己也體驗到與之相同的情感。培養情感的常見策略。

2.根據情緒發生的強度和持續時間的長短:情緒分為激情、心境、應激。

①激情:一種猛烈的迅速爆發而時間短暫的情感狀態。如狂喜,憤怒,恐懼。對立意向的衝突或過度的抑制容

易引起激情。范進中舉—狂喜—激情。

②心境:一種比較微弱平靜而持久的情感狀態。愉快,憂鬱,恬靜,朝氣蓬勃。 憂者見之而憂,喜者見之而

喜。黛玉鬱悶寶釵平和—心境。

③應激:在突然出現緊張情況時產生的情感狀態。救災勇士—急中生智—應激。

3. 根據情感的社會性內容:情感分為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①道德感:關於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道德標準而產生的情感體驗,如愛國感、集體感、榮辱感等。得到教

育引導,小學生的道德感逐漸與道德評價聯繫起來。

②理智感:人在智力活動過程中發生的情感體驗。兒童理智感最常見的表現是好奇心、求知慾,正確理解幼兒

的破壞動作。 小學生能提出問題尋求答案,解答問題後又成就感,但是理智感有具體性。

③美感:人根據一定的審美標準對客觀事物、藝術品、人的道德行為的美學價值進行評價時所產生的情感體驗。

指向作品內容的美感為主,少有注意到作品的藝術評價。

4.依戀是兒童生命早期與撫養者之間的積極的充滿深情的情感連結。哈洛的恆河猴實驗、洛倫茲的禽類動物研

究,從生態學學上揭示了依戀的存在。早期印刻行為是依戀的表現。

5.小學兒童情感的培養

①提高兒童的認識能力,促進其情感的發展。認識是情感的基礎,通過各科學習,豐富小學生的知識,激發愛

祖國愛人民的情感。提供思想品德教育,逐步培養小學生正確的道德標準,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產生

積極的情感體驗。

②創設情境,陶冶小學兒童的情感。情感是由一定的客觀刺激引起的,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兒童的情感易受

具體事物的支配。教師有意識地設計情境,組織各種實踐活動,通過情景創設、角色扮演、氣氛渲染引導兒童

在實踐中將情感與行為結合起來。

③在教育、教學中正確運用移情,利用榜樣的力量對學生進行直觀影響。 移情能力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

通過移情教育讓學生學會設身處地、將心比心,防止或者延緩不適當情感,自我監控情感。 教育者培養兒童

移情的能力可以通過樹立榜樣、宣揚英雄、模範和身邊的好人好事。

④利用有豐富情感的文藝作品,使學生獲得間接的情感體驗。小學生不可能樣樣都通過活動去體驗,許多情感

是無法親身經歷的。教師要充分利用富有情境性的直觀材料,使學生獲得間接的情感體驗。

⑤培養學生自覺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小學生知識經驗少,意志較為薄弱,容易產生消極情感。需要經常與他

們講道理,引導學生明是非,嚴格要求自己,自己控制自己的行動。

八、意志

1.意志:人在行動中自覺克服困難以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

2.動機衝突:多個動機不可能同時滿足,就會產生動機衝突。動機衝突有以下幾種類型:

①雙趨式:既想……又想……(都想要,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②雙避式:即不想……又不想……(都不想要,前怕狼後怕虎)。

③趨避式:既想……又不想……(想要,又不想要,食之無肉,棄之有肉)。

④多重趨避衝突:多種衝突因素交織在一起。3.意志品質

①自覺性:自覺性就是認識到行動的目的,並調整控制行動。 低年級自覺性差,易受暗示。

②果斷性:果斷性就是迅速合理決策,並執行決定。 低年級易受外界干擾,易輕率和三心二意。

③自製性:自製性就是自覺地控制情緒,約束不利行為。初入學比較任性,自制力都不強,容易違反紀律。

④堅韌性:堅韌就是不屈不撓、貫徹始終,是克服內外困難,堅持完成任務的品質。與堅韌性相反的是意志薄弱。

4.小學兒童意志的培養

①開展理想教育,提高小學兒童行動的自覺性。有理想的人認識水平高,行動更自覺。教師應把抽象的道理和

兒童的具體行動結合起來,用理想指導兒童的生活。

②加強養成教育,培養小學兒童的自制能力。初入學兒童行為習慣不好,必須通過養成教育加以培養。通過培

養兒童遵守紀律和生活制度的常規訓練,使兒童形成自動控制的良好的行為習慣。

③教會學生學會取捨做決定,培養小學生的果斷性。教師及早培養孩子對學習、對社會活動和勞動的責任感和

義務感,使其在意志行動的決定和執行上發揮作用。

④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堅韌性。良好的意志品質是在克服困難中表現,並在克服困難中形成。可以

組織活動,有意識地讓學生在實際行動中克服困難,培養信心決心,磨練意志。在克服困難的方法和技術上給

予適當的指導。

⑤教育兒童正確對待挫折。教師要引導兒童看到挫折的積極性與消極性,幫助兒童正確對待挫折通常做法:

九、個性心理

1.個性(人格)是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各種心理特徵的總和,總的心理面貌和精神面貌,是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

穩定而統一的心理品質。

2.人格的特性(個性的特性)

①獨特性:多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的獨特個體。

②穩定性:人格一旦形成,相對穩定,不易變化。

③整合性:即整體性,多成分構成整體,且相互影響。

④功能性:人格決定生活方式,甚至決定命運。

⑤複雜性:人本身是複雜的,認識人也是複雜的。

⑥社會性:人格在社會交往中形成、表現、矯正。

3.需要是有機體感到某種缺乏或不平衡狀態而力求獲得滿足的心理傾向。以「缺乏感、意向、願望」的形式被

意識。需要是活動的原動力,是個體活動積極性的源泉。

4.動機:指引起和維持個體的活動,並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

動機是行為的直接動力, 推動人行為的內在原因。

動機的功能:

①激活功能:發動、喚起行為。

②指向功能:使行為朝向目標。

③維持和調節功能:使不停止、堅持到底。(自我強化)

5.能力是直接影響個體的活動效率,促使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徵。智力、創造力都是能力的表現。

智力:認識方面的綜合能力。

創造力:是根據一定目的,運用已知信息,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價值的產品的能力。創造力是由

創造思維、創造想像、創造動機、創造性格等要素構成的綜合心理素質,創造性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6.卡特爾將個體智力分為如下兩個方面:

①流體智力(信息加工、問題解決),流體智力幾乎可以轉換到一切要求智力練習的活動中,所以稱為流體智

力。20 歲時達到高峰後逐漸下降。(也有資料說是 35 歲達到高峰。)與先天遺傳有很大關係。

②晶體智力(語言、數學知識),是流體智力運用在不同文化環境中的產物。晶體智力不僅能夠繼續保持,而

且還會有所增長,25 或 30 歲以後還在緩慢上升,一直到 60 歲才逐漸衰退。

7.智力測驗:比奈—西蒙智力測驗(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測驗)、斯坦福—比奈智力測驗、韋克斯勒智力測驗等,

主要測人的一般適應力。智力測驗的結果用智商表示。

比率智商:IQ=(MA/CA)×100;離差智商:IQ=100+15Z=100+15(X-M)/S

8.二因素論:英國心理學家斯皮爾曼認為,智力包括一般因素(G 因素)和特殊因素(S 因素)。

9.美國心理學家斯滕伯格提出了三元智力理論。智力是一個統合體,包括三個部分:成分智力、情境智力、經

驗智力。成分智力活動鍛鍊人的分析能力,情境智力活動鍛鍊了人的實踐能力,經驗智力活動鍛鍊了人的創造

能力。

10.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從智力活動的內容、操作、產物三個角度提出了智力三維結構理論。

11.氣質:人的心理活動動力方面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

表現為心理活動的速度(言語、思維的速度)、強度(情緒體驗強弱)、穩定性(注意集中時間長短)、指向性(內向、外向)。

了解氣質:行為觀察法、量表測定法。

12.希波克拉底提出了氣質的體液說,巴甫洛夫從條件反射的角度揭示了氣質的生理機制。

13.氣質類型、表現、神經活動比照:

膽汁質(興奮型)——強、不平衡(張飛)

多血質(活潑型)——強、平衡、靈活(王熙鳳)

粘液質(安靜型)——強、平衡、不靈活(薛寶釵)

抑鬱質(弱 型)——弱、不平衡(林黛玉)

名 稱

特 點

教 育

膽汁質

直率、剛強、精力旺盛、易感情用事

冷處理;培養自製進取、發取勇敢

多血質

靈活、活潑、易於變化、粗心

嚴厲;培養恆心專一,發揮足智多謀

粘液質

穩重踏實,不善變化

耐心;培養靈活性,發揮恆心毅力

抑鬱質

敏感脆弱、穩重、體驗深刻、抑鬱

委婉;培養樂觀自信敏感,發揮細緻

14.性格是人對現實較穩定的態度與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性格具有品德評價的意義,是個性的核心。

15.性格的特徵:

①性格的態度特徵: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最直接的表現。包括:對社會、集體、他人的態度(正直誠實等)。

對勞動、工作、學習的態度(認真仔細,有創造精神等)。對自己的態度(自信、謙虛)。

②性格的理智特徵:反映個體的認知活動特點。如主動觀察型、被動觀察型。形象思維型與抽象思維型。

③性格的情緒特徵:情緒的經常穩定的特點。如情緒的強度特徵、穩定性特徵、持久性特徵、主導心境。

④性格的意志特徵:自覺調節自己行為的方式、水平。如意志的自覺性、自制力、果斷性、堅持性等。

16.如何培養小學兒童的性格?

小學四年級到六年級是性格發展的驟變期,另一發展驟變期在初高中階段。

①提供適當的參照群體。即提供榜樣群體,使之成為兒童心目中的準則,城市兒童多以家長為參照,農村兒童

多以教師為參照。

②注意學生中非正式群體的影響。班級中的非正式群體對個人的行為有較大影響,起到助長、削弱、限制或引

誘的作用。

9.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論

美國精神分析學家埃里克森認為,人格是生物的、心理的和社會的三方面因素構成的統一體,人格發展是一個

逐漸形成的過程,必須經歷八個順序不變的階段,其中前五個階段屬於兒童成長和接受教育的時期。

①基本的信任感對不信任感(0~1.5 歲):滿足生理需要,發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體驗希望的實現。

②自主感對羞恥感、懷疑感(1~3 歲):獲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慮,體驗意志的實現。

③主動感對內疚感(3~6 歲):獲得主動感,克服內疚感,體驗目的的實現。

④勤奮感對自卑感(6~l2 歲):獲得勤奮感,克服自卑感,體驗能力的實現。

⑤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12~19 歲):青春期的主要任務是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亂。這裡的

同一性,主要是指一個人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包括過去的、現在的、將來的自己,了解自己的需要、

理想和責任,清楚自己的社會角色,以及運用自己的方式把握事件時的內在自信等各方面的協調整合。

10.美國兒科醫生格賽爾通過雙生子爬梯子實驗提出了生理成熟為學習訓練提供了必要的準備狀態。

11.認知方式又稱認知風格。信息加工的穩定獨特的風格。沒有好壞之分,只影響學習方式。

12.不同的心理學家,從不同角度對認知風格進行了分類。

場依存型-場獨立型(威特金)、沉思型-衝動型(卡根)、聚合-發散型(吉爾福特)、具體型-抽象型(帕斯克)。

學生指導 第三節 小學生學習指導

一、學習理論

1.學習定義:學習是由經驗引起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

2.學生學習的特點:

①以掌握間接知識經驗為主;

②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指導下進行;

③掌握系統的科學知識、技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科學的世界觀;

④在班集體中進行學習。

3.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學習過程是有機體在一定條件下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結從而獲得新經驗的過程。

4.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

 皮層功能:①第一信號系統活動(具體信息,人和動物皆有);②第二信號系統活動(抽象語詞,人獨有)。


 經典性條件發射的基本規律:①泛化與分化 ; ②獲得與消退 ;③恢復 。

5.桑代克的嘗試-錯誤說(嘗試-錯誤學習的基本規律):學習的過程是刺激與反應之間建立聯結的過程,聯結

是通過盲目嘗試-逐步減少錯誤-嘗試而形成的。獲得三條主要的學習定律:

①準備律(生心準備);②練習律(重複增強聯結);③效果律(強調反饋作用)——是最重要的學習定律。

6.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論(強化提高反應的概率):斯金納認為人和動物的行為有兩類:應答性行為和操

作性行為。人類大部分行為是有主動性的操作性行為。操作性條件作用指個體通過主動操作獲得強化,通過強

化可以提高反應概率。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基本規律如下:

 ①強化(增加反應的頻率):正強化(反應之後,增加愉快刺激,提高反應頻率);負強化(反應之後,撤

銷不愉快刺激,提高反應頻率);普雷馬克原則(祖母法則):用高頻行為作為低頻行為的強化物。

 ②懲罰:反應之後,出現厭惡刺激,以消除或抑制反應。

 ③消退(反應之後,沒有強化,反應頻率降低或反應消失)7.班杜拉的社會學習觀:觀察是最基本的學習過程,個體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及其結果而學習。通過替代強化

獲得榜樣的行為。替代強化不是為了增強行為出現的頻率,而是為個體提供信息或誘因,使他認識到什麼樣的

行為導致什麼樣的後果。個體並不是都要通過操作性程序才能形成行為。

觀察學習分為注意、保持、再現和動機四個子過程。

①注意。注意是觀察學習的起始環節,如果學習者對示範行為的重要特徵不予注意,或無正確的知覺,就無法

進行學習。②保持。用言語和形象兩種形式把所獲得的信息轉換成適當的表象保存起來。③再現。把記憶中的

表象轉換成行為,並根據反饋來調整行為以做出正確的反應。④動機。再現示範行為後,學習者是否能夠經常

表現出示範行為還受到行為結果的影響。

⚫ 兒童學習模仿的三種動機:直接強化,替代強化,自我強化。

8.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學習是獲得知識、形成認知結構的過程。學習的實質是學習者知識結構的形成和改組,

而不是通過練習與強化形成的刺激與反應的聯結。

9.苛勒的完型-頓悟說:學習的實質是在主體內部構造完型,學習是通過頓悟過程實現的。

10.托兒曼的符號學習理論:①學習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獲得。②學習是對「符號-完型」的認知,是形成認

知地圖的過程。

11.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論(認知—發現學習理論):

 學習觀:①學生學習的本質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②學習包括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

 教學觀:①教學的目的在於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②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教學原則有:動機原則、結構原

則、程序原則、強化原則。③提倡發現學習。

12.奧蘇伯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論:有意義的接受學習的實質是將新知識與已有知識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

的聯繫(同化過程)。有意義接受學習的重要策略是先行組織者策略,重在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非人為的實質

性的聯繫。

奧蘇伯爾的兩維學習分類:

①學習進行的方式

 接受學習: 學生要學習的概念、原理以結論方式呈現,教師傳授,學生接受。

 發現學習:學習要學習的概念、原理等不直接呈現,需要學生獨立思考、探索、發現獲得。

②學習材料與學習者原有知識的關係

 機械學習:當前學習沒有與已有知識建立某種有意義的聯繫。

 有意義學習:當前的學習與已有知識建立起實質性的有意義的聯繫。

奧蘇伯爾將有意義學習由簡到繁分為五類:

①表徵性學習。學習單個符號或一組符號所表示的意義。

②概念學習。掌握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特徵。

③命題學習。包括事實學習和規律、定理或原理學習。規律、定律或原理的學習是有意義學習的核心成分。

④概念和命題的運用。概念和概括性命題在簡單情境中的運用。

⑤解決問題和創造。解決問題是概念和命題在複雜情境中的運用。創造是解決問題的最高形式。


13.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論:加涅以學習者的內部信息加工過程形成了學習的信息加工理論。學習過程有八個階

段,每一個階段進行不同的信息加工。

學習的八個階段:①動機階段②了解(領會)階段③獲得階段④保持階段⑤回憶階段⑥概括階段⑦操作階段⑧

反饋階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