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師範大學全球環境變化考研專業指導、一對一複習規劃必看

新祥旭師碩堂北師考研 發佈 2024-04-30T19:36:20.797013+00:00

一、學院及專業簡介北京師範大學長期以來致力於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前沿的綜合集成研究,2008年1月19日,學校依託綜合性、交叉性和系統性的多學科優勢,在原有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環境學院、資源學院、水科學研究院、減災與應急管理研究院的基礎上組建成立了「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

一、學院及專業簡介

北京師範大學長期以來致力於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前沿的綜合集成研究,2008年1月19日,學校依託綜合性、交叉性和系統性的多學科優勢,在原有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環境學院、資源學院、水科學研究院、減災與應急管理研究院的基礎上組建成立了「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並於2008年12月15日,在北京師範大學召開的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國際研討會暨北京師範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揭牌儀式上正式揭牌。研究院以地表過程與資源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水環境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高性能科學計算中心,以及一批部(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為支撐平台,同時通過與國內外高水平科研機構、科學家的合作組建創新團隊,形成一個具有國際水平的研究與教學群體,培養多學科交叉的具有創新能力的研究與應用人才。

研究院的使命是結合當今地球科學發展突出學科交叉和注意綜合研究的特點,以地球系統模式及關鍵科學問題研究為基礎,全球變化綜合觀測數據平台為支撐,人類活動與全球變化的相互影響機制為紐帶,全球變化經濟學為重點突破方向,結合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對地球科學提出的要求,增強全球及區域性氣候與環境變化的預測能力,有效地以國民經濟服務為目標,開展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的集成研究,建設成為具有國際水準的科學研究中心和創新人才培養基地。

二、考研招生目錄及參考書

0705Z2全球環境變化

01氣候變化與地球系統模擬

02人類活動與全球變化相互影響機制

03定量遙感

考試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 英語一

③303 數學三

④830 地理學基礎

招生人數(含推免):

41(25)

考研初試自命題參考書

830 地理學基礎

自然地理學(第四版),伍光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氣象學與氣候學(第三版), 周淑貞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氣候變化科學概論,秦大河主編,科學出版社,2018年;

三、歷年考研招錄數據匯總

0705Z2全球環境變化

2022年:48/48/70/90/310;

一志願複試31人錄21人,最高分412,最低分322;

2021年:48/48/70/90/300;

一志願複試12人全部錄取,調劑錄取14人,共計錄取26人,最高分403,最低分308;

2020年:48/48/70/90/295;複試比50%。

一志願複試5人,最終錄取8人,最高分374,最低分315.

2019年:48/48/70/90/300;複試比200%,最終錄取5人。

2018年:48/48/70/90/295;複試比200%,最終錄取9人。


新祥旭學員一對一複習指導規劃:

《氣象學與氣候學》

內容簡介

1)了解氣象學的基礎知識。了解大氣溫、濕、壓、風等主要要素的意義、表示方法、測量方法。初步掌握上述主要氣象要素的基本變化規律和地理分布特徵,初步學會分析影響主要氣象要素時空分布變化的原因,為進一步學習氣象學和氣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並為今後進一步學習和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礎;

2)初步了解大型天氣系統及其控制下的天氣特點;

3)初步掌握現代氣候的形成原因,氣候帶和氣候型的分類原則,氣候的地理分布特徵,氣候變遷及原因,使學生對氣候的形成、變化及分布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和了解,為學習後續專業課程和適應中學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4)初步掌握地面氣象觀測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學大綱

課堂講授部分

(一)分章節列出標題、各章節要點及授課時數

第一章緒論(2學時)

一氣象學與氣候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1 氣象學的研究對象和主要研究內容

2 本課程主要講過的三大部分:大氣物理(氣象學),天氣學與氣候學,它們之間的關係。

3 在地理系開設本課程的主要目的和任務

二氣象學、氣候學與自然地理學的關係

三氣象學、氣候學在生產建設中的作用

四氣象學與氣候學的發展簡史

  重點講述第一部分。通過緒論的講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對本課程有一個總體的了解。

第二章 大氣(4學時)

§1 大氣的組成

1.干潔空氣

2.大氣中的水汽

3.大氣中固體雜質和液體微粒

4 大氣污染

本節重點是第一部分,干潔空氣

§2大氣的結構

1 大氣的高度

2 大氣的分層

大氣分層的依據、分層及各層的主要特點

§3主要氣象要素

1 氣壓

2 氣溫

3 濕度

4

§4大氣的基本物理性狀

1 大氣的基本物理性狀

2 狀態方程、干空氣狀態方程、濕空氣狀態方程、虛溫

第三章大氣的熱度和濕度 6學時)

§1 太陽輻射

1 輻射的基本知識

2 太陽輻射,太陽常數,大氣對太陽輻射的減弱,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地面對太陽輻射的反射

§2 地面輻射和大氣輻射

1 地面、大氣的輻射和地面有效輻射

2 地面和地氣系統的輻射差額

§3 大氣的增溫和冷卻

1 海陸增溫和冷卻的差異

2 空氣的增熱和冷卻

  熱氣學第一定律在大氣中的表述式,氣溫的非絕熱變化,氣溫的絕熱變化,干絕熱直減率、濕絕熱直減率、假相當位溫

3 空氣濕度的個別變化和局部變化

影響空氣濕度局部變化的因素,濕度平疏

4 大氣穩定度

§4 大氣的周期性變化

1 氣溫的周期性變化

氣溫年日變化特點,氣溫年較差,日較差及其影響

2 氣溫的非周期變化

§5大氣濕度的空間分布

1 氣溫的水平分布

等溫線圖,冬夏全球海平面氣溫水平分布的主要特點。

2 對流層中氣溫的垂直分布

對流層中氣溫垂直分布的一般特點,逆溫的形成。

第四章 大氣的水分 8學時)

§1 蒸發與凝結

1.水相變化

2.飽和水汽壓(評述)

飽和水汽壓與濕度的關係,與蒸發麵性質的關係,冰晶效應(冰水之間的水汽轉移,飽和水汽壓與蒸發麵形狀之間的關係,大小水滴之間的水汽轉移現象。

3 影響蒸發的因素(可簡要講述)

4 濕度隨時間的變化(簡述)

5 大氣中水汽凝結的條件

§2 地表面和大氣中的凝結現象

1 露和霜

2 霧凇和雨凇

3 霧,輻射霧和平流霧

雲的形成,雲的分類,層狀雲,波狀雲,積狀雲與降水

§3 降水

1 常見的膠水形式,降水的分類

2 雲滴增長的物理過程(評述)

雲滴的凝結增長和沖並增長

3 雨和雪的形成(簡述)

4 各類雲的降水(可略)

5 人工影響雲雨(簡述原理)

6 降水分布(可主要講述降水帶的地理分布)

第五章大氣的運動(8學時)

§1 氣壓的變化和分布

1 氣壓隨高度的變化

靜力學方程,單位氣壓高度差,壓高方程及其應用。

2 氣壓系統

等壓面,位勢高度,氣壓系統,氣壓場的垂直結構

3 氣壓的時間變化

氣壓隨時間變化的原因,氣壓的周期性變化與非周期變化

4 全球氣壓帶

§2 大氣的水平運動

1 作用於空氣的力

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慣性離心力,摩擦力,大氣運動方程及其簡化

2 自由大氣中空氣的水平運動

地轉風,風壓定律,梯度風,熱度風

3 摩擦層中空氣的運動

§3大氣環流

1 大氣環流的形成和維持

太陽輻射的作用,地球自轉的作用,地表性質的作用,地面摩擦的作用。

2 大氣環流的主要特徵

平均緯圈環流,平均經圈環流,平均水平環流

3.大氣環流的變化

第六章天氣系統和天氣過程(6學時)

§1 氣團和鋒

1 氣團

氣團的形成、變化及分類

2

鋒的概念,鋒面坡度,鋒附近的氣象要素場,鋒面天氣,*鋒的生消。

§2 溫帶氣旋和反氣旋

1 概述

2 氣旋和反氣旋發生發展的條件

3 鋒面氣旋的發展階段和天氣

鋒面氣旋的發展階段,鋒面氣旋的結構與天氣

*4.氣旋族

5.反氣旋和寒潮

冷高壓,寒潮

§3 中高緯度高空主要天氣系統

1 高空大型天氣系統

大氣長波,阻塞高壓,切斷低壓,極地渦旋

2 西風帶中型擾動

高空槽,高空切變線,低渦

§4副熱帶高壓

1 結構

2 天氣特徵

3 西太平洋副高活動的規律

西太平洋副高的季節變化及其與對我國天氣的影響,梅雨,副高的短期變化及對天氣的影響

§5 熱帶天氣系統

1 赤道輻合帶

2 東風波

3 雲團

4 颱風

颱風的定義、強度、分布、颱風的結構、天氣,颱風形成條件,颱風的移動

5 季風低壓

6 中層氣旋

*§6 中小尺度天氣系統

1 中小尺度天氣系統的主要特徵

2 中小尺度系統簡介

3 龍捲

第七章氣候的形成(6學時)

§1 氣候形成的輻射因子

1 太陽輻射與天文氣候

影響天系輻射的因素,天文氣候

2 輻射平衡和熱量平衡

輻射差額的地理分布,地面熱面平衡,地球熱量平衡模式

§2 大氣環流和洋流在氣候形成中的作用

1 在氣環流和洋流與熱量輸送

赤道與極地間的熱量輸送,海陸間的熱量輸送

2 大氣環流洋流與水份循環,降水分布

3 低、中、高緯度環流與氣候

§3海陸分布對氣候的影響

1 海陸分布與氣溫

2 海陸分布對霧及降水的影響

3 海陸分布與周期性風系

海陸風、季風

4 海洋性氣候與大陸性氣候

§4 地形與氣候

1 地形與輻射

2 地形與氣溫

3 地形與地方性風

高原季風、山谷風、焚風、布拉風、峽谷風

4 地形與降水

坡向和高度對降水的影響

5 高大山脈是氣候的分界

§5 冰雪覆蓋與氣候

1 冰雪是氣候系統中的製冷因子

2 冰雪覆蓋與大氣環流和氣候異常

*§6 下墊面局部特性與小氣候

1 小氣候的概念

2 小氣候形成的物理基礎

3 小氣候的一般特性

第八章氣候帶和氣候型(4學時)

§1 氣候帶與氣候型的劃分

1 柯本氣候分類法

柯本氣候分類法劃分氣候帶和氣候型的依據、標準,主要氣候帶和氣候型及其分布。

2 動力氣候帶分類法

分類依據、標準、主要氣候帶、氣候型及其分布

3 柯本氣候分類法和動力氣候分類法

§2 低、中、高緯度氣候

1 低緯度氣候帶

2 中緯度氣候帶

3 高緯度氣候帶

主要講授各氣候帶和氣候型的劃分依據,主要氣候特點及分布。

§3 山地垂直氣候帶

1 山地垂直氣候帶與水平氣候帶變化的異同點

2 濕潤地區和乾旱半乾旱地區的垂直氣候帶

第九章氣候變化和人類對氣候的影響(4學時)

§1 氣候變化

1 地質時期的氣候變遷

2 歷史時期的氣候變化

3 影響氣候變遷的主要因素

§2 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

1 下墊面改變引起的氣候變化

2 改變某些大氣成分(大氣污染)引起的氣候變化

3 人為熱的釋放與氣候變化

4 城市氣候


《氣候變化科學概論》,秦大河(主編),科學出版社,2018年。

學時:32學時

課程簡介、目標與任務:

本課程按照氣候變化科學發展的路徑,從氣候變化的自然科學基礎開講,闡述氣候變化的影響、脆弱性和適應,介紹減緩氣候變化的對策和中國實踐,向受眾宣講氣候變化科學取得的重大進展和尚需努力的方向。課程目標是釐清概念,發展氣候變化科學;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建立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意識;促進發展低碳經濟、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從傳統安全觀向新安全觀轉變。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了解當前氣候變化研究的最新進展及焦點熱點問題,掌握氣候變化科學方面的相關知識,達到啟蒙、澄清概念;開闊視野、拓展思路,為今後在氣候變化領域開展相關研究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培養青年學生探索求實科學的精神。

課程內容與安排:

第一章氣候變化科學的發展(2學時;講授2hr

1)教學內容:氣候變化科學的發展和未來地球計劃;天氣、氣候、氣候系統和氣候變化。

2)重點:從氣候變化角度理解國家政策方針及國際碳談判政策,關注未來地球計劃。

3)難點:IPCC系列評估報告及其意義和作用;IPCC的未來發展;發展中國家在IPCC活動中的作用和貢獻。

第二章觀測到的氣候系統變化(4學時;講授4hr

1)教學內容:觀測的冰凍圈變化;觀測的海洋變化。

2)重點:從氣候變化角度理解國家的戰略需求。

3)難點:當代氣候觀測系統的發展、氣候系統觀測要素與數據集。

第三章全新世氣候變遷(2學時;講授2hr

1)教學內容:過去氣候變化研究的原理和假設;氣候變化的形式、多時間尺度變化及可能驅動;研究全新世氣候變化的定年方法;代用資料的特徵及物理意義;氣候歷史及全新世重大氣候事件。

2)重點:從歷史氣候變化角度理解人類世界。

3)難點:重建的不同時間長度過去氣候變化,以及新仙女木事件、全新世大暖期、中世紀氣候異常期、小冰期、現代暖期時的氣候變化。

第四章生物地球化學循環(2學時;講授2hr

1)教學內容:大氣CO2濃度變化觀測事實;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概念及方法;全球陸地生態系統碳源匯空間分布;生態系統碳循環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及未來變化。

2)重點:關注生態安全屏障,國際碳談判。

3)難點:臭氧和氣溶膠的源匯、濃度、分布和未來變化,以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和反饋。

第五章氣溶膠和雲(2學時;講授2hr

1)教學內容:氣候為什麼會發生變化;氣候變化研究:為什麼特別關注氣溶膠和雲?;氣溶膠和雲的氣候效應研究進展;氣溶膠和雲與我國日益嚴重的霧-霾污染。

2)重點:氣溶膠的種類和來源、形成與變化過程,氣溶膠化學成分的氣候學濃度。

3)難點:氣溶膠與輻射的相互作用、氣溶膠-雲相互作用、碳氣溶膠與氣候變化的關係、以及氣候變化一些重要議題中涉及的氣溶膠和雲問題。

第六章溫室氣體和氣溶膠的輻射強迫及其環境氣候效應(2學時;講授2hr

1)教學內容:溫室氣體的溫室效應;輻射能量平衡與氣候變化;人為和自然輻射強迫;氣溶膠的環境與氣候效應。

2)重點:不同種類物質的輻射強迫以及輻射強迫的歷史變化。

3)難點:未來變化輻射強迫的概念、計算方法以及溫室氣體的光譜變化和輻射傳輸模式。

第七章氣候變化的檢測與歸因(2學時;講授2hr

1)教學內容:氣候變化檢測與歸因研究的意義;氣候變化檢測歸因的常用方法;IPCC AR5總結的檢測歸因結果; IPCC AR5總結的檢測歸因結果;中國氣候變化的檢測與歸因。

2)重點:主要關注氣候變化與國家談判。

3)難點:數值模式在氣候變化歸因研究中的作用、以及檢測歸因研究的不確定性。

第八章全球和區域尺度的氣候系統模式(2學時;講授2hr

1)教學內容:氣候模式簡介;模式比較計劃及結果在IPCC評估報告中的應用;氣候模式的評估;CMIP5全球模式結果的綜合評估;區域氣候模式及降尺度。

2)重點:關注未來地球計劃。

3)難點:區域氣候模式及降尺度基本原理、發展歷史以及在氣候科學和氣候變化預估中的應用。

第九章氣候變化的預估(2學時;講授2hr

1)教學內容:什麼是氣候變化預估?; IPCC AR5氣候變化預估的主要結論?;氣候變化預估有哪些不確定性?;如何設計和完成一次地球系統模式的預估或者模擬實驗?

2)重點:主要關注未來地球計劃。

3)難點:預估大氣和地表、水循環、空氣品質、冰凍圈、海平面、碳循環和其他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等的長期變化。

第十章氣候現象和相關的區域氣候變化(2學時;講授2hr

1)教學內容:季風系統;熱帶環流;大氣濤動;中國氣候變化預估。

2)重點:與氣候現象相關的區域氣候變化預估:預估北極地區、南極地區和東亞未來氣候變化及相關氣候現象的影響。

3)難點:北半球環狀模、南半球環狀模、太平洋-北美遙相關、太平洋-南美遙相關型、太平洋年代際振盪、大西洋年代際振盪的變化。

第十一章社會經濟發展路徑和氣候變化情景(2學時;講授2hr

1)教學內容:氣候、氣候變化與氣候情景;排放情景(SA90, IS92, SRES);典型濃度路徑(RCPs);共享社會經濟路徑(SSPs);SSPs的應用。

2)重點:情景在各類模式比較計劃中的應用、在IPCC評估中的應用、在區域和領域研究中的應用,以及薄弱環節和未來發展。

3)難點:社會經濟發展路徑的選擇、社會經濟路徑(SSP)的設定和特徵、以及RCPs/SSPs矩陣。

第十二章氣候變化的影響、脆弱性和恢復力(2學時;講授2hr

1)教學內容:氣候變化影響的評估方法;氣候變化的影響和脆弱性(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和脆弱性(中國);恢復能力建設。

2)重點:氣候變化的影響和脆弱性的內涵、氣候變化影響的評估方法、氣候變化影響的檢測與歸因的方法、脆弱性的評估方法。

3)難點:評估氣候變化對非洲、歐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極區、小島嶼、公海的影響和脆弱性。

第十三章極端事件和災害風險管理(2學時;講授2hr

1)教學內容:極端事件的定義和分類;中國極端事件的基本特徵;觀測到的極端事件的變化及其原因;極端事件變化的預估;IPCC 評估極端事件變化的進展;災害風險管理基本定義;中國未來氣候變化風險預估;中國氣候變化綜合風險管理。

2)重點:長期應對策略的目標與原則、災害風險管理與適應氣候變化的協同戰略、提升恢復力的能力建設戰略、綜合風險治理戰略。

3)難點:管理極端氣候事件和災害風險的國家制度以及綜合災害風險管理的經濟社會重點領域。

第十四章氣候變化適應、減緩與可持續發展(2學時;講授2hr

1)教學內容:氣候變化適應;氣候變化的減緩;可持續發展。

2)重點:適應的主要做法、通過適應進行氣候變化風險管理、促進適應的政策。

3)難點:氣候變化的應對框架、適應和減緩的互補性、適應和減緩的特徵。

第十五章 氣候變化國際談判與中國的減排行動(2學時;講授2hr

1)教學內容:氣候談判科學基礎及其演進;國際應對進程及後巴黎展望;中國的應對行動。

2)重點:中國在2度溫升控制目標下的排放空間、中國未來低碳發展與碳排放達峰。

3)難點:全球的排放空間與路徑、碳排放權分配原則與方法。

本文來源:新祥旭考研,由岑老師整理髮布xxxedu66,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