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為何老得快?

北京日報客戶端 發佈 2024-04-30T05:36:48.829052+00:00

北京晚報·五色土 | 作者 蔡輝「朕少時天稟甚壯,從未知有疾病。今春始患頭暈,漸覺消瘦。至秋月塞外行圍,蒙古地方水土甚佳,精神日健,顏貌加豐,每日騎射亦不覺疲倦。」1717年,康熙皇帝這樣談到自己的身體狀況,此時他已63歲。

北京晚報·五色土 | 作者 蔡輝

「朕少時天稟甚壯,從未知有疾病。今春始患頭暈,漸覺消瘦。至秋月塞外行圍,蒙古地方水土甚佳,精神日健,顏貌加豐,每日騎射亦不覺疲倦。」1717年,康熙皇帝這樣談到自己的身體狀況,此時他已63歲。

康熙被視為一代明君,在位期間平三藩、拓疆土、挫外敵,開康雍乾盛世。《清史稿》稱他:「早承大業,勤政愛民。經文緯武,寰宇一統,雖曰守成,實同開創焉。聖學高深,崇儒重道。幾暇格物,豁貫天人,尤為古今所未覯。」

政治上有作為,在養生上,康熙亦稱典範。

康熙喜運動,且通醫理,常給臣子看病。他不吸菸,能飲酒而不飲,無不良嗜好,且無事不服藥,飲食注重清淡,西洋傳教士白晉說:「他(指康熙)滿足於最普通的菜餚,從未有過絲毫的過度,他的淡泊超過了人們所能想像的程度。」

如此克制,可康熙(壽至69歲)的壽命卻沒想像的那麼長,比他的孫子乾隆(壽至89歲)少了20年。

康熙54歲時已「朕體漸弱,心跳加增甚重」「氣血甚弱」,58歲時主持天壇大祭,更是「行禮時兩旁少為扶助亦可」,在發表本文開頭那段話的第二年,64歲的康熙便「行走需人攙扶,甚虛弱」。

只看正史記錄,很難理解康熙為何衰老得這麼快,似是過於勤政,消耗精力太多所致,但深入分析,就會發現:康熙好色,晚年尤甚,可能為此而常用西藥德里鴉噶,其中含鴉片,這是他壽不過古稀的重要原因之一。

清代宮廷畫家繪《康熙帝讀書像》

養生觀領先時代

康熙一生好動,六次南巡,兩登泰山,46次出塞北,行圍84次(《清史稿》中記,實際次數更多)。自8歲登基起,辦公室和寢宮中都擺放弓矢刀槍,隨時操練。十二三歲起,常到南苑打獵,「筋力頗佳,能挽十五力(一力約10磅)弓,發十三握箭」。

晚年康熙自誇:「朕自幼至今,凡用鳥槍弓矢,共獲虎一百三十五、熊二十、豹二十五、猞猁猻二十、麋鹿十四、狼九十六、野豬一百三十二,哨獲之鹿凡數百。其餘圍場內,隨意射獲諸獸,不計其數矣。常人畢生射獸之數,不及朕一日所獵。」

康熙飲食有節,「朕每日進餐兩次,此外不食別物,菸酒及檳榔等物皆屬不用」。

據學者月三考證,征噶爾丹時,為減少後勤壓力,康熙「每日一餐」「俟營中皆炊飯,然後進御膳」。康熙不喜荔枝、香檨(音如奢,杧果)等,往往批覆「不必再進」,唯喜黃瓜,曾批覆:「進來的王瓜(黃瓜又稱王瓜)甚好,以後每報必須帶來。蘿蔔、茄子,也帶來。」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南巡,有人獻《煉丹養生秘書》,36歲的康熙擲還其書,斥責道:「人人有生必有死,天地循環之理,如晝如夜。」

康熙也不喜歡吃補藥,尤不喜人參,稱:「南人最好服藥服參,北人於參不合。朕從前不輕用藥,恐與病不投,無益有損。」康熙五十年(1711年),曹雪芹的爺爺曹寅患病,康熙說:「曹寅原肯吃人參,今得此病,亦是人參中來。」康熙賜參時,只賜給老臣。

康熙認為養生「惟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如是而已」,在今天仍屬不刊之論。

康熙可能吃過猛獁象

康熙身體的底子不算好。兩歲時患天花,面部留下疤痕,傳教士白晉說:「他(指康熙)威武雄壯,儀表堂堂,身材高大(其實只有1.69米,在當時屬中等身材)……雖然臉上有一點天花留下的痘痕,但是絲毫不影響他的美好形象。」

康熙幼時多病,常用針灸調理。正史只錄康熙正確的養生觀念,不記錯誤的,其實康熙有「狍子肉治百病」情結。

據學者屈維英等在《太醫難當》一文中鉤沉,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武英殿總監造赫世亨患痢疾,久治不愈,康熙令停藥,賜狍子肉,赫世亨奏稱:「遵旨即停止服藥,由御藥房做點稀飯、狍子肉,就菜能喝一小碗。前曾有過一至二次腹瀉,亦停止了。說話聲也高了,夜間亦能安睡片刻。」同事們也湊熱鬧說:「奴才我武英殿眾人等,均納重病,大夫未能治癒,經皇上皆令停藥,並賞食狍子肉、鷚(音如六,小型鳥)、野鴨、米飯後,均巳痊癒。皇恩如此神奇,無不為之驚奇。」

此外,康熙還有「普洱茶治百病」情結,自己喝,且常賞賜大臣。

在日常生活中,康熙好奇求異。

據《康熙幾暇格物編》(康熙談話筆錄,共93條,保留大量技術史料),主糧吃白粟米、沙蓬米、黑龍江麥、御稻米,沙蓬米是風滾草的種子,「米似胡麻而小。性暖益脾胃,易於消化,好吐者食之多有。作為粥,清膩可食」。鹽都分石鹽、阿巴垓鹽兩種,後者「味甚美」。

書中還記錄了鼢(音如焚)鼠,即猛獁象,早已滅絕,西伯利亞凍有大量屍體,據說「其肉性寒,食之可除煩」,康熙可能吃過。

讓數學老師給他看病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五月,康熙患瘧疾,「從一開始就發高燒」,太醫用人參,病情反而加重。服用傳教士白晉的藥錠才退燒。

白晉是數學家,不是醫生,他的藥錠是法王路易十四免費發的「窮人藥」,治瘧特效藥金雞納樹皮產自秘魯,價格高昂,只好易以楊樹皮。楊樹皮含水楊酸,是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可退燒。

康熙為何敢吃西洋醫生的陌生藥?一因好奇求異,二因康熙對西藥有好感。

白晉來自法國。明末清初,天主教中耶穌會被認可,得入中國傳教,被葡萄牙人把持。法王路易十四橫掃歐陸,海上卻無地位,想在東亞找到突破口,故派白晉、洪若翰等6人到中國傳教(1人中途留在暹羅,剩下5人到了中國)。

在南懷仁推薦下,康熙同意接見白晉等,可白晉他們還在路上,南懷仁便病死了。康熙對5名法國人不太滿意,只留白晉、張誠在身邊。

康熙讓白晉、張誠給自己上數學課。二人每天凌晨四點起床,趕到康熙處,讓白晉吃驚的是:「康熙皇帝一有空閒時間就鑽研數學,即使他前一天晚上工作到很晚,第二天也會早早起來,有時候甚至比我們起的更早。」

數學課講完後,白晉又給康熙講解剖學,將歐洲最新研究成果引入中國,讓康熙大開眼界,視白晉為醫生。

法國皇家版畫師 Pierre Giffart 根據耶穌會教士白晉(Joachim Bouvet,1660-1732)自中國帶回的圖像所刻制《清國人物服飾圖冊》內頁

初患瘧時,康熙先請來自葡萄牙的傳教士盧依道診治,盧依道知金雞納霜能根治,可他沒把握找到,只好說治不了。法國人有了壓倒葡萄牙人的機會,康熙也只能聽白晉的,為確保安全,康熙只服了規定藥量的一半,竟有奇效。

把科學當成私人財富

路易十四的「窮人藥」只能治表,恰好此時,傳教士洪若翰、劉應帶1公斤金雞納樹皮到了北京。在御醫反對下,先找三名瘧疾患者試藥,效果奇佳。又有4名重臣主動以身試藥,均未中毒。

有金雞納樹皮,康熙的病被徹底治好,從得病算起,共輟朝近40天。

康熙病好後,先懲罰御醫。因「強用人參,致朕煩躁甚病」,孫斯百、孫嚴百、鄭起鵾、羅性涵被判死刑,康熙「從寬免死,各責二十板,永不許行醫」。

清朝控制御醫甚嚴,到慈禧時,需四名醫生同時出診,開四張藥方,再詔司書太監取《證治準繩》《本草綱目》等查對,拼成一張藥方,慈禧認可後,余皆焚毀。換言之,每用一味藥,都需慈禧認可、太監嘗試後,才可使用。

從清宮醫案看,當時醫生膽大,敢用大黃、芒硝等「虎狼之藥」。傳說給女眷看病,需懸絲診脈,其實脈案記錄詳細,且有慈禧的舌苔記錄,應無遮攔。

成功治癒瘧疾後,康熙讓白晉將西醫驗方寫成書,很可能就是《西洋藥書》(故宮所藏《西洋藥書》未署作者名),白晉另有《格體全錄》,介紹了解剖學最新成果。

康熙將兩本書謄抄後,藏入深宮,藉口內容深奧,怕被誤會,不許出版,且嚴禁外人翻閱。其實,康熙的小心思是獨家占有,變成統治工具。

曹雪芹的爺爺曹寅晚年患瘧疾,讓人求康熙:「我病時來時去,醫生用藥不能見效,必得主子聖藥救我……若得賜藥,則尚可起死回生,實蒙天恩再造。」

康熙連忙派人送藥,可曹寅遠在南京,沒等到藥,就病死了。

「神藥」已走下神壇

西方傳教士將治癒康熙的瘧疾,視為標誌性事件,稱康熙因此允許傳教。其實,康熙患病前一年已批准傳教。康熙未必真的承認傳教士們的價值,在《起居注》中,壓根兒沒提他們。

第一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攻占北京,白晉的兩本書流向歐洲,人們才意識到,康熙認為「內容敏感」,可能指一味西藥——德里鴉噶。

德里鴉噶即底也迦,是一種含鴉片的古西藥,已有6000年歷史,古希臘醫書中已錄此方,羅馬帝國五賢王之一馬可·奧勒留專門找了一位希臘醫生,每日為他調配底也伽。

馬可·奧勒留雕像

底也伽的配方有很多種,但主要成分是鴉片和毒蛇肉,它曾被視為「包治百病」的良藥,至遲在唐代,被記入《本草》中,有學者稱《傷寒雜病論》已載,原書佚,今本未見。

底也伽有甜版和苦版。苦版加入各種動物的膽汁,且鴉片味苦。甜版則用蜂蜜合成藥丸,經印度傳入中國。古印度眼科發達,底也伽有麻醉作用,便於眼科手術。此外還有一種替代的底也伽,即四味版,用四種藥材,無鴉片,療效大降。

從歷史記載看,康熙服用的是苦版底也伽,康熙讓白晉等在紫禁城建一個實驗室,專藏西藥,不歸太醫院管,而由內務府直管。

康熙曾給赫世亨下令,到海外去購買底也伽,稱:「多羅所攜得利雅噶(即底也迦)有餘,赫世亨爾向伊求取,若少則勿取,可捎信到廣東後尋得寄來。若有綽科拉(即巧克力),亦求取。」

底也伽初期是解毒藥,到康熙時,它已褪去「萬能藥」的光環,康熙為何重視底也迦?可能與他晚年沉迷女色有關。

晚年也同樣發昏

康熙以理學家自居,刻意營造高尚、善良、負責任的公共形象,白晉說:「很難相信在東方也有這樣的統治者。他人格高尚,才能卓越,胸懷寬廣,治民嚴謹,雖然如此,他仍然刻苦修身,本國人民和鄰國都尊敬擁戴他。」

名臣李光地記,康熙出巡,山西巡撫噶禮接駕,進獻四美女,康熙怒斥:「用美人計耶?視朕為入此等人乎?」

似乎是坐懷不亂的正人君子,但學者陳捷先在《康熙好色》中指出,康熙隨葬妻妾達55人,清代皇帝中最多,還不包括他曾「臨幸」過的、無名分的女子。

康熙共有55名子女,康熙四十年(1707年)前,生44名子女,37人的母親是滿洲籍,康熙四十年後,生子女11人,僅3人的母親是滿洲籍,剩下都是「江南美女」。

康熙要求子女「寡嗜欲所以養精」,自己卻相反。據傳教士馬國賢記:老年康熙在避暑山莊,妻妾環繞,康熙會突然扔出假蛇、假癩蛤蟆等,看女性們驚逃,這是「他最喜愛的遊戲」,有時,康熙讓妻妾們爭摘山坡下果實,「可憐的跛子們爭先恐後,叫嚷著朝山下奔去,以致有人摔倒在地」,康熙則哈哈大笑。

馬國賢將這一切稱為「可鄙的」。

康熙64歲時,需攙扶才能行走,可65歲又有了孩子。底也伽在明代宮廷中便被皇帝當成春藥,康熙常說明代無明君,可他晚年也同樣發昏。人皆明他人之短,昧自己之短,權力無約束,康熙也沒逃出荒淫二字的封印。

晚年康熙感慨:「朕近想精神漸不如前,凡事易忘,間有怔忡之疾,每一舉發,愈覺暈迷。」活到69歲,已屬僥倖。(責編:沈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