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看了,《流浪地球2》裡航天服道具製作全是狠活│城市體驗官

新京報 發佈 2024-04-29T23:40:30.615921+00:00

體驗官手記:中國科幻電影「出圈」,也應該給背後的他們鼓掌最近大熱的電影《流浪地球2》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了,其中充滿想像力的科幻場景無一不讓觀眾驚嘆,更有人評論稱,它「又一次拉高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工業水平」。支撐起一部優質科幻電影的因素有很多,服裝、道具、後期製作……每一樣都功不可沒。

體驗官手記:中國科幻電影「出圈」,也應該給背後的他們鼓掌

最近大熱的電影《流浪地球2》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了,其中充滿想像力的科幻場景無一不讓觀眾驚嘆,更有人評論稱,它「又一次拉高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工業水平」。

支撐起一部優質科幻電影的因素有很多,服裝、道具、後期製作……每一樣都功不可沒。這期《城市體驗官》,我們走進了MDI工作室,去看看《流浪地球2》中的實體特效道具是如何製作而成的。

雖然算不上是狂熱的科幻迷,但劉慈欣的作品我是非常喜歡的。在看《流浪地球2》時,就特別注意到演員穿戴的外骨骼、航天服等物品,細節到位、很有真實感,為電影加分不少。所以在得知了這次拍攝任務後,我早已按捺不住激動的心了。

走進MDI工作室,首先看到的是工作室展廳,其中展出了十餘種由其承制的科幻電影道具,包括《流浪地球》系列裡的航天服、人工智慧MOSS、人體外骨骼,以及《獨行月球》中的背包等。相信任何一個科幻迷來到這裡,都會目不轉睛、嘆為觀止。

工作室內部是各個工作間,不同規格的零部件、3D列印模型、加工工具……亂中有序地擺放其中,透露著滿滿的工業風。

MDI工作室主理人黃天禹告訴我,《流浪地球2》電影中涉及的實體特效道具,大部分都是在這個工作室里誕生的。從最初的設計,到第一次打樣、第N次修改,再到最後的成品,一個電影道具的誕生,可能要投入幾個月的時間精細打磨,在滿足功能性的同時兼顧美觀,具體到在電影中呈現,還有諸多細節需要考慮。

就拿《流浪地球2》中的航天服來說,它由頭盔、背包、手套、胸前控制模塊等多個部分構成,重達五六十斤,組裝一套航天服至少需要1000多個軟硬體,包括500多個零部件和500多個服裝版型。

當我穿上這套航天服時,心情是相當雀躍,但身體卻十分笨重。在兩三個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我才順利穿上,由於其重量大多集中在上半身,所以整個腰部需承受較多重量。另外,由於航天服是模擬充氣狀態,所以穿上後整個人都「膨」了起來,行動不是很方便。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航天服設計中的小巧思。電影道具的製作,要重點考慮其在大屏幕上的呈現效果。比如,現實中的航天服頭盔是不會有燈帶的,但在電影拍攝中,為了讓觀眾看清演員的表情,航天服頭盔內就需要設置一個燈帶,給演員面部打光。再比如,吳京飾演的劉培強在電影中會有大量特寫鏡頭,所以航天服上的每處細節都需要好好打磨、儘量逼真,才能經得住大屏幕的考驗。

近年來,中國科幻電影越來越受到觀眾喜愛,除了故事本身足夠引人之外,相信其中也離不開這些特效道具的加持。而每一個讓人驚艷的道具背後,都離不開一批批熱愛科幻電影並願意為之付出的「匠人」,夜以繼日地鑽研和付出。

正如郭帆導演所言,「只有強盛的國家才能托舉起強大的科幻產業。」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科幻電影,未來可期。

新京報記者 徐美慧 景如月 李欣侗 王巍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李立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