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們四位,讓金堂非遺漲粉!

成都新金堂 發佈 2024-04-30T14:53:32.166746+00:00

近日,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公布了成都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金堂縣4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謝卓蓮(沖洞子高箱釀造技藝)、王洪(大地之魂種酒)、楊夏(辣椒傳統加工技藝)、周英還(高台獅子)榮列其中。

近日,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公布了成都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金堂縣4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謝卓蓮(沖洞子高箱釀造技藝)、王洪(大地之魂種酒)、楊夏(辣椒傳統加工技藝)、周英還(高台獅子)榮列其中。




高台獅子


高台獅子是成都民間雜技表演類節目的典型代表,主要流行於成都市金堂縣土橋鎮,其傳人為周樂茂、周英凡家族,是世代相傳的一門民間雜技。


高台獅子民間雜技的第一代傳人是土橋鎮金壺村的周玉新,他於1844年學藝回鄉,帶回了這門獨特的民間雜技功夫,後來又通過家族傳授的方式先後傳給周后享、周樂茂和周英凡等家族成員,使這一民間絕技代代相傳,沒有絕跡和中斷。



高台獅子在表演時,先把五張八仙桌重疊在一起,然後再由民間藝人登高競技和表演。道具的安裝過程如下:第一張八仙桌四腳朝下,桌面向上;第二張八仙桌桌面向下與第一張八仙桌重合,形成四腳朝上的態勢,然後第三、四、五張八仙桌均採取桌面朝下、四腳朝上的態勢相互垂直重疊,形成一個高約5米的台子。也有一些表演者,可以重疊七張、九張八仙桌進行高台表演,但一般的演出均採用五張重疊。


上台表演的藝人一共有三個,一個裝扮成胖大的和尚,一個裝扮成靈巧精瘦的猴子,兩人分別面戴和尚面具和猴頭面具。演出開始時,先由和尚和瘦猴攀上高台表演各種挑逗、嬉戲和高難度的空中動作,兩人通過手腳的靈活運用,一邊表演,一邊向高台頂端攀爬。最後,再由一名身披獅皮的藝人爬上高台「封頂」,形成由胖和尚、瘦猴和獅子一同盤踞在台頂的驚險造型。這時四腳向上的八仙桌有不足一平方米的面積,三名藝人在如此狹窄的高台頂端表演各種驚險的雜技動作,令下面的觀眾鼓掌叫好。為了保證雜技藝人的安全和增加演出的觀賞性,劇團一般會安排兩個人「吊桌子」即使重疊的八仙桌保持垂直和平穩。同時,另有四名藝人手執大鑼、鈸等樂器有節秦地敲擊,目的是營造氣氛和控制節奏。



從高台獅子的表演程式來看,它不需要多麼複雜的道具,僅需八仙桌數張,獅皮、猴與和尚面具各一個,大鑼、鈸、二鼓、馬鑼子各一個、拂塵一柄,因此表演起來機動靈活,特別適合民間表演。此外,高台獅子對演出場地的要求也不高,而且參加演出的藝人也不多,極易於在民間推廣。



沖洞子高箱釀造技藝


金堂縣清江沖洞子酒廠位於金堂縣官倉街道,地處海拔440—450米,屬成都沖積平原,土壤肥沃,氣候溫和,水源豐富。


《沖洞子高箱釀造技藝》始於清朝道光末年。清朝道光末年,朝廷施行禁曲禁酒政策,謝氏先祖謝積祺開設醫館,雖因醫術精湛而聞名鄉里,但苦於無酒製藥施救於人。之後先祖得官府相助特赦釀酒製藥,並得官府傳授榷酒釀酒技藝。釀酒技藝經謝氏家簇的數代傳承,其技藝精髓得其保留,傳承中不斷將釀酒技藝與家族中醫中藥相結合,至今形成了具有當代特點的《沖洞子高箱釀造技藝》。



《沖洞子高箱釀造技藝》同屬清香型白酒,但其做法又與其它的清香型釀酒工藝有所不同,其獨特之處主要表現在採用了謝氏傳承中藥制曲,以及採用了「高箱糖化技藝」完成白酒釀造的糖化過程。釀造白酒的酒麴中含有多種中藥成份,其作用主要是抑制糖化發酵過程中的雜菌生長並促使有益菌繁殖。而「高箱糖化技藝」的設施和手法,主要也是保證了糧食糖化和發酵過程中的乾淨衛生,杜絕雜菌破壞糖化和發酵,更為細緻的純手工操作手法也保證了糧食能在最佳狀態下糖化發酵和酒化。



實踐證明,採用《沖洞子高箱釀造技藝》釀造出的白酒具有純度高、口感好、雜質低的特點,最大程度保障了飲酒者的身體健康。《沖洞子高箱釀造技藝》傳承和發揚了清代官府榷酒釀造工藝,體現了官府酒釀造過程的「乾淨」和「細緻」特點。



辣椒傳統加工技藝

(熟油辣椒、香脆椒)



在清初「湖廣填四川」的移民大軍中,自福建省汀州永定縣陳姓人家隨移民大軍入蜀開荒,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一年夏天,正值當地陰雨連連,收穫的辣椒受天氣影響發霉腐敗,陳氏遂將收穫的辣椒放入鍋用火烤乾,經烤乾的辣椒香味撲鼻,食之干辣香濃,後來陳氏將家裡的菜籽油燒開倒入研磨後的辣椒粉中,食之香辣滋潤可口,且方便保存,每逢親戚朋友登門,陳氏都會用油澆後的辣椒拌菜供以食用,久而久之這種辣椒便在坊間流傳開來,人們叫它熟油海椒,這便是熟油海椒的雛形。


咸豐年間,陳氏後人在原來的製作工藝上加以改進,經過油後的辣椒香辣可口,於是陳姓人家將油用香辛料、芝麻、蔥姜蒜熬製後倒入研磨後的辣椒粉中形成了又香又脆的辣椒,油更是紅亮香辣。為適合更多人口味,陳氏後人又把熟油海椒的製作方法加以完善,逐漸形成了現在的多品種熟油海椒、辣椒紅油、香辣紅油、麻辣紅油、紅油拌菜料等。陳氏後人為了紀念最初製作人,亦將它稱作陳大媽熟油海椒。


熟油海椒(辣椒紅油)誕生,是四川歷史上人口大遷移下的偶然產物,是移民大軍進川後自力更生,克服自然災害的精神文化承載。經過歲月長河的洗滌、歷史向前推移,古老的熟油海椒的製作技藝並沒有隨歲月的流逝而淹沒在歷史長河中,像偉大質樸的四川人戰勝種種困苦精神一樣,而延續了下來。它的每一道工藝到每一種佐料都有跡可遁,交織著時間積澱的厚重和靈光。



大地之魂種酒


大地之魂種酒已有300多年歷史,據王氏族譜記載,公元1704年(康熙43年)九月初九,王姓先祖應「湖廣填四川」的號召,從廣東省寶慶府武崗州經麻城縣孝感鄉輾轉遷入成都府金堂縣鹽井溝。先祖夫妻二人背井離鄉,離家時父母沒有更多的銀兩相贈,而是給了他們自家釀造的三壺老酒,並叮囑務必將這三壺老酒帶入川內。先祖夫婦入川後在鹽井溝選好棲身之地,便將第一壺酒放在神龕上,預示傳承家風,不忘根本,酒在家在;第二壺酒種在房後,栽上竹子,預示後繼有人,節節高升,酒在人在;第三壺酒種在房前,栽上迎客松,預示交朋結友,前途無量,酒在運在。王氏族人世代傳承種酒習俗,每代人結婚分家之時都會得到族長和父母贈予的三壺老酒。



種酒傳人每年九月初九舉辦種酒民俗文化節活動,通過不斷傳承與發揚,種酒已然演變成了一種信仰,一種民俗,一種文化,傳播勤儉節約、守家愛業的優良傳統,創造了一片和諧的社會環境。民間歌謠「房前種酒交朋結友,房後種酒世代富有,家有老酒幸福永久,年年種酒越種越有」由此而來。


近年來

金堂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工作

不斷提升保護水平

切實增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命力和傳承力

截至目前

金堂縣已有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項

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3項

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1項

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4人

市級非遺工坊1個



金金也希望

大家能多關注支持

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助TA們

走出金堂,走向全國



(來源:金堂發布微信公眾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