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故事的戰略版?歐洲一體化的未來已被美國徹底鎖死!

空山何處 發佈 2024-04-30T02:42:49.570213+00:00

自從二戰以後,世界政治的主線就是大國博弈,從冷戰危機到中美博弈,而歐洲的零散小國就再也不無法成為決定世界政治走勢的主角,它們唯一能做的,只能是抱團群暖,通過不斷推動努力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維護自己的利益。

自從二戰以後,世界政治的主線就是大國博弈,從冷戰危機到中美博弈,而歐洲的零散小國就再也不無法成為決定世界政治走勢的主角,它們唯一能做的,只能是抱團群暖,通過不斷推動努力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維護自己的利益。

這其中,「德法軸心」又是歐洲一體化的主引擎,經歷幾十年的曲折發展,但現在對美國的各種戰略陽謀,歐洲一體化的未來卻早早被鎖死了。

法國是要舊法國,德國要新德國

一切古代史都是現代史,其實要看德法軸心現在的困惑,得從歐盟的起源開始說

歐洲一體化進程或者說歐盟建立,得從「舒曼計劃」開啟二戰後法德和解進程開始算,從那時候到 1963 年法德《愛麗舍宮條約》的簽訂,兩國合作走上正軌。後來經歷了「法主德從」、「德主法從」的階段,期間屢有反覆,隨著雙方力量對比變化不斷妥協發展,斗而不破,但有矛盾不斷,到現在又是困難重重。

而這才是一切矛盾的根源,其實是這兩國推動歐洲一體化的初衷都不一樣,。

熟悉歷史的都知道,德法是世仇,德國踩著法國統一,而一戰二戰德國法國又都廝殺了好多年。最終二戰德國戰敗,被一分為二。經過一系列政治安排,德國成為「政治侏儒」,背上了沉重的歷史包袱。德國不再是一個正常國家,而法國成為了它的「監護人」。

因此德國要想重新成為一個大國,重新在國際上發揮影響力,它只能選擇避其鋒芒,躲在幕後慢慢發展和施加影響。

關心冷戰歷史的讀者都清楚,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德國是很低調的,小心翼翼不去觸動鄰國和國際社會「恐德症」,避免自身形象與舊形象產生聯繫,它需要一個全新的標籤和形象。而在這個需求下,跟隨法國推動歐洲一體化,既可以對抗冷戰時期的蘇聯壓力,又能提高自己發言權,畢竟法國也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德國與法國一起行動,不是狐假虎威,而是「虎假狐威」。

而法國的情況恰恰相反,在德國統一之前法國一直是歐洲首屈一指大國,路易十四號稱「太陽王」,拿破崙更是橫掃歐洲。但德國崛起後,法國榮光不再,歐洲大陸有了它永遠不可忽視的對手。但二戰之後,法國作為戰勝國,一時榮耀非凡,但它的實力卻根本不可能與美、蘇、中並駕齊驅,當時有人說法國是「買二等車票,坐一等車廂」。所以它需要整個歐洲特別是德國的實力。戴高樂說過法國和德國駕馭歐洲這架馬車,但法國是馭手,德國是馬。

這樣德法之間從初衷開始就相去甚遠,冷戰結束後隨著德國統一,實力大增,德法軸心的實際領導權被德國掌握,歐洲一體化進程又遭遇到了各種挫折,但一直斗而不破也是有因為利益相同,歐洲一體化符合兩者利益,歐洲也成為一體化進程最深入的地區。

內部挑撥,外部威脅,道德綁架,三招徹底鎖死歐洲一體化未來

但統一強大的歐洲是美國絕對不能容忍的,因此如何既利用歐洲,又給歐洲放血就成為了美國的一項重要戰略課題

內部挑撥,利用歐洲地緣矛盾讓各懷鬼胎變為四分五裂。近幾年,歐盟歷經「危機十年」後又遭疫情打擊,經濟低迷不振,內部危機疊加,各方矛盾凸顯,離心傾向加劇,一體化的吸引力已大大弱化。美國更是利用這種形勢,打壓法德,拉攏中東歐,區分新老歐洲,從而對西歐大國形成圍獵之勢。從近期歐洲對各種困境的應對看,新老歐洲各執一詞,各自抱團,爭吵不休,新老歐洲在進一步撕裂。特別是英國脫歐後,讓歐洲一體化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外部威脅,利用俄烏戰爭和中國威脅論,讓歐洲安全感極度缺失。俄烏戰爭本質上是美國挑唆,同時放血俄羅斯和歐盟的戰爭。隨著戰爭持續,歐洲不斷失血,近期又脅迫德國援助豹-2主戰坦克,打破了德國原來說的原來底線,讓歐洲在戰爭泥潭中越陷越深。同時,不安全的形勢讓資金和製造業外逃,歐元更遭圍獵,歐洲進一步失血。而沒有實力的德法是無法領導歐洲一體化進程的,這種釜底抽薪的戰略鎖死歐洲一體化引擎。

不僅如此,美國還對歐洲大肆鼓吹中國威脅論,特別是「一帶一路」戰略對歐洲的戰略威脅,讓歐洲由於恐懼,一是擴展軍備,二是倒向美國。

道德綁架,就是炒作環保等政治議題,以政治正確綁架發展決策。由於歐洲政治制度天然的缺陷,對於政治正確、高福利陷阱等根本無力抵抗,因此只能成為被慢性死亡的巨獸。當年還有德國的「危機總理」默克爾作裱糊匠,但後默克爾時代,歐洲再無優秀的政治家統御,美國的三大陽謀可能真的會徹底鎖死歐洲一體化進程。

西歐的未來,只能成為較強國家的鬆散邦聯,再也不能成為世界政治的主角和第三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