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窮兵黷武的每一步背後都是美國

華夏經緯網 發佈 2024-04-30T08:22:49.393771+00:00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計劃從美方購入400枚「戰斧」巡航飛彈;隨後內閣會議通過了日英、日澳《互惠准入協定》。從近期一系列動作來看,日本已經完全走上「軍事進攻性道路」。與此同時,在日本的積極串聯下,當前「北約的亞太化」與「亞太的北約化」消極趨勢雙向攀升,導致地區形勢更為複雜嚴峻。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計劃從美方購入400枚「戰斧」巡航飛彈;隨後內閣會議通過了日英、日澳《互惠准入協定》。從近期一系列動作來看,日本已經完全走上「軍事進攻性道路」。與此同時,在日本的積極串聯下,當前「北約的亞太化」與「亞太的北約化」消極趨勢雙向攀升,導致地區形勢更為複雜嚴峻。

日本政府內閣會議2月28日通過了日本與英國、日本與澳大利亞之間的《互惠准入協定》。該協定將分別簡化日本與英國、日本與澳大利亞聯合軍演期間,人員裝備彈藥等相關入境方面的手續。協定的相關條約和法案將在日本國會期間進行審議。

《日本經濟新聞》稱,《互惠准入協定》類似日本與美國簽署的《日美地位協定》,如果獲得國會批准,那麼將是日本首次與美國以外國家簽署類似協定。此舉旨在深化與英澳的安保合作,「以應對中俄軍事威脅」。日本將與英澳的防衛合作定位為僅次於美國的「准同盟」關係。基於《互惠准入協定》,日本今後將擴充與英澳聯合軍演的次數和內容。

專家指出,日本此舉已經形同加入「奧庫斯」,為「奧庫斯」成為印太地區的軍事集團再加固一道法律基礎。值得警惕的是,日本、英國和澳大利亞的每一步,背後都離不開美國的影子,結合「奧庫斯」的行動和日前傳出的日澳有意加入美菲南中國海聯合巡邏的消息,美國的印太軍事集團或進一步擴員。

就在此前一天,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日本眾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表示,日本計劃從美方購入400枚「戰斧」巡航飛彈,作為保有反擊能力(攻擊敵方基地能力)的裝備使用。這批採購的美制「戰斧」巡航飛彈預計將在2026年度起列裝自衛隊。

不久前,美國駐日大使伊曼紐爾,在自己赴任一周年時面對媒體表示,美日同盟已經從一個「守勢同盟」,變成「攻勢同盟」。顯然,這個邏輯關係是,美國如今因為地緣戰略需要希望日本具備攻擊性軍事能力,而日本則借著這種需要,大踏步地邁向軍事「正常化」。

如今,日本安全軍事政策正在經歷自二戰戰敗投降以來最嚴重的一次蛻變。在自民黨和美國的共同推動下,日美同盟已經變守為攻,性質發生了根本變化,具備了攻擊和先發制人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可以說日本是利用一切機會和藉口,為自己提高軍事能力、行使武力「鬆綁」。

民眾反對日本走上「進攻性道路」

日本國會眾議院通過2023財年預算案,其中防衛預算高達6.8萬億日元,創歷史新高。會上,日本立憲民主黨、日本維新會、日本共產黨等在野黨均反對通過該高額預算案。日本民眾和在野黨人士當天在眾議院門前舉行抗議集會。高舉「反對軍費擴張」等標語牌,強烈反對眾議院通過高額防衛預算。

日本社民黨黨首福島瑞穗在集會上表示,在2023財年預算案中,除了防衛預算,還有超過3萬億日元的防衛力強化資金被編入其中,也就是防衛相關預算總額約10萬億日元。此外,政府內閣會議已經通過了《防衛力強化資金法案》,計劃不斷加大對軍事產業的支持力度。福島瑞穗說,日本更應投資教育、社會保障、穩定物價、支援疫後中小企業復甦等領域。

參加集會的民眾表示,增加防衛預算根本無法實現和平、無法實現國家安全,「這只是跟著美國在玩火」。根據新財年防衛預算,日本將花費2113億日元購買美制「戰斧」巡航飛彈。 根據日本憲法規定,眾議院全體會議通過的新財年預算案自送達參議院之日起30天後,無需經過參議院審議自然生效。

去年歲末,岸田政府沒有通過國會而是以「內閣決議」出台了新版《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國家防衛戰略》《防衛力整備計劃》等「安保三文件」。日本將發展可對敵方飛彈基地發起直接攻擊的「反擊能力」,並將大幅提升防衛預算,採取多項新舉措強化防衛能力。

本質上,這就令日本戰後七十年來的「專守防衛」憲法原則發生了根本性轉變,背離了《日本國憲法》的和平主義理念,釋放出重走軍事大國道路的危險信號,從而引起了日本在野黨的批評和國民的反對。

原本在日式「軍產媒複合體」的情緒操縱下,支持防衛費增加、支持擁有「對敵基地攻擊能力」的民意過了半數,但軍費的倍增和增稅計劃毫無疑問地遭到了大多數國民的反對。民意直截了當,要增加軍費就應該砍其他的政府預算,增稅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危及亞太地區和平穩定

新年伊始,日美即舉行外長、防長「2+2」會談,加大戰略協調力度,並基於聯合作戰構想優化綜合戰力。會議發表的共同文件支持日本通過強化防衛能力來「確保」美國強化遏制與戰略威懾的可靠性。

此後,岸田開啟就任首相後的首次訪美,在將「安保三文件」作為「投名狀」呈上美國的同時,強調日本安全戰略與美國安全戰略「同軌同頻」,將以「印太」地區為重點致力於安全與經濟合作,強化同盟的威懾能力和應對能力,推動日美關係實現「面向21世紀的現代化」。

在強化日美同盟及軍事大國慾念的驅動下,日本積極引北約入亞太,推動其與美日同盟實現戰略對接。1月,北約秘書長時隔6年再度訪日,與日本共同渲染所謂「世界正處於自二戰結束以來最嚴峻、最複雜的安全環境之中」,強調「印太」和歐洲安全密不可分,主張建立起雙方「更為牢固的關係」。雙方發表的聯合聲明強調要在軍事、信息、網絡和太空等多個領域開展安全合作。日美還強調,支持北約「擴大對印太的介入」,日本將「強化與北約的合作關係,並在北約的亞太夥伴國中發揮主導作用」。

從長遠看,日本重走軍事大國道路、拉幫結夥搞陣營對抗也並不符合其利益。戰前日本正是在「軍事立國」路線下最終走上覆亡之路。貪蛇忘尾,殷鑑不遠,在自身面臨經濟持續低迷以及少子老齡化等社會沉疴的背景下,健忘的日本若再次把有限的國家資源傾注於無底的軍事領域,去整軍經武、擴軍備戰,必將導致又一次國策失誤。

日本在強軍精武的同時加緊勾連美歐、強化集團政治,勢必引發亞太地區的割裂與對抗。背靠日美同盟、藉助北約外力對鄰國實施多邊遏制,不僅會刺激地區軍備競賽,也將給日本帶來戰略與安全風險。試想,日本在盟國、「友邦」遭遇攻擊情形下實施所謂「反擊」,無疑是自冒捲入美國對外戰爭的風險。美國不是亞洲國家,「有事」之際可以一走了之,而身處東亞的日本則無處遁形。

日本口口聲聲反對「以實力改變現狀」,但其所謂「現狀」,實際上是經過了篡改的「現狀」。日本東拉西扯、竭力打造針對鄰國的體系性多邊牽制態勢,說穿了不過是為了維護其戰後非法攫取的不正當利益。

日本追隨美國渲染「中國威脅」,強化軍事要素在對外關係中的比重,暴露了其亞洲外交的失敗,暴露了其在鄰國面前缺乏自信;深層背景,則是戰後日本為以廉價成本翻過侵略戰爭一頁,與美國等片面媾和,導致與亞洲鄰國之間和解、互信的缺位。

當下的日本需要正視現實、著眼長遠,堅守戰後和平主義理念,努力通過交流對話增強同亞洲鄰國的互信與合作,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發揮積極作用。唯有這樣做,才是真的有益於地區,也救了日本自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