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三年游擊戰爭,項英的功勞極大,比陳毅更加重要

歷史客棧 發佈 2024-04-29T21:36:16.584766+00:00

提起南方三年游擊戰爭,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都是開國元帥陳毅,著名的《梅嶺三章》,就是陳毅在這期間寫的,記錄了那段艱苦的歲月。

提起南方三年游擊戰爭,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都是開國元帥陳毅,著名的《梅嶺三章》,就是陳毅在這期間寫的,記錄了那段艱苦的歲月。

其實,領導紅軍進行南方游擊戰爭的,除了陳毅,還有一位更重要的人物,就是項英。

中央紅軍開始長征後,項英被留了下來,擔任中央分局書記、中央軍區司令兼政委、軍委分會主席,全面領導留守部隊的工作。

而陳毅,當時還只是中央蘇區分局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是項英的部下。

用陳毅的話說,當時,「紅軍的命運寄托在項英同志的勇氣和忠誠上」。

項英留守下來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指揮留守部隊阻擊國民黨軍,掩護主力紅軍的戰略轉移。所以,中央紅軍主力能順利開始長征,項英也是功不可沒的。

紅軍長征的艱苦已經不用多說了,但是,項英率領的留守部隊,遇到的困難也絲毫不亞於長征。

當時,包圍蘇區的國民黨軍有20多萬人,對蘇區層層包圍,以堡壘為點,企圖拉一條困死蘇區的封鎖線。

剛開始時,項英對敵軍的實力估計不足,沒有聽進陳毅「分散作戰」的勸告,還是採用陣地戰那一套,結果損失慘重,蘇區幾乎淪陷。項英這才意識到,與敵軍硬碰硬是不行的,就決定採納陳毅提出的游擊戰,把很多幹部都派到地方上領導遊擊戰爭,很快就扭轉了被動的局面。

蔣介石得知項英和陳毅是游擊隊的負責人,就揚言只需三個月就能消滅紅軍,生擒項英和陳毅,還給兩人開出了「人頭價」:每人五萬大洋。

這個價格讓陳毅還比較「滿意」,幽默地說:「特別很有面子。」

面對國民黨軍的重重圍剿,游擊隊化整為零,幾百人為一隊,消失在茫茫的山區叢林之中。項英對大家說:「只要有錢賺,咱們就來,賠本的買賣不干。打不過怎麼辦?一句話——溜出去,躲起來。另外,敵軍都埋伏在道路上,發現有路一概不走,往老林子裡鑽,抽空放冷槍,打他們一個沒頭沒尾。」

這個辦法非常適合弱勢條件下的游擊隊,他們鑽山穿林,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搞得國民黨軍非常被動。三個月過去了,蔣介石懸賞的大洋都快長毛了,別說抓項英和陳毅了,就連游擊隊在哪兒都是一頭霧水。

游擊隊的這個辦法是很靈,但是也非常艱苦,連項英都說:「兩年我都沒脫過衣服睡覺,衣服被樹枝掛得破破爛爛的,全是補丁。」

項英和陳毅有堅定的革命信念,但有些戰士就未必能熬得住了,思想上容易出問題,項英就利用自己擅長政治工作的優勢,給大家講黨的理論,提高大家的思想覺悟,要為信仰而戰,而不是為吃飽飯而戰。大家的覺悟提高了,思想波動也就少了。

當然,還是有一些人的意志不是很堅定,項英的態度不是打壓,而是放行,想走的還給發路費,去留自願。

很多人不理解,說我們本來就沒多少人了,為什麼還要白白放走他們?還要給他們發路費,這不是鼓勵大家走嗎?項英解釋說:「越是艱苦的環境,越能考驗一個人的革命意志,如果這個時候想走,就說明他們沒有堅定的革命意志,早晚會出事,不如讓他們早點走,剩下的人都是堅定的革命戰士,戰鬥力會更強。」

還有一些人,雖然革命意志非常堅定,但是身體不好,無法參加戰鬥,項英就勸他們也離開部隊,不要做無謂的犧牲,回家也可以繼續鬧革命,宣傳革命思想,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通過這樣一遣一勸,游擊隊的人數雖然少了,但是極大地淨化了隊伍,留下來的都是意志堅定、能打能跑的精銳力量,戰鬥力也一下子提高了不少。

在項英和陳毅的率領下,游擊隊員們個個鬥志昂揚,牽著國民黨軍的鼻子滿山跑,國民黨軍的腿都快跑斷了,卻連游擊隊的人影都沒見著。

直到七七事變後,國共開始合作抗日,項英這才率領游擊隊出山,改編成新四軍,葉挺擔任軍長,項英擔任副軍長,實際上就是政委,而陳毅擔任第一支隊司令。

新四軍成立時,有一萬多人,都是項英保留下來的精銳力量,意志堅定,能征善戰,成為抗日戰場上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項英是功不可沒的。

陳毅後來就說過:「項副軍長以其歷史地位,在全黨的威信,使南方八省游擊隊變成鐵的力量,以後和葉軍長合作,使改編成功,這是本軍成立的關鍵。」

可惜的是,在1941年1月爆發的皖南事變中,項英不幸犧牲,年僅43歲。

很多人都認為,項英如果沒有犧牲的話,到了1955年授銜時,是足以授元帥軍銜的。

(參考資料:《項英傳》《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紀事》《新四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