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痙攣致眼皮抽搐跳動3年,武漢大媽介入手術第二天就痊癒出院

九派新聞 發佈 2024-05-01T01:18:26.155587+00:00

74歲的周女士,眼皮抽搐跳動3年,且範圍不斷擴大,影響睡覺、吃飯、說話,後被確診為面肌痙攣。日前,通過手術恢復正常的周女士,出院之際連稱:「沒想到手術第二天就痊癒出院了,太神奇了。」

74歲的周女士,眼皮抽搐跳動3年,且範圍不斷擴大,影響睡覺、吃飯、說話,後被確診為面肌痙攣。日前,通過手術恢復正常的周女士,出院之際連稱:「沒想到手術第二天就痊癒出院了,太神奇了。」

俗話說「左眼跳財,右眼跳災」,也有人認為眼皮跳是沒休息好。家住蔡甸區的周女士在三年前突然無故出現左側眼眶周圍不自主的抽搐跳動。由於當時沒有疼痛的症狀,她以為是沒休息好的緣故,就沒有重視。之後抽搐跳動的範圍逐漸擴大到了左側面頰、嘴角,甚至影響睡覺、吃飯、說話,還伴有嘴角往左歪斜。她在當地醫院檢查診斷為「面肌痙攣」,老人吃了很多藥,面部也注射了肉毒素,面部跳動症狀稍有緩解,但2個月後再次復發。備受折磨的周女士輾轉多家醫院,最終來到了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湖北省中山醫院)疼痛科。

管床醫生周倩通過詳細詢問了解到,周女士前期已行藥物保守治療及肉毒素注射治療,效果均不佳。且她年紀較大,比較排斥開顱微血管減壓外科手術。經過與周女士和家屬充分溝通,疼痛科主任楊慶紅為她制訂了CT引導下的微創介入治療——經皮穿刺面神經溫控射頻熱凝術。

術後,周女士左臉不再「胡亂動」了,困擾她三年之久的面肌痙攣終於得以解決,術後第二天,老人開心地出院回家了。

什麼是面肌痙攣?

面肌痙攣,也叫面肌抽搐,其發病機制並不十分明確,可能為面神經的異位興奮或偽突觸傳導引起。目前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由於某種壓迫使面神經的傳導發生病理性干擾所致,絕大部分患者是由於正常的血管交叉壓迫,如小腦後下動脈、小腦前下動脈、椎動脈的壓迫。偶爾由於動脈瘤、動靜脈畸形或腦瘤等對面神經根部的壓迫所致。極少數患者為外傷、腫瘤或外科手術後出現患側面肌痙攣。

面肌痙攣有哪些症狀?

面肌痙攣開始多為一側眼部周圍肌肉陣發性不自主的抽搐,逐漸發展至同側面部和口角的肌肉抽動,抽搐的程度有輕有重,為陣發性、快速、不規律的抽搐。抽搐的時間從幾秒鐘至幾十分鐘不等。嚴重者呈強直性,致同側眼不能睜開,口角向同側歪斜,說話吃飯均受影響,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入眠後多數抽搐停止。雙側面肌痙攣者不多見,大多為單側。

面肌痙攣如何治?

面肌痙攣的治療主要包括口服藥物(卡馬西平)、注射肉毒素、微血管減壓術及面神經射頻熱凝術等。

面神經溫控射頻熱凝術是用專用射頻針,穿刺到耳朵後下方莖突根部的莖乳孔內(面神經從大腦發出後穿出顱骨的一個小孔),通過精確控制射頻熱凝的溫度、時間等可較精確地選擇性地熱凝毀損引起面肌抽搐的神經束。精確控制熱凝溫度,不易引起組織炭化、粘連及術後出血,提高手術安全性。此方法微創、安全、損傷小、風險低,治療效果明顯。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