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

民間調查大志 發佈 2024-04-30T20:02:45.930351+00:00

《曾國藩》,氣勢恢宏,結構嚴謹,融史、事於文,再加上作者客觀、獨到的個人評論,讀來引人入勝、受益匪淺。

《曾國藩》,氣勢恢宏,結構嚴謹,融史、事於文,再加上作者客觀、獨到的個人評論,讀來引人入勝、受益匪淺。現就本人對此書,對曾國藩其人的一些理解寫下來。

    先說小說。據資料介紹,唐浩明先生窮八年之思創作歷史小說《曾國藩》,可想其艱辛,從書中可以看到作者詳細占有了相關資料並且有許多是首次公諸於世。作者寫曾的故鄉荷葉塘就像是在寫自己的家鄉一樣得心應手,可見其掌握資料的翔實;

再者作者在文中引用曾的詩詞聯語時亦是信手拈來,恰到好處,將主人公在不同時期的文章同其思想結合起來,把曾的人物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能夠學習作者這種廣泛積累極其嚴謹的治學態度也許是我們讀這本書的最大收益之一。

    該書的第二個特色就是作者能通過一些細節描寫反映社會大背景以及各類人物形象。比如作者在交代湘軍名將彭玉麟時,通過寫他與小姑之間的愛情悲劇刻畫了彭剛烈鍾情的性格特徵;

還有作者在寫到清廷消滅太平天國起義後,湘軍將士竟與太平軍成了拜把兄弟還占山為王,這就不難看出晚清社會的黑暗與腐朽。書中通過小事反映各種社會矛盾的例子不勝枚舉,足見作者高超的駕馭文字的能力。

    就書的整個格局而言也很合理,插敘很精彩,讓文本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另一方面作者在寫書的過程中對主人公的評價雖然不多但是很客觀,基本上是只述史實,很少添加有政治傾向和主觀色彩的思想,這在歷史小說中是難能可貴的。

    以上便是我對小說《曾國藩》的一些拙劣的看法,現在再說說曾國藩其人。

    史學家范文瀾先生稱曾為「漢奸、劊子手曾國藩。」這是不公正甚至是錯誤的,曾國藩歷來頗受爭議,集毀譽於一身,在不同的政治環境下就自然會有不同的評價。從儒道出發,他的確是一位匡世能臣。治國、齊家,平天下他都曾做到了。

為了報答道光帝的知遇之恩,他選擇了一生盡忠清廷,耗十幾年光陰剷除太平天國運動,為此人們稱他為「中興名臣」,他獲得了無尚的榮譽,而後百廢待興,他亦是義不容辭,不料好景不長,教案四起,譽毀津門,怨聲載道,依此人們又稱他「大漢奸」。

但曾與其他歷史名臣一生的宦海沉浮不同,他一直官居極品,這正是他的高明之處,因為他博覽群書,深諳為官之道,懂得保護自己,這也是歷世推崇他的一個重要原因。

    曾國藩,一個封建文人,卻屢立戰功,最後竟然消滅了不可一世的太平天國運動,究其軍事才能可總結為:知人善任。從郭嵩燾到彭玉麟,從羅澤南到其弟曾國荃無不證實著他的慧眼與精明的用人之道。當然他在用人才幹不光體現在軍事方面,經他舉薦的左宗棠、李鴻章都是晚清重臣,經他提攜後來成為巡撫的就有幾十人。

    說起曾國藩就不能不談他的家事,因為這個人廣為人知還是因為他的那一摞摞家書,曾的齊家之道嚴慈相濟,效果奇佳。他的家書中既有對子女事無巨細的嚴格要求,也有對兄弟循循善誘的細心勸導,每字每句都飽含著一個慈父、仁兄的崇高責任。從現在看來在他的薰陶教育之下,不僅曾氏門下沒有出現過一個紈絝,他還樹立了一代家風,人人效仿。曾國藩是成功的。

至於曾的其他情感也很是讓人生敬。位極人臣,在娶妾時還要顧及夫人的感受;侍妾春燕死後他偷送的那副輓聯(未免有情,對帳冷燈昏,一別竟傷春去了;似曾相識,悵梁空泥落,何時重見燕歸來。)更是感人至深,這都體現著曾細膩忠情的內心世界,與他在戰場上的冷峻形成鮮明的對比。

    曾國藩也有他殘忍的一面,有些時候他顯得詭辯、卑鄙。誘殺韋俊叔侄就是最好的例證,這種背信棄義的行為將其定性為濫殺無辜毫不過分,致使連他自己有良知的部下都離他而去。從這點來講,他的齊家之道亦是自私的,因為他只知道使自己的家庭得到幸福長存,而害得別人家破人亡。

    只要是封建文人,就註定有他軟弱的一面。曾國藩通過忠君的方式詮釋著自己的愛國愛民之情,他的一些強國思路在其生前、逝後有序實行,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的國防建設打下了基礎,更重要的是,他提出的幼派童留洋學習可謂破天荒之舉,為我國培養出了一大批人才(諸如詹天佑)。


但他在大廈將傾之時,只是一味地嘗試用自己的肩膀去支撐,而不懂得另闢新宅,更換日月,這不禁讓人為這位亂世能臣感到無限的惋惜和悲涼……

    這就是我讀完《曾國藩》後一些粗淺的看法,寫完後深有言猶未盡、掛一漏萬之感。諸位前輩、先賢,得罪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