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罵給國產期刊抬咖,中科院分區表回應了!明年分區又要大變天?

研究生的酸甜苦辣鹹 發佈 2024-04-30T14:49:04.614667+00:00

自從「破四唯」以來,中國科研人員的「金科玉律」——中科院分區表一直在艱難求變。在 2019 年之前,中科院分區表一直採用「三年平均影響因子」進行期刊的排名與分區。「破四唯」中的第一破,就是針對「唯論文」——即根據論文多寡,影響因子高低來評價科研人員水平。

自從「破四唯」以來,中國科研人員的「金科玉律」——中科院分區表一直在艱難求變。


在 2019 年之前,中科院分區表一直採用「三年平均影響因子」進行期刊的排名與分區。「破四唯」中的第一破,就是針對「唯論文」——即根據論文多寡,影響因子高低來評價科研人員水平。


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響應號召,在 2019 年首次推出了根據「期刊超越指數」進行分區的升級版。希望通過更加科學、全面的評分方式,提供一個更客觀的評價體系。


可事與願違,自升級版發布以來,中科院分區就飽受詬病。


去年年底,中科院完全摒棄了三年平均影響因子,首次全面推行升級版分區表。可就在 2022 年 12 月 26 日,在 2022 年版分區表剛剛公布僅僅五天後,中科院就暗改了大量期刊的分區。


點擊閱讀:離譜!中科院 2022 分區表竟然偷摸改結果!數十本期刊飛升一區

圖源:知乎


本來就因給國產期刊「抬咖」被網友指摘的分區表,因為本次暗改分區結果的行為,讓大家更加疑分區表中「期刊超越指數」的合理性與透明度


近日,國內著名學術媒體《知識分子》發文向中科院分區發難,再次將中科院分區表推上風口浪尖。


圖源:知識分子公眾號


《知識分子》推文中指出了近幾年中科院分區表中存在的兩個問題:



第一點是「期刊超越指數」的透明度

與「三年平均影響因子」的直白簡單不同(但缺點是評價標準單一),目前期刊超越指數的計算有一個極其複雜的計算方法。這個複雜的公式似乎並未帶來公開與公正。



雖然備受質疑,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至今未公布各期刊的「期刊超越指數」


與人人都能查到的影響因子不同,「期刊超越指數」的最終解釋權在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手中。12 月 26 日數十本期刊「飛升」一區的靈異事件,更是讓其可靠性蒙上一層陰影。



第二點,就是給國產期刊「抬咖」


在升級版誕生以來,我們很明顯感受到了國產期刊的突飛猛進


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對此也毫不避諱,直言為支持國產期刊國際化「突出支持本土品牌期刊國際化的導向,比如提升中國期刊入選高區位的比例,擴大中國期刊入選基數」,

以綜合性國產期刊為例,2014 年創刊的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與 2018 年創刊的 Research,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入了綜合性一區的行列,與其並列的是創刊過百年的 Nature, Science 與 PNAS


同樣是綜合性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 與 Science Advances 兩本期刊也是後起之秀,但這兩本綜合性期刊依託的是 Nature 與 Science 兩大頂刊。2015 年創刊的 Science Advances,在創刊時的主編更是直接由 Science 期刊主編 Marcia McNutt 擔任。

圖源:Science Advances


Marcia McNutt 在創刊之前,就在 Science 上發文給 Science Advances 造勢。其刊登的論文,不少都是從 Science 轉入,文章的下限不低


而國產期刊這邊,當紅炸子雞 Research 依託的也是 Science 的平台,但僅為科學合作期刊計劃 (Science Partner Journal, SPJ) 的一員,與親兒子 Science Advances 相去甚遠,主編則是由我國學者獨立擔任,在出版界的影響力弱於 Marcia McNutt。


同時,與 Marcia McNutt 把 Science 論文下放到 Science Advances 不一樣的是,Research 的編輯們似乎更喜歡將自己的論文刊登在 Research 上。


而就目前來說,同為中科院一區,要是問中國的理工科學者想要發 Research 還是 Science Advances,大部分人可能還是會選擇後者。


而放眼全球,Research 的知名度和學術聲譽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據統計,Science Advances 中,中國學者所發表的比例高達 30%。但與Research 的 80% 比起來,也是小巫見大巫。

最新一期 Research 中,鮮有外國學者


我們很難在國產綜合性一區期刊中,找到除我國以外其他國家頂尖學者的名字。將國產期刊的分區人為提高,真的能起到「國際化」的作用嗎?


圖源:知識分子|作者提出發布單獨的「國產期刊推薦榜單」


這些與 Nature, Science 同為一區的期刊,難道只是中國學者的「自娛自樂」?


也難怪《知識分子》對中科院發出靈魂拷問——「照顧」國產期刊,能幫助中國多出幾本頂刊嗎?


至於《知識分子》提到的分區表被濫用,儘管文獻中心推出分區表的初心,正是要克服科研評價體系唯論文,唯影響因子的弊病,甚至文獻中心也在極力避免分區表成為「指揮棒」。


但事與願違,隨著「分區表」的知名度打開,不少高校的績效評定製度,人才評定,畢業標準,以及獎學金發放標準,都與中科院分區深度綁定。這張分區表可以說是拿捏住了科研人的命脈。


圖源:某大學人才認定標準



回應


對於前兩點,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也發文作出了回應,在回應中,我們再次看到了中科院分區的艱難求變,以及明年分區表即將迎來的重大變革。

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虛心接受了《知識分子》的批評,表示「內容中肯」,並對前兩個問題進行了回應。


對於「期刊超越指數」的透明度,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表示將提升數據透明度,「期刊超越指數」不一定會公布,但會給大家提供更加豐富的期刊數據。


對於給國產期刊的「照顧」,中科院分區表表示「將響應廣大科學家的呼籲取消提升排名」,意味著後面的版本中,將降低中國期刊入選高區位的比例。


期刊不問出處,將國內外期刊一視同仁進行排名,保證分區表的客觀與公正。


可以預見的是,那些被分區表抬上一區的期刊,有不少將回到其真正的位置了。


此舉一出,必然又是幾家歡喜幾家愁。那些剛剛因為新分區表投稿國產期刊的科研人員,明年或許又要為突如其來的降區發愁了。


這也會再次暴露出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未曾回應的的問題,那就是「分區表的濫用」


中科院分區表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其分區策略也在根據學術圈的反饋進行優化。而就是這樣一份仍不完美的分區表,還能作為國內學術評定的「指揮棒」嗎?是值得多方反思的問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