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命運,從停止抱怨開始

健康青白江 發佈 2024-04-29T20:28:55.429265+00:00

曾聽說過一句話:如果你看不慣某種東西,那就改變它。如果你無法改變它,那就改變你自己的態度,不要抱怨。深以為然。可是,要做到不抱怨很難。仔細回想一下,你能夠做到連續幾天一點抱怨也沒有呢?也許一天也做不到。抱怨在生活中如此常見,以至於我們很少去想這是否正常。

曾聽說過一句話:

如果你看不慣某種東西,那就改變它。如果你無法改變它,那就改變你自己的態度,不要抱怨。

深以為然。可是,要做到不抱怨很難。

仔細回想一下,你能夠做到連續幾天一點抱怨也沒有呢?也許一天也做不到。抱怨在生活中如此常見,以至於我們很少去想這是否正常。

甚至,有時候我們還會有意無意把抱怨當作生活調劑。

抱怨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人際關係。很多親密關係或親子關係都毀於總有人愛抱怨。

那麼,人為什麼愛抱怨呢?

01

抱怨不只是情緒宣洩

不知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

他似乎對什麼都不滿意,只要你一點事做得不合他心意,都能被數落半天。事後,還時不時要翻出來說道。

你這個人怎麼這樣?難道你就不能……?


我真是要被你氣死了,你到底有沒有腦子?


只要你否認,他就有可能會突然暴走,開始瘋狂攻擊你,直到你繳械投降。往往再理智冷靜的人,也會因此崩潰。

當然,更多的是相對來說更溫和的抱怨,比如發個牢騷,吐個槽,不自覺地反覆念叨。

心理學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潛意識推動的。

導致抱怨行為的動機主要分為以下四類:

1. 宣洩情緒

設想一下,好不容易請到假打算出去玩幾天,結果天公不作美。又或者原本答應陪自己去的人,臨時放了鴿子。

這是抱怨最淺層、常見的動機,好比人感覺壓力很大時忍不住長嘆一口氣。這種程度的抱怨往往不會持續太久,也不會影響正常的社會功能,因此只要不沉溺其中,也不失為一種自我調節方式,比一味壓抑情緒好。

2. 獲取關注

有些老人可能會不斷跟子女說:「哎呀,現在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活著實在沒什麼意思」「一年到頭也不回來看看我們,真是白養你們了」。孩子小的時候,也常常會抱怨父母陪伴自己的時間太少或不夠愛自己。

這些抱怨,聽上去像指責,被抱怨的人第一反應可能是你們怎麼一點也不體諒我。但實際上,他們只是希望你能夠多給他們一些關心,只是不知道該如何更好地告訴你「我需要你」

3. 推卸責任

比如團隊作戰的時候,若事情搞砸了,可能會抱怨隊友不給力、領導拖後腿。

有時候,也許隊友或領導的確需要負很大的責任,但是有些時候真相卻不是如此,只是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不想承認自己也有責任,通過不斷抱怨別人將責任和內疚感轉移出去。

畢竟,承認自己錯了或不行,有時候真的很難。尤其是對自我價值感低的人而言,這可能意味著「我的人生完了」。

4. 控制他人

偏執型人格的人或極度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抱怨,往往是為了控制他人。

一般來說,被抱怨的人會忍不住想「我到底做錯了什麼?」或者「要怎麼才能讓她不抱怨呢?」

被抱怨者越害怕衝突,越容易被別人的情緒影響,越習慣於自我反省,就越容易被控制。尤其是在親密關係中,控制欲很強的人,往往會通過抱怨控制對方

話說回來,抱怨的四種動機並不是獨立存在的,往往會組合出現。而且,抱怨者往往並不會直接告訴你她為什麼抱怨,事實上絕大多數人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想的,所以抱怨很難控制。尤其是推卸責任和控制他人的時候,理性思維會選擇性下線。

但是,只要稍加辨別,就會知道他為什麼抱怨。

02

抱怨對人有哪些影響

抱怨就像是口氣,別人抱怨的時候,你一下子就能注意到,但從自己口中發出時,卻覺察不到。

抱怨對被抱怨者的影響很明顯,想一想自己多麼不喜歡愛抱怨的人就知道了。

但其實,抱怨對抱怨者的影響也很大。

心理學家威爾·鮑溫專注於研究「抱怨對人的影響」數十年,在他看來「抱怨是一種包含負能量的語言,它讓你將精力投注於當下存在的問題,而不是問題的解決。」

因此,抱怨對人的負面影響至少有三個:

其一,削弱人的力量

習慣抱怨的人,其實是以弱者和受害者自居,等著別人來滿足自己的訴求。然而,沒有人喜歡抱怨,所以往往他並不能達成所願。期待一旦落空,自然會倍感失落和無助。

如此,每次抱怨都是一次消極自我暗示:「我很慘,但是我無能為力」,就好像掉入了一個沼澤,越陷越深,難以自拔。

其二,妨礙問題解決

抱怨,尤其是喋喋不休的抱怨,會讓與之相關的所有人深陷充滿負面情緒的能量場中。在這個狀態下,人的本能反應往往是逃避,互相推卸責任,往往把會一件小事情變成羅生門。

很多夫妻因為小事吵到離婚,到最後一刻還是覺得都是對方的錯,便是如此。若彼此能停止抱怨,換一種溝通方式,很多婚姻原本不必走到那一步。

遺憾的是,人一旦習慣了抱怨,便很難看到自己的問題,也不願意相信其實除了必須對峙,還有更多可能性。

其三,破壞關係

若抱怨是針對人的,對關係破壞性特別大。

雖然說,人之所以抱怨,是因為有些訴求未被滿足,但被抱怨者感受到的更多是指責、無理取鬧、道德綁架。即便知道自己也有責任,但是為了對抗抱怨者對自己施加的情緒攻擊,會選擇性否認他的需求

一段彼此需求都無法被滿足的關係,註定是失敗的。

03

怎麼減少抱怨

冷靜下來想一想,過多抱怨真的損人不利己。當然,我們也不必苛求自己完全不抱怨,它和憤怒一樣,也有存在的必要性。只是若不加覺察,就容易被情緒反噬。

如果你習慣於抱怨,可以試試以下方法減少不自覺的抱怨行為:

1. 覺察抱怨背後的動機

對自己的抱怨行為保持覺察,可以試著記錄下那些讓自己情緒起伏特別大或反覆出現的抱怨,結合前面的解析,看一看自己抱怨背後的訴求是什麼?

2. 用行動替代抱怨

訴求被看見後往往就會失去它的魔力,越是求而不得就越想要,哪怕其實並不是特別需要。

因此,知道了自己想要什麼,還要問問自己:「我真的需要嗎?得不到會怎樣?得到了又會怎樣?」

如果真的非常重要,直接表達或直接採取行為效果更好。如果並不是那麼需要,學著放下。

3. 21天不抱怨計劃

抱怨是一種習慣或思維定勢,不抱怨也是。當你意識到自己在抱怨的時候,試著按下暫停鍵,等待著衝動淡去,慢慢的就能減少抱怨。

比如說,在手上戴一個特別的橡皮筋,每次忍不住抱怨的時候就彈一下。隨身佩戴一個解壓小玩具,忍不住抱怨的時候,就捏一捏。或者,直接叫停「不要抱怨了,想一想你的訴求是什麼吧。」

從三天不抱怨開始,逐步遞增到7天,10天,15天,21天。當你終於做到的那一天,好好獎勵自己一下吧。

如果你身邊的人愛抱怨,又該怎麼做呢?

首先,一定要避免情緒捲入。

抱怨者的負能量很強,一不小心就會受到影響,尤其是親近的人,不理會就顯得不近人情。理會,又於事無補,而且會助長他的怨氣。

對於這種人,當他開始開始抱怨的時候,先給自己戴上保護罩,「他愛抱怨,是他的問題,不是我的錯。如果他有什麼訴求,應該心平氣和地跟我說。」

撫平情緒後,幫助對方識別自己的訴求。

抱怨從來不是目的,訴求被滿足才是。所以整理好心情後,試著與他對話——

「你希望我怎麼做?」


「我可以為你做什麼?」


「我怎麼做,你才能好受點?」


剛開始,他極有可能會趁機繼續抱怨,你可以平靜且堅定地告訴他:「我知道你有情緒,但是你只有告訴我你的訴求是什麼,我才能滿足你。等你想好了的時候,可以跟我說。」

同時,也要明確自己的底線和邊界。要避免指責和批判,強化關心和中立態度,同時表達要精準、簡潔,不要與之糾纏。

絕大多數時候,只要你願意敞開心扉,對方的負面情緒都能被極大撫慰,從而有機會展開有效溝通。

偏執型人格或負能量比較重的人,可能很難展開對話,可以建議她去接受專業的心理諮詢。

來源:科普中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