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過空姐,現在在醫院陪人看病,當「臨時家人」,月入過萬

自拍 發佈 2024-05-01T00:00:32.355582+00:00

這是《自拍》第367個口述故事如果你有故事,請私信我小戴/口述鄭婷/撰文呱呱/編輯大家好,我是小戴,今年27歲,是一名從空姐轉行的陪診師。空姐這個職業,表面是比較光鮮亮麗,但是做的就是基礎服務工作,精神上需要時刻緊繃,沒有什麼晉升空間,我就辭了職。

這是《自拍》第367個口述故事

如果你有故事,請私信我

小戴/口述

鄭婷/撰文

呱呱/編輯

大家好,我是小戴,今年27歲,是一名從空姐轉行的陪診師。空姐這個職業,表面是比較光鮮亮麗,但是做的就是基礎服務工作,精神上需要時刻緊繃,沒有什麼晉升空間,我就辭了職。

2022年,我偶然間發現了「陪診師」這個工作,日常工作內容就是陪伴客戶就診,陪他們做一系列檢查,幫排隊取號,幫排隊取藥等,還有一些代辦工作,例如代問診、代配藥等。我感覺前景不錯,便嘗試干起了「陪診師」,為很多人充當「臨時家人」的角色。現在,我一個月收入能達到一萬元多。

我是1996年出生的,家在浙江杭州,父母都是銀行系統的職員。因為是獨生女,從小父母對我的興趣培養比較多,他們覺得女孩子嘛,多一點文藝細胞比較好,跳舞、繪畫、鋼琴我都有學過一段時間。

但好像這些我都沒有特別喜歡,所以也不是特別專精,我爸媽也沒有強制要我學出個什麼樣來,都是讓我自由發展野蠻生長。不過有這些打基礎,我文藝方面就相對出眾一些,好多次學校文藝晚會,我都會表演獨舞。

高三時,一個旅遊學院來我們學校招人。旅院老師覺得,我外形條件不錯,會彈琴跳舞,是個苗子,就想把我招了。說實話,我的文化成績一般,上高中後就更吃力了,當時我班主任說,我這種情況就算咬牙拼一拼,最後可能也就只能上個三本,我覺得算是側面敲擊吧,讓我別死磕高考、另闢蹊徑。

思來想去,我就報考了旅遊學院的空乘專業。在我父母那代人眼裡,空姐還是比較光鮮和體面的,也算穩定,就很支持我。

我們這個學校是職業學院,學校會定期給學生安排校招的面試。2015年,19歲,大一剛結束,我就感受到了危機,我身邊的人都很優秀,幾乎人人都有一項文藝專長,還有人外語特別好,而當我看到他們不斷遇到面試被刷,我心裡有一種巨大的焦慮。我擔心,像我這樣各方面都很一般,走上社會後的競爭壓力可想而知。

為了緩解焦慮,大二上半學期開始,只要有航空公司的校招,我就去面試。我的標準是離家近一點,基地最好在杭州或上海。

最開始想去上海東航,但他們沒安排校招,我自己去了社招的面試。人到大廳剛坐下,負責面試的老師就拿著一個喇叭喊,只招比我們早一屆畢業的學生。第二次,我又去了浙江的長龍航空,也沒成功。第三次去的廈門航空,他們面試除了基礎的業務能力,還會看面部比例和風格,比較幸運的是我的長相剛好符合,面試第一次就通過了,然後我就跟著去培訓。

2016年9月,也就是我大二的下半學期,我就作為學員空乘,開始飛了。

我們有一本很厚的《空乘手冊》,每次飛都要帶上飛機,裡面的每一項內容都要嚴格執行。有段時間我還在實習期,乘務長盯我盯得特別緊,哪怕頭髮絲沒完全梳到後面偶爾耷拉下來一兩根,她也要指責我半天。那段時間,我精神壓力特別大,人沒有休息好就會煩躁,還會脫髮,導致頭髮更不容易梳得一絲不苟,梳不好就會被罵,惡性循環了。

半年的實習期後,我正式成了一名空姐。雖說是全國各地飛來飛去,但我感覺工作強度不算大,可能是年輕吧,就是有點熬人,經常日夜顛倒,飲食也不太規律。比如早上六七點的航班,我需要提前三小時起床,梳洗、坐車、簽到、酒精測試、領資料、航前準備會、登機,直到下午一兩點下班。

從第一天開始飛行,這便是每一個乘務員上崗的不變流程。無論什麼情況,絕不允許遲到,如果遲到,就意味著今天失去飛這個航班的資格,會有其他同事臨時替補上飛機。年輕人喜歡熬夜嘛,哪怕第二天要早起也會不自覺地刷手機刷到很晚,時間一久,你的生物鐘就亂了。生物鐘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它可以讓你在下午兩三點困得要命,也可以讓你在凌晨異常清醒,更可以讓你時刻緊繃,即便是休息日也睡不著。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兩年多,我有了倦怠感。

一方面空姐的工作確實很穩定,說實話也不是太有技術含量,你只要按照操作流程去執行就好了,我是個很有生存焦慮的人,擔心如果以後不幹這個了,其他什麼職業技能都沒有,拿什麼來謀生?

我也有考慮過往管理層去發展,不過空乘這個專業比較特殊,100個空乘,只有10個乘務長,和1個隊長。僅僅是當上乘務長,也需要沉澱五六年甚至七八年,那時候我歲數大了,體力不知道跟不跟得上。

另一方面,空乘的圈子很小,我沒有交男朋友,年歲一年一年漸長,逢年過節,親戚們就會你一言無一語地說,哎呀這工作是吃青春飯的,還不如換個工作,再踏實找個人結婚。我的同學其實做空乘的很少,她們很多是去當了大會堂的禮儀,然後早早就結婚生娃了。我有一種被邊緣化的焦灼感,又不知道如何去打破這個困境。

想了很久,我辭職了。對於我冒然辭職,父母不是太開心,他們認為這工作穩定,工資減少只是暫時的,不過家裡親戚反倒挺支持我,說飛來飛去太危險,辭了也好。之後的2020年,我幹過很多工作,但因為學歷不高,我找的很多都是沒什麼學歷門檻的銷售類工作。

第一份工作是珠寶銷售,品牌知名度不高,只是靠一些自媒體平台做宣傳。我們有月考核,標準就是當場成交的轉化率要達到10%,意味著進店10個客人就得當場成交一個。幹了半年,我只有一個月是達標的,非常沮喪,就不幹了。

第二個是做杭州綠城幼兒園的課程銷售,也只維持了兩個月。我想不通,怎麼現在的家長捲成了這樣,幼兒園的孩子已經要上那麼多課了。之後,我還陸陸續續地幹過一陣子醫藥代表,去一些線下藥店推銷藥品,時間也很短。家裡人看不下去了,說,要不去找個公司上班,行政類、運營類的,哪怕是個前台。

工作不順心,親戚又總是催婚,父母還沒退休需要上班,待業期間我總一個人在家,越來越壓抑。我報了一個健身班,偶爾也靠刷短視頻打發時間,有時我就出去面試,面試也是和人交流嘛,還能減少一些孤獨感。

反正,那幾年我很迷茫,也經常陷入自我懷疑,明明自己資歷平平,卻時常期待能活出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生。

2022年2月我在刷抖音時,刷到一個成都的陪診師的視頻,她拍了很多醫院裡的場景,幫病人梳理病情、拿藥、取報告,也會陪他們做檢查,甚至做手術。我看了很多關於陪診的內容,覺得很有意思。當晚,我又刷到她直播,在直播間賣「陪診師」的入行課程。我當時心想,哪怕去書店買幾本書充電也得花錢,就當學習了,就下單買了付費課程。

了解這個新興職業,我大概花了兩個星期,先搜索相關的新聞,再去認真研究買來的課程內容。恰好我爺爺住院,我剛好不上班,就天天跑醫院去照顧他。我發現,杭州是新一線城市,不僅是浙江省,全國各地的人都會來看病,年輕人工作忙,自己都沒功夫去醫院更別說陪家人去了,再有就是醫院裡的各種操作越來越複雜……我很篤定,這行業未來是剛需,應該是有前景的。

我決定試一試做個陪診師。第一步就是跑醫院,把醫院門診、急診的每個樓層都走一遍,熟悉就診流程,摸清每個科室、檢查室的位置。比如浙一、浙二醫院是杭州本地最好的綜合醫院,邵逸夫醫院的醫療設備最先進,我就先跑這幾家。後來,我看其他陪診師的直播,有陪診做人流的,或者看骨科的,我也把婦保醫院和一些專科醫院都跑了一遍。

醫院跑熟了,我給自己印了名片,去醫院附近的停車場塞名片。之前了解到,一線城市半天的陪診服務大多定價300元左右,我心想,自己剛入行想先積累客源,便定價為268元半天,500元全天。

但頭三個月我一通諮詢電話都沒接到。聽直播說,大多數陪診師只能在社交平台上拍視頻,記錄陪診過程,以此自我宣傳來接單。我就開了個抖音帳號,發一些在醫院的場景,也發一點小知識和乾貨科普。比如,不僅是老年人在醫院的智能終端機器上受阻,很多外地來就醫的人,都不了解不同醫院的運作機制,有的人連掛完號要簽到都不知道。幾乎每天,我都要發4、5條視頻,有時偷懶只發了2條,父母就會提醒我,說你可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啊,要堅持。

這三個月我覺得是陪診師這個職業的一個沉澱期,不能急,隨著你視頻內容的累積,大家會慢慢看到你,也會建立起信任。要是沒有十足的信任,又有誰會把自己脆弱的一面告訴一個陌生人呢?

2022年5月,我接到了第一單。有個大姐在我一條視頻下評論:兒保濱江院區可以陪診嗎?我們互加了微信,對方是浙江衢州人,做童裝生意,女兒5歲,得了腿部纖維瘤,當地醫院檢查不出什麼,女兒又老說腿疼,就想來杭州醫院看。

畢竟是第一單,我自己挺緊張的,提前一天去醫院踩點,相當於把第二天陪診的流程提前預演了一遍。第二天早上8點,我在醫院大廳接到了這對母女,先帶她們去找地方休息,我就去取號,然後帶她們上樓找到診室簽到,最後看完病再去繳費取藥。所有這些,一個小時就搞定了。

這過程中我發現一個細節,她那個病曆本外面套了五六個袋子,後來我才發現,她只要一緊張,就會不由自主地找袋子,把隨身物品再裝一次。交完費後,我幫她把病曆本、報告單子等等都重新整理好,這個大姐很感激,說再來杭州複查還找我下單。

我意識到,這個媽媽其實是當代很多人的一個縮影,他們可能忙於事業上的打拼,生活方面就無心顧暇,遇到孩子或自己生病,手忙腳亂是必然的。雖然這一單,我只收入268元,但看著她們開開心心地走了,我瞬間覺得,幫助到別人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慢慢的,隨著我發布的視頻內容越來越多,找我陪診的訂單也多了起來。需要陪診的病人很多是老年人,子女有事無法脫身,只能找個人陪著來醫院。我要做的不光是陪他們看病,也會聽一聽嘮叨和抱怨,相當於扮演患者「臨時家人」的角色。

一個50多歲的阿姨來看心內科,是她女兒送來醫院的,送完就去上班了。阿姨說戴口罩呼吸不順,我擔心她出現危險就讓她把口罩摘了,保安來阻撓,我就擋在前面向他們解釋這個阿姨的情況。候診時,阿姨有一搭沒一搭地和我聊了起來,說自己有一兒一女都不太孝順,總為了爭奪房子吵得不可開交,這次又是氣到喘不上氣,腳踩在地上已經沒知覺了。「我這還沒死呢,他們已經開始惦記我那套老房子了……」阿姨嘆氣道。

看完病,我又攙著阿姨走到醫院門口給她打了個車,臨走時她告訴我:「有你這樣的服務在,我年紀再大點也不擔心兒女不要自己了。」雖然這話是對我工作的肯定,但不知道為什麼,我聽完有些許難過。她後來再也沒有找我,以至於我時常想起這個阿姨,不知道她過得如何了。

還有一次,我接到一個急單,是陪一個女孩做人流手術。像這種單子,一般客人的檢查都已經提前做完了,我只要在手術當天陪著她就好了。女孩說她上午做的各項檢查,下午就安排了手術。我趕到醫院,發現對方是一個很年輕的女生,拿到醫保卡一看,和我年齡一樣大。她手術出來之後臉色慘白,還嘔吐了很久。我有學習過相關知識,很多女性做完人流手術,因為劇烈的宮縮都有這樣的反應,所以我提前準備了嘔吐袋,又給她去接了一杯熱水。可能是同齡人之間的相惜吧,我看她那麼虛弱,就讓她靠在我身上休息。

全程我都沒有過多問她,因為我覺得,她既然選擇線上下單找人陪診,又那麼急切,一定有她的難處。況且人在經歷身體和內心的雙重創傷時,安慰真的沒什麼用,陪伴是我唯一能為她做的事。

除了這些特例,找我下單的有些是一些中青年白領。他們工作太忙,實在抽不出時間跑醫院,就找我幫忙代問診、約檢查、取報告什麼的。雖然小半天的陪診費也有兩百多塊,但他們都覺得,要是請個假,這個月的全勤獎就沒了,有時我也感慨,現在人的生存壓力真的太大了。

陪診師的工作也有一些隱秘的風險,比如並不是所有客戶都會透露自己的真實病情,有些人有傳染病,但不和你說。還有陪診師有些檢查墊付了,病人不做了,錢要不回來。我一般會先了解客人的病史和情況,擬一份免責協議。不過,我有看過律師說這種免責協議基本沒有法律效力。

我能理解,畢竟這行業剛剛興起,有很多模糊的「灰色地帶」,行業規範什麼的基本沒有。換句話說,這事就跟大街上看到老人摔那了你去扶一把,訛你還是感激你,全看對方人品。但我會提前和客人說好,先支付部分定金,陪診結束後再支付尾款,我不墊付任何費用,不接待重病、醉酒人員,還有傳染病和精神病患者,也不接待。

我現在的工作時間和醫院基本一致,早上的單從7點45到醫院開始,下午5點醫院下班,我的工作也結束了。平均每天能接1.5單,一個月下來的收入在13000~15000元左右。如今,我已經習慣了門診部嘈雜的聲音,也習慣了住院部濃烈的消毒水味。家裡人偶爾還是會擔心我會被感染,不過我每次都戴兩層口罩,包里也會準備一次性手套。比起做空姐時的起早貪黑,我反而覺得做陪診師輕鬆一些。

幹了快一年了,感覺自己的變化挺大的,最明顯的是辦事的效率提高了,溝通能力比之前做銷售時要好。雖然只是陪人看病,我會提前問對方吃了什麼藥,做過哪些檢查,檢查報告還留著嗎?遇到不認識的病,我就提前去查資料,因為很多病患會在面對醫生時突然緊張,說不清哪裡不舒服、什麼時候發現的,這時候我就可以盡己所能幫病人獲得更好的問診體驗。這樣一來,我的醫療知識也增多了。

我知道很多人開始習慣一人住、一人食、一人游,尤其在大城市,但獨自就醫還不太容易。這時候,陪伴就是稀缺品。

有不少人給我發私信,說也想做陪診師,這讓我看到了這個職業的巨大上升空間。未來,我想做一支屬於自己的陪診團隊,根據自己做陪診的經驗心得研發一些課程,帶自己的學員,有自己的規範,把每個病人都當成頭等艙的乘客一樣對待。

往醫院跑得多了,發現這人一旦到了疾病面前,大家都變得平等,不管你有沒有兒女,錢多錢少,社會地位高低,但當我面對病患,卻會儘量做到有耐心一點,善意一點。

前幾天,我陪診了一個肺癌病人,也是一個50歲出頭的阿姨,面色蠟黃,還咳嗽。之前在鄭州附屬醫院看,要化療放療,家屬不同意,帶回安徽老家說吃藥做保守治療,結果沒好轉,又來杭州看。我握著她的手一直寬慰她,她的精神狀態就好了很多。做陪診師就是這樣,你看著他們就會想,能鼓舞到一點是一點,精神力量也是力量。

陪診算是個體力活,經常早上在杭州這個區,下午就得趕到另一個區。但大部分時候,我會感到這工作挺有價值的。除了謀生,它帶給我一種成長——你在對方身體和心理都最脆弱的時候出現,像個家人一樣陪伴他們,一起經歷痛苦,一起面對生死攸關的選擇。這種經歷很有意義,不是每個人或每份工作都有機會體驗到的。

從空姐變成一名陪診師,看似跨度很大,其實本質上都是服務行業,只不過服務的對象不同,陪診師這份工作更加需要愛心、耐心和細心,還要堅持不懈,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到更多的人,這個行業也能更好更良性地循環下去。

點擊@杭州陪診師小戴關注本文主人公

抖音搜索「杭州陪診師小戴」看主人公視頻

【本組圖文在今日頭條獨家發布,嚴禁轉載】以上是@杭州陪診師小戴分享的真實經歷。這也是《自拍》的第366期口述故事。如果你也想講述自己的故事,請發「私信」告訴《自拍》。關注@自拍看高品質口述故事。喜歡@自拍,點擊右上角「···」【讚賞】一下。

想看更多故事?點擊@自拍關注我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