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有哪些國際友人到過皖西?

六安渣凌波 發佈 2024-04-30T12:09:30.882635+00:00

抗戰初期,南京、徐州相繼失守,國民黨安徽省政府先後遷到六安和立煌縣的金家寨,中共安徽省工委、中共鄂豫皖區黨委也先後在此成立,皖西由此成為戰時安徽省及大別山的政治、文化中心,一些支持中國抗戰的國際友人相繼到皖西活動,留下令人難忘的足跡。

抗戰初期,南京、徐州相繼失守,國民黨安徽省政府先後遷到六安和立煌縣的金家寨,中共安徽省工委、中共鄂豫皖區黨委也先後在此成立,皖西由此成為戰時安徽省及大別山的政治、文化中心,一些支持中國抗戰的國際友人相繼到皖西活動,留下令人難忘的足跡。

天降的中蘇友誼

1938年早春的一個下午,臨時省會六安的上空,忽然傳來一陣刺耳的飛機轟鳴聲。人們以為日軍又來轟炸,一個個東躲西藏,驚慌失措。只見一架小型飛機低空繞行兩周後,突然歪歪斜斜地降落在城東北的大荒地上,即今六安市中心的球拍廣場。

很快,相關工作人員便趕到現場,見飛行員是一個外國人,就用英語詢問,但對方只是搖頭,顯然,這個外國人聽不懂英語。有人提議到縣中學找會外國語的華明老師。華明老師和她的丈夫曾在北京外國語專科學校讀過書。去找會俄語的華明女士試試,誰知這一招果然靈驗。華明老師經過交談得知,飛行員名字叫洛索夫斯基,是蘇聯援華飛行大隊的偵查機駕駛員,奉命從武漢起飛到蚌埠偵查敵情,遭到三架日軍飛機的追擊,擺脫後由於飛機發生故障,迫降到此地。

洛索夫斯基的這種為中國抗日英勇戰鬥的忘我精神,讓在場的人員非常感動。很快,將他抬到醫院,進行精心的治療和護理。在養傷過程中,需要病人配合。這樣就需要經常請華明老師來翻譯。後來,為了方便,華明老師就把索洛夫斯基接到家中護理。索洛夫斯基與華明老師一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尤其讓他興奮的是在外國竟能遇到一個懂俄語的知音。

半個多月過去了,還未痊癒的索洛夫斯基就迫不及待地要求回到自己的戰鬥崗位上去。在索洛夫斯基的要求下,由華明老師打電報給駐武漢蘇聯援華大隊。援華大隊派專機接索洛夫斯基回到了武漢。回去後,他感謝六安人民的熱情接待和精心救護,就寫了一篇文章,發表在戰鬥報刊上,詳細地介紹了這次被救經過,表示將在中國抗戰到底,引起很大反響。索洛夫斯基這種大無畏精神也激發了六安人民的抗日熱情。

史沫特萊女士立煌行

1939年9月,美國進步作家、著名記者和社會活動家艾格尼絲·史沫特萊女士應中方邀請,由皖南涇縣新四軍軍部出發,冒險來到安徽省政府所在地的立煌縣金家寨進行訪問。

出生貧苦的史沫特萊十分同情中國革命。自1929年踏上中國土地起,寫下了諸多反映八路軍、新四軍戰鬥的戰地通訊和報告文學,贏得國際上許多進步人士對中國革命和中國抗戰的同情與援助。

9月25日傍晚,時史沫特萊路過第二十一集團軍司令部所在地的古碑沖,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應邀即興給安徽學生軍作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中國抗戰影響的報告。第二天,又向安徽省政府詳細講述了抗戰以來廣西軍隊的戰鬥經歷和抗戰意識、安徽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的情況。隨後,她又不停地走訪、參觀立煌的許多單位和地方,並接受新聞界的採訪。她還為婦女問題研究會作了題為《世界婦女運動的動力》的演講,出席了省動委會等進步團體召開的座談會。

由於安徽政局的迅速逆轉,10月28日清晨,史沫特萊告別了前來送行的熱血青年,帶著憂傷離開了立煌。

抗日的日本女士

1938年春,六安抗日救亡運動熱火朝天,其中有一位講日語的女士非常活躍,引人注目。這位女士便是石錦昭子。她出生在日本一個農民家庭,中學畢業後,到明治大學任醫務護士。1927年,不顧家人反對,與巢湖籍留日學生翟宗文結為伉儷。不久,隨丈夫來到中國,投身中國革命運動。1938年初,她隨丈夫奔赴六安,參加省抗日總動員委員會婦女工作委員會,積極開展抗日宣傳和婦女運動工作,並參與到傷員救護工作。省政府遷到立煌縣後,石錦昭子的家又成了中共地下黨員和進步人士的秘密聚集地。她冒險為大家放哨,還掩護、救濟一些奔赴延安和根據地的青年,此外,還經常作抗日演講。

同時,石錦昭子還參加進步活動,支持進步人士同國民黨反共反人民和貪污腐化現象進行鬥爭,招致國民黨頑固派的忌恨。1943年冬,她和丈夫被迫離開立煌縣,前往霍邱省立第一師範教書,繼續向學生傳播進步思想。解放後,石錦昭子加入中國國籍,曾當選為安徽省第四、第五屆政協委員,為中日友好事業作出了貢獻。

請看下篇:民國時期的六安兵站在哪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