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大將軍,建功於黃河以北,為什麼厚葬於淮河南岸?

走千走萬 發佈 2024-04-30T05:05:01.199995+00:00

廉頗,戰國時期的趙國人,也是趙國大將軍,立下汗馬功勞。然而,近日我跟隨幾位好友到八公山脈爬山、踏青,卻發現了廉頗的大墓。這就出現了一個疑問:廉頗為什麼會死在楚國,並且安葬在淮河岸邊的八公山脈呢?廉頗墓,不像我們平時看到的普通墳墓,而是一座高達數十米、周長數百米的小山。

廉頗,戰國時期的趙國人,也是趙國大將軍,立下汗馬功勞。然而,近日我跟隨幾位好友到八公山脈爬山、踏青,卻發現了廉頗的大墓。這就出現了一個疑問:廉頗為什麼會死在楚國,並且安葬在淮河岸邊的八公山脈呢?

廉頗墓,不像我們平時看到的普通墳墓,而是一座高達數十米、周長數百米的小山。如果不是看到路邊的石碑和指示牌,誰都會認為這個大墓就是連綿的八公山脈中的一座普通小山。

時值中午時分,陽光燦爛。我和同伴們沿著崎嶇的水泥山路蜿蜒而上,首先看到的是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再往前走,在路的左側,便是一塊紫金石立起來的石碑,石碑上鐫刻著著名書法家司徒越的草書——「趙大將軍廉頗之墓」。字跡是紅色的。

站在石碑前,我和同伴們面向小山,雙手合十,默默佇立,以表達對這位2200多年前的戰國大將的崇敬和懷念之情。從石碑判斷,廉頗墓坐北朝南,背後及其左右是連綿的青山(不過此時還沒到草木返青的時節)。墓的右側西南方向千米之外便是平靜的淮河。

墓的東南角有一條曲折的山溝,汨汨地流動著山泉;墓身長滿了荒草和雜樹,還有當地的農人栽植的梨樹、桃樹、葡萄樹;墓的四周都是樹,同樣是梨樹、桃樹、葡萄樹。在草木返青,果樹開花的時節,我也曾多次到這裡遊覽,遠望可見山下隨風飄逸的清白的花海,山上是綠色襯托起來的淡淡的紅雲,飛鳥往還,遊人迤邐,沒有幾個人能注意到同樣開滿了花朵的這座小山——廉頗墓。

作為戰國末期的名將,廉頗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宋代宣和年間,被追封為七十二名將之一。在趙國,廉頗曾率領軍隊與攻打過齊國、燕國,可謂是攻城略地,戰功赫赫;在著名的長平戰役中,由於廉頗採取堅壁固守之策,使秦軍在攻打趙國的過程中始終得不到實質性的戰果,後因秦軍使用了反間計,加上趙國內部的小人讒言,臨陣換將,改變了廉頗的戰役策略而致趙國慘敗,損失40多萬人。

後廉頗又因讒言,不得已而避到了魏國。在魏國,趙王本想重新啟用廉頗,卻被前來了解情況的陰險小人再次進讒,說廉頗老了,致使廉頗徹底失去了為趙國再立新功的機會。

楚考列王得知情況後,私底下把廉頗請到了楚國。廉頗這才來到了淮河中游南岸的楚都——壽春。然而,楚考烈王入駐壽春幾年後駕崩了,隨之廉頗也便客死於壽春。

「我思用趙人也。」這是廉頗的遺願。老將軍至死也沒有忘記他是趙國人,一心想為趙國再立新功。

我在想,廉頗將軍之所以能夠得到厚葬,不只是他的軍事才能與赫赫戰功令人敬佩,重要的是將軍那句「我思用趙人也」的愛國之心。廉頗將軍之所以沒有能夠葉落歸根,根本原因還是小人的讒言所致。讒言,自古以來,都是裹著糖衣的劇毒,害人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