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合自如——「苦口婆心」的劉秀

瓜衍書生 發佈 2024-04-30T20:29:54.990856+00:00

對於幫自己打江山的良臣名將,不僅要重視,更要把握分寸,在放權的時候要懂得掌握火候,該放則放,該收還得收。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在用人方面,皇帝身上肩負的使命就不言而喻了。對於幫自己打江山的良臣名將,不僅要重視,更要把握分寸,在放權的時候要懂得掌握火候,該放則放,該收還得收。

「粵若稽古,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生之先,觀陰陽之開闔以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始終,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

說到馭人,就是要懂得收放的分寸,要把握事態的關鍵。

劉秀當上東漢開國皇帝後,有一段時間很憂心。群臣見狀,議論紛紛,不明所以。一日寵妃見他有憂,怯生生地進言說:「陛下愁眉不展,妾深為焦慮,妾能為陛下分憂嗎?」劉秀苦笑,惆悵道:「朕憂心國事,你何能分憂?俗話說,治天下當用天下匠,朕是憂心朝中文臣武將雖多,但是治天下的文士太少了,這種狀況不改變怎麼能行呢?」

寵妃建議道:「天下不乏文人大儒,陛下只要下詔察問、尋訪,終有所獲。」劉秀深以為然,於是派人多方訪求,重禮徵聘。不久,卓茂、伏湛等名儒相繼入朝,劉秀這才高興起來。

卓茂、伏湛入朝後,劉秀封卓茂做太傅、任命伏湛為尚書,讓他掌管制定朝廷的制度。卓茂和伏湛深感劉秀大恩,他們曾對劉秀推辭說:「我們不過是一介書生,對漢室的建立未立寸功,陛下這般重用我們,只怕功臣勛將不服,對陛下不利。為了朝廷大計,陛下還是降低我們的官位為好,我們無論身任何職,都會為陛下誓死效命的。」劉秀則讓他們放心任事,但一些功臣對劉秀任用儒士不滿,並上書給劉秀,開宗明義的表達自己的反對之意。

劉秀於是把功臣召集到一起,耐心對他們說:「事關國家大事,朕自有明斷,非他人可以改變。你們勞苦功高,但也要明白功成身退,如果一味地恃功自傲,不知滿足,不僅於國不利,對你們也毫無好處。何況人生在世,若能富貴無憂,當是大樂,為什麼總要貪戀權勢呢?」

劉秀當皇帝第二年,就開始逐漸對功臣封侯。侯爵地位尊崇,但劉秀很少授予他們實權。有實權的,劉秀也漸漸壓制他們,進而奪去他們的權力

大將軍鄧禹被封為梁侯,他又擔任了掌握朝政的大司徒一職。劉秀有一次對鄧禹道:"自古功臣多善終的,朕不想這樣。你智勇雙全,當最知朕的苦心。"

鄧禹深受觸動,卻一時未做任何表示。他私下對家人說:「皇上對功臣是不放心啊,難得皇上能敞開心扉,皇上還是真心愛護我們的。」鄧禹的家人讓鄧禹交出權力,鄧禹卻搖頭:「皇上對我直言,當還有深意,皇上或是讓我說服別人,免得讓皇上為難。」

鄧禹於是對不滿的功臣一一勸解,讓他們理解劉秀的苦衷。當功臣們情緒平復下來之後,鄧禹再次覲見劉秀說:「臣為眾將之首,官位最為顯赫,臣自請陛下免去臣的大司徒之職,這樣,他人就不會坐等觀望了。」

劉秀嘉勉了鄧禹,立刻讓伏湛代替鄧禹做了大司徒。其他功臣於是再無怨言,紛紛辭去官職。他們告退後,劉秀讓他們養尊處優,極盡優待,避免了功臣干預朝政的事發生。

作為一個明智的皇帝,劉秀開合有道,不僅統領全局,更達到了治國安邦的目的。面臨權力施政的問題,他懂得剛柔相濟,把本來棘手的問題解決得完美絕倫。

劉秀是高明得統治者,他懂得將權力放下,懂得將具體工作交給下屬去辦,懂得自己應站在一個高度上統籌全局,但是又懂得收放結合,不事事躬親。事不躬親是使用人才,任人而治,而事必躬親卻是使用力氣,任力而治。前者是使用人才,可逸四肢,全耳目,平心氣,而百官以治;而後者則不然,敝生事端,勞手足,煩教詔,必然辛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