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德光:已經在中原稱帝,為何又灰溜溜離開?只因犯了三大錯誤

晴朗文史閣 發佈 2024-04-30T04:24:35.965817+00:00

遼太宗耶律德光是遼國最厲害的一位皇帝,他稱帝後,帶領契丹軍隊征戰南北,擴展疆土,使契丹成為了當時中國北方最強大的國家。

遼太宗耶律德光是遼國最厲害的一位皇帝,他稱帝後,帶領契丹軍隊征戰南北,擴展疆土,使契丹成為了當時中國北方最強大的國家。

最巔峰的時刻,他甚至直接滅掉後晉,在開封舉行即位儀式,實現了遊牧民族入主中原的夢想。

但是,這樣的輝煌只是曇花一現,僅僅在中原待了四個月,耶律德光就不得不灰溜溜地選擇了逃離。

耶律德光究竟哪一步走錯了?

南征北戰,圖謀大業

耶律德光是遼國的第二代皇帝,他的父親是赫赫有名的遼國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按照長子繼位的常規操作,身為次子的耶律德光本沒有繼承皇位的可能。

不過,耶律阿保機的皇后述律平非常喜歡能征善戰的耶律德光,討厭傾慕漢文化的大兒子耶律倍。

為了扶持耶律德光上位,述律平甚至不惜砍掉自己的右手來力排眾議,最終不僅令契丹群臣萬分畏懼,也迫使太子耶律倍主動讓出了繼承人之位。

父母都是狠人,耶律德光自然也不遑多讓。稱帝成為遼太宗後,他南征北戰,從不消停,不僅統一了契丹,還屢屢摻和中原王朝的各類戰爭,不斷擴張地盤。

934年,後唐均王李從珂殺掉了後唐第三位皇帝李從厚,自立為帝,耶律德光趁機以「得位不正」的名義前來討伐,攻陷了中原地區的不少城池。

趁火打劫,野心勃勃

耶律德光的強大戰鬥力引起了一個人的注意,這個人就是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作為後唐大將,石敬瑭曾立下赫赫戰功,還對後唐莊宗李存勖和後唐明宗李嗣源兩代皇帝都有過救命之恩,是後唐的股肱之臣。

933年李嗣源病死後,石敬瑭悲痛得如同自己的父母去世了一般,本沒有篡位的打算。怎奈他畢竟手握兵權,所以很快成為了新上任的後唐末帝李從珂的眼中釘,肉中刺。

為求自保,石敬瑭只能謀反,不過憑藉他自身的實力,又不是李從珂的對手。於是石敬瑭一邊跟李從珂叫板,一邊向耶律德光求援。

為了說服耶律德光出兵,石敬瑭下了「血本」,他明確表示:「可以稱臣,稱子,等打退唐軍之後,將會把雁門關以北的燕雲十六州獻給契丹。」

耶律德光一看有這好事,頓時喜上眉梢,當即發兵5萬支援石敬瑭,幫著石敬瑭擊敗後唐軍,並冊立其做了後晉皇帝。

因為做事情超級沒底線,石敬瑭被世人戲稱為「兒皇帝」,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而耶律德光則通過扶持石敬瑭這個傀儡,不僅收穫了垂涎已久的燕雲十六州的土地,還得到了後晉每年進貢的各30萬錢帛,可以說是賺大了。

但是石敬瑭死後,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貴就沒那麼好操控了。石崇貴很看不慣叔叔對耶律德光卑躬屈膝的行為,他一登基,就向耶律德光上奏章,明確要求:

1.在稱呼上只稱臣,不稱孫;

2.要求修改當面的協議,恢復公正、平等的原則。

耶律德光一看這小子膽敢叫板,馬上帶兵打了過來。

石重貴雖然發動了全國兵力與耶律德光血拼,但終因實力不足,於947年被打敗做了俘虜,後晉也隨之滅亡。

入主中原,不改做派

947年正月初一,大獲全勝的耶律德光看著繁華似錦的汴京城,動了親自到中原來當皇帝的念頭。他舉行了隆重的登基典禮,以漢族皇帝的身份接受胡族貴族、漢族官僚的朝賀與跪拜,還將「大契丹國」改為「大遼」,將會同元年改為大同元年。

可以說,此時的耶律德光已經站在了人生的巔峰,只要他不出昏招,就可以將勝利成果進一步擴大,成為中原王朝繼唐朝之後的新的大一統王朝的開創者。

但是,耶律德光的如意算盤到底是沒打響,僅僅三個月後,他就在此起彼伏的反抗聲中,灰溜溜地帶領遼軍撤出了汴京。

臨走時,耶律德光針對自己的失誤做了三點總結。他說:「我有三失,所以天下才這樣反叛我。第一失,是搜刮百姓錢財;第二失,是讓士兵打穀草驚民;第三失,是沒有早點遣返節度使去治理藩鎮。」

作為帝王,耶律德光能有如此清醒的反思意識是非常難得的,但他終究是醒悟得太晚了。

當初南下滅晉時,耶律德光以四處劫掠百姓的方式來解決士兵的後勤供給,本就已經失掉了大半民心。

等到他入主中原後,他仍然不懂得安撫民眾,反而縱容士兵以牧馬為由到處燒殺搶掠「打穀草」,將開封洛陽等大都城附近夷為平地,大大激化了民族矛盾,引發了百姓的激烈反抗。

後晉的節度使劉知遠更是利用中原混亂的機會,趁機稱帝建立後漢,同時向汴京城發動激烈進攻,成為耶律德光的心腹大患。

意識到大勢已去的耶律德光,只能選擇灰溜溜地撤離中原。

在返回契丹的路上,耶律德光又氣又悔,加上天氣炎熱,很快得了重病去世了。

@晴朗文史閣

《舊五代史中》有一句話:「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耶!」意思是說,天子難道生來就是做天子的嗎?不過是因為兵強馬壯,才讓他當上了天子的吧。

在征戰不休的五代十國,「誰有兵權誰上台,各領風騷十幾年」確實是普遍現象,但想要把江山坐穩,絕不是只靠蠻力就能成功。

耶律德光在位20年間,為政勤勉,四處征戰,大大壯大了契丹的勢力,還為契丹爭取到了戰略地位極其重要的燕雲十六州,可以說是貢獻巨大。

但他又太過迷信武力,野蠻征戰,不懂得韜光養晦、寬仁治國,最終引發了無數民眾的強烈反抗,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也為遼國的發展留下了永久的遺憾。

得民心者得天下,沒有民意支持的君主,終究不過是鏡花水月一場空。

你怎麼看?歡迎留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