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壽之王」龔來發:終身未娶活到133歲,生前愛好不太健康

秦紅棉 發佈 2024-04-30T05:52:24.573694+00:00

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古人的平均壽命偏低,由其社會動盪原因,也跟當時的物質、經濟和醫療等條件落後有關。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民眾的平均壽命,呈現逐步延長的趨勢。近現代的百歲老人、長壽之王歲數也屢創新高。如曾被中國老齡委授予「中國長壽之王」的龔來發活到133歲。

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

古人的平均壽命偏低,由其社會動盪原因,也跟當時的物質、經濟和醫療等條件落後有關。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民眾的平均壽命,呈現逐步延長的趨勢。

近現代的百歲老人、長壽之王歲數也屢創新高。如曾被中國老齡委授予「中國長壽之王」的龔來發活到133歲。

可龔來活著時,卻有一項伴隨終身的不良愛好。

人們就會有疑問:不健康的生活可以長壽嗎?具體了解其一生經歷,大家或許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歷經三朝的百歲老人

龔來發,生於1862年4月18日,務川茅天人,仡佬族。

從小因家中一貧如洗,發育不良。一生身高沒有突破1.45米,體重約30公斤。

清同治年間,中國社會開始走下坡路,民眾生活都較為困難。剛出生半年,其父去世,母親一人無能力撫養,龔來發送給其他人家。

養父母對其不錯,可天不遂人願。

在他10歲那年,養父母相繼過世。

他只能獨自生活。值得慶幸的是,當地的山裡、林間都有一些能果腹的食物,龔來發靠撿拾這些東西過活。

因常年野外生活,他的皮膚黝黑,又瘦又小,骨骼生長受到影響,14歲時,他看起來還沒有七八歲的孩子強壯。

因前些年的經歷,村里人都不會喜歡他,認為其「命硬」「命苦」,不太吉利。

不過,他雖瘦小,但幹活利索。

當地一戶姓向的人家,注意到龔來發,並未介意其過往經歷,讓他在向家做了長工。

經歷過顛沛流離,他非常渴望安穩的生活,正好向家人為其提供了這個機會,龔來發感激不盡。他在向家生活時,盡其所能,搶著去做事情,也給大家留下了好印象。

隨著他的到來,本來人口不多的向家,連續出生三個男孩。

向家父母非常高興,經常告誡孩子們,要好好對待龔來發,正是他的到來,向家才會人口興旺,一切順遂。

龔來發一生未婚,但他與向家人一起度過了多年的美好時光。

向家老人在臨終前,曾囑咐孩子們要好好照料龔來發。向家後人一直遵循老輩的遺願,承擔起贍養他的義務。

隨著年齡的增長,後輩都稱其為「老祖祖」。

這份無親緣、血緣的關係,持續到1995年龔來發去世。

為何可以長壽?

龔來發的長壽,讓其成為仡佬族的另類「英雄」和名人,被中央授予「長壽之王」

窮鄉僻壤里的文盲老人,一生務農,幾乎沒有外出生活。

可能在一般人的觀念里,長壽的秘訣多是: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可龔來發卻有一項不太好的愛好:一輩子菸袋不離手。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吸菸會損害肺功能,破壞呼吸道免疫系統,導致惡性腫瘤發生。可龔來發卻成了長壽之王,這是在「挑戰」人們的常識認知嗎?

其實,抽菸只是他生活的一個小習慣,龔來發的生活環境和方式、飲食等,這些綜合因素的疊加才促成了其長壽的生命。

首先,青山綠水之間的茅天,氣候宜人,處於貴州的長壽帶上,那裡的人們容易長壽。

事實上,優質的生態環境,的確是人類生存的必要且重要的條件之一。

茅天的地理資源,如地層中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礦物元素,這就為人的發育和成長墊下基質。

再者,該地的山水樹,磁場環境,老人生活其中,各類慢性疾病發病率低,身體免疫力高。

該地區的土壤中,還含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

當地人的飲食習慣,自給自足的糧米瓜果蔬菜,可以保證大家從自然環境中汲取到這些元素,提高身體的抗衰老能力。

其次,龔來發的性格和善,屬於樂天派,對生活從不抱怨,隨遇而安的心態,以及他粗茶淡飯的健康、規律飲食,再加上勞作一輩子。

這些都是其長壽的重要秘訣。

他和向家人居住在一起,和晚輩關係和睦。

身體瘦弱,晚年也可以保證充足睡眠時間,這可以減少身體能力的消耗。

隨著科技、醫療的改善,人們活過百歲不再是夢想,但要尋找出一條通往百歲的標準之路和捷徑,不太現實。

正如龔來發老人,雖吸菸一輩子,但勞動、健康、飲食、環境等因素的重要性不容忽略。

長壽是由基因決定的嗎?

除此之外,不知大家是否想過,人的壽命跟一個重要指標有關——基因也有關係

這點已在醫學研究中得到驗證。

根據波士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小組,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文章,一個人的壽命長短,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遺傳和環境因素的綜合影響。

當然,生活方式,尤其是飲食、鍛鍊等,在決定一個人是否可以長壽方面,發揮著無可爭議的作用。

但遺傳學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很多時候被人們忽略了。

遺傳和長壽有關,主要體現在基因變異可能增加免疫力,從而增強抗病性。

研究表明,參與調查的老人中,90%以的百歲老人在93歲以前沒有殘疾、基礎病也較少、沒有肥胖症。

還有專家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研究,發現百歲老人身上,都有相同的基因變異情況,尤其是80歲及以上的老人。

從遺傳基因學的角度而言,遺傳的確比健康更重要。

如DNA修復、染色體末端的維護等細胞功能,有助於長壽的基因變異,它們可以降低慢性病的發病風險。

事實上,新興的表觀遺傳學領域的研究也表明,環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都可能導致人們的基因發生變異。

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

長壽之王活到133歲的奇蹟,和其豁達的心態、堅持勞作、原生態文化環境、規律的飲食等有關。

鑑於其父母因社會原因去世較早,無法和遺傳基因進行關聯。

但根據現代醫學研究結果,龔來發存在長壽基因,應該是不置可否的條件。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了解與壽命有關的因素,在選擇配偶時,可以提醒人們關注對方家庭成員的壽命,這有助於後代長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