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知香如故,百家姓中荀姓從何而來?又有何深意?

京報網 發佈 2024-04-30T05:59:57.483924+00:00

百家姓,荀。荀,是一種香草,也叫香麻,可以食用、美容、作香料。早春二月初生的荀草效果更好。以荀為姓,清美如斯,芳香如故。(清)鄧石如書《荀子宥坐篇》軸(明)杜堇《玩古圖》(局部)反映了明代中晚期文人士大夫的博古風尚,圖中繪有各式香爐和焚香用器。荀始含仙荀草簡直是仙草一樣的存在。

百家姓,荀。

荀,是一種香草,也叫香麻,可以食用、美容、作香料。早春二月初生的荀草效果更好。

以荀為姓,清美如斯,芳香如故。

(清)鄧石如書《荀子宥坐篇》軸
(明)杜堇《玩古圖》(局部)反映了明代中晚期文人士大夫的博古風尚,圖中繪有各式香爐和焚香用器。

荀始含仙

荀草簡直是仙草一樣的存在。

看看古籍《山海經·中山經》對她的記錄,就知道她為何如此吸引人了:「(青要之山)有草焉,其狀如葌,而方莖、黃華、赤實,其本如藁本,名曰荀草,服之美人色。」兩晉時期文學家、訓詁學家郭璞注釋:「荀草赤實,厥狀如菅,婦人服之,練色易顏。」

葌(jiān)即蘭草、菅茅之義。那和葌相仿的模樣里,從如同藁草一樣的根里,衍生出碧綠的呈方形的莖枝葉兒、艷黃的花兒、赤紅的果兒;荀草,鮮明而生動。更教人惦記的,是荀草的作用:初生嫩葉清香可口,是健康菜餚,能解暑清熱、滋潤清補,還能和花兒、果兒一起,成為美顏香體佳品,令人色白膚嫩、清香飄逸。

清代詩人袁枚(1716年-1798年)就是熟知並喜愛荀草的,他在《隨園詩話補遺》卷九記載的故事裡,說到過荀草的美妙:「方伯九姬,最愛者春芳、葉氏,年將四旬,而風貌嫣然,似服仙家荀草者。」袁枚的鄉友方伯有九妾,他最喜歡老九葉春芳,葉春芳年近四十,仍然風貌嫣然,大約就是服用荀草才保持如此妙容的。

袁枚約34歲時,在江寧(約今南京)購置隋氏廢園,即原江寧織造隋赫德的「隋織造園」「隋園」,袁枚易「隋」為「隨」,取名「隨園」,開始了歸隱生活,袁枚也被稱為隨園先生。隨園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明代末期的吳應箕焦園,清代康熙年間是江寧織造曹寅家族園林的一部分。曹寅是文學家曹雪芹的祖父,曹雪芹的好友富察·明義說隨園就是《紅樓夢》裡的大觀園,後歸於繼任者隋赫德。袁枚因地制宜,將隨園建成一個集山水、景觀、人文、食宿、學堂於一體、清幽迷人的私家園林,吸引了各方人士。在他廣納的弟子中,有很多女弟子,常同他聊花草美容之事,故袁枚對荀草及美容之事比較了解。

荀草,便攜著詩意,在流金歲月里巧笑盈盈。早在黃帝之前,荀草就常被人們使用,備受喜愛和崇拜。愛荀草的人初成氏族,漸成部落,確立以荀草為圖騰和徽記,形成古荀國,並以荀為姓。荀姓,成為古老的姓氏之一。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說到過古荀國:「汾水又西徑荀城東,古荀國也。」約為今山西省臨猗縣西南一帶。

黃帝也喜歡荀草,據傳他曾分封兒子為荀姓,「黃帝十二子姓中有荀,位列第八」。他也賜姓於大臣。一位大臣發明了用荀草編制官帽的方法,針對不同的臣子官職爵位,編出不同的冠形,使人一望便知其職位。黃帝很高興,就將「荀」賜名予他,荀大臣製作的帽子,也被稱為荀帽,「相傳黃帝時,有大臣荀,始為冠。」有的史書把這位大臣稱為荀始,也許是斷句有誤所致。

在古代,郇、荀二字相通,荀姓也與郇姓同宗同源。據《姓纂》記載,西周初年,周文王的第十七子姬葡受封於荀(郇),為伯爵,史稱郇伯、郇侯,建立郇國。郇侯也被稱為「荀侯」「荀叔」。後來,荀國被晉武公所滅。荀國歸晉,其王室子孫與部分國民曾一度以「郇」為姓,後又以荀為姓,國境地亦稱為荀邑。郇、荀氏後人皆尊郇侯為荀姓的得姓始祖。

晉武公將荀邑賜封給大夫原黯,原黯即原氏黯,字息,本是原國公族,入晉為仕。原氏黯得賜荀國後,乃以荀為姓,史稱荀息、荀黯,被晉國人奉為晉國荀氏始祖。古本《竹書紀年》載:「晉武公滅荀,以賜大夫原氏黯,是為荀叔。」荀息的兒子荀逝敖、長孫荀林父均為晉國大夫,荀林父對晉國貢獻頗大,故也有部分晉國人尊荀林父為荀姓始祖。

荀姓中的風景線,還是荀帽。色彩繽紛地被官員頂著,盛開在朝堂之上,令人賞心悅目。心靈手巧、善於學習、懂得花草,遂成為荀姓的標配。

荀子勸學

戰國後期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政治家荀子就是酷愛學習和鑽研、與花草緣分深厚的荀姓代表。

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是荀息裔孫,《元和姓纂》也載「晉有荀林父生庚裔荀況」。荀況在代表作《荀子》中提出「性惡論」,認為人之本性為「惡」,「性惡論」是荀子社會政治思想的出發點。荀子認為,要想達到儒家追求的至善,就要人為地用禮義法度來制約人之惡性。因此他特別重視學習、教育和習俗對人的影響,重視禮樂教化的價值與意義,同時強調學以致用。他以一篇著名的論說文《勸學》,由「君子曰」開頭,鄭重提出「學不可以已」這個中心論點,分別從學習的意義、作用、內容、方法和目的等方面,闡述有關學習的問題。《勸學》是《荀子》一書的首篇,語言簡勁、命意深廣、設喻貼切、層次清晰、結構嚴謹,較為系統地體現了荀子的教育思想。現代高中教材收錄了《勸學》的主要段落。

《勸學》還展示了荀子豐富的植物知識,藍草、白芷、蓬草、射(yè)干、麻、苕(tiáo)等,被他信手拈來。他把這些植物和相關事例結合在一起,來論證中心論點。他著重寫到藍草,「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青是靛青這種染料,藍即藍草,是可以製造提取藍靛染料、用於染布的多種植物的統稱。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把藍分為蓼藍、菘藍、馬藍、木藍、吳藍五種。青是從藍草里提煉出來的,但顏色比藍更深,比喻任何人通過發憤學習,都能進步,今日之我可以勝過昨日之我,學生可以超過老師。「青出於藍」這個成語亦由此誕生。

荀子也喜歡荀草,他跟他的學生李斯、韓非、張蒼等都說過荀草與荀姓的關係。張蒼(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52年)是把荀草學得最用心的,也是頗得荀草之美益者,他的故事,如同荀草一般,透著幾分傳奇。他是陽武(約為今河南原陽東南)人,在秦朝時曾擔任御史,掌管宮中各種文書檔案,因為某次犯法而逃回了家,待沛公劉邦攻城略地經過陽武時,被劉邦當作賓客給「收了」,他便跟著劉邦一路打到南陽。一次,張蒼又犯法了,其罪當斬。當他脫去衣服,萬念俱灰地趴在刑具上,等候「大卸八塊」之時,那又高又大的身軀,那如同葫蘆籽一樣肥碩白皙的皮膚,湊巧被王陵看見,張蒼命運瞬間被改寫。

王陵出身沛縣豪族,早年被劉邦以兄禮相待,秦朝末年率部起義,多次與劉邦的部隊聯同作戰,兩人之間的關係相互獨立,而非從屬。劉邦攻陷咸陽時,王陵帶領兵馬割據南陽。後來王陵被封侯拜相,成為漢家重臣: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王陵獲封安國侯;漢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王陵升任右丞相。

初見張蒼的王陵,腦海里閃過高大、英俊、白皙等一系列美妙的詞兒,內心升起「怎地生得這般好」的驚嘆,遂主動向劉邦說情。劉邦也很給王陵面子,赦免了張蒼的死罪。「蒼坐法當斬,解衣伏質,身長大,肥白如瓠,時王陵見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赦勿斬。」《史記·張丞相列傳》如是記載。

呵,「只是因為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再也不能忘了你容顏。」不知張蒼之美是不是使用荀草之故?但熱愛學習的張蒼,還是獲益匪淺的,從這一點來說,也算是青出於藍。

《明刻歷代百美圖》夏姬像。夏姬,春秋時期鄭國公主。古人認為荀草有返老還童效用。方術、神話等典籍中保留大量有關夏姬服用荀草的記載。

荀令留香

把荀草之香發揚光大,是荀子的後代荀彧。

作為東漢末年政治家、戰略家,荀彧(163年-212年)內外皆佳,不僅偉美而有儀容,而且還有內涵、有思想、有才能:是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被稱為「王佐之才」;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敬稱為「荀令君」;在建言、獻策、謀劃、匡正輔佐、推舉人才等方面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荀彧特別鍾愛荀草,常在繁忙的公務之餘,用荀草配伍其他花草,來制香調香。他不但自己使用這些薰香製品,還教朋友和家中女眷使用,教他們學會優雅地生活。由此也可見,他不愧為荀子後代,也具備荀子的教育才能。久而久之,荀彧身帶香氣。東晉史學家、文學家習鑿齒在《襄陽耆舊記》中記載:「荀令君至人家,坐處三日香。」荀彧的香氣流傳很廣,唐代詩人李端「薰香荀令偏憐小,傅粉何郎不解愁」、唐代詩人王維「遙聞侍中佩,闇識令君香」等,都長留著荀彧的遙遙清香。荀彧便又得「令公香」「令君香」「荀令香」等稱呼,「留香荀令」也成為美男子的代名詞。

想那荀彧,在評說江山的慷慨激昂、睿智審慎里,還揮灑出滿懷的清芬、盈袖的暗香,是多麼奇妙而富有吸引力啊。荀彧散發出來的氣質,真像愛讀書、懂音律、數學好、喜歡研究天文地理的張蒼。可惜,荀彧並沒有得到好的結果,也許是因為他沒有碰到王陵那樣的人。這世上,真正發現、懂得和愛惜美的眼光終究是太少,就像「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一樣。當王陵不在,我們要自己做自己的伯樂。

荀草之美,便厚重而深遠。美,不僅在外表,還在德行。張蒼也深懂這一點,被王陵救下後,他把王陵當作父親一般地侍奉。王陵去世後,張蒼貴顯,官拜丞相,仍在公休時朝拜王陵的夫人,恭敬地獻上美食和漂亮的花草,侍奉王夫人飲食,將花草妙用娓娓道來。張蒼獻上的花草中,就有荀草。據載,王夫人也是喜愛花草的人。

每一個真正熱愛花草的人啊,都有一顆玲瓏心,於雲淡風輕中,手有餘香。看,隨園中,袁枚又跟著僕人植下一株苗,他抬頭望向滿庭芳草,微微含笑。他想,下次該邀哪株花草兒同框入畫呢?

袁枚的很多畫像里,都是手擎一束花或一枝草,怡然自得。

悠悠紙墨中,總是香如故。這也是荀草和荀姓的意義。

(原標題:以荀為姓 遙知香如故)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 管弦

流程編輯:U022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