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雞湯」都有營養,有種虛無縹緲式的「雞湯」是有毒的

維維 發佈 2024-04-30T15:26:22.738332+00:00

雞湯,大家都知道,是用雞熬的湯,很多人當作營養品來喝。而我們這裡所說的「雞湯」,不是現實中的雞湯,而是一種時下流行的「心靈雞湯」。「心靈雞湯」,顧名思義,就是用來安慰、撫慰你受傷的心靈,或者說是緩解你的心理壓力,給人以激勵與鼓勵。

雞湯,大家都知道,是用雞熬的湯,很多人當作營養品來喝。

而我們這裡所說的「雞湯」,不是現實中的雞湯,而是一種時下流行的「心靈雞湯」。

「心靈雞湯」,顧名思義,就是用來安慰、撫慰你受傷的心靈,或者說是緩解你的心理壓力,給人以激勵與鼓勵。

「心靈雞湯」的種類很多,有激勵類的,有分享類的,還有虛無縹緲類的,等等。

不可否認,激勵類的「心靈雞湯」是有一定「營養」的,也就是說,說給人聽時,能激勵、鼓勵一個人奮勇向前。

但前提是不要說的太多,偶爾一兩句確實能激發人,如果經常掛到嘴上,不但起不到激勵,反而會令人反感。

畢竟「心靈雞湯」屬於精神類的東西,與實際差距太大,不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分享類的「心靈雞湯」,偶爾講,也是有鼓舞作用的,比如某人是如何逆襲的,某人是如何實現人生價值的等。

在一些人失落或失敗的時候,給他們講一些這樣的「雞湯」,或許能幫他們走出困境,至少可以起到安慰、鼓舞的作用。

但要是天天拿來講,可能就適得其反了。畢竟,個例不能當普遍來講。

大家都知道,任何矛盾都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只強調特殊性而不管普遍性,這是片面的、表面的做法。

人人都能通過勵志故事獲得成功,這是一個偽命題,成功是需要前提條件的,失去條件的激勵,就是一種不切實際。

有人將「心靈雞湯」說成是哲學,其實可能只是一種「詭辯術」。

辯證唯物論是立足客於觀邏輯或抽象概念來推演具有實際意義的價值觀和人生哲理,而「雞湯」只強調個例與片面。

偶爾的「雞湯」還是很提神的,但治標不治本。

如果經常沉浸在「雞湯」中不能自拔,那麼其「毒性」可能就會逐漸顯現。

一些人因此會變得更加「天真」,心中想著,只要努力,沒有辦不到的事,如果沒辦到,那肯定是因為不努力。

這種想法的問題在於,不能接受失敗的現實,經受不了挫折,一味怪罪自己,把「雞湯」當至理名言,最終「營養不良」。

很多人在生活的重壓之下,是很願意聽「雞湯」的,而且是天天聽、時時聽,他們想通過「雞湯」獲得些許心靈安慰。

但講「雞湯」的人要明白,你的偶爾的「雞湯」雖有「營養」,但卻是不頂餓的,吃不飽人的,與其給「雞湯」,倒不如給個饅頭。

還有一類「雞湯」是有毒的,這就是虛無縹緲且毫不切合實際的一類「雞湯」。

舉個例子:

「如果你覺得你的XX不好,你就去建設它;如果你覺得XX不好,你就去考GWY做官;如果你覺得人們沒素質,就從你開始做一個高素質公民;如果你覺得同胞愚昧無知,就從你開始學習並改變身邊人……」

這段話,大家都熟悉吧,至少不陌生,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不切實際、虛無縹緲的「雞湯」。

實事求是,理論聯繫實際,這是我們認識問題和做事的基本原則,理論需要結合實際,才能判定其是否有意義。

脫離了實際的理論,實質上就是一種空談,一種空想,也就不具備任何指導實踐的能力了。

再看這段話,乍一看,覺得有道理,仔細一琢磨,其實是一種有毒的「雞湯」,不具有任何可操作性的理論,就是歪理了。

不光是歪理,還是一種移花接木、轉移責任的歪理,它選擇性的將相關責任、職責進行了模糊處理,繼而轉嫁給個人。

可以說,比起前兩類「雞湯」,這類虛無縹緲的歪理,其實都算不上「雞湯」。

真正的勵志「雞湯」,偶爾說一說,還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但若天天講,反覆講,那就脫離實際了,容易讓人反感。

現實中的我們,需要少一些「雞湯」,多一些實實在在的東西,多一些腳踏實地。

有「雞湯」不錯,那如果再能多來點「餅子」、「饅頭」等乾貨,那就更好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