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落榜系列之:呂端大事不糊塗

枕硯樓 發佈 2024-04-30T07:12:09.240118+00:00

這副明代文學家李贄的自題聯語,使呂端的名字廣為傳播。生於後唐清泰二年,卒於北宋咸平三年。後晉天福八年,科舉庠生,憑藉父蔭,補千牛備身。

「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 這副明代文學家李贄的自題聯語,使呂端的名字廣為傳播。

呂端:字易直。生於後唐清泰二年(公元九三五年),卒於北宋咸平三年(公元一零零零年)。幽州安次(今河北省廊坊市)人。後晉天福八年(公元九四三年),科舉庠生(通過科舉考試的童生),憑藉父蔭,補千牛備身(為世家子特設虛銜,即享受朝廷俸祿的秀才)。

呂端的父親呂琦為後晉兵部侍郎。呂琦任兵部侍郎後,在家鄉安次蓋「侍郎坊」。明成祖朱棣登基,在「侍郎坊」附近建寺,依「侍郎坊」之名,為該寺取名「琅法寺」。由此安次這個地方,逐漸被「琅法寺」諧音廊坊取代。呂端的兄長本名呂胤,入宋後避宋太祖趙匡胤諱,更名呂餘慶。呂餘慶出任成都知府時,在其府邸門柱貼對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此聯被學術界公認為中國歷史上首幅楹聯。後晉天福八年呂琦去世,呂端憑藉父蔭,補後晉千牛備身。

北宋建立,呂端出任浚儀知縣。散淡敦厚的呂端,時常會被同僚們玩笑般戲弄,呂端總是毫無察覺般,待他們依舊如初。因而同僚們私下稱呂端為「糊塗蛋」。

北宋至道元年(公元九九七年),呂端升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為北宋宰相。

呂端上任之初,有官員向其密報,朝中有官員四處傳言,說聖上讓「糊塗蛋」當了宰相。呂端當即制止道:「不要告訴我這位官員的姓名,我若得知了他的姓名,日後讓我公正對待他一定很難,還是不知為好」。

宋太宗趙光義為鍛鍊年輕的參知政事(副宰相)寇準,採取了讓寇準與呂端「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之策。呂端欣然從命。宋真宗趙恆即位後,呂端主動讓出相位,力挺比其年幼二十五歲的寇準出任宰相,自己則改任副宰相,扶左寇準。

寇準出任宰相後,西夏李繼遷叛亂,宋軍抓捕了李繼遷母親。寇準本想呈奏,斬首李繼遷母親示眾。呂端得知後私下告知寇準:「殺了李繼遷母親,必會更加堅定李繼遷反叛之心。不如養著他的母親,使李繼遷心有忌憚」。寇準依了呂端說法。後來李繼遷母親病逝,李繼遷不敢前來,派其子李德明代為母親送葬。李德明安葬祖母后,當即歸順了宋朝。

至道元年,宋太宗趙光義駕崩。太監王繼恩赴呂端府邸,喚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呂端入宮。呂端入宮後看到只有皇后李氏在太宗遺體旁,而未見太子趙恆。呂端敏銳地覺出大事不妙。

宋太宗趙光義共有三子,皇長子趙元佐患有間歇性精神病,曾在犯病時有過火焚宮殿的經歷。次子趙元僖長相性格都與趙光義相似,並在大臣中很有威望。無奈趙元僖己於淳化三年猝亡。因而趙光義在寇準的提議下,立了三子趙元侃(趙恆)為太子。

皇后李氏自己沒有子嗣,她同太監王繼恩、參知政事李昌齡、殿前都指揮使李繼勛、知制誥胡旦等,都與太子趙恆不睦。皇后李氏十七歲就跟隨宋太宗趙光義,皇長子趙元佐是其從小帶大。皇長子趙元佐犯起瘋病,只有她能制止說服。

呂端拿起笏板,悄然寫上「大漸」(病危)兩個字遞給隨從,讓他火速去見太子。然後對太監王繼恩道:「遺詔在何處」?王繼恩答:「在詔書閣」。呂端道:「速去拿來」。王繼恩走出了皇帝寢宮。皇后李氏見「糊塗蛋」呂端讓王繼恩去拿遺詔,在竊喜中頓時來了膽氣。當年宋太祖趙匡胤駕崩,本應太子趙德昭繼承皇位。就是王繼恩先喚來了趙光義,私改遺詔,才使趙光義登基大典。

皇后李氏對呂端道:「宮車已宴駕,立嗣以長,順也,今將何如」?呂端答:「先帝立太子,正為今日。今始棄天下,豈可遽違先帝之命,更有異議」?此時太子趙恆己經趕來。而小太監來報,王繼恩被呂端隨從鎖在詔書閣中,己無法脫身。皇后李氏心知改詔立趙元佐為皇帝的密謀已經敗露。當著太子趙恆的面,便不敢再與呂端爭執。

皇后李氏無奈地率領百官,擁立太子趙恆在大行皇帝靈柩前即位。但守喪的趙恆與百官之間隔著一道幕簾。呂端令大臣們不要跪拜。在眾大臣疑惑時,呂端高呼道:「請捲簾審視」。趙恆捲起了幕簾,呂端審視確認是太子趙恆後,才率領百官叩頭並高呼萬歲。眾大臣這才明白了呂端心思的縝密。他是在防範皇后李氏,在此時將太子趙恆,換為皇長子趙元佐。如果大臣們在大行皇帝靈柩前,跪拜了皇長子趙元佐,並高呼過萬歲。這種場面也將成為,皇長子趙元佐成為皇帝的事實。呂端這樣做,就是在毀滅皇后李氏最後一次翻盤機會。

因此後世讚嘆,呂端杜絕了一次由瘋子當皇帝,太后與太監執掌國柄的北宋危局。

咸平二年,呂端以太子太保致仕。

咸平三年,呂端去世,享年六十六歲。宋真宗趙恆追贈呂端司空,賜諡號:正惠。並追封呂端夫人李氏為涇國夫人,詔命呂端兒子呂藩為太子中舍人、呂荀為大理評事、呂蔚為千牛備身、呂藹為殿中省進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