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峻霖採訪華晨宇,給播音生打了個樣,提了一個醒

播音中國 發佈 2024-04-30T19:50:06.510936+00:00

這些天正好在讀《視頻採訪實務》,作者阿憶,北大副教授,不僅做過《魯豫有約》策劃人兼總撰稿,更代班過《實話實說》主持人9個月。

這些天正好在讀《視頻採訪實務》,作者阿憶,北大副教授,不僅做過《魯豫有約》策劃人兼總撰稿,更代班過《實話實說》主持人9個月。

前天看到播音生賀峻霖採訪華晨宇,趕緊抓住這個「冰點」來說說。

賀峻霖身處播院,在全國播音院系,採訪是怎樣一種存在呢?

我在讀後山東大學張超老師《出鏡報導》(第二版)寫道:

身為出鏡露臉的播音生徒,擔任出鏡採訪是家常便飯。但鏡前的報導水準卻位居次席。

我在讀後浙傳播院詹晨林老師的《出鏡記者現場報導實戰指南》 這樣寫道:

在播音專業叨陪末座的新聞業務課程,慢慢有了更多播音教師的精研。

簡言之,採訪在播音院系並不是主體研究,學子不以為意,覺著這是新聞學,廣播電視學出身的記者的事兒、活兒。

老師不願付出,因為這類實務類教學,不是熱點,更不是焦點,需要密切追蹤實踐,進行方法論的提煉,出實績很難,而且被同道看低:學術富氧量不足。

但在中傳、浙傳就有老師憑藉這個傳統電視採訪學中的一個結點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在余者難出其右的播院,有了花開一朵的術業專精,產生各表一枝的精要之談。

而對播音生來說,採訪是應有之義,而提問是必備之功。

賀峻霖的面訪單采開放式提問、閉合式問題互嵌,在一問一答中促成了短平快專訪。

當然這種賀峻霖×華晨宇的專訪,是常見的趕通告的藝人宣傳,形式感更強,訪談形式更重要。

但也告訴學播音的同學,採訪,提問呈現就是你的專業體現。

我喜歡的一位人物報導高手謝夢遙說過,提問是本能,是寫進DNA里的好奇代碼。

以採訪揚名的中傳校長助理王志也說,問題是針線,「縫合」採訪過程。

如果你先想學提問,看看楊瀾的《提問》,學學她的職業化。

如果你想學提問,看看《學會提問》,理解批判性思維的底層能力。

作者 | 楊竣博

責編 | 孫曉寧 美編 | 王偉民 總編 | 陳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