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保民:文公勤王「原地」考

老家山西 發佈 2024-04-30T13:34:09.466381+00:00

晉文公二年(前635年),周襄王因其兄弟太叔帶與皇后季隗通姦將隗後打入冷宮。季隗的父親狄君派兵殺往周天子的都城一成周,無奈周襄王逃往鄭國氾城(今河南省襄城縣)。太叔帶奪取王位後將王廷之事托於近臣管理,自己和隗後到溫地遊玩去了。

晉文公二年(前635年),周襄王因其兄弟太叔帶與皇后季隗通姦將隗後打入冷宮。季隗的父親狄君派兵殺往周天子的都城一成周,無奈周襄王逃往鄭國氾城(今河南省襄城縣)。太叔帶奪取王位後將王廷之事托於近臣管理,自己和隗後到溫地遊玩去了。

周襄王避難氾城後,立即向各國諸後告難,並派使者到晉國求助。晉文公即召趙衰、狐偃等大臣商議。

狐偃認為,求得諸侯的擁護,沒有像為天子的事情盡力這樣有效。這樣做不但可以得到諸侯的信任,而且合於大意。繼承文侯的事業,同時又以信用宣揚在諸侯之中,現在可以做了。趙衰亦曰:「求霸莫如入王尊周……方今尊王,晉之資也。」

晉文公採納了他們的建議,兵分兩路南下。一路由右將軍溱率領圍攻溫地,一路由趙衰率領迎接周襄王返京。溫地人們得知晉軍救駕,便開門獻城,迎接晉軍,並殺死太叔帶於隰城。夏四月,趙衰一路護送周襄王回到京城成周。

回到京城,晉文公受到了周天子的嘉獎,親自設宴款待文公,除賜給大量金帛外,還把陽樊(今河南濟源東南)、溫(今河南溫縣西南)、原(今河南濟源西北),攢茅(今河南修武)四個地方劃歸晉國。

此舉不僅使晉文公獲取了足夠的政治資本,還使晉國領域擴展到太行山以南的地區(卻臻)。

非常巧合的是《史記·晉世家》:「重耳為晉文公,趙衰為原大夫,居原任國政。」意思是說重耳返國上台為晉文公,把趙衰封在原地任命為國政處理政務。這個原地為九原山之原。時間為平息呂甥、卻芮之後文公元年「賞功勞之時。

《左傳·僖公二十五年》即前635年把前後兩年兩件事記在一起「原,晉侯文公歸國,封趙衰原地。趙衰為原大夫,狐溱為濕大夫。」

分為兩層意思,後一層意思文公勤王后冬天,把周襄王賞賜濟源封給趙衰,溫縣分給狐溱作為食采地。衛文選、李尚師、馬保春均認為趙衰第一個居原地在河南濟源。那麼,晉國在城濮之戰中大放異彩首屈一指的軍事家先軫,又稱"原軫」做何解釋呢?

《山西通史》的解釋,因其采邑在原(今河南省濟源縣西北)又稱「原軫」。做為舊貴族的先軫並非晉文公逃亡時的骨幹,即使食采地分封到此處也在城濮之戰後。

倒是衛文侯先生:「按先軫即原軫即原軫,先與原氏同,則為無疑。」

《正義》曰:「原其上世所食也。』考當時趙哀方為原大夫,而軫之原當為上世原之舊氏,而與趙氏之原因,或分原邑其食之。」

「上世所食」,濟源還是周襄王的地盤,先軫的上世怎麼有條件去到那裡生活呢?反過來證明趙衰「居原任國政」只能是九原之原。也給馬保春先生趙氏封地在絳或其附近找到了答案。

襄汾縣趙康鎮趙雄村就是趙衰故里,以趙堡、南趙、北趙、東西汾陽十幾個趙姓為主的村落就是綿延不絕的後代;而相鄰的永固村居民大都數都姓原,應該是先軫的後代。

其實包括封溫縣為食采地狐溱,其後代狐射姑也封在趙雄西北襄汾縣賈崗一帶,有南、北賈坊,賈罕、賈崗、南賈、北賈。均屬夷吾承諾給里克的汾陽之田百萬畝中。

之所以對趙衰的"居原」地費這麼大的功夫,因為它不僅與晉獻公的故絳晉城緊密相連,也與趙衰兒子趙盾的成長軌跡密切相關。

編輯:DOROTHY

投稿方式

郵箱:laojiashanxi@qq.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