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見深有多大度?父親被囚自己被廢,卻依舊要為叔叔朱祁鈺平反!

素年文史 發佈 2024-04-29T20:37:09.652634+00:00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史稱明太祖。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漢族建立的王朝,也算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朝代,比如專門有一本書,記載明朝期間發生的各種喜聞樂見的事情。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史稱明太祖。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漢族建立的王朝,也算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朝代,比如專門有一本書,記載明朝期間發生的各種喜聞樂見的事情。

當然,其明朝十六帝也非常有個性,比如文治與武功都千古留名的洪武、永樂大帝;愛玩蛐蛐的宣德皇帝;熱衷「帝王術」的嘉靖帝;幾十年未上朝的萬曆帝……

不過,有一位名不見經傳的皇帝,即成化皇帝明憲宗朱見深,無論是上位期間還是在位後都命運坎坷。其中最令後世議論紛紛的是,他曾為叔叔明代宗朱祁鈺平反。

要知道,朱祁鈺不僅把持著皇位,拒絕還位讓給明英宗朱祁鎮,還下令剝奪朱見深的太子之位。致使朱見深最後不得不發動「奪門之變」,爭奪皇位。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朱見深非但沒有向叔叔朱祁鈺泄憤,反而恢復其帝位,並追封諡號為「恭仁康定景皇帝」。

朱見深為何要為叔叔朱祁鈺平反?他們之間又有怎樣的恩怨情仇呢?

一切要從明英宗朱祁鎮說起!

機緣巧合,坐上皇位

朱祁鎮與朱祁鈺是一對同父異母的親兄弟,父親朱瞻基是久負盛名的宣德皇帝。兩人自幼相處,其彼此之間的信任與默契程度無人能及,稱得上「親密無間」。

可是,朱祁鎮的母親是孝恭孫皇后,也是朱瞻基寵愛萬分後不惜廢掉原配胡皇后的孫貴妃。因此,朱祁鎮成了名正言順的太子,將來要繼承皇位

「嫡長子繼承制」是周朝時期就流傳下來的制度,幾乎成了歷朝歷代的立國之本,自然無人反對。而朱祁鈺作為庶子,清楚自己的命運,從未覬覦過宮殿那把龍椅,甚至漸漸擔憂哥哥朱祁鎮會猜忌。

1427年,朱祁鎮年少繼位,稱「明英宗」。他沒有對親兄弟痛下殺手,反而依舊與朱祁鈺不分彼此,封其為「郕王」,甚至出宮巡遊時都會將朝中的大小事務交給朱祁鈺打理。

可是,人生充滿戲劇性,一次戰亂,讓兩人的角色調換。

1449年,蒙古鐵騎大舉進攻明王朝,爆發「土木堡之變」。

要知道,明朝一向剛強、驕傲,自朱元璋時期就定下「不和親、不納貢、不割地、不賠款」,以及「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祖訓,因此歷代皇帝都勵精圖治,絕不委身於敵人。

因此,戰亂一開始,宦官王振向朱祁鎮提出「御駕親征」的建議。

不得不說,王振無任何治國計謀,而且是一個自私自利的小人,張太皇太后在世時,曾明令禁止他不得干預政事,但太皇太后一死,他徹底活躍起來,取得朱祁鎮的信任。

而王振此番勸說朱祁鎮「親征」,無非是計劃著親征成功,自己能青史留名。朱祁鎮對他言聽計從,不顧大臣們的反對,親率20萬大軍伐瓦剌。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朱祁鎮上半生幾乎在父親朱瞻基的保護下,羽翼未滿,根本沒有領兵打仗的經驗,再加上天空不作美,駐紮在土木堡時被瓦剌俘獲,二十萬精銳也消耗殆盡。

一時間,明朝皇帝被敵人抓走的消息,傳遍大江南北,朝中群臣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連夜探討如何「明哲保身」。

「瓦剌軍隊勢強,應立即遷都,做好周旋的打算。」

「不可,如若步了南宋的後塵,我大明必將遭千人罵、萬人捶。」

……

一時間,眾人議論不休。突然,兵部侍郎于謙站出來表明立場:「大明決不能遷都,一旦抵達南方,無處可防守,勢必會被滅。為今之計,只有集結軍隊,打響北京保衛戰。

此話一出口,眾人紛紛附和,于謙升任兵部尚書,掌握兵權。不過,在迎戰前,他還有一項事情要做,即扶持新皇帝。

要知道,國不可一日無主,特別是瓦剌依舊對明朝虎視眈眈,軍中統帥之位若無皇帝作戰,勢必軍心不振,難以一戰。在孫皇后與內閣官員的的商議下,上位人選落在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身上。

起初,朱祁鈺斌並未答應,一直強調:「哥哥是君,我是臣,況且哥哥在世,我怎能貿然上位呢!」但是,敵軍攻勢迫在眉睫,眾人不得不趕鴨子上架,他就任皇帝,稱明代宗。

朱祁鈺先是震懾瓦剌,不敢讓其再犯,後又提出諸多有用的政見與措施,讓明朝的繁榮更進一步。但是,人在高位,其野心也會因其不斷膨脹,特別明英宗朱祁鎮被「放虎歸山」後。

其實,朱祁鎮與瓦剌也先有過交情,被俘虜期間雖受盡欺辱,但勉強保住性命。1450年,也先想「坐收漁翁之利」,放他回到大明。

朱祁鎮清楚,朱祁鈺不會心甘情願地讓位,再加上他在瓦剌多年,朝中群臣也不可能同意其再度就位,漸漸打消重掌江山的計劃,頗有安詳餘生的打算。

可是,朱祁鈺卻不依不饒,先是假模假樣地進行了幾次禪讓儀式,後將朱祁鎮監禁起來。另外,他想要廢除朱見深的太子之位,而後設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但朱見濟命運不濟,很快病逝。

見弟弟這一系列大逆不道的行為,朱祁鎮的心中既有屈辱,也有憤恨。於是,他在「投機大臣」石亨的幫助下,發動「奪門之變」,順利復位。

朱祁鎮歷經風雲,二度繼位後變得狠辣、老練,直接廢除朱祁鈺的明代宗之稱,貶回郕王,還處決當初建議再立君王的于謙。不久後,朱祁鈺在宮中病重離世。

雖然人心不足蛇吞象,朱祁鈺的結局也有自食惡果的原因。但是,他臨危受命登基,名正言順,並非偷來、搶來的皇位,而且在京城保衛戰中與軍民共生存,其意義無人能敵。

換句話說,朱祁鎮輸了一個國,而朱祁鈺則救了一個國。不過,朱祁鎮威壓之下,眾人不敢為其辯反,直至朱見深繼位明憲宗,才有了為明代宗朱祁鈺「撥亂反正」的一幕。

名歸其位,贏得民心

1464年,明憲宗在位期間,朝中群臣旁敲側擊,其中擔任內閣首輔的彭時說:「景泰數年中,敬禮大臣,寬恤民下,賞罰亦無甚失。」他當然記得自己太子之位被奪之仇,但民心所向,即是正道,也不再拒絕。

可以說,明憲宗想要為朱祁鈺平反的一方面原因,是不得不順應朝中群臣的輿論,而另一方面,也有他自己的考量。

自古以來,為爭奪皇位兄弟鬩牆、父子反目成仇的事情數不勝數,幾乎每次的勝利者都會對另一方趕盡殺絕。

比如秦始皇亂棍打死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漢武帝殺死自己的太子劉據;唐太宗更是弒兄殺弟逼父;南宋皇帝宋高宗為保皇位,不允許宋欽宗歸國……

樁樁件件都是血淚的前車之鑑,也詮釋著皇位有排他性、唯一性與世襲的特點。而明代宗朱祁鈺一時被推上皇位,對朱祁鎮與朱見深的所作所為也不過身處君王之位上的無奈之舉,始終沒有趕盡殺絕,最後禪讓皇位給朱祁鎮時,也沒有多大的反抗。

因此,朱見深沒有非常強硬的理由,拒絕給朱祁鈺平反。

值得一提的是,在世人提出的觀點中,還有一個原因,即朱祁鈺的妻子汪氏曾阻止丈夫立朱見濟為太子,也是朱見深陰暗童年裡的一道光。因此,朱見深並未像父親般走向極端,而是態度緩和不少。

無論是何種原因,朱見深為朱祁鈺平反已成事實。

他先用「戡難保邦,奠安宗社」褒獎明代宗對大明江山做出的貢獻,再用「始終八載,全護兩宮」說出代宗對他們一家人的保護,最後又恢復稱號「明代宗」,修建陵墓。

值得一提的是,朱見深對父親朱祁鎮廢除稱號做出解釋:「彌留之際,奸臣貪功,妄興讒構,請削帝號。」而且,為了顧及父親的面子,只用了五個字的諡號,正常情況下應有十七個字。

另外,除了對明代宗朱祁鈺的平反,朱見深也對于謙等一眾為國家社稷考慮的忠臣進行平反。這番胸襟與魄力,也為他贏得群臣的稱讚與民心。

可以說,明憲宗朱見深在位期間,英明果斷、外蓄國力、勤政愛民,使得走向黃昏的大明又延續了160年。可是,後期時,他沉迷於萬貴妃的美色,還建立西廠等弊政,也是致使明朝走向衰敗的誘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