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紙》:走遍13個省帶回25種手工紙 | 人文社科中文原創好書榜

搜狐文化 發佈 2024-04-29T20:49:25.344234+00:00

【搜狐文化】「人文社科中文原創好書榜」2023年第3期在3月第一天又和廣大讀者見面了,該榜單由國內人文社科領域優秀出版單位與媒體聯合推出,致力於推薦優秀中文原創圖書,每月初定期更新。汪帆《尋紙》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23.03。

【搜狐文化】「人文社科中文原創好書榜」2023年第3期(總第44期)在3月第一天又和廣大讀者見面了,該榜單由國內人文社科領域優秀出版單位與媒體聯合推出,致力於推薦優秀中文原創圖書,每月初定期更新。

《尋紙》

汪帆《尋紙》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丨2023.03

一名古籍修復師歷時七年,尋訪了中國13個省、自治區的全國古法手工造紙地。她以親身經歷結合專業視角,考察了各地傳統手工造紙技藝及傳承現狀,記錄了「尋紙」過程中的點滴。字裡行間流露出對探尋手工造紙術孜孜不倦的堅持,勾勒出一幅當代中國傳統手工紙製造業的現實畫卷。冥冥之中的責任感、使命感不僅讓她與紙結緣,更驅使她開始現場考察古法手工紙誕生地的深入研究之旅。本著對中國傳統手工造紙術的探尋之心,作者踏遍浙江、福建、山西、江西、貴州等十三個省、自治區,遠及新疆的和田和海拔近3700米的西藏高原,親自帶回書中所述的25種古法手工紙樣實物,將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與傳承娓娓道來。

《擁書萬卷面百城》

韋力 《擁書萬卷面百城》活字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丨2022.11

中國藏書文化源遠流長、浩瀚豐厚,既有官方傳統,也有民間遞傳。本書不欲從全面宏觀的角度對此進行研究介紹,而是聚焦其中連綿不絕的民間藏書文化,以書樓、書事、書家三章為結構,選取藏書歷史中較有代表性的藏書樓、藏書家,深入他們的藏書軼事、書香傳奇,在歷史與現實的綿密交織中,讓讀者進入中華書香文化的世界,進而探索中華文化斯文不絕背後的精神脈絡和文化內涵。

《化家為國:清代中期內務府的官僚體制》

黃麗君《化家為國:清代中期內務府的官僚體制》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3.3

清代的上三旗包衣旗人是滿洲皇帝的家內奴僕,也是內務府官僚體制的重要成員。他們同時奉職於家、國兩套體系,以側進政治而顯貴。清初包衣的個人仕途與家族發展高度依賴君王青睞,此與內務府體制未備的結構性因素有關。乾嘉之際,隨著考課、科舉與捐納制度的定製化,包衣無論在府內遷轉或外任稅差,行政表現與任官經歷的重要性趨增,也相對擁有更多的仕宦自主性。然而,當皇帝漸次援引制度成規來任使包衣奴才,不復乾綱獨斷,卻也不免產生「權移下人」之弊。本書系統考察18、19世紀內務府官僚體制的定製化歷程,探究皇權漸次隱微於官僚體制之下的原因,以及清朝統治格局重大變革的政治意義。

《殷商六百年:殷周革命與青銅王朝的興衰》

柯勝雨《殷商六百年:殷周革命與青銅王朝的興衰》天喜文化·天地出版社丨2023.4

本書以考古學史料為基礎,綜合運用歷史學、考古學、文獻學、文字學等學科研究成果,講解從夏朝末年至商朝滅亡六百多年的歷史,解答殷商歷史疑問,立體再現了殷商時期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讓殷商的歷史活了起來。

《遊俠、豪族與名士: 三國爭霸時代的權力格局》

李亮《遊俠、豪族與名士: 三國爭霸時代的權力格局》 現代出版社丨2023.3

本書是一部以歷史學、社會學視角綜合觀察東漢末年到三國時代風雲變幻的史學佳作。

作者以正史史料為基礎,借鑑陳寅恪、呂思勉、陳垣、蒙思明、福原啟郎、田餘慶等史家的觀點,從多重視角出發,以東漢末年至三國時代權力分配與變遷的真實剖面圖,層層還原這個時代和時代英雄的本來面目,既糾正演義體的歷史謬誤,又辨明讀者關心的基本問題,還通過人物和事實,給讀者提供為人、處世、用人、做事的智慧和韜略,以啟發讀者思索歷史的奧義。作者提出,三國不僅是英雄輩出、充滿智慧和謀略的時代,更是承前啟後的時代,整個社會發生了結構型巨變,其中遊俠、豪族與名士從民間力量發展成瓦解兩漢帝國秩序、重構新的社會秩序的主導力量,並為後世中央集權官僚政治鋪平了道路。一場場精彩紛呈的三國爭霸,其實質是對中國歷史影響至深的社會改造運動。

《長安時代:唐人生活史》

莊申 《長安時代:唐人生活史》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丨2022.10

本書是研究唐代社會生活的重要著作,莊申先生通過詳盡可考的歷史文獻和圖像資料勾畫出唐人的生活百態,書中涵蓋文字隱語、服裝髮飾、保健醫療、居住宵禁、絹馬貿易等主題,涉及唐代社會由上至下的多重世俗風貌。本書既是一部唐人生活史,同時是一部唐代社會文化史、思想史。

《中古政治與思想文化史論》

樓勁 《中古政治與思想文化史論》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3.1

本書從中國古代政治現象的前因後果和發展過程觀察相關的制度框架、實施狀態,從制度舉措及其施用之況觀察相應的政治內涵和思想動向,是作者近十餘年所撰中古政治、制度與思想文化重要論文的菁華。

全書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探討了中古以前「革命」和「禪讓」兩種制度的歷史觀念在早期王朝易代實踐中的地位之升降變化及其驅動力;第二部分抉發不同制度所蘊政治訴求和現實問題,針對中古時期的多種具體制度現象,以「動態的制度」研究視角觀察其背後的政治邏輯和思想變化;第三部分主要探討中古儒、墨等學派的發展面貌,澄清了如「漢魏以來儒學衰落和子學萎縮」等長期以來被誤解的諸多問題,指出「中古思想界的主流是由儒學不斷汲取子學、宗教等多重因子的發展過程所構成」;最後一部分為密切關聯古代政治史和制度史的古籍沈約《諡例序》文箋解,和從唐令「女醫」條探討其所蘊之社會性別觀。

《剔彩流變:宋代漆器藝術》

何振紀《剔彩流變:宋代漆器藝術》 浙江古籍出版社丨2022.12

本書作者何振紀教授自2010年起,開始進行有關宋代漆藝的研究,他親身考察世界各地博物館館藏宋代漆器,做下大量珍貴的記錄。「研究歷程」概述20 世紀以來國內外有關宋代漆器的研究狀況;「主要類型」描述 「雕漆」「戧金」「螺鈿」「素髹」等宋代漆器類型;「設計特色」深入探討「造型」「制胎」「工藝」「裝飾」等幾個方面,介紹宋代漆器的設計和製作特點;「剔彩流變」介紹該工藝的特色及其在中日間的流傳與嬗變;「域外傳播」闡釋通過海上絲路流傳的宋代漆器;「珍存近況」對流傳至今的重要宋代漆器遺存進行了梳理。中國漆器藝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工藝創造,尤其是自宋代進一步發展的眾多優秀漆器髹飾技藝,皆獲得了相當的突破。文字中提煉出宋代漆器的工藝、美學、歷史,並敘寫當時的文化氛圍。書中大量圖片更是展現宋代漆器的珍貴圖像資源。五千餘字的《道德經》蘊含著無窮的生命智慧,但也因它的簡潔,引發了後世讀者的諸多迷思。

《心相:宋元明清的佛教繪畫》

王中旭《心相:宋元明清的佛教繪畫》 北京大學出版社丨2022.12

本書重點論述了宋元明清佛畫不同於晉唐佛畫之特點、意涵與價值。作者立足於唐宋佛畫轉型的基礎,一方面注重該時期捲軸畫、壁畫、版畫等不同材質佛畫之間的相互影響、啟發,另一方面注重該時期畫家、受畫人(或功德主)佛教信仰的形態、方式與圖像之間的關係。目前學界對佛教美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晉唐,對宋元明清的佛教美術,尤其是佛教捲軸畫的研究較少,該書具有填補學術空白的意義,系統呈現宋元明清佛教繪畫的演變,開拓了中國繪畫史研究的新領域。

《明代詩學思想史》

鄭利華《明代詩學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丨2022.11

本書全面展示有明一代二百七十餘年間詩學思想史的發展歷程,立足於歷史與邏輯的角度,勉力廓清橫亘在這一重要歷史時期的詩學思想演化的總體態勢,在此基礎上,揭櫫其在中國詩學思想發展史上的作用和意義。

從明人的整個詩學話語系統來看,可謂是眾說標立,異態紛呈,表現出複雜而多元的顯著特點。然而以這一領域的研究狀況而言,儘管相關的一些成果已從不同角度和在不同程度上涉及之,但在總體上,或主要著眼於對某一流派、某一地域詩人群體,若干代表性詩家或論家的探析,或僅在考察通代詩學流變的過程中簡略述及之,或重點從接受史的角度,梳理諸如唐詩這類經典詩歌傳統的接受歷程。

全書除導論和餘論外,分二十二章,共二十二個學術專題,循序漸進地將明代詩學思想發展的脈絡清晰地展現出來,期間利用新發現解決了過去遺留而未決的學術難題,全面深入而清晰地揭櫫了明代詩學思想的演進軌跡,系統性和創新性兼具,為迄今為止一部最為成熟完善的明代詩學思想史著作。

《中國古代散文探奧》

陳嘉明《中國古代散文探奧》商務印書館丨2022.12

本書內容涉及散文淵源流變、基本理論、創作史實、經典作家、民族特色等方面,深刻揭示了中國古代散文的博大精深與藝術創造,由此提出了一系列新見解。作者詳細專論了散文的產生並不晚於詩,散文概念在南宋典籍中廣為使用,並非「舶來品」;提出以音樂性為標界確立散文研究的範圍,論證賦與駢文均屬散文範疇;重點考察了宋代散文以體派衍傳為演進模式的繁榮景觀與「以人為本〞的深厚人文底蘊,深入分析宋代散文體裁樣式的開拓與創新;以蘇軾、黃庭堅、李清照、楊萬里、辛棄疾為具體論述對象,逐一指出了這幾位大詞人、大詩人的散文成就,揭示了他們開創的散文奇觀。 

《吳趣:沈周繪畫與文官鑑藏》

秦曉磊 《吳趣:沈周繪畫與文官鑑藏》 上海書畫出版社丨2022.10

明代中葉,江南地區出現了以蘇州為中心,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為代表人物的重要畫派——吳門畫派。沈周是吳門繪畫崛起的關鍵人物。本書從一個新的角度剖析了沈周的繪畫、吳門的趣味是如何從蘇州傳播到全國各地,其背後最重要的推動力量是什麼?

作者聚焦於沈周繪畫生涯背後的重要鑑藏群體——兩京文官。他們兼具朋友、贊助人、合作者、觀眾、傳播者等多重身份,在不同場合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由此延伸出來更為具體的問題包括:存世的沈周畫作中哪些是為文官繪製的;沈周為文官繪製及被文官鑑藏的畫作的主要主題為何;沈周如何利用書法性用筆和具有文心匠意的處理方式,迎合文官的趣味,使之產生共鳴;文官對沈周繪畫創作的影響;文官如何傳播沈周聲名、擴大沈周繪畫的影響力,以及塑造沈周的畫史形象等。

聯合推廣媒體:搜狐文化、文匯學人、澎湃新聞·翻書黨、鳳凰網文化、《中國研究生》,歡迎更多出版部門和媒體加入「人文社科中文原創好書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