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了,誰也別忽悠我投資理財了

嗶嗶精兒 發佈 2024-04-30T09:19:49.966543+00:00

昨天一天我一共接到六個小廣告,其中一個銀行貸款服務,一個房產降息轉貸中介,還有兩個電話直接問:附近新開的某某樓盤要不要考慮一下、你家房子看看是租還是賣?另外兩個,毫無疑問是最熟悉的台詞——「家長您好!某某編程/口才可以讓孩子免費體驗一下哦」。

昨天一天我一共接到六個小廣告,其中一個銀行貸款服務,一個房產降息轉貸中介,還有兩個電話直接問:附近新開的某某樓盤要不要考慮一下、你家房子看看是租還是賣?

另外兩個,毫無疑問是最熟悉的台詞——「家長您好!某某編程/口才可以讓孩子免費體驗一下哦」。這好像是三年來,理財投資小廣告在單日時間範圍內首次超越了雞娃賣課廣告。

2023年很有點開年向好的意思,年輕人忙著約會聚餐,老年人忙著錯峰自駕去海南(朋友圈至少有五隊開車在路上的叔叔阿姨),小孩回歸校園總算也讓中年人能到公司上班歇一歇。

大家好像心裡都憋著一股勁兒,不說大展拳腳好好干一番,起碼也要心思活絡活絡。

人活了,帳戶里剩的那點錢似乎也該活動活動了。這段時間,官媒的新聞里也飄著「錢的味道」——消費復甦經濟回暖、15城新房成交量環比暴漲402.61%,其中深圳北京大幅領先。

我家娃爹有點坐不住了。寒假全家在西雙版納旅遊的最後兩天,為了免費喝茶歇腳而拐進了一家街邊售樓處。

這一進去不得了,人家用兩杯普洱茶、三塊鮮花餅的引流代價,就讓娃爹他種了草。

遼闊的陽台,面對著滔滔瀾滄江水,青山萬頃陽光正好,價格嘛那跟北京比起來確實蘿蔔大白菜,百萬而已。

雖然不遠處就有多年爛尾樓當警鐘,但也擋不住他心裡痒痒,的確西雙版納一套房子錢在北京還能幹點啥呢?不如在這裡花錢做個夢,萬一是好夢呢。

好在百萬對我家還不是白菜錢,不能豪邁地當場掏錢,考慮48小時後種下的草就拔的差不多了。(對了,有激情一起,當場掏錢的)

回到搬磚地,還有更大的消息刺激。

兩年沒見的夥伴出來聚,近況是這兩年跟人合夥創業做二級市場,目前本金漲了280倍,上個月開始徹底躺平。具體賺了有多少,人家笑而不語,但肯定九位數是有的,我捂住心跳不敢再往上猜了。

瑪德,這點多年的搬磚錢頓時不香了。

要離金融近一點啊再一近一點,要投資,再不濟也得理理財讓錢生錢哇。口袋裡哪怕三瓜兩棗也要出來活動一下才好。

在種種利好的消息刺激下,娃爹連國貿CBD的房子也敢約看了,好像那個漲了280倍的人是他。

普通老百姓終歸還是要回歸現實的,畢竟手裡真沒幾個錢。平靜下來,我想起去年此時的一輪熱搜,某做園林的浙江女富豪破產,大概原因是投資加了太多槓桿失敗。

再努力回想一下,富豪們的財富消失之路,好像除了違法被抓,基本都是投資失敗。對於富人們而言,錢是絕不可能花完的,只能靠投資理財撒光。

我身邊一位財富自由的前輩早早就看透這個道理,懶得投資,不想為投資理財耗神。

他那龐大的財產,全是多年靠主業生意掙來。買好了北上廣深的房子,閒錢帳戶里趴著大幾千萬,被私人銀行客戶經理每天早晚問安,恨不得派精通初中數學的行長來給他娃來輔導作業,他也從不動心,忙起來定期都懶得存,就活期就放著。

財產每年半個小目標的還在增加,前輩埋頭業務對花花金融世界不感興趣,活得的簡單純粹接地氣。

對他而言,不飄不躁在保障了安全的前提下,做好眼前這攤事業,就是最大的財富守恆與增長之路。

對於我這樣的普通家庭普通人而言,從大學畢業起就被理財廣告教育「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我一度錯覺自己沒有「財富自由」是因為不會理財不會投資。

所以十幾年來把兜里那倆鋼鏰兒也花式折騰了幾遍,跟風買過一點股票,從2007年起就長期持有過某些基金,追過私募,買過一圈保險覆蓋美國、香港和祖國內地,也顫顫巍巍的走訪了一圈旅遊地產和三線城市商鋪,甚至還玩了不少高危P2P項目。

倒霉的是,也沒掙到什麼錢;幸運的是,也沒賠錢。

我有一段時間,努力學習,看書聽講座,找機會跟理財大咖嘮嗑。也被人帶動認識私募了,能吹保險了,對各家基金的業績對比能看出點自以為的門道了,為提高自己的「財商」耗費心機。

其實到最後,錢還是那麼點,生活從未發生本質改變。

我離「財務自由」不知道差幾個馬爸爸?可能這就是一個普通人小白的努力理財之路吧。

理財改變不了什麼,越理錢越少的人多過理財致富的人。到今天,生活開始一天天變好,車好房好有了餘糧,全靠年復一年勤勤懇懇搬磚。這是我人到中年後才明白的道理。

有一位金融界的老師說過一句實在話,基金也好股票也罷,這種投資不僅僅是「落袋為安」,而是掙到錢以後「金盆洗手」永不再干,否則不能講是賠還只賺,鬼知道哪天錢從哪裡來又回哪裡去了。

所以他的財富增加靠的也是專業,給數家企業顧問以及講座和自媒體掙的。

讓「錢生錢」這件事,連金融投資領域專業人士都經常掉坑裡,更何況是普通人呢?

現在的理財廣告跟過去最大的區別就是,商家也知道「財富自由」這種宏大的偽命題買帳的人少了,更多喊出來的是看起來無害的「跑贏通脹」。

其實再清醒一點,也許會發現「跑贏通脹」也堪稱了不起的夢想。

據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2022全球通脹率是8.8%,2023年可能會高於這個數。而我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通脹率是2.5%左右,先不說信不信這數。別忘了,這是在經濟活動大面積凍結下的數據。

普通人想讓手裡的錢通過理財投資,跑贏肉眼就可感知的通脹,並不容易。

我們很難避免的心態是恐懼和貪婪,這是人性的弱點。而一旦去理財投資,這項弱點就成為別人操控自己成為賺錢的工具。

投資失敗也要被PUA是自己不對,沒有做時間的朋友,亂操作。

試問當年「為國護盤」的朋友跟時間做朋友,做夠了沒有?何時能回本?

2007年,我擁有了人生第一隻基金,我待他如初戀一般,不論股災、奧運、熊了、牛了、又奧運了等等家國大事,從來沒有拋棄他(因為我忘了)。

16年啊,咱跟時間不僅是朋友,那比我結婚時間都長不少,是真「老夫老妻」,前幾天給我發來一條簡訊,我就呵呵呵了。看來,跟時間做朋友沒有解決小白的投資問題,跟時間做夫妻也不行。

投資理財門檻其實挺低的,有點閒錢就可以。但是要錢從中掙錢,就要長期的實踐摸索,外加一點運氣吧。

更有可能是,剛開始就虧損了,虧損持續很多年都破不了,甚至最壞的可能一生都無法突破。而為了這多年漫長無法突破的錢,很多人耗費了不少心力。

過去這三年,帶來的關於財富的經驗教訓就是,無論如何確保有相當比例的儲蓄,這是家庭生活安全的基石。

不要被消費主義洗腦,不要被各類理財廣告小視頻賣課的PUA。跑贏通脹最可靠的還是自己本職業務收入的增長,干好眼前這攤事再說。

那些財富自由的人告訴我,當你主業掙得錢足夠多,保險可以不用考慮了。

當然普通人沒法參考有錢人的這種操作,確保生老病死等勞動能力意外的情況有個兜底的保險還是必須的。其他的功能,且三思。

剛剛經歷過春節各項消費場面的火爆,2023確實是一個萬物都等待覆蘇的時節。繁華之時,我也聽到幾位專業人士的這樣聲音——

「刺激消費始終是個偽命題。老百姓日子過舒坦了,有了消費能力和消費信心,自然水到渠成,何須刺激。若是非要掏空居民腰包里的最後一塊銅板,這樣的刺激消費與飲鴆止渴毫無二致。」

「整天鼓勵老百姓要多消費,以拉動經濟,其實是誤導。如果沒有生產力水平提高,沒有家庭收入增長,消費不可持續,錢一旦花完了,家庭負債程度到了嚴重程度的時候,就會破產!」

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是要靠勞動掙錢的普通人,但我們好像比承認娃普通還難承認自己在理財投資上普通。

對於普通理財愛好者來說,買理財與其說是投資行為不如說是消費行為。各大理財機構也不靠投資掙錢,人家掙得是咱的交易手續費。

2023年,我想過的更好。集中精力在主業上更努力一些,投資自己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做足掙錢的本錢、理財前先理好自己,不盲目消費認真儲蓄。

至於投資暴漲280倍,流口水羨慕一下就好,要相信自己沒那實力沒那命。

至於西雙版納的房子要不要買,可以買,幹嘛不買,只要我百萬閒錢如同買菜錢,堅決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