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伐吳慘敗,回來後發現心腹大臣已經投降曹魏,還頗受器重

鄧海春 發佈 2024-04-30T08:08:40.767340+00:00

章武元年,漂泊半生的劉備終於在成都武擔山之南登基稱帝,正式建立了蜀漢政權。七月,東吳大都督陸遜在夷陵之戰中取得大勝,原本希望通過此戰建功立業的馮習、張南等蜀漢將領悉數戰死,劉備也在撤回永安後感染重病,最終病逝白帝城。

章武元年(221),漂泊半生的劉備終於在成都武擔山之南登基稱帝,正式建立了蜀漢政權。實現孩童時代「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的豪言壯志當上皇帝後,劉備並沒有就此志得意滿而沉湎於享樂,也沒有厲兵秣馬討伐從漢獻帝手中奪走皇位的逆賊曹丕,而是將兵鋒對準了此前背信棄義襲取荊州、殺害關羽的東吳。

次年春天,劉備封黃權為鎮北將軍,命他都督江北水軍防備可能趁機偷襲的曹魏,自己則親率大軍向東吳進發。七月,東吳大都督陸遜在夷陵之戰中取得大勝,原本希望通過此戰建功立業的馮習、張南等蜀漢將領悉數戰死,劉備也在撤回永安後感染重病,最終病逝白帝城。至於黃權,在撤軍路線被東吳軍隊牢牢占據後,孤立無援的他只好投降了曹魏,並得到曹丕的重用,後來甚至官至車騎將軍。

東漢末年,黃權生於巴西郡閬中縣,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省閬中市一帶,年輕時他曾經在郡上擔任小吏,後來因表現出眾被益州牧劉璋徵辟為了主簿。建安十六年(211),因出使曹操卻沒有得到其禮遇而懷恨在心的益州別駕張松勸說劉璋迎接劉備入蜀。出於對主公的忠誠,黃權極力反對,認為劉備譽滿天下,請他入蜀既不能以對待部下的態度約束他,也不能待之以賓客之禮,最終必然招致一山不容二虎的局面。

然而,劉璋不但沒有採納黃權的意見,還將其外派為了廣漢縣的縣長。次年,來到蜀地的劉備果然與劉璋反目,他率領自己的兵馬直取成都,諸葛亮、張飛等人則從荊州出發,沿長江而上平定益州其餘各郡縣。當時,許多郡縣都望風而降,唯有黃權一直堅守廣漢,直到劉璋投降才終於願意歸順於劉備。

平定蜀地後,劉備拜黃權為偏將軍。建安二十年(215),曹操擊敗張魯占據漢中,黃權向劉備提出如果失去漢中,就相當於斷去了蜀地的大腿與手臂。於是,劉備任命黃權為護軍,讓他前往巴中迎接張魯,打算與其合作奪取漢中。然而,還沒等黃權到達,張魯便已經投降了曹操,甚至還囂張地表示:「寧為曹公作奴,不為劉備上客!」

儘管沒有了張魯的協助,劉備還是於建安二十二年(217)發動了漢中之戰,並在長達兩年的持久戰後取得了勝利。在斬殺曹魏名將夏侯淵直至最終攻取漢中的過程中,許多人都盛讚法正的謀劃與黃忠的武勇,但《三國志》特意指出:「破杜濩、朴胡,殺夏侯淵,據漢中,皆權本謀也。」如此看來,黃權對於漢中之戰的勝利同樣貢獻極大。

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自立為漢中王,黃權則被封為治中從事。又過了兩年,劉備發動伐吳戰爭,接著就如文章開頭所說的那樣,因道路阻隔無法返回成都的黃權只好投降了曹魏。聽聞黃權背叛,執法部門本來打算按照律例收押其妻子、兒女,但劉備卻阻攔道:「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

而在曹魏這邊,魏文帝曹丕對於黃權的歸降可以說是欣喜若狂,畢竟一方面黃權本身就有很強的才能,另一方面可以將他樹立成降臣的典型,吸引更多蜀漢、東吳的大臣前來歸附。於是,很快曹丕便任命黃權為鎮南將軍,封育陽侯。

黃初四年(223),劉備病逝的消息傳來,曹魏眾臣一時間紛紛彈冠相慶,只有黃權置身事外。曹丕見他一直是一副處變不驚的樣子,便故意派出好幾輪使者急召其入宮。一時間,黃權的下屬、侍從們都驚慌失措,擔心曹丕這是要對黃權下手,但黃權仍然鎮定自若,可見其膽略之強大。

後來,黃權被封為益州刺史,深受司馬懿的敬重,身負伐蜀重任的司馬懿甚至曾不無擔心地詢問黃權道:「蜀中有卿輩幾人?」甚至,在寫給諸葛亮的書信中,司馬懿也盛讚黃權道:「黃公衡,快士也,每坐起嘆述足下,不去口實。」景初三年(239),黃權被封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晉書》還對此補充道:「開府之名,起於此也。」

次年,黃權去世,朝廷賜諡號「景」,黃權在曹魏的兒子黃邕繼承了其爵位。至於黃權留在蜀地的兒子黃崇,則是為了抵禦鄧艾率領的曹魏兵馬而隨諸葛瞻一同戰死在了綿竹。綜上所述,作為同時受到劉備信賴、曹丕賞識、司馬懿敬重的大臣,黃權不管能力還是品行都十分出眾,因此儘管先後效力於劉璋、蜀漢和曹魏三股勢力卻名聲極佳,沒有被任何一方勢力視為叛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