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尋夏記——二里頭考古揭秘最早中國》

中國文物報 發佈 2024-04-30T13:55:59.534930+00:00

2020 年 8 月看到《中華文脈——從中原到中國》叢書的徵稿信息, 感覺這是個宏大而高端的叢書,不禁心嚮往之。




作者:侯衛東、賀俊、杜金鵬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1月


版次:1版1次


ISBN: 978-7-5711-1586-9


定價:78元


內容簡介


夏王朝是中國歷史記載的第一個王朝,關乎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和文化認同。本書從一場關於「最早的中國」的論辯談起,通過對傳世文獻和學術史的梳理與分析,對二里頭遺址及以其為代表的二里頭文化基本情況的介紹,論證二里頭文化是夏文化、二里頭都邑是夏都,乃目前最合理的學術推論。最後,從政治理念、精神信仰、生產生活、興盛歷程等方面展開論述,力圖為讀者展示一幅翔實的最早中國的社會圖景。本書圖文並茂,語言簡潔流暢,通俗易懂,兼具學術性、思想性和可讀性,對於貫徹落實習總書記加快推進二里頭遺址發掘保護利用和夏文化研究工作的批示精神、推動夏文化探索和中華文明探源、宣傳普及夏文化和文明交流互鑒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目錄


後記


書稿出來了,我心裡的一塊石頭落了地。回首本書的策劃和撰寫過程,不禁百感交集。


2020 年 8 月看到《中華文脈——從中原到中國》叢書的徵稿信息, 感覺這是個宏大而高端的叢書,不禁心嚮往之。考慮到作者的定位主要是各領域的全國知名學者,加之忙於各種事情,就沒有太關注此事。9月收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杜金鵬先生的信息,邀我一起投標該叢書關於夏王朝的公眾讀本。杜先生是我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讀研究生時的老師,親聆先生授業,親炙先生教誨,老師又把如此重要的事情寄託於我,我受寵若驚,不假思索就遵命了。


杜老師長期在偃師二里頭和偃師商城這兩座夏商時期的都邑遺址從事田野考古和研究,對夏商考古的重大學術問題研究很深,自成體系,有大量論著問世。有杜老師牽頭並把關,我就大著膽子應承了這個任務。由於這本書的內容是以二里頭都邑為核心,我自覺要想寫好還是難度很大的。為了把這本書寫得既有深度又好讀好看,我向杜老師推薦了當時剛入職的同事賀俊博士。賀博士剛從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畢業,博士學位論文《二里頭文化區的聚落與社會》正好是關於二里頭文化的,杜老師也熟悉賀博士和他的研究,便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議,請賀博士加入寫作團隊。我與賀博士溝通之後,他非常樂意和我一起參加杜老師的項目,我們迅速成立了 3 人項目小組。


這本書的定位是面向大眾的讀物,既要有嚴謹的學術性和思想性, 又要有很強的可讀性和傳播力,寫作要求高、難度大,非常費心費力。2020 年9月下旬至12月主要是在杜老師的指導下確定書名、大綱和樣章。杜老師提出「最早中國本姓夏」,賀博士建議「尋夏」,我喜歡「尋找夏王朝」。幾經反覆,我們確定了「尋夏記——二里頭考古揭秘最早中國」的書名,這個書名本身體現了 3 人小組思想的碰撞與融合。大綱和樣章也在我們 3 人的反覆討論和修改中確定了,此後進行了分工。


杜金鵬老師負責撰寫卷首語。卷首語是本書的綱領,也體現了杜老師的學術思想和對夏文化的基本認識,凝聚了他數十年從事夏商考 古和研究的深思。字字飽含深情,句句都是學問,值得細讀細品。


楔子、第一至七章、第九至十一章、餘論等都是賀博士主筆撰寫的。由於賀博士剛完成博士學位論文不久,對二里頭都邑及整個二里頭文 化區的考古資料和研究成果爛熟於心,就果斷地承擔了大部分章節的 撰寫工作。


第八章、第十二至十四章等四章由我主筆撰寫,收集資料的過程中請研究生江昊然、黃芃雨協助做了很多工作,我和賀博士還帶著江昊然、黃芃雨、孫美娟等研究生赴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和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實地考察。


學習和研究考古的 20 餘年間,我以鄭州商城為重心研習夏商考古, 對二里頭、夏文化、夏王朝等都很關注,但主要是針對夏商之際文化 互動和社會變遷、夏商文化更替等問題,對夏文化和夏王朝本身並沒 有什麼專門研究。然而,商文明是研究夏文化的基礎和前提,鄭州商城是研究夏文化的第一把鑰匙,我不得不對夏文化投以特別的關注。


2018 年以來,我協助張立東教授舉辦「河南大學夏文化暑期研討班」,對夏文化的認識、對夏商文化關係有了更深的了解。在 2020 年舉辦的第十二屆「黃河學」高層論壇上,我組織了「夏文化研究的方法與路徑」圓桌論壇。2020 年舉辦的「考古河山五周年紀念會」,我把主題擬定為「公共考古視野下的夏文化」,同時和本科生黃樂天一起研究「公共考古視野下的夏文化傳播」。2021 年 2 月中旬春節長假期間,我一直思考夏文化的敘事和傳播問題,並擬了夏文化筆談「尋找禹跡」的提綱,一共七篇。這一系列文章即將發表在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半年刊《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 第 19 期。凡此種種,與國家對夏文化的高度重視有關,與我服務的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等單位的支持有關,也與我對鄭州商城及早商文化、先商文化的研究有關, 這就是緣分吧。


2016 年以來,我發起公共考古新媒體「考古河山」微信公眾號,組織並撰寫了不少公共考古類文章,組織了一系列夏商考古領域的專題講座。可能是這些活動和我近幾年發表的論文引起了杜老師的注意,他決定把《尋夏記》這部很有挑戰性的作品託付給我的時候說:「我關注你好久了。」這句話深深地打動了我。幸福感一時湧上心頭,我決心做好這本書,以報答老師的信任。


為了把這部書寫好,杜老師、賀博士和我充分發揮各自所長,盡心協作。我們既按照總體分工分頭撰寫,又合在一起輪流通稿。每一輪都是賀博士先通一遍,我進行修改增刪,杜老師最後把關定局,並且相互交流意見、形成共識。如此反覆幾輪下來,不敢說精益求精,只求沒有明顯硬傷,不至於貽笑於世。還需要說明的是,本書雖然附有參考資料,但是限於內容和體例,無法引用大量考古資料和研究論著,懇請學界師友海涵。


杜老師是本書的第一著作權人,但他為了提攜後進,作者排序把我排在前面,賀博士排在中間,自己放到最後。他一心想把這本書做好,一心想把這件事做成,一心想獎掖後學,令人感佩。


這本書是夏商考古領域老、中、青三代學者聯袂著作的一次實踐,對我個人來說是一段難得的人生經歷。


在本書撰寫的過程中,曾先後得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袁靖、趙志軍、張雪蓮、許宏、趙海濤、高江濤,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楊碩,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張飛,重慶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陳佐睿智等師友的幫助,在此謹致謝忱!


最後,還要感謝大象出版社為本書提供的各種支持,副總編輯張前進先生和責任編輯管昕女士等,多次就書稿的撰寫與作者團隊溝通, 督促並關心本書的推進工作,令人銘感於心。


侯衛東

2021年冬月記於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

作者:文博中國

編輯 | 張小築 實習編輯 | 黃雪芮

覆審 | 馮朝暉

監製 | 李 讓

本號刊載的作品(含標題及編輯所加的版式設計、文字圖形等),未經中國文物報社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改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權轉載的請註明來源及作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