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整飭武備,首創團營制

七星北斗圖 發佈 2024-04-30T16:21:55.395131+00:00

北京保衛戰終於取得了勝利,使明廷轉危為安。但經過「土木之敗」的明王朝軍事力量大大受損,各方面遭受的戰爭創傷還需醫治。于謙辭讓功賞,並說:「四郊多壘,卿大夫之恥也,敢邀功賞者!」這樣,于謙繼續擔起整飭明廷武備,並且首創了團營軍制。

北京保衛戰終於取得了勝利,使明廷轉危為安。但經過「土木之敗」的明王朝軍事力量大大受損,各方面遭受的戰爭創傷還需醫治。于謙辭讓功賞,並說:「四郊多壘,卿大夫之恥也,敢邀功賞者!」這樣,于謙繼續擔起整飭明廷武備,並且首創了團營軍制。

  于謙根據「宣府者京師之藩籬,居庸者京師之門戶,未有藩籬門戶之不固,而能免盜賊之侵損者也」的建議,奏請朱祁鈺整飭邊防,先後派遣都督朱謙和都督同知紀廣、都督僉事楊俊去鎮守宣府。派刑部右侍郎耿九疇到南直隸整頓各衛所。命右僉都御史王竑和都指揮同知夏忠去鎮守居庸關。派遣僉都御史蕭啟和都指揮僉事董宸赴河間府,僉都御史祝暹和都指揮僉事趙瑄赴保定府,右僉都御史陸矩和都指揮僉事葛旺赴真定府衛所鎮守。並命令各鎮守官:「彼往鎮守,提督各府並各衛官,安撫人民,操練軍馬,修理城池,堅利器械。」經過于謙等人的努力,明朝的軍備力量逐漸加強,擴大了北京周圍的防禦縱深度,加強了北方邊防的韌性,對瓦剌的抵抗力量日益加強。

  于謙在執掌兵部的實踐中,深感明朝兵制的一些弊端,為了從根本上提高軍隊的戰鬥力,他積極從事對京營兵制的改革。

  明朝京軍原分為五軍、三千、神機三大營。五軍營,即是駐於京師的衛護部隊,有步兵和騎兵,平時主要訓練演習營陣。三千營,都為騎兵,執掌儀仗扈從皇帝,平時主要肄習巡哨。神機營,先是步兵,後增加了馬隊,執掌隨駕護衛,平時主要練習火器。三大營同隸五軍都督府管轄,但掌府官只管「常行文書而已,非特命不預營事」。三大營各有總兵,不相統一,號令不一致。遇有戰事,「臨期調拔,兵將不相習」,這就造成將不知兵之強弱,兵不知將之號令,從而影響戰鬥力。而「土木之敗」後,京師精銳皆沒,三大營的兵制更加混亂,很有改革兵制的必要。

  景泰二年(1451年),于謙從三大營中挑選10萬名精壯軍士,分五營操練,名日團營法。第二年把團營軍士增加到15萬,分編為10個營。每營有軍士1. 5萬人, 置都督1人,稱為「坐營都督」。每營的坐營都督下置都指揮3人,每一都指揮統領軍士 5000人。每一都指揮下設把總5人,每一把總統領軍士1000人。每把總下設指揮2人,每一指揮統領軍士500人。每一 指揮之下,設領隊官5人,每一領隊官統領軍士100人。每一領隊官下設管隊官2人,每一管隊官統領軍士50人。十團營共設總兵官1人,由石亨充任,受兵部尚書于謙節制。沒有編入團營的軍士,仍歸三大營訓練,以衛京師,稱著「老營」或「老家」。建立團營制後,于謙規定各級軍官都要按時到教場操練。明朝的京師,經過這一番整頓之後,使得「互相統屬,兵將相識,管軍者知軍士之強弱,為兵者知將帥之號令,不致臨期錯亂」。「交戰之時,但調其頭目而士卒自隨」。

  經過于謙的團營兵制改革,明朝部隊的軍事素質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使得軍隊在大集團作戰時,能夠相互配合,而且調度方便,這在中國軍事史上確屬首創。《明史. 兵志》說:「于謙創立團營,簡精銳,一號令,兵將相習,其法頗善。」這一評價是很客觀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