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康有為斥巨資150萬買下瑞典的一座島,如今島嶼歸誰?

羽昕 發佈 2024-04-30T04:09:32.769093+00:00

如今人們只把這座島當作一個旅遊度假的勝地,不知道的是在百年前,這座瑞典小島的主權卻是屬於一個中國人的手裡,並且這個中國人來頭不小,就是歷史教科書中的戊戌變法領導者——康有為。

萬里之外、千里冰封的「北歐童話「國家瑞典,距離首都斯德哥爾摩市區15公里左右有一處風景綺麗、氣候宜人的小鎮,名叫沙丘巴登。

在沙丘巴登的對面,有一座小島,現在被當地居民稱為「湖中精靈」。

小島周圍奇巧秀麗,林木叢茂,島上假山巨石如雕,巧奪天工。

如今人們只把這座島當作一個旅遊度假的勝地,不知道的是在百年前,這座瑞典小島的主權卻是屬於一個中國人的手裡,並且這個中國人來頭不小,就是歷史教科書中的戊戌變法領導者——康有為。

現代中國人都清楚百年前的中國是個積貧積弱的國家,掌握中國政權的是腐朽不堪的滿族勛貴。能夠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不錯了,還能奢望去遙遠的北歐進行反向殖民?

說起來這也算是無巧不成書。

變法失敗,流亡海外

甲午戰爭的慘敗,是戊戌變法的導火索。

以前在戰爭中輸給西洋各國,愛新覺羅子孫及其中國傳統的士大夫階層還以為失敗的原因主要是輸給西洋的奇技淫巧。

沒想到在甲午海戰中連以前正眼都不瞧一眼的日本都不能戰勝,這猛然驚醒了清朝最上層統治者。

原來是國家制度出現了問題,受儒家學說頗深的士大夫和官僚也恍然大悟,感嘆到這是中華民族「三千年之未有大變局。」

每當山河破碎、國家傾覆之際,總會出現一批有志之士要在社會上呼籲進行變法,以適應世界大勢。

國內的青年學子看到國家江河日下,頓時義憤填膺。

於是由康有為、梁啓超和譚嗣同倡導的「維新變法」便應運而生。

起初,以光緒帝為首的皇室開明派還是支持康有為、梁啓超等人資產階級為主的愛國運動。

1898年6月13日,翰林院侍讀學士徐致靖上奏「謹保維新救時之才請特旨破格委任折「,保舉康有為、黃遵憲、譚嗣同、張元濟和梁啓超五人。

隨後光緒帝在6月16日下旨召見工部主事康有為。

次日,光緒帝在頤和園見了康有為一面。

期間,對康有為的變法主張多加稱讚,允許其能夠「具折條陳」和「著書進上」兩項特權,並且命令康有為可以在總理衙門章京上行走,全面負責變法事宜。

這時光緒帝已經儘量運用了他手中的所有權力為康有為鋪平道路。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總理衙門最重要的人事任免權仍然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緒帝也是愛莫能助。

變法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責任人就是康有為。他有商鞅、安石之志,卻無商鞅、安石之才。

作為一個變法領袖,康有為沒有一個全盤的改革計劃,也不能團結李鴻章、張之洞等有變法傾向的洋務大員和開明士紳,更不能處理好光緒和慈禧的關係。

梁啓超在《戊戌政變記》中,總結變法失敗的第一原因就是:「西太后與皇上積不相能,久蓄廢立之志也。」

這表明維新派一開始就沒想過取得慈禧的支持,出發點與其說變法,倒不如說是光緒帝一次擺脫慈禧的掌控而已。這也為後來的失敗種下了苦果。

隨著新政觸及頑固守舊派的利益越來越多、越來越深。

在慈禧的帶頭反對下,守舊派開始了反攻,這場持續103天的變法就此夭折,康有為也不得不流亡海外。

流亡海外的過程中,康有為逐漸卸下所有偽裝,過上了奢靡的紙醉金迷的腐敗生活,甚至產生了重金買島的痴迷心思。

挪用資金,歐洲買島

島不是輕易就能買到的,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想要買島無疑需要大筆的資金。康有為在流亡海外之前,只是一介文人,根本沒有多少積蓄。

他買島的資金從何而來?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康有為遠遁之後,並沒有放棄政治活動,而是繼續宣傳他們的政治主張,只是內容和形式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1898年,康有為在加拿大成立「保救大清光緒皇帝會」(以下簡稱保皇會)。

康們弟子徐勤、梁啟田等人趕赴南洋、歐洲、日本等華僑聚集地200多個城市相繼建立了保皇會分支機構。

據說會員多達百萬人,比如舊金山就有華僑兩萬七千人,紐約有華僑一萬人。

組織建立後,康有為領導下的保皇會便開始了圈錢活動。

1900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康有為開始了宣傳造勢,鼓動華僑,說要成立勤王起義軍,康有為還若有其事撰寫了籌餉討賊公函。

此函一出,純真的海外華僑不明就裡,積極響應。

根據記載,康有為在寫給兒女的信中明確寫道:「現菽出十萬,檀有十萬,澳洲、加拿大各匯送一萬,統計可得卅萬。」

除了華僑捐獻,繳納會費是保皇會向華僑集款的另一種重要方式,這種會費多以「集股」的形式出現,又稱為「匯票」或者是」股份銀」。

一般規定在保皇事業成功後會加倍奉還,在金融行業就是各種國債,說的通俗點,就是空頭支票,並且世界各地保皇會所繳納的會費差別巨大。

從《中國維新報》所刊登的數筆紀錄看,「入會費」最高高達一萬美元,普通會員只交1-2美元。

這就說明,保皇會內部既有富商大賈,也有布衣百姓。

康有為通過種種託詞,巧立名目,獲得的大筆資金,並沒有用到實際的政治活動中,而是挪作它用。與最初允諾的相差十萬八千里。

首先,便是康有為的奢侈生活開銷。

在1909年的9月24日,《中興日報》上曾揭露:「蓋康自歐入美,其氣象與前迥異,妄自嬌貴。數布之路,必乘馬車,所至必駐西人上等客寓,日費金錢一二百元,毫不在意。」

雖說革命派和康有為的保皇派不是一路人,對康有為的政治主張多有攻擊,但康的豪奢生活大抵是不爭的事實。

流亡期間,他先後娶了6個老婆,最難以啟齒的是他甚至硬逼著一位老農將自己的18歲女兒嫁給自己。

要知道他為了與西方接軌,一直宣揚的是「一夫一妻」制,誰知道他說一套,做一套。儒家的言行一致,心口相一早就被其拋到九霄雲外了。

1904年,康有為輾轉多地,來到歐洲北部瑞典。

一踏上這個「北歐童話」,康有為就被瑞典的異域風情深深吸引。

其中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往北15公里的沙丘巴登安靜祥和、遠離喧囂的的氛圍最令他心馳神往,他便有了在沙丘巴登購島的想法。

為此在康有為的《北國隨感》中,他寫道:「天下風光之美,瑞典第一,瑞典風光之美,沙丘巴登第一。」

根據相關紀錄,康有為為了買島,花費了36000瑞典克朗,約等於現在的150萬人民幣。

購島成功後,康有為在島上還修建了「北海草堂」。

由於眼看回國無望,為了緩解內心深處的思鄉之情,他把這裡的建造風格全部按照中式園林結構修建。

外人從遠處眺望這座小島,根本無法看清草堂的外貌,「北海草堂」被隱蔽在鬱鬱蔥蔥的白樺林里,最裡面的一圈,康有為還命人種植滿滿的杉樹。

建築完工後,康有為在遊記中寫下「瑞典百千萬億島,樓台無數月明中……島外有湖湖外島,山中為市市中山」等詞句,還將次島命名為「康有為島」。

這時的康有為完全沉浸在自己建造的「烏托邦」中,仿佛忘了自己身上還擔負著「保皇會會長「一職。手底下還有成千上萬的會員。

隨著國內政治勢力不斷變化,1907年,康有為不情不願離開了這座風景秀麗的小島。

他前腳一走,後腳就沒人進行打理,康有為的家僕和傭人也相繼離開。

久而久之,這座島嶼就逐漸荒廢。等使用年限一到,瑞典政府就收回了島嶼的主權。

再之後,又有許多資產豐厚的華僑來到瑞典定居,這座小島就被瑞典政府開發為旅遊景點,被改名為「飯店島」。

而康有為當年興建的「北海草堂」也早就和他的人品一樣,經不住時間和風雨的侵蝕,變成了一抔黃土,淹沒在歷史的荒蕪中。

後來受疫情的原因,前往此島度假的年輕人也日漸稀少。

如果在網上查閱此島,留言的旅客筆墨不多,文采斐然的當屬這條:

「路邊樓房和行人漸少,杉樹和白樺樹錯落生長,偶爾能看見樹林中別墅的紅磚綠瓦。隱隱約約消失在樹林之中,這裡空氣清新,像是被洗淨一般,是遠離城市,追求靜謐的好去處。」

結語:

康有為一生雖然在戊戌變法中有過貢獻,起到了啟蒙民眾的作用。

可要論起人品,他不如譚嗣同視死如歸,不如其弟子梁啓超潔身自好。幹的事情都是招搖撞騙,說的話語都是胡說八道,寫的文章都是蠱惑人心。生命後期仍然冥頑不化,一門心思參與張勳的復辟,落得個人盡可罵的境地。

尤以章太炎的評價最為準確,在他死後,章撰寫輓聯譏諷:「國之將亡必有,老而不死是為(省去了妖和賊兩字,暗諷康有為是妖賊。)」

參考資料:

《論華僑和保皇會》 任貴祥

《論康有為的品性和戊戌變法的策略之失》胡慧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