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希智能」外骨骼機器人邁向市場化

36氪浙江 發佈 2024-04-30T06:06:23.154227+00:00

還記得《流浪地球2》裡的韓朵朵嗎?太空電梯裡,韓朵朵身穿酷炫機甲,以「一臂之力」擊穿玻璃,與入侵者展開殊死搏鬥。這是身為女戰士韓朵朵的高光時刻,也是「外骨骼機器人」強悍實力的視覺印證。事實上,這不是外骨骼機器人第一次進入大眾視野。

還記得《流浪地球2》裡的韓朵朵嗎?太空電梯裡,韓朵朵身穿酷炫機甲,以「一臂之力」擊穿玻璃,與入侵者展開殊死搏鬥。這是身為女戰士韓朵朵的高光時刻,也是「外骨骼機器人」強悍實力的視覺印證。

事實上,這不是外骨骼機器人第一次進入大眾視野。1965年開始,外骨骼機器人從科幻構想成為現實,在醫療康復、體力勞動、消防救災中為使用者提供防護和外部助力,並已經有了多款疊代。

從一開始上百公斤的笨重「設備」,到如今單手就能穿戴好的幾公斤「裝備」,外骨骼機器人從前經常被人詬病的重量問題已經得到了顯著改善,另一方面新材料、新技術的成熟也使成本連年降低。大眾消費市場的大門,正向外骨骼機器人緩緩打開。

不僅如此,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掌握核心技術,試圖打破國外建立多年的技術壁壘。2020年11月成立於杭州的太希智能就是其中一家。

從畢業到創業,3年跑出3款產品

目前,太希智能已經推出了3款產品:電動輪椅版外骨骼機器人、腰部有源外骨骼、無源外骨骼。其中,電動輪椅版外骨骼機器人可用於人體醫療康復,無源外骨骼則在森林消防、軍用場景中使用。

太希智能選擇拓展外骨骼機器人作為主要產品的底氣,源於其核心技術優勢。

「最早我們就是在德國做雙足機器人研發的。2015年,我們的核心團隊就開始接觸機器人。」太希智能CEO梁林超對36氪介紹道。

2020年,梁林超畢業於德國開姆尼茨工業大學機電一體化專業,主要研究雙足人型機器人和外骨骼,隨後帶著自己的西門子工作經歷回國創立了太希智能,創始團隊中的多數成員都是梁林超的校友。

「在我們看來,外骨骼最大的需求在醫療康復養老和軍工場景下增強體能這兩個領域。」梁林超介紹道。目前已經投入生產的3個產品,分別針對以上需求開發。

其中可自主操控電動輪椅外骨骼,主要面向老年人康複方向,在下肢康復外骨骼機器人技術的基礎上,結合可升降遙控電動輪椅的多功能技術,實現使用者自主控制機器人移動、站立、進行按摩、輔助伸展的康復任務。搭配碳酸鋰電池,整體外觀與輪椅相似。

市面上已經有了一些與電動輪椅外骨骼相似的同款產品,但功能性單一,價格也十分昂貴。往往一個最基礎版本的康復外骨骼機器人就要十幾萬元。

「我們康復外骨骼機器人的銷售價格能夠比市場價降50%左右,大批量的價格還會降低。」據預估,量產增加後,太希智能低配的康復外骨骼機器人單價有可能低於15000元。

在梁林超的未來規劃中,電動輪椅外骨骼產品將不止於代替假肢,而是要成為輕便好用的「雙足機甲」。「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要把雙足機器人和外骨骼機器人結合在一起,打造一個能夠自行走路並且保持平衡的外骨骼機器人,讓那些不能走路的人或康復患者穿上我們的外骨骼機器人之後,哪怕沒有腿,也能夠走路。」

除此之外,太希智能的另外一款有源外骨骼機器人產品——腰部助力有源外骨骼,也已經在工業領域運用於快遞物流、建築施工、石油勘探等高強度勞動力行業。它們主要功能是協助使用者增強力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保護使用者的骨骼和肌肉,降低使用者罹患腰肌勞損的風險。

無源外骨骼作為目前市場認可度較高、技術處於行業前列的產品,已經在森林消防、應急救援、部隊軍用等野外場景下得到了使用和驗證。相比市面上同質產品,質量更輕、結構更強、負重能力更強,用戶普遍反饋效果顯著。

「森林消防應急救援方面的外骨骼產品已經在進行小批量的量產,(近兩年)市場更成熟了,我們的客戶緊密程度也更高了,所以今年可能還會再上一個台階。」梁林超介紹道。

除此之外,太希智能也在與同處浙大科技園·順豐智慧物流創新中心的孵化企業,開展外骨骼機器人產品在工業物流非標準化搬運場景下的應用探索。

外骨骼機器人:市場尚屬早期

Global Newswire數據預測,未來五年,中國外骨骼機器人行業市場規模將以每年25%左右的速度增長,到2027年,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3億美元。

這期間,不乏國際頭部機器人製造商在資本市場吸睛一片,又黯然退後。日本的CYBERDYNE、以色列的ReWalk及美國的Ekso Bionics,都是其中的代表企業。如何解讀市場利好是長期存在還是曇花一現,對所有外骨骼機器人製造商都是一個關鍵的影響因素。

同時,受限於較高的價格和用戶教育不足,外骨骼機器人的市場需求還只是釋放了一小部分。

比如,相比國外,國內高強度體力勞動者對用工環境和社會保障重視程度不高,要進一步打開外骨骼產品的市場需求,存在一定難度。

對於這一點,梁林超表示深有同感,也對市場需求抱有信心:「我們需要把成本降下來,能力提升上去,用戶才會接受。首先是人工成本,一個工人一年平均5-10萬,要去代替一個工人的話,價格肯定要更低;其次是提升效率的能力,讓用戶看到實際效果『一個頂兩個、三個』之後,一定會有更多的人選擇使用。」

目前,太希智能主要將產品銷售給B端和G端進行小批量生產和交付,並通過智慧物流創新中心的孵化培育,先後獲得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雛鷹計劃等科技企業資質,正在與浙大系基金接洽天使輪融資。

「我們今年的重點是走前期產品量產和拓展渠道。希望在2023年,達到目標銷售額1000萬元,預計年底完成A輪融資。」梁林超表示。

市場潛力擺在眼前,增強自身造血能力是首要任務,擴大技術優勢也是重中之重。「一是結構設計,第二是我們的機器人控制算法,這兩個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太希智能成立之初所掌握的雙足機器人核心技術,梁林超也有研發推進計劃:「推進雙足機器人這一板塊也是今年的一個計劃,我們希望讓它實現動態平衡的能力,讓它能夠像人一樣走路。」(文|王藝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