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以色列的開封猶太人:說著流利的河南話,感謝中國收留了千年

洞鑑歷史 發佈 2024-04-30T11:47:14.333617+00:00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在哭牆面前,我感到了自己身為一個猶太人前所未有的光榮和驕傲。」說這句話的女孩名字叫做李靜,是個土生土長的河南開封女孩。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在哭牆面前,我感到了自己身為一個猶太人前所未有的光榮和驕傲。」

說這句話的女孩名字叫做李靜,是個土生土長的河南開封女孩。2016年,她和同伴剛下耶路撒冷的飛機,就直奔當地的名勝——哭牆。

在這座浸滿了猶太民族血與淚的「聖跡」面前,看著周圍猶太人滿含熱淚的禱告和低訴,她們受其感染也哭了起來。

這些和我們一樣有著黑頭髮黃皮膚的女孩,究竟為什麼會說自己是猶太人?而他們所代表的「開封猶太人」,又因為怎樣的歷史淵源,來到了中國呢?

不被以色列承認的"猶太人"

據統計,在2016年左右的中國,共有100多戶猶太人生活在河南開封,在開封市一所中學任教的體育老師張興旺就是其中之一。

張興旺自己也承認,此時的開封猶太團已趨近於分崩離析的狀態,千年來的聚居習俗已經在時光的洗鍊中被沖得分散。

大部分老年人行動不便,就算之前認識也不會常常見面。年輕人就更不要說了。

為了生存,他們和大部分中國青年人一樣奔波在各個角落。甚至連猶太教的習俗也在中國大變局的衝擊下被他們所拋棄在一旁。

現在生活在開封的猶太人,不論是從面貌長相,還是行為習慣上,都與中國人融為一體。

他們會在中國的傳統節日到來之際,和親人一起共度佳節。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是春節時,他們會開始放鞭炮、祭祖、走親訪友等。

不論是從文化認同還是從文化傳承上來講,他們已經是徹頭徹尾的中國人。

不過就算他們已經融入到中國的生活中來,但在這些猶太人後裔依然有強烈的民族意識。

在改革開放後,中國同以色列建立起友好的邦交關係,開封猶太人也受到了來自於社會各界的關注。

西方天主教的傳教者和從世界各地趕來團聚的猶太人絡繹不絕,連以色列大使都曾到過開封,探訪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猶太后裔。

在逐漸了解和發掘民族歷史的過程中,他們對於猶太的民族認同開始增強。越來越多的開封猶太后裔,開始渴望去往以色列,成為一名真正的猶太人。

不過,以色列政府雖然承認他們是猶太人後裔,但並不將開封的猶太人納入到猶太教中。

由於特有的民族性格和流浪歷史,以色列有個專門容納流落在外的猶太人的組織,免去他們同胞在外會受的苦楚,直接給他們頒發以色列國籍。

但在這個組織的認定中,對於祖先是猶太的時間、基因等方面都有規定。

生活在開封的猶太人由於定居中國的時間太過久遠、與周邊居民的通婚情況、以及對猶太信仰的丟失,沒有辦法通過猶太人後裔的認證。

著名猶太學者沙博理就曾說:「在中國,作為一個民族的猶太人,和作為宗教的猶太人早已不復存在。」

早在19世紀,在傳教士和漢學家的訪問筆記中,就已經記載了開封府猶太人被中國同化的經歷。

從外表來看,由於常年通婚,居住在開封的猶太人已經和中國人別無二般。他們穿著長衫,留著長辮,一張口也是河南方言。

這些傳教士和漢學家又去了當地的猶太人修築的教堂考察,沒想到結果更令他們大跌眼鏡。

由於資金不足和物資的缺乏,曾經金碧輝煌的教堂已經變得破敗不堪,大多數梁木都被猶太人自己盜走。裡面關於希伯來語的《聖經》雖然保存還算完善,但猶太人後裔中,沒有一個能準確念出希伯來文字。

想要回到以色列,對開封猶太后裔來講變得萬分困難。

要知道,在當時的世界環境下,猶太人常常是備受排擠的存在。在流亡的路上,猶太人因為和各個民族的信仰、傳教的方式不同,遭遇過大規模的屠殺。

為了讓民族更好地延續下去,猶太人的民族觀念在苦難中越發明晰。像來到中國的猶太人這樣融入居住地的情況,還有有記載以來的獨一例。

那麼,他們的祖先是怎麼來到的中國,又是怎麼被中國所同化的呢?

流亡的猶太人

北宋時期,都城東京,也就是現在的河南開封來了一大群長相與亞洲人迥異的外族人。

雖然種族不同,但當年的開封人民已經對和亞洲人長相不同的人種見怪不怪。

在唐宋兩朝,由於當時的統治者對外的態度開放,再加上經濟發達,絡繹不絕的外國人從世界各地趕來。

他們帶來西方的香料和農作物,又以極高的價格收購瓷器和絲綢帶回西方,供上流社會享用。

但這群外國人卻和之前來來往往的外國人都不相同,他們極其擅長經商,自稱「出自天竺,奉命而來」,卻不知道將要向哪兒去。

他們沒有自己的國家,在被羅馬帝國所驅趕之後,為了生存不得已四處奔波逃亡。

安定,是他們民族幾千年來的嚮往,這也奠定了這一小隊猶太人後代之後的舉動。

他們向當時的皇帝獻上了西方的布匹和染印品,當時和他們交流的皇帝已不可考。

據記載,在聽了他們悲涼的民族流浪史之後,這位極富同情心的宋朝皇帝大筆一揮,留下了十二個大字:歸我中夏,遵守祖風,留遺汴梁。

這群在外飄零已久的外國人大喜過望,要知道他們在西方,因為信仰和歷史問題,幾百年來一直都是被驅逐和受歧視的狀態。

宋朝皇帝的聖旨讓他們很是心動,拋卻了政治疑慮,他們開始在開封安營紮寨,準備就此繁衍生息。

然而作為一個有著千年信仰的民族,想要在異國他鄉安心生活,可不是那麼容易。

在中國生活了半個世紀之後,他們在首領列微五思達的指引下,在開封修建了第一所屬於自己的寺廟——一賜樂業教清真寺。

從「一賜樂業」的名字中,我們可以發現這個遠道而來民族真實的身份。在如今他有個更響亮的名字——以色列。

這群流浪到中國的外國人,便就是後來的開封猶太人。

在中國土地上紮根的幾百年裡,這些猶太人都遵循祖制和傳統:

不吃帶血的牛羊肉和豬肉,宰殺動物時會把他們的腳筋挑斷再進行食用,吃飯用餐前會進行虔誠的禱告,每到需要禮拜的日子,他們就都拖家帶口,來到教堂接受傳教……

古代的交通並不發達,生活在開封的猶太人想要回到西方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而從西方來到中國的猶太人又屈指可數。

慢慢地,隨著宋元兩朝的覆滅,明朝封建統治制度的建立,開封府猶太人漸漸與西方隔絕,抱團生活在一起。

同化之路

1605年,來華傳教的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遇到了一個信仰和基督極為相同的人。他來自河南開封,是位去往北京趕考的學子。

據利瑪竇記載,這個名叫艾田的人告訴他,在河南開封,有一個叫做「十字教」的派別,裡面的教眾都信仰「天主教」。

剛開始利瑪竇並不相信艾田的話,但隨著交流越來越深入,他驚訝地發現這個教派留有希伯來文的《聖經》,在習俗和禮拜方面,也和天主教有諸多相似之處。

通過查閱典籍和與教會通信的方式,他確定了艾田和他的先祖,是曾經跟隨著隊伍從西方來到中國的猶太人之一。

到這裡我們可以發現,在明朝時期在開封居住下來的猶太人,其實已經慢慢融入到中國的大家庭中來了。

他們在信仰開放的環境下保留了猶太教的信仰,但相比於能夠開山收徒的佛道兩教,中國轉信猶太教的人少之又少。

此時的開封早已不是當年繁華的都城,文化、政治、經濟中心向東偏移,猶太人的經商天賦在逐漸沒落的開封已經沒有用武之地。

不論是信仰還是社會中,他們像是被上帝遺忘的旁觀者,帶著艷羨的目光看著逐漸昌盛的中國。

為了能夠更好地在中國社會立足,年輕的猶太人開始尋找新的出路。但中國的小農經濟根深蒂固,男耕女織、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才是大家所憧憬的。而唯一的道路,在於科舉制度上。

他們不再封閉聚居在一起整天閱讀本民族的經典,反而是轉頭參加科舉考試,期望做出一番成就。

不過嚴格來說,參加在儒家思想影響下誕生的科舉對他們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一旦他們接受儒家的思想,接受三綱五常的倫理,那曾經讓他們追尋的猶太教就會褪色。

但此時的年輕猶太人想不了那麼多,他們急切地想要找到一條通往外面世界的道路,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越來越多的猶太人在參加科舉的過程中,帶著全家老小搬離了開封。而留在開封生活的猶太人,則在守著教堂的過程中逐漸老去。

為了種族繁衍,最遲從清朝嘉慶年間起,他們開始和周圍的人頻繁通婚聯姻,猶太血統被稀釋,瓦解。

漢族妻子和丈夫帶來的習俗,讓作為外來人的猶太人被迫融入到當地的傳統習俗中去。

在走親訪友的過程中,這些猶太人同中國人建立起了突破血緣的緊密聯繫。隨著與外交流的時間越來越多,他們的民族觀念也越來越淡泊。

而因為漢族妻子的強烈反對,猶太人傳承下來的割禮也被他們所放棄。

促使開封猶太團體瓦解的還有黃河的決堤,洪水的到來,使得他們累世代之財力建立的教堂被沖毀。

時至今日,位於開封的猶太人差不多完全摒棄了原來的信仰,只記得自己的先祖是從西方遠道而來。直到後來改革開放,以色列對其投來關注。

毫無疑問中國的土壤給了他們一千年的安定,張興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說:「雖然我們血液里有猶太民族的基因,但是我們生長在中國,首先是中國人。」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張興旺將祖國放在了首位。不過,在民族認同方面,這些猶太人還是認為自己是猶太族。

但在相關人員不停走訪和研究之後,認為開封的猶太族其實已經是名存實亡。如果按照血統來算,如今生在開封的猶太人身上,已經沒有原生人種的血統了。

與這種雙重信仰相對應的,是一部分開封猶太后裔依舊想要排除萬難,回到猶太人的國土——以色列。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前文提到過,這些在開封居住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的猶太人不能直接成為以色列公民。

想要加入以色列國籍,首先要學習猶太的各種教義和規章準則,還要去特殊機構進行歷練篩選,各方面合格者才有可能進入到皈依猶太教的流程中去。

而男性想要皈依猶太教,還要進行割禮。這是一項極其痛苦的磨練,很多想要皈依的猶太人望而卻步。就也是近年來移民以色列的猶太人里,男性沒有女性多的原因。

1999年,開封猶太人金廣元通過「回歸以色列」組織獲得以色列國籍,感謝中國收留猶太人千年。截止2023年,從中國移民到以色列的猶太人有近50人。

不論他們選擇留在中國還是選擇去往以色列,都無法抹去他們在中國生活了一千多年的歷史痕跡,也無法抹去中國自古以來對猶太人及外來民族的寬容和開放政策。

而當年長途跋涉,選擇在中國定居的猶太人也沒有想到,正是因為他們的這個決定,讓身處中國的猶太后裔免受迫害與流亡。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提出著名的起源命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人本身便有追求真理,認清自身價值的雙重困境。因此文化溯源是持久而永恆的過程,更重要的是立足自身以後,未來如何選擇。

但開封猶太人的文化融入可以完全例證,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能夠走到今天憑藉的便是文化包容。就像他們的後裔張興旺說的一樣:

「有我們在,說明中國人對猶太人好,不歧視猶太人,說明開封有優厚的生活條件,開封猶太人才能生存繁衍到一千年以後。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