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治天下厚待母族,外戚專權,強大400年的漢王朝,為何突然衰落

風知青 發佈 2024-04-29T22:50:03.168268+00:00

西漢時期,受到選妃制度和統治集團構成影響,皇后和妃嬪大多出身低微。這個時期,外戚勢力主要在家族成員取得皇后地位後,依靠皇權的地位和支持,自下而上向權力中心滲透。

引言

外戚專權是兩漢政治的重要特徵之一。西漢時期,受到選妃制度和統治集團構成影響,皇后和妃嬪大多出身低微。這個時期,外戚勢力主要在家族成員取得皇后地位後,依靠皇權的地位和支持,自下而上向權力中心滲透。

與西漢不同的是,東漢是豪族階層和官僚體系時代。皇后大多出身貴族,外戚面對的是豪強和官僚體系。這個時期的皇權,與西漢時期不可同日而語。

也正是因為如此,東漢時期皇權更多受到外戚的威脅和影響。

尤其到了東漢中後期,外戚集團和宦官集團專權交替。當外戚集團完成皇權交接之後,外戚家族宛如流星一般退出歷史舞台。作為權力集團之一的外戚集團,自然不甘退出權力中心。

皇帝和外戚集團對於權力的爭奪,最終造成了大漢王朝的「悲劇」。

一、漢朝選立太子,需看母族背景

西漢作為接秦而建立的封建王朝,百姓的思想還未被封建綱常禮教完全束縛。西漢成年皇帝共有11位,皇后有16位。相較東漢時期,西漢皇后大多出身於平民百姓。如呂后、孝文竇皇后、趙皇后等。

雖然整個漢王朝,其統治思想從黃老之學發展至儒術。不過,在西漢時期並未發展成較為完備的儒家思想體系。正是因為如此,西漢時期的皇帝在選擇妃子時,尤其是選立皇后時,大多以皇帝的個人意願為主。

雖然西漢時期皇后的出身低微,依然湧現出對西漢皇權產生影響的女性。相比東漢時期,西漢時期的女性並未被封建禮教束縛手腳,使得他們有機會參與政權。

比如,呂皇后輔佐高祖定天下。

之後,呂后在惠帝朝及隨後專權達到十五年。在呂后當權期間,外戚呂氏家族有多人被封為王。此舉不僅打破了劉邦定下「非劉氏王者天下共擊之」的誓言,更是到了威脅劉氏王朝政權的地步。

因為呂后在西漢初期專權,漢景帝、漢武帝更是對外戚專權作出了防範。呂后死後,西漢臣子討論嗣君上,將防範外戚專權作為最重要一個要素。

最終,日後以孝治國的漢文帝即位。漢文帝之所以被立為皇帝,在於其母親薄氏家族勢力較為單薄。

二、外戚屢禁不止,西漢皇權遭瓦解

漢武帝剛登基時,想要大興儒學,推動立明堂、草巡狩、行封禪等事,此舉遭到竇太后多方牽制。因竇太后信奉黃老之學,本人更熟讀《老子》。

直到「竇太后崩」,西漢的儒學才得以發展。漢武帝因執政早期受到竇太后牽制,日後更是嚴加防範太后和外戚專權。後來,漢武帝為了抑制皇后母家勢力干政,更是廢除了陳皇后。

繼陳皇后之後,漢武帝又處置了鉤弋夫人,可見呂后專權對漢武帝影響之深。為了防止專權的歷史重演,漢武帝賜死了鉤弋夫人。

漢武帝此舉並沒有阻止外戚權力崛起。自從衛子夫被立為皇后之後,衛氏族逐漸崛起。衛青在抗擊匈奴時立下戰功,被封為大將軍。衛君孺為丞相公孫賀妻子,霍去病是衛少兒之子,因軍功被封為驃騎將軍。

衛氏家族勢力日漸強盛,這是漢武帝不想看到的。為了防範衛氏家族繼續崛起,漢武帝日漸疏遠衛皇后。

隨著衛皇后失寵,衛太子的儲君之位也日漸不穩。為了瓦解衛氏家族勢力,漢武帝誅殺了屬於衛氏家族的公孫賀父子、衛皇后的姐姐和女兒。

不久之後,漢武帝扶持其他寵妃的兒子,衛氏家族深感衛太子儲君之位不保。隨著蠱惑之禍發生,衛太子被江充陷害致死。自此之後,衛皇后及衛氏家族盡滅。

可以說,漢武帝的大部分政治傾向都是在防範外戚勢力過大。

不過,漢武帝的強勢並未阻止日後外戚專權。王莽作為王氏家族最後一任掌權者,最後終結了西漢王朝二百多年的基業。

當時,漢元帝駕崩,太子劉驁即位。漢成帝上位之後,其母系王氏家族迅速崛起。漢成帝各位舅舅被先後封侯,更有甚者,竟有五人同日封侯。不久之後,王氏家族子弟更是憑藉強勢的外戚身份步入政權。王莽作為太后眾多子侄之一,不久之後也步入仕途。

不得不說,皇權更替伴隨著西漢王朝外戚興衰。

當王莽輔政之後,開始暗中培養己方勢力。不僅如此,他更是極力打壓反抗力量。之後,朝中已沒有能和王莽抗爭的力量。最終,王莽代漢立新,走上權力頂峰。

三、穩固皇權需聯姻,東漢外戚迅速崛起

隨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女性地位日漸降低,漢王朝再無女性攝政。

與西漢時期相比,東漢時期的皇后大多出身貴族豪門。也正是因為如此,東漢時期也是外戚干政較為嚴重的時期。馬氏、竇氏、鄧氏、梁氏在東漢建立之前,只是普通的地方豪族而已。

光武帝劉秀經略隴右時,馬援轉投劉秀,成為其平定隴蜀的重要力量。鄧禹早期追隨劉秀的南洋豪族,在平定河北、統一全國的戰爭中發揮了極大作用。

定都洛陽後,劉秀下詔命功臣赴京師洛陽及周邊居住。其中,包括了竇氏、梁氏、鄧氏、馬氏等外戚。外戚入住京師,自然需要相應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

皇帝需要皇后母族的支持,外戚也需要皇帝賜予的權利。如此一來,皇帝與外戚之間相互制衡、相互依賴,而皇后則成為調和二者的中間人。

從本質上來說,東漢政權就是以劉氏為核心的豪族聯合政權。

劉氏家族為了鞏固執政地位,不得不與其他豪族進行政治聯姻。隨著自家女子被選為皇后或妃嬪,外戚家族內部便會迅速官僚化,比如鄧騭及鄧氏家族。不過,隨著皇位變動和皇太后病逝,家族也會迅速遭到打擊。

自從光武皇帝劉秀上位之後,一直恐西漢王氏篡位一事再次發生。所以,劉秀施行了一系列手段,就是為了限制外戚的權力。

即便如此,東漢時期,大量外戚家族成員依舊可以通過外戚氏族身份,走上仕途。比如,光武帝皇后郭聖通之弟郭況先後擔任黃門侍郎、城門校尉。陰麗華之兄陰識則擔負起君主遠離中樞時保衛中央政府的職能。

不僅如此,外戚作為皇室家族的延伸,方便接近皇權家庭,這也為他們能夠成為繼承人的輔佐者。

「十九年,拜衛尉,亦輔導皇太子。」當皇帝病危之時,外戚更是能參與嗣君的教導。更有甚者,更能左右後嗣繼位者。

東漢時期,曾有十位皇帝即位時不滿十八歲。因為心智尚不成熟,大多由太后攝政。也正是因為如此,太后便會任用男性親族以控制朝政。東漢外戚豪族曾先後六次利用「太后臨朝」的方式行使皇權。

在皇帝尚且年幼之時,外戚專權能夠保障皇位順利繼承和皇權的有效行使。當皇帝成年後,又具備了行使皇權的能力,這時候外戚專權對於皇權來說,就是權力分割。

即使皇帝成年之後,大部分外戚依然不肯放棄執政。皇帝若不能奪回權力,自身也面臨被廢的風險。不管怎樣,皇權與外戚專權之間的權力爭奪無法避免。

雖然外戚可在朝中為官,也能在宮中監視皇帝。但是,外戚集團無法徹底控制禁中、宮省。而宦官則是構成禁中、宮省宿衛的主體。正是因為如此,到了東漢後期,專權外戚幾乎被皇帝與宦官密謀剷除乾淨。

東漢時期,雖然皇帝會給予外戚相應待遇,但外戚集團也會利用皇權斂財和吞併土地。如馬氏利用政治勢力,大肆兼併土地,很快就成為京師洛陽的大地主。

外戚竇憲憑藉其女弟被章帝立為皇后的權勢,「賞賜累積,寵貴日盛,自王、主及陰、馬諸家,莫不畏憚。」

不僅如此,專權外戚還會依仗皇權,公然侵奪國家賦稅、收受賄賂,更從事大量特權貿易。

隨著東漢的生產生活逐漸恢復,奢侈之風日漸盛行。當權的外戚奢侈無度,統治者也受到影響。奢靡之風愈演愈烈,直至東漢的滅亡。

東漢時期,外戚是豪族中具有較強政治實力的群體。他們既是東漢的締造者和功臣,也是與皇權聯姻的政治基礎。雖然外戚能夠為東漢皇帝提供強大的政治勢力,但皇權一直處於分權和威脅之下。

外戚想要鞏固自身權勢,不僅需要擴展宗族勢力,還需要培植親信勢力。更重要的是,外戚要不斷搶奪並削弱皇權。長此以往,外戚集團必將受到皇權勢力的包圍和打壓。

也正是因為如此,外戚即便專權,也無法建立自身長期執政的基礎。一旦站在皇權和其他利益集團的對立面,勢必要遭到剷除。到了東漢中期之後,外戚與宦官輪流掌權執政,二者互相殘殺,導致皇權不穩。

到了最後,外戚集團與宦官之間的權力爭奪達到白熱化之時,二者也在拼搶之中同歸於盡。

最終,東漢王朝也在惡性循環中走向滅亡。

四、皇朝大廈傾覆,掌權者有心無力

東漢初期,雖然光武帝採取了一些緩和階級矛盾的措施,比如恢復三十稅一,釋放奴婢等。但是,他依然無法制止外戚集團對土地的兼併和對財富的攫取。

大地主迅速發展,豪強地主的勢力極端膨脹。最終,東漢政權岌岌可危,最終失去了控制。豪強除了吞併土地之外,還侵占大量的社會勞動力。就如仲長統所說,「豪人之室,連棟數百,膏田滿野,奴婢千數」。

豪強地主的行為嚴重影響東漢皇權財政收入。伴隨著政治腐敗和社會黑暗,農民起義此起彼伏。豪強地主無法獲得政府的保護,自然會自保。他們開始發展武裝力量,還大肆修造武器。

東漢末年,各方勢力割據混戰。各州郡木守為了擴充實力,更是極力拉攏擁有強大武裝力量的豪強地主。另一方面,各州郡牧守也在積極尋找投靠對象,以應對不斷混亂的社會局面。

地主豪強的力量逐漸壯大,既破壞了東漢時期的小農經濟,更對國家統一局面造成威脅。黃巾軍起義和東漢末年大亂中,許多豪強趁勢格局稱雄。比如曹操、袁紹和孫堅等人。

他們一方面鎮壓農民起義,一方面勢力不斷壯大。自討伐董卓開始,地方豪強之間的鬥爭正式打響。最終,混戰發展成為全國性更大的混亂。

戰爭連年不斷,百姓大量被屠殺,東漢王朝在三國形成之中徹底消亡。

結語

每個封建王朝更替,都會歷從繁盛到滅亡的過程。漢朝繼滅秦之後,歷經四百零七年。可以說,由西漢和東漢時期形成的漢王朝,曾是中華文明史上最為強盛的時代之一。

但漢代歷年征戰不斷,地方豪強逐漸崛起。雖然漢皇帝極力提防外戚,依然無法完全根除。最終,外戚王氏宗族當政改國號,致使延綿二百年江山的西漢滅亡。

劉秀雖然重興漢室,但依舊未能除根。為了重賞功臣,也為了穩固根基,劉秀大肆拉攏外戚。至此,外戚集團快速崛起。雖然劉秀對東漢各項制度進行改革,依然未能削減外戚勢力。

最終,皇權旁落,漢室根基岌岌可危。自董卓之亂開始,中央皇權再次受到威脅。各地豪強擁兵自重,東漢末年混戰一度拉響。到了這時,東漢政權已經名存實亡。

回看漢王朝四百多年基業,曾有過輝煌,也有過黑暗。每次政權危機,皇親宗室大多時候有心無力。到了東漢時期,幼年天子即位,外戚更是多次輔佐朝政,這也是東漢王朝的隱患。

參考文獻:

《漢書》

《資治通鑑》

《史記》

《後漢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