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卸下不必要的累

讀者 發佈 2024-04-30T15:01:46.356010+00:00

別人媽媽的微信名都是「檀香深處」「寧靜致遠」,而她媽媽很有個性,就3個字——「沒必要」。這不禁讓人想到一句9字箴言:沒必要,不至於,算了吧。

記得有一次看《脫口秀大會》,被選手童漠男的一個段子瞬間戳中笑點。

別人媽媽的微信名都是「檀香深處」「寧靜致遠」,而她媽媽很有個性,就3個字——「沒必要」

這不禁讓人想到一句9字箴言:沒必要,不至於,算了吧。

推杯換盞的日子裡,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感受?

年齡越大,越感覺生活好累。

但其實,真正累垮我們的,未必是「生活」本身,而是你對「完美生活」的執念。

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與其為了所謂的體面去死拼硬抗,不如適當卸載,活得自在些。

多一分灑脫,就少一分焦慮。

當我們卸下對生活不必要的執著,心情釋然時,日子也會越過越順。

想得太多,只會徒增內耗

一個年輕人,四處尋找解脫煩惱的秘訣。

在一個山洞裡,他遇到了一位慈眉善目的長者,便向他討教解脫煩惱的辦法。

長者笑著問道:「有誰捆住你嗎?」

年輕人答道:「沒有啊。」

長者說:「既然沒人捆住你,又何談解脫呢?」

年輕人恍然大悟,原來生活從未為難過自己,一切不過是自我想像的束縛罷了。

很多事情本身並不複雜,只因人心的各種糾結而變得讓人身心俱疲。

說「北大還行」的央視名嘴撒貝寧,可謂輕鬆幽默界的「扛把子」。

各種節目裡,他總是才思敏捷、妙語連珠,是絕對的收視率擔當。

但鮮有人知的是,撒貝寧剛做節目時,常常會出現鏡頭前忘詞的情況。

在接受採訪時,撒貝寧也曾聊起這些往事,他坦言,那時的自己主要是因為「想得太多」。

在錄節目時,關注的不是對話本身,而是希望得到專業人士的認可。

在與嘉賓對話的過程中,他更多關注的是編導、攝像、場務等人的反應。

甚至在聽到有人嘆氣時,他都會馬上心神不寧:是不是自己哪裡說得不妥?

看到有人搖頭,就會暗暗自我懷疑:是不是大家不滿意?

由於想太多,他經常陷入情緒內耗,導致表現總是不盡如人意。

所幸,後來撒貝寧想通了:自己更應該關注的是節目本身,而不是周圍的人。

於是,他摒棄雜念,自動屏蔽周圍的聲音,即便聽到嘆氣聲,也儘量不去多想。

他開始心無旁騖地聚焦於「和嘉賓的對話」上,採訪效果越來越好,節目也越做越順。

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曾說:「你擔心什麼,什麼就控制你。」

遇事思考是好事,但是想得太多,反而適得其反。

思慮過多,只會徒增內耗;過分在意,註定心力交瘁。

丟掉雜念,刪繁就簡,才能為成長騰出發揮的空間;

停止焦慮,專注當下,才能更快地越過心中那座高山。

管得太寬,難逃一拍兩散

宋代詩人陳郁在《苦吟》中寫過這樣一句詩:「閉門不管庭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張。」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其實非常微妙,懂得保持邊界感,守得住尺度,才能讓自己和他人都落得自在。

電影《遺願清單》中,卡特和愛德華在醫院的病房相識。

他們意外得知,兩人的生命都只剩下1年的期限。

同病相憐的兩個人,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

兩人決定,寫下自己的遺願,並逐一去完成。

愛德華和女兒的關係一直不好。

因為他曾經在得知女兒被丈夫家暴時,不顧女兒的顏面,直接在眾人面前痛扁了女婿,並拆穿了真相。

女兒因此非常受傷,也很生父親的氣,即使再婚,也沒有和他聯繫過。

卡特為了讓愛德華在離世之前解開心結,私自安排了他和女兒的會面。

當司機把車停在女兒家門口時,愛德華察覺到了卡特的自作主張,瞬間暴怒到歇斯底里:

「不要以為我把家事告訴你,你就可以隨便替我做主!」

「我敲門,她開門,先驚訝,後發火,還要說我多愛她,再告訴他我要死了,不想孤零零死去……」

兩個好友因此大吵了一架,關係差點決裂。

生活中,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強行插手別人的事,換來的未必是感激。

成年人之間的交往,最忌諱的就是不知邊界。

正所謂:「水無界,則世間處於汪洋之中,萬物俱損;水有界,則系統穩固,萬物生長。」

與人交往,保持適度的邊界感,是成年人之間最舒適的社交狀態。

要得太滿,終被貪婪反噬

老話講:「人不得全,瓜不得圓。」

世間萬物本就沒有十全十美,人生亦然。

沒有人會事事如意,一生順遂不過是一種美好的祝福。

網友@陳歐,曾在網上分享自己的經歷。

陳歐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女強人。

因為工作能力出色,她29歲便獨自買車買房,日子過得風生水起。

年輕有為的她,過著遠超同齡人的「理想生活」。

但是她依舊不滿意,始終在追求做到更極致。

她認為,車不但要有,還得是豪車,房子一套還不夠,怎麼也得兩三套。

她把自己的車升級成了寶馬,又貸款在深圳和老家各買了一套房。

但是,看似極致完美的生活,並沒有讓陳歐感到更快樂。取而代之的,是每天背著房貸的壓迫感。

陳歐的生活品質其實是每況愈下。

她說,現在早上一睜眼,就會想到身上的巨額貸款,每天都過得疲憊不堪。

《省心雜言》裡有句名言:「知足者,貧窮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

富足的生活讓人愉快,但是當金錢到達一定閾值時,快樂和金錢就不再同漲同增,甚至會此消彼長。

有句話說得好:幸福從來不是來自外在條件的堆砌,而是源於內心的滿足。

人再有錢,如果喪失了感知快樂的能力,生活也會變得黯淡無光。

《紅樓夢》中,智通寺那副有名的對聯,道盡了世間炎涼:「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無休止的欲望是萬惡之源。

人生真正的幸福,從來不是擁有了一切,也不可能做到擁有一切。

有句話說得好:「要得到真正的幸福,不是靠加法而是靠減法。」

的確如此,少則得,多則禍。

生活中,我們會面臨各種煩惱,往往不是因為所得太少,而是負累太多。

想太多,管太寬,要太滿,日復一日,我們的生活將逐漸被迫減速,甚至停滯不前。

而改善現狀的最好方法,就是學會「卸載」。

去除冗雜,才能收穫通透。

願餘生,我們都能重整行囊,輕裝上陣,活得輕鬆,過得舒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