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號文件送來的機遇,梅州如何抓住?

南方plus客戶端 發佈 2024-04-30T08:46:46.422969+00:00

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釋放了重農強農的強烈信號,擘畫了新一年「三農」工作的路線圖,也是一份指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操作手冊」。兩天後,梅州市委農村工作會議暨全面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動員大會召開,鳴響加快建設農業強市的「起跑令」。

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釋放了重農強農的強烈信號,擘畫了新一年「三農」工作的路線圖,也是一份指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操作手冊」。

兩天後,梅州市委農村工作會議暨全面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動員大會召開,鳴響加快建設農業強市的「起跑令」。

作為21世紀以來第20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其中蘊藏了哪些機遇?又將如何指引梅州從農業大市邁向農業強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連日來,南方日報記者走進梅州廣袤鄉村尋找答案。

關鍵詞:預製菜

首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

客家預製菜搶占產業新風口

二月底,微風不燥,陽光正好。

在廣東漢光超順蔬菜產業園(安流基地)的田間地頭,一排排芥菜整齊鋪開,在竹篙處沐浴春日暖陽。一側的生產車間,工作人員將曬乾的芥菜掐去頭部,初加工成梅菜。

工作人員將曬乾的芥菜掐去頭部,初加工成梅菜。葉海冰 攝

距離基地20多公里的預製菜加工廠,梅菜與扣肉在生產線相遇後碰撞出火光,誕生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梅菜扣肉預製菜。

從去年開始,預製菜東風悄然改變著五華縣安流鎮多個村莊。該鎮福龍、低坑、里江、福嶺、樓江、長江等6個村與廣東漢光超順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保價收購協議,興起芥菜種植熱潮。

「冬種芥菜不僅盤活了農村閒置土地,讓土地得到最大化利用,還能在短時間內產生可觀的收益。」漢光超順安流蔬菜基地經理張新茂介紹,芥菜畝產4500—5000斤,一畝能為農戶增收近千元。

今年冬,上述6村的芥菜種植面積有望從5000多畝擴至3萬畝以上。該公司的底氣來源於預製菜萬億級的廣闊市場。

近年來,受多重因素影響,預製菜因其菜式豐富、口味良好、製作便捷等特點而走俏。

預製菜一頭連著田間地頭,另一頭連著大眾餐桌,是「小農戶」對接「大市場」的橋樑紐帶。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將預製菜寫入其中,提出「培育發展預製菜產業」,雖然只有寥寥數字,卻大有意味。

梅州市委農村工作會議暨全面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動員大會同樣將預製菜擺到重要位置,提出「依託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建設柚果、茶葉、稻米、蔬菜、預製菜等五大農業集群」。

預製菜為何能成為梅州柚果、茶葉、稻米、蔬菜之後的第五大產業集群?在金苑食品(廣東)有限公司負責人黃俊鵬看來,梅州預製菜原材料供給充足,具備發展預製菜產業的良好基礎。與此同時,發展預製菜有助於延長產業鏈價值,促進農業三產融合發展,推動梅州農業高質量發展。

發展預製菜產業,於梅州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一方面,作為粵菜三大組成菜系之一的客家菜,在預製菜產業發展賽道上不僅有行業基礎,更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另一方面,在後疫情時代,線下餐飲復甦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預製菜C端消費需求。客家預製菜能否在全國賽道跑出好成績,考驗的是預製菜企業研發實力、品牌思維和營銷能力。

風口稍縱即逝,機會不會等人。從去年開始,梅州就在預製菜賽道上全面發力,出台加快客家預製菜產業發展若干措施,推動梅江區客家預製菜產業園成功入選2023年廣東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入庫重點推薦名單,廣梅園新引進泰有銘、蓬盛味業、粵旺集團和金苑食品等預製菜產業項目,首期2億元的廣梅預製菜產業投資基金揭牌,為梅州客家預製菜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與此同時,梅州預製菜企業加大產品研發力度,大力開拓B端市場,向學校、企業、政府機關、醫院等飯堂深入布局。

業內人士認為,通過「市場發力+政策加持」,客家預製菜有望成為引領梅州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今年中央一號文明確提出要培育發展預製菜產業,客家預製菜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的重大機遇。」廣梅園相關負責人表示,園區結合梅州資源稟賦,把預製菜作為重點產業來打造,接下來將在用好預製菜產業基金的基礎上,聚集更多資源投入到預製菜產業項目的引進和培育上。

關鍵詞:鄉村人才

「引育留用」全面發力

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人才的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梅州農村創業創新環境進一步優化、氛圍日益濃厚,越來越多農民工、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科技人員、能工巧匠等回到農村發展,在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就業增收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鄭宇芳,2016年畢業回梅,進入「三農」領域參與服務工作,在工作過程中自學短視頻製作等技能,一步步成長為梅州市鄉村振興人才驛站(梅州市新農人人才驛站)特聘講師、運營總監,已為2000多名新農人提供短視頻培訓,幫助新農人掌握前沿營銷方式,推動鄉村振興。

華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專業碩士畢業的趙嘉威和劉雲秋,紮根梅縣區梅南鎮順里村,在當地的肉牛養殖場當起了「牛倌夫妻」,用專業能力推動養殖場轉向精細化養殖。

……

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而在近日發布的2023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鄉村人才隊伍建設也被納入「百千萬工程」年度任務清單,強調要建立城市人才入縣下鄉機制。

興寧市永和鎮仁里村農戶趁著春光忙育秧。葉海冰 攝

從中央一號文件到省《政府工作報告》,相關政策對「人才」的著墨頗多,足見鄉村人才隊伍建設的迫切性與重要性,這也為梅州鄉村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前不久,團廣東省委正式發布《廣東青年下鄉返鄉興鄉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三年行動》,擬到2025年底累計組織30萬名青年返流鄉村,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實際上,這與梅州此前提出實施「青梅計劃」,計劃「十四五」期間引進培育10萬名青年人才的思路不謀而合。

當前,梅州正積極落實「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迫切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質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

然而據2022年末統計數據顯示,梅州全市農業農村系統專業技術人員717人,農村實用人才14344人,專業技術人員隊伍高學歷人員較少、農村實用人才整體學歷結構水平不高等問題制約著梅州鄉村高質量發展。

「當前,返鄉入鄉人員在創業過程中還不同程度存在融資困難、平台不足、指導不夠等問題。」在年初舉行的梅州「1+N」人才政策發布會上,梅州市副市長謝欽文表示,梅州推出的「金谷計劃」將為返鄉入鄉創業人員提供全周期培訓、全覆蓋引導、全方位服務、全要素支持等,吸引鄉賢僑胞、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各類人才返鄉入鄉幹事創業、投資擴產。

針對鄉村人才的「引育留用」,梅州早有行動。建成113個覆蓋市縣鎮三級的鄉村振興人才驛站、通過實施人才振興項目、推進人才政策制定落實、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梅州不斷夯實梅州鄉村振興人才基礎,為梅州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和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建議返鄉人員就業創業不要只盯著生產端,也可以往營銷等方向發展,可先就業再創業,站穩腳根再出發。」梅州市新農人人才驛站黨支部書記、梅州市鄉村振興人才驛站負責人胡振天表示,驛站接下來將探索舉辦人才沙龍等形式,做深梅州「1+N」人才政策落地服務,進一步加強與高校、商會之間的溝通聯繫,對接灣區與蘇區資源,強化鄉村人才培訓,做好「引育留用」文章,推動人才振興賦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

關鍵詞:農業現代化

做好「土特產」文章

促進農業全產業鏈融合

廣袤鄉村,萬物春生。以什麼樣的狀態開局,以什麼樣的勁頭起跑,決定我們這一年收穫什麼樣的成果。

中央一號文件發布以來,廣大鄉村幹部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緊迫感,投身鄉村振興。

走馬各地,田間地頭處處是忙碌景象。在梅縣區,柚農們正搶抓農時疏花施肥,為豐收豐產奠定基礎。在興寧市永和鎮仁里村,這邊廂,農戶們忙著打田、育秧、修繕水渠。那邊廂,高十多米的現代化稻穀烘乾廠正加緊施工,預計7月投入使用。

「從種植到烘乾、倉儲、包裝,都可以在這裡實現。」梅州市柒農米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張維超介紹,烘乾廠投入使用後,日產量將不低於30噸,可輻射周邊農戶。

從復耕複種千畝撂荒地到建設現代化稻穀烘乾廠,梅州市柒農米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產業布局之變,是當前梅州農業現代化轉型的縮影。

農業要高質量發展,現代化是繞不開的話題。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深入推進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建設,對於梅州而言,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梅州,是典型的山區市,農業三產結構失衡、農產品加工轉化率低,農業大而不強。

「要想從農業大市邁向農業強市,必須改變生產方式、經營方式和資源利用方式,由規模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打好園區、企業、品牌、配套四張牌,實現質量興農、效益興農。」在梅州市委農村工作會議暨全面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動員大會上,梅州市委書記馬正勇表示,梅州農業要堅持集群發展、品牌引領、市場經營和科技賦能。

走高質量發展之路,農業現代化為何如此重要?以梅州柚產業為例,全國1/5、全球1/10的柚子產自梅州,種植規模大。近年來,梅州大力發展柚資源的精深加工研發,提高梅州柚的附加值,研發出柚子酥、柚子茶、柚苷、金柚月餅等產品。

一個柚果可以產出30倍的附加值,是精深加工帶來農業產業提質增效的有力體現。而游柚園、賞柚花、摘柚子又成為梅州農業休閒旅遊的特色品牌。

一個小柚果玩轉成大產業,實現農業三產融合,帶動農戶就業,「現代化」三字貫穿其中。然而放眼全市,2022年全市一產增加值257.91億元,占GDP比重高達19.57%,總量小而占比大,二三產存在較大增長空間,同時說明梅州二三產發展潛力巨大。

目前,梅州已建立「跨縣集群、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產業體系,擁有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省級25個,總數居全省第一,產業基礎紮實。

要將優勢發揮到極致,將短板變為潛力板,「現代化」依然是梅州農業的關鍵詞。

對標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梅州推動農業現代化的實施路徑已愈發清晰:做好「土特產」文章,做強特色農產品加工業,推動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工協調發展,實施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推進鄉村休閒旅遊精品工程,加快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春光無限好,奮進正當時。「展望新一年,我們將通過數字農業創意園內的『梅州農業數字運營中心』『梅橘紅品牌中心』『鄉村振興一縣一館』『電商直播區』『特色農產品夜市』『預製菜基地』等板塊的打造,在全省樹立高質量現代農業發展的標杆形象。」廣東十記集團董事長黃德仙表示。

村民在廣東漢光超順蔬菜產業園(安流基地)就地就近就業。葉海冰 攝

■聲音

廣東漢光超順農業股份公司董事長張文超:

布局新藍海 向外拓市場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當前,梅州舉全市之力建設贛閩粵原中央蘇區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振興發展先行區。中央一號文件為梅州農業企業帶來了哪些機遇?

廣東漢光超順農業股份公司董事長張文超認為,梅州農業企業在兩方面大有可為。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國家和省支持老區蘇區振興發展的政策機遇,打造出口型企業,擴大市場寬度、廣度。從市場來看,客家人廣泛分布在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尤其是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客家食品在這些地區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從條件來看,梅州綠色生態資源優勢突出,不僅有梅州柚、嘉應茶、客都米等優勢特色產業,又有綜保區等對外平台。梅州農業企業數量多,但出口型企業較少,是短板,亦是潛力板。

另一方面,可緊抓預製菜新風口,加快產業布局,開拓新藍海。張文超認為,預製菜作為新興產業,要在後疫情時代走得更遠更好,品質是關鍵。因此,預製菜企業要加大研發力度,在產品風味上下功夫。

據了解,超順集團瞄準預製菜產業,正在爭創國家級蔬菜現代農業產業園,計劃在五華縣推廣種植芥菜,打造種植、產品深加工、開發、科研等一條龍發展的「全產業鏈」。

目前,超順集團已成功與頤海國際華南產業園創始團隊、北京勝發投資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就高端預製菜類食品深加工項目、超滿倉預製菜芥菜深加工項目、電子商務項目、超順農旅項目達成合作協議。項目總投資規模5億元,建成後產值超20億元,綜合稅收超5000萬元,預計增加就業崗位超千個,將帶動超10萬名農民增收。

【來源】南方日報·梅州觀察

【記者】魏麗文 馬吉池

【作者】 魏麗文;馬吉池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