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軍中的南宋俘虜兵奇遇記

老伊先生談史 發佈 2024-04-30T20:17:46.907044+00:00

宋朝時期,東北地區連續出現了遼金兩大武力強悍的王朝,朝鮮半島的高麗王朝則固守半島的領土,不敢有絲毫過鴨綠江北上的念頭。

宋朝時期,東北地區連續出現了遼金兩大武力強悍的王朝,朝鮮半島的高麗王朝則固守半島的領土,不敢有絲毫過鴨綠江北上的念頭。遼朝、金國都多次侵入朝鮮半島,最終都逼得高麗人稱臣納貢。

高麗在此同時也維持了與宋朝的友好往來,據不完全統計,北宋與高麗之間使節往來達80多次。宋室南遷之後,高麗國繼續與南宋保持了外交和經濟來往。雙方的往來因為陸路交通隔絕,都只能通過黃海、渤海的海路來互相聯繫。

女真族的金朝最後又遇到了蒙古的崛起,東北地區再次陷入戰亂。

1、


公元 1231年八月(蒙古太宗三年),蒙古軍第一次入侵朝鮮半島。蒙古軍在撒禮塔統帥下渡江南下,殺入高麗國。年底,蒙古大軍包圍了國都開京,高麗國王被逼請和。

第二年,因為蒙古人的強征暴斂。高麗軍隊突然出動,殺了蒙古派駐高麗各地的所有72名達魯花赤。馬上這就引來了蒙古軍第二次入侵,高麗國王被迫逃入江華島,遷都避亂。從此開始,蒙古大軍連續共七次進攻高麗國,簡直就是想來就來,不高興了就出手打一頓。高麗國雖然迫於敵人的武力對蒙古帝國稱臣納貢,但其國政由武人集團把持,政策反覆無常。他們在蒙古軍打來時就投降,蒙古軍走了就翻臉不認帳。王室和貴族都躲在江華島上,蒙古軍沒有艦隊無法渡海,那就繼續南下虐殺,26年間鐵蹄踏遍了整個朝鮮半島的土地,連殺帶搶地讓高麗人口直線下降。

1257 年(蒙憲宗七年,高麗高宗四十四年)一月,高麗武人集團勢力的代表、權臣崔沆在宰樞會議上,力主說:「蒙古連歲加兵,竭力事之無益,停春例進奉」,即主張因蒙古連年攻麗,高麗應停止對蒙古的春例歲貢。

此時,蒙古大帝國如日中天,真正地四面出擊,幾乎整個歐亞大陸都在蒙古鐵蹄下顫抖。這時期蒙古第三次西征如火如荼,同時還對南宋全線攻擊,高麗的停止對蒙的春例歲貢,立即成為蒙軍第七次進攻高麗的藉口。

這年夏天,蒙古統帥車羅大率2萬大軍進攻高麗。

蒙帥車羅大率軍攻至高麗安北府,以此為大本營,而令軍士繼續南下,肆意攻掠。與之同時,車羅大表示,只要太子人朝,便可撤軍。高麗王廷遂又派使赴蒙,請蒙帝罷兵。蒙憲宗應允,又令車羅大率軍北撤,駐屯高麗西北境內,以觀高麗王廷的動靜。

同年,高麗權臣崔沆病故,其子崔誼繼續統攬國政。翌年(公元 1258 年,蒙古憲宗八年,高麗高宗四十五年),高麗朝臣發動政變,誅殺權臣崔誼,還政於國王高宗,從而結束武臣崔氏家族 60 餘年的專權。於是,高麗國王遣使赴蒙,表示願出陸遷回開京,要求蒙古撤軍。

蒙古憲宗蒙哥汗命蒙古軍暫時撤回高麗西北部。朝鮮半島的十一月已是寒冬,雨下不停,蒙古軍中戰馬多有凍死的,軍中也有人被餓死。蒙古軍人困馬乏,軍紀鬆懈。

高麗軍從來不敢和蒙古軍正面作戰,此次戰爭中也是如此,在蒙古軍後撤時高麗軍只敢遠遠地跟在後面觀望。

前面的蒙古軍隨意四處劫掠,打獵遊戲。高麗軍人也只作壁上觀。

乘著這個機會,蒙古軍中的一部分人成了逃兵。


有一伙人逃離蒙古軍營後,躲入了深山之中。他們滿心希望高麗軍能繼續北上,他們可以乘機投降。但是,高麗軍隊駐足數十里之外的和尚城,在城內困守,絕不出城半步。

這一小伙蒙古軍隊的逃兵心驚膽戰,每日東躲西藏。他們不敢貿然去有著軍隊把守的城市主動投降,那可能會被當做奸細當場射殺。就這樣,在朝鮮半島嚴酷的寒冬里,不少逃兵在深山裡凍餓而死。


2、


終於,在1257年12月月底,蒙哥汗在得知高麗太子已經前來覲見,下令蒙古軍撤回。第二年正月,在蒙古大軍施施然渡江而去之後,高麗軍隊才敢慢吞吞地向前推進,收復一片狼藉的失地。

高麗軍在進入山區後,發現了兩名奄奄一息的蒙古軍士兵。其中神志還算清醒的一位向高麗士兵求助。起初高麗人以為是本國逃難民眾,後來有軍官發現這人說的是漢語。

他們分別名叫升甫、馬兒,乃是宋國人,被蒙古軍俘虜後成了蒙古軍兵士,在輾轉了多年後,終於逃了出來。於是,兩名宋國人被高麗軍官解救出深山,軍隊派人將馮、解二位逃兵送到了國王所在的江華島。

南宋寶祐六年(1258)正月,二人跟著大隊人馬到了江華島,拜見了高麗高宗國王。高宗派人將他倆安置在漢語都監所住宿,供給飯食。二月份,另一名被稱為智就的漢人也被送到此處,他也是蒙古軍中的漢人逃兵,在蒙古軍退兵時伺機逃出。

寶祐(1253年-1258年),是宋理宗趙昀的第六個年號。

三人在異國他鄉見面,互相感慨萬千。經過多日的談話,三人的身份經歷也逐漸明晰。

升甫,年二十四,本姓馮,名時,臨安府人。馮時七歲的時候,跟隨父親到了淮安州鹽城的田莊居住。淳祐九年(1249),馮時十四歲這一年,蒙古軍渡過淮河大舉進攻南宋,他被蒙古騎兵所掠,後被征入蒙古軍鶻剌海所部為養馬的後勤兵。

馬兒,年二十六,原居住在揚州灣頭岸北里,原名解三。他十二歲隨父務農,在田間耕地。1244年秋他被蒙古軍掠去,後被送至「韃酋蒙哥叔宴恥達大王所,撥隸鶻剌海部下牧馬」。可能看他年紀小,蒙古人把他腦袋剃作蒙古式的三搭發,取名馬兒。解三在蒙古軍中牧馬,在十五歲這年見到了被虜至此處的馮時,也就是升甫。他倆年紀相仿,同為天涯淪落人,從此相依為命。

智就,那位後來的逃兵,年紀較大,已經三十八歲了。他原先是南宋德安府(今湖北安陸市)人,原姓黃,排行第二。黃二家境富裕,家族以買賣縑帛為業,有莊園在德安城外的西羅村,應該算是大戶人家。但是在亂世之中,無論富庶貧窮,誰都無法逃脫命運的捉弄。黃二在十四歲這年,仕於德安的原金國投拜人楊太尉,勾結原忠義軍李全妻楊妙真叛亂,導致蒙古軍入境,黃二因此被蒙古軍俘虜。他的命運很悲哀,被「韃主第三兄使往沙沲河牧羊,凡三年」,後又在冀州種田凡十二年,又被徵調在咸平府運糧運了六年,總之是被當做工具人做苦力21年。但是,黃二無時不刻在想念家鄉故國。因此,在被徵調到高麗做後勤兵時,伺機逃脫出蒙古軍營,投奔了高麗人。

據學者考證,其中兩人所隸的「宴恥達大王」是合赤溫長子按只吉歹,另一人所隸的「韃主第三兄」為阿里不哥。


3、


開慶元年(1259)三月,三人在異國他鄉死裡逃生後一年後,幾艘南宋商船來到了高麗國做生意。船主是被稱為「綱首」的范彥華,他來往高麗南宋之間從事海上貿易已經多年。他剛到碼頭,就被高麗國官員請去,要求他幫助將三名宋國人遣返回國。


按照當時的南宋法律和海商們的習慣,此事他們是義不容辭的。綱首范彥華接了三名落難逃兵上船,熱情招待他們。高麗國禮賓省還特意為此向南宋政府發出牒文:

【高麗國禮賓省牒上大宋國慶元府:當省准貴國人升甫、馬兒、智就等三人,久被北人捉拏,越前年正月分逃閃入來,勤加館養。今於綱首范彥華、俞昶等合綱船放洋還國,仍給程糧三碩,付與送還,請照悉具如前事須牒大宋國慶元府照會施行。

謹牒。

巳未三月日謹牒

注簿文林郎金之用注簿文林郎李孝悌 丞文林郎金光遠 丞文林郎潘吉儒 試少卿入內侍文林郎李軾 卿朝識大夫任柱 判事入內侍通議大夫三司使太子右庶子羅國維 判事正議大夫監門衛攝上將軍奉君用】

開慶元年(公元1259)四月,商船返航慶元府即寧波。升甫、馬兒、智就三人終於回到了故國家鄉。綱首范彥華也立即將此時備申朝廷。

此事的史料保存在南宋開慶年間所編地方志《開慶四明續志》第八卷中。書成於開慶元年(1259 年),乃續《寶慶四明志》而作,梅應發、劉錫撰,十二卷。

「開慶元年(1259)四月,綱首范彥華至自高麗齎其國禮賓省牒,發遣被虜人升甫、馬兒、智就三名回國,制司引問馬兒者,年二十六,揚州灣頭岸北里解三也。十二歲隨父業農,秋時為韃掠去,至韃酋蒙哥叔宴恥達大王所,撥隸鶻剌海部下牧馬,剃作三搭發,取名馬兒。年十五時,又見虜至一人,即今升甫也。升甫,年二十四,本姓馮,名時,臨安府人,生七歲,父以莊田在淮安州鹽城往居焉。

淳祐九年(1249)為韃所掠,亦隸鶻剌海。智就者,年三十八,德安府人黃二也。家市縑帛,有莊在城外之西羅村。十四歲,金國投拜人楊太尉仕於德安,陰結李全妻小姐姐,貳於韃以叛,黃遂為韃所虜。韃主第三兄使往沙沲河牧羊,凡三年,冀州種田凡十二年,咸平府運糧凡六年。寶祐五年(1257)七月,頭目人車辣大領貳萬人出軍,馮時 、解三皆以牧馬從,凡兩月,至麗界首東路,屯於和尚城。麗師不出,及十一月久雨,馬多凍死,人且餒。馮、解謀逸歸本朝,匿深山中,師退麗人取以歸置島上。六年(1258)正月,入麗京,拜國主,月給米養之。旬余,黃二亦至,皆在漢語都監所宿食。三月,發入范彥華船,又逾年(1259)三月,船始歸制司,即備申朝廷。」

這三名南宋俘虜先後被調去高麗參戰,中間伺機開小差逃亡,被高麗收留。高麗國把他們從海路用中國商船送回南宋慶元府。這三人的經歷可謂是顛沛流離,不過總算是回到了故國。只是,他們被擄走時估計已經家破人亡,他們還能不能與倖存的家人團聚,已經無法知道了。按照當時的規矩,這些海外流人歸國後應該都能遣返原籍,只是他們的家人是否還在那裡,也已無法知曉了。

由此也可以推測,參加蒙古征戰的南宋俘虜應該不少。

在第三次西征中,應該不只是北方漢人的弩手火器軍數千人的正規部隊參加,應該還有更多的漢人輔助部隊參戰。郭愷的部隊應該也有不少漢族士兵,他是帶領蒙古漢人諸多民族的混合部隊出征的。

當然,如果有南宋俘虜參加西征的話,他們也是歷史上的「失語者」,除了疑問很大的旭列兀的御醫「包蠻子」外,中外史料中沒有留下關於他們的任何記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