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初中輟學打工到香港讀博,誰說「起點決定成敗」?

中國青年報 發佈 2024-05-01T01:22:21.325267+00:00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最近,在香港讀博的女生小小(化名)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成長故事,其特殊的「成長時間線」走紅,引起不少網民的點讚。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最近,在香港讀博的女生小小(化名)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成長故事,其特殊的「成長時間線」走紅,引起不少網民的點讚。據澎湃新聞報導,這個勵志的女生,起點其實並不高:13歲時,因家庭原因,小小未能讀完初一就輟學打工,年齡太小加上密集勞動,讓她感到困窘和迷茫,不得不用幻想逃避現實生活。

她初中輟學後,進入社會打工,看起來遠不如那些可以繼續讀書、深造的同齡人「有前途」。但她從來沒有放棄努力,而是不斷提升自己,最終實現了命運的巨大轉折。

「2007年,山西某單位餐廳服務員;2008年,北京豐臺電話銷售;2009年,北京通州一網吧收銀員;2010年,北京通州電話銷售;2011年,北京通州小推車攤煎餅、賣玉米……」看到這樣的「早年履歷」,誰會相信這個故事的主角,會在今天成為香港高校的博士生?但這看似不可能的情形,卻在小小身上實現了。其中的原因並不複雜:她始終目標清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以及能要什麼,然後根據現實情況調整自己的發展思路,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夢想的彼岸。

在這個過程中,意識到機遇的存在,並能夠及時抓住機遇,是小小能夠「逆襲」的重要契機。據她自述,2011年,在做快遞客服工作時,她偶然接觸到一個上海本地的計程車司機,他們聊了不少話題,司機師傅突然說了一句:「你很聰明,應該繼續接受教育,可以看一下成考。」這句話,對小小發揮了點石成金的奇效,給她的人生打開了一扇窗戶。小小意識到,先通過自考提升學歷,再逐步進入更高層次的教育環境,對自己來說就是「救命稻草」一般的人生機會。

就這樣,小小踏上了自考和求學之路。但是,她所處的環境並不理想,身邊一起打工的同事,大多不理解讀書的重要性,也看不慣她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的樣子。但小小很有毅力,也不在乎身邊人怎麼看,在堅持夢想的路上頑強前行。最終,她參加了北京大學的心理學自考,四門功課都通過了。

「考完後,我把成績發在了同事群里,和同事說,你看,我考過了吧。但沒人理我。那一刻,我懂了,人生是自己的,無需證明給任何人。」這句話,不僅體現了小小的良好心態,也成為支持她不斷前行的動力:她並不會因為外界對自己的評價乃至嘲諷而改變決心,而是始終堅持努力。小小後來選擇考研、考博,也離不開這種向上的精神狀態。

輿論場上關於「寒門難出貴子」的議論,已經持續很多年了,似乎不少人已經默認了「起點決定成敗」,以及「貧困家庭的孩子很難出頭」。或許從社會群體觀察的角度來看,一個人的發展確實受限於自己的原生家庭和成長環境,但從個體來說,只要有頭腦、肯努力,就一切都有可能,並不存在什麼「必然」。一個出身貧寒、不得不輟學的孩子,想要攀登學業的高峰,確實比別人困難很多,但這不意味著沒有成功的可能。

從小小的故事中不難發現,要想擺脫周邊環境的束縛,最重要的還是自己要有「主心骨」:不人云亦云,不隨波逐流,知道自己的長處與短處,並能做到揚長避短,順勢而為。用小小的話來說,這就是「自己的價值系統」——「真正可貴也最難的是建立屬於自己的價值系統,不輕易受時代裹挾,是有清晰的自我認知,在此基礎上,儘量往更寬廣的世界走。」小小這樣的判斷,顯然來自理性的思考和豐富的閱歷。每個人所處的環境、自身的稟賦各不相同,並不存在一條一模一樣的「成功之路」。只有保持初心,並找准自己的定位,結合現實狀況,進行合理的規劃,才能穩紮穩打,不斷接近理想的目標。

這也是上述勵志故事給我們的啟迪:與其艷羨別人的成功,不妨多反觀自我,走出適合自己的道路。

責任編輯:任冠青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