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 日媒:為什麼印度崛起反而會成為西方的惡夢?

南亞研究通訊 發佈 2024-04-30T05:23:47.981680+00:00

本文作者認為,印度並不完全隸屬於「西方民主國家陣營」,印度的崛起對西方國家來說並非好消息。當前印度的主要政策是尋求儘可能擴大自身影響力,並在地緣政治方面對抗中國。


本文共3803

閱讀預計9分鐘


作者 | TORU TAKAHASHI

編譯 | 陳欣雨

審核 | 胡可怡

編輯 | 許丙南 陳珏可




導 言


本文作者認為,印度並不完全隸屬於「西方民主國家陣營」,印度的崛起對西方國家來說並非好消息。當前印度的主要政策是尋求儘可能擴大自身影響力,並在地緣政治方面對抗中國。印度沒有在俄烏衝突時站到西方國家一邊,其不僅拒絕譴責俄羅斯,還加大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力度。這是因為印俄關係是印度抗衡中國的重要工具。作者認為,將印度視為本集團成員的看法存在兩方面缺陷。首先,西方並不能在地緣政治方面完全滿足印度的需要,尤其是在巴基斯坦、阿富汗等歐亞大陸方向。其次,西方錯誤估計了印度的民主制度。當下莫迪正通過打壓少數族群建立多數主義政權,且印度或許永遠也無法建立起西方標準的民主制度。如果「印度崛起」成為現實,西方國家也將發現印度是「一個同樣麻煩、難打交道的超級大國」。南亞研究小組特此編譯本文,供各位讀者批判參考。



在充滿不確定性且極度分裂的世界裡,印度正尋求成為一個足以掩蓋中國光芒的超級大國。隨著俄烏衝突陷入僵局,中國面臨著新冠疫情反彈的風險,印度正在悄然提升本國的地緣政治地位。然而,印度崛起對西方民主國家來說可能並不是什麼好消息。


在2023年1月12日至13日由印度舉辦的「全球南方國家之聲」線上會議中,印度表露出了掌握更多國際話語權的雄心。印政府稱,總計125個發展中國家參與此次會議,共舉辦10場聚焦不同具體議題領域的會議。印總理莫迪在開幕式上表示:「你的意見就是印度的意見,你的優先事項就是印度的優先事項,印度的目標是放大全球南方的聲音。」此外,印度還計劃利用G20輪值主席國身份,為深受糧食能源價格上漲、全球變暖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之苦的國家發聲。


印度領導「全球南方」的野心反映出其日益增長的自信。隨著人口邁過14億大關,印度有望在2023年內超越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這將是自1950年代聯合國開始跟蹤全球人口數據以來的首次「人口冠軍」換位。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2022年印度GDP已超過其前宗主國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預計,2023年印度經濟將以7.2%的驚人速度增長,這一增速在亞太地區46個國家中名列第一。


由中美競爭加劇以及新冠疫情引起的全球供應鏈多元化趨勢是近年來的印度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受印國內巨大潛在市場的吸引,蘋果公司已開始在印組裝最新的iPhone 14,並試圖將中國和其他地區的部分生產線轉移至印度。台灣鴻海精密工業,即富士康(Foxconn),已經開始與印度自然資源集團韋丹塔(Vedanta)合作在印製造半導體。在日本國際合作銀行(Japan Bank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2022財年調查之中,印度在日本企業海外擴張可能目的地名單中名列首位,這是印三年來首次奪回該榜單桂冠。


印度的GDP預計將在2025年超過德國,在2027年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的全球第三大經濟體。莫迪承諾,到2047年印度獨立100周年之時,印度將成為發達國家。


印度也是一流商業、政治人才的主要輸出國。一大批印度裔技術專家在美國科技行業中占據重要地位,包括微軟董事長兼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和Alphabet(谷歌母公司)執行長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而具有印裔血統的著名西方政治家包括美國副總統卡馬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以及英國首相里希·蘇納克(Rishi Sunak)。


然而,印度提升本國全球形象的道路並不總是一帆風順。全球新冠疫情暴發約一年後,印度開始向外出口印國產疫苗,以此與中國的「疫苗外交」競爭。但在印國內受到新冠疫情的沉重打擊之後,印度突然暫停了對外疫苗援助的計劃,這使許多受援國頗感不滿。


另外,因為拒絕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行動,印度的民主信譽亦受到質疑。自2020年與中印邊境衝突以來,印度一直批評中國的「擴張政策」,持續抨擊中國「威脅印度領土主權完整」。然而,印度卻選擇拒絕譴責俄羅斯。


雖然印度一直以「不結盟」政策聞名於世,但印已經採取了一些戰略舉措對抗中國在南亞海上勢力的拓展。印度與日本、美國和澳大利亞合作組建了印太地區的鬆散戰略聯盟「四方安全對話」機制(Quad),同時還加深了與歐洲國家的聯繫,而歐洲對印太地區也有著自己的計算與籌謀。從美國的角度來看,中美戰略競爭屬於「民主與專制」之間的鬥爭,而印度屬於民主國家陣營。


在就俄烏衝突進行表態時,印度不願與民主國家合作,這讓許多西方國家深感失望。儘管了解俄印長期聯盟歷史,西方陣營仍然難以理解為什麼一個與西方擁有共同價值觀和戰略利益的國家,在面對俄烏衝突時卻試圖與西方保持距離。


去年春天,包括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時任英國首相鮑里斯·詹森(Boris Johnson)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內的民主國家陣營領導人對印度進行了訪問;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莫迪舉行了緊急線上會議。這些領導人無一例外都試圖說服印度加入反俄民主國家聯盟。


2022年9月,莫迪在一場於烏茲別克斯坦舉辦的國際會議上抨擊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行動,並在新聞媒體面前告誡俄總統普京:「當今的時代不是戰爭的時代。」此番表態使所有人都感到驚訝。


然而,將莫迪的強硬言論視為西方施壓的結果目前還為時過早。事實上,印度2022年8-9月參加了由俄羅斯舉行的軍事演習(譯者註:「東方-2022」軍演),並且在2022年10月聯合國譴責俄羅斯「非法吞併」烏克蘭東部和南部四個地區的投票中選擇棄權。


俄烏衝突爆發後,印度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量激增,自2022年9月以來每天購買超過100萬桶石油,這使俄羅斯取代伊拉克和沙烏地阿拉伯,成為了印度最大的石油供應國。七國集團(G7)同意對俄羅斯石油設定價格上限,但印度卻拒絕遵守G7的決定。印度可能確實沒有積極支持俄羅斯,但印度在促成和平協議達成的過程中幾乎沒有發揮明顯作用。


即便如此,印度與西方的關係也並未嚴重受損。相反,隨著西方國家更加理解印度的立場,印度似乎拓展了在全球事務中的話語權。日本國防學院教授伊藤徹表示:「在意識到無法將印度完全拉攏進西方陣營中之後,美國、歐洲和日本就改變了對印策略,避免將印度推向另一邊。」


毫無疑問,印度地緣政治戰略的重點是對抗中國的勢力擴張。印外交部長蘇傑生(S. Jaishankar)2020年出版的一本書為理解印度的戰略思維提供了寶貴視角。在《印度之路:不確定世界下的戰略》一書中蘇傑生寫道,「印度的外交政策背負著三大歷史負擔」,1947年印巴分治「在人口規模和政治地位上都對印度造成削弱」,使中國得以「在亞洲擁有更大戰略空間」。


可以說,西方將印度視為本集團成員的看法存在兩方面缺陷:


首先,通過「四方安全對話」以及與歐洲國家合作的深化,印度擴大了與西方民主國家的戰略關係,以此對抗中國海軍構建所謂「珍珠鏈」軍事和商業網絡對印度進行包圍的企圖。但在抵消中國在巴基斯坦、阿富汗和緬甸等國的影響力拓展時,印度與西方的戰略關係並沒有為其提供太多助力。東京智庫印度經濟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dian Economic Studies)高級研究員菅谷宏(Hiroshi Sugaya)表示:「印度外交旨在利用印俄關係作為一種對抗中國的威懾手段。」


其次,西方國家錯誤地認為印度和西方擁有同等的民主水平。莫迪印人黨政府在印國內踐行印度教民族主義議程,採取一系列措施鎮壓宗教少數群體。2019年8月,印度撤銷了有爭議的查謨和克什米爾邦的憲法自治權,以此加強對該地區的實際控制。此外,印政府還給予來自阿富汗、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等國的非法印度教徒和其他非法移民公民身份,卻試圖將穆斯林排除在其國家公民登記冊之外。


根據瑞典民主多樣性研究所(V-Dem)2020年的「民主報告」顯示,在莫迪政府領導下,「由於媒體、公民社會和反對派的活動空間嚴重萎縮,印度正處於失去『民主國家』地位的邊緣」。2021年,印度從「選舉民主國家」降級為「選舉專制國家」。


事實上,印度一直在追求一種獨特的「戰略自主」。最近印度對俄烏衝突和其他問題的反應讓西方民主國家意識到,南亞國家的戰略利益和價值觀,不一定與西方國家相一致。


在某種程度上,「全球南方國家之聲」峰會讓人聯想起 1955 年在印度尼西亞萬隆舉行的亞非國家會議。然而,與由印總理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和中國總理周恩來合作舉辦的萬隆會議不同,全球南方國家之聲峰會由印度單獨組織,超過 120 個國家與會,這彰顯了印度人口和政治力量的不斷增長。


蘇傑生在書中寫道「印度崛起不可避免將與中國崛起進行比較,哪怕只是因為印度稍晚一步。」這呼應了印度對中國的強烈自尊心和競爭欲。


在中國崛起的案例中,主要西方大國錯誤地認為,隨著新興大國逐漸融入全球經濟且具有政治意識的中產階級的日益壯大,該國最終將擁抱民主。


與中國不同,印度一直以「世界最大民主國家」的身份而自豪,但近年來印度的所作所為似乎表明,隨著實力增長,印度正在偏離民主的軌道。如果 21 世紀將是「印度時代」,而非「中國時代」,世界終將發現印度也是一個同樣麻煩、難打交道的超級大國。


作者簡介:高橋徹(TORU TAKAHASHI),日經資深特約撰稿人


本文編譯自「NIKKEI Asia」網站2023年1月29日文章,原標題為Why India as new superpower could spell trouble for the West,原網站為https://asia.nikkei.com/Spotlight/Comment/Why-India-as-new-superpower-could-spell-trouble-for-the-West


* 「南亞研究通訊」從外交、內政、政策、社會、經濟等專業研究視角,緊扣時政熱點,深度聚焦南亞相關問題。歡迎關注我們的頭條號!若想獲得更多資訊,或可直接關注微信公眾號「南亞研究通訊」,有更多南亞研究領域一線且專業分析。聯繫我們(或投稿),歡迎致信:nyyjtx@163.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