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應當精簡,但大家對考試公平性沒有質疑,問題在國企招聘上

財恐龍 發佈 2024-04-30T19:35:59.188504+00:00

此時此刻,千軍萬馬正在考公務員。剛剛結束的多省聯考,讓國人再一次見識到公務員考試的熱度,哪怕心裡有所準備,但現實情況仍然讓很多人震驚。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上網搜一搜相關信息,據說在有的城市,因為報考人數太多,讓學校附近的地鐵站都陷入了短暫停滯,畫面堪稱北上廣深上下班最高峰。

此時此刻,千軍萬馬正在考公務員。

剛剛結束的多省聯考,讓國人再一次見識到公務員考試的熱度,哪怕心裡有所準備,但現實情況仍然讓很多人震驚。

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上網搜一搜相關信息,據說在有的城市,因為報考人數太多,讓學校附近的地鐵站都陷入了短暫停滯,畫面堪稱北上廣深上下班最高峰。

這種現象說明了兩件事:

第一,國人對體制信仰正變得越來越強。

為什麼會這樣?

說明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用工環境正面臨全面崩潰,加班文化、中年失業、競爭內卷化、收入不穩定、工作不穩定、35歲職場天花板、大規模裁員降薪等畸形現象,正在讓中國職場環境迅速倒退。

繼續下去,將中國人的工資拉低到印度人、越南人的水平,並非一句玩笑話。

以製造業工廠為例,年初時,工價還普遍在每小時25-30元之間,現在借著訂單流失這個藉口,工價已經一路下跌至每小時10元左右,而應聘人數還在迅速增加。

這種情況,不考公務員,讓人去體制外企業,簡直跟害人沒有什麼區別!

何仇何怨,讓人去企業工作?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悲哀,繼續下去,沒有人知道中國經濟將何去何從,因為誰都知道實業可以強國,編制不能強國。

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開始呼籲對公務員精簡的主要原因。

除上面這點外,公考熱還說明:國人對公務員考試的公平性還是比較認可的。

千軍萬馬,憑實力說話!

而不是,憑關係或錢。

先不要管公眾對於公務員的感觀如何,但凡是能夠聽到又能夠考上公務員的,大家普遍反應是豎起大拇指,說一聲厲害。

大多數人對於能夠考上公務員的人,還是十分佩服的,認為其能力很強。

順著這個問題,進一步思考。

現在真正問題在哪?

毫無疑問,出現在部分央企國企招聘上。

實際上,這些企業也算是體制內。雖然名義上是企業,但本質上仍然是國家信用在背書,很多企業甚至出現了長期大規模的虧損,但是依然能夠年年給員工開高薪。

除了公務員,這些企業的工作崗位也十分吸引人,很多人都想進去工作。

但是一說起這些企業的招聘,大多數人都直搖頭,表示很不服氣。

為什麼不服氣?

因為大家普遍認為,裡面可以操作的空間很大,很不透明。沒有關係的人,哪怕有較高的文憑,較好的畢業院校,有很強的能力,也很難被這些國字頭企業錄用。

事實上,反倒是一些內部子弟,憑藉一般的學歷,卻可以子承父業進入這些企業工作。甚至,還一度傳出了「世襲制」或者「家族式」的說法。

例子實在太多,如果大家一定要讓恐龍舉例,那就說一下江西國控周劼的例子吧。

這位周公子曾有很多經典語錄,聽著驚人,但卻可能是事實。

比如,「我怕你會讀書啊,名校研究生,都別想那麼容易進我單位。這個人當年仗著自己會讀書,看不起我們這種靠父母的人!呵呵,社會教教他們。」

「最大的公平就是——不公平!」「都什麼年代了,還覺得靠讀書可以飛天?」

等等,這裡就不一一例舉了。

大家感興趣。可以去重新回顧一下。

這種現象甚至還誕生了一個十分經典式質問,那就是:我家三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

這代表了現代很多利益階層的共同想法!

那這些人普遍在哪?

他們或許可以通過曲線救國的方式進入到公務員隊伍中,但絕大多數都在國字頭企業裡面,也就是通過這種方式進入到體制內,就像周劼之所以能夠進入到江西國控,不是因為他有多厲害,能力有多強,而是因為他家的關係很強。

不管怎麼想,這都是有問題的。

如果正常企業這麼幹,可能早就倒閉關門了,但因為是國字頭企業,所以不怕。

他們不但不怕,還可以繼續開高工資。

甚至,有些企業喜歡這樣有關係的員工,裡面涉及到了種種不可告人的權利交換。

現在生活不易,很多人都在羨慕鐵飯碗,體制外工作總有一種難言的焦慮,但沒有人去質疑公務員考試的公平性,相反,如果聽說誰去了某國企央企,大家都要帶著審視的目光去看這個人,相比於其能力,更好奇的是這個人到底有什麼背景。

央企國企應當和公務員一起招聘。

這樣,才能破解公眾的疑惑!

經濟不好,人們愈發期盼在意公平公正。

歡迎關注財恐龍!

原創不易,感謝有你!

一起轉發出去,讓更多人看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