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外貿訂單下滑,背後是金融霸權爭奪戰的硝煙

交易哲學家 發佈 2024-04-30T07:59:29.708219+00:00

最近,外貿訂單大量減少,引發市場關注,對此很多人都有不同的說法。有一種說法,美國主導的圍堵中國對外貿易的策略,以及供應鏈脫鉤成功,導致出口下滑;這種說法完全是瞎扯,因為不光中國對外出口降低,而是全世界普遍都降低,甚至被看好的越南也是下滑的厲害。

最近,外貿訂單大量減少,引發市場關注,對此很多人都有不同的說法。

有一種說法,美國主導的圍堵中國對外貿易的策略,以及供應鏈脫鉤成功,導致出口下滑;

這種說法完全是瞎扯,因為不光中國對外出口降低,而是全世界普遍都降低,甚至被看好的越南也是下滑的厲害。

美國自己的進出口額也在下降,所以網上帶節奏的這些人不可信。

外貿的這些訂單是消失了,而不是轉移了。

主要原因是在於全球經濟衰退,以及美國加息。當時美國開始加息的時候,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很多國家都認為自己還能保持外貿平衡。

大部分國家認為只是隨便堅持一下就過去了,他們沒有意識到美元加息會帶來一個嚴重的弊端——外匯儲備不足。

斯里蘭卡,巴基斯坦等國家先後外匯儲備耗盡。由於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各國都收緊了外匯儲備的使用,很多國家需要進口基本的糧食以及能源,保證國家的基本運轉,因此在其他產品方面的外匯儲備有所減少。這時候一般的企業要想申請進口使用外匯,就會變得很謹慎。

2022年,全球外匯儲備減少到12萬億美元的規模,比2021年整體減少10%,所以,外匯儲備減少,是外貿下滑的重要原因。大部分國家獲得美元的速度減緩,而進口的需求一點也沒減少。

這其實就是美元割韭菜的玩法:國際貿易都使用美元,你必須想辦法獲得美元,這種匯率損失就是美國收割的收益。當然,美國這麼玩也是有代價的,那就是大家在某種程度上迴避美元,儘量減少美元的使用。

中國在很早就意識到這一點,在很長時間內就做了一個預備措施——貨幣互換協議;

這個貨幣互換協議具體操作起來很複雜,但是大意是這樣的:

例如中國和韓國之間的貨幣互換協議是這樣的,雙方按照一個固定/浮動的匯率計算出一個比例。例如咱們簽訂的數額是1000億美元的規模,那麼中國的銀行將對應數字的人民幣存入韓國的銀行,而韓國將對應的韓幣,存入中國的銀行;假如約定是三年,那麼三年之後相互取走,換回來。當然交換回來的方式可以多樣,畢竟雙方不可能完全平衡,可以以黃金,或者其他大宗商品對沖,如果雙方沒有異議,可以繼續延續下去。

假如韓國商人需要從中國平度採購泡菜,過去需要用美元支付,現在他去韓國的銀行直接億人民幣轉帳,同樣中國企業去韓國採購電子產品,也不需要使用美元,直接用互換協議即可。

貨幣互換協議,本來是讓雙方避免使用美元結算,減少外匯的使用,方便雙方貿易的。

韓國、馬來西亞、白俄羅斯、俄羅斯、印度尼西亞、阿根廷、冰島、新加坡 [2] 、紐西蘭、烏茲別克斯坦、蒙古國、哈薩克斯坦、泰國、巴基斯坦、歐元區,英格蘭銀行,歐洲中央銀行等20多個國家或者組織,簽訂了協議。

這本來是中國為解決雙邊貿易結算,避免依賴美元的一種措施。

結果這些國家幹了什麼呢?

那些國家第一時間拿著換到手的人民幣去香港換成美元,因為他們賭中國經濟會崩潰,貨幣會變成紙,然後它們就可以用極低成本歸還人民幣,再要求中國歸還它們的本幣,這樣就能大賺一筆;

但是呢,中國沒管他們,就冷眼看著你們折騰,盡情的從香港兌換美元;

因為,貨幣互換規模可控的,搞來搞去還是茶壺裡面的風暴,就看你們折騰,真以為只有美國會玩金融?現在什麼情況了?那就是他們現在手裡美元外匯不多了,還欠一筆人民幣。

只能一次次要求延長互換協議。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從很多國家進口石油,但是價格說不清的原因,這背後可是關聯著很多東西。

中國的商品大部分都是日用品,是生活必須,需求彈性不大,所以需求還在,但是客戶手裡沒有足夠的美元了,買不了東西。

當然,如果全球經濟下滑,俄烏戰爭引發劇烈的衰退,全球貿易萎縮是正常,但是那種萎縮是慢慢的萎縮,新冠三年都沒有造成那麼大的萎縮,所以短期這幾個月,外貿訂單下滑還是外匯儲備耗盡的結果。

金融霸權是怎麼形成的?

那就是你們欠我的錢太多,而我又不是軟柿子,你們不敢賴帳的結果;當年,美國的馬歇爾計劃,不就是向歐洲貸款後,歐洲又無法賴帳的結果。

這也是航母編隊為什麼重要的原因,當債主的航母編隊馳騁於大洋之上,結果只有兩個:

第一,聽話者,咱們債務可以再緩緩,繼續貿易,慢慢還,來日方長;

第二,不聽話者,必須砸鍋賣鐵趕緊換,畢竟我這航母編隊來一趟也不容易,來都來了,總不能讓我空著手回去吧。

金融霸權的背後,一定是國家實力的支撐,一定是航母編隊的支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