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史:法蘭西的陸軍軍事優勢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朝歌文史v 發佈 2024-05-01T02:12:05.498091+00:00

這種軍事優勢萌芽于吉倫特政府統治時期,此時,法軍在西北一線的瓦爾密、熱馬普初步扭轉了戰爭初期不利的處境,取得了一定戰果,只是這些戰果因為多方面原因很快喪失了。

法國陸軍的軍事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法國陸軍取得一連串的軍事勝利,並使這種勝利成為一種常態;二,法國陸軍形成了一套成熟穩固的制度體系:三、法國陸軍的優勢為各國所公認並為各國的陸軍建設所模仿。

法國陸軍軍事優勢的形成

這種軍事優勢萌芽于吉倫特政府統治時期,此時,法軍在西北一線的瓦爾密、熱馬普初步扭轉了戰爭初期不利的處境,取得了一定戰果,只是這些戰果因為多方面原因很快喪失了。

發展於雅各賓政府統治時期:此時,由於政府進行的出色的各種組織工作,使法軍的戰鬥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僅在各條戰線上取得了勝利,而且培養提拔了一大批優秀的將領,初步奠定了法軍改革的格局。


執政府上台即打響的馬倫戈戰役是法軍此後一系列重大軍事勝利的開端,此後經烏爾姆戰役、奧斯特利茨戰役、耶拿-奧爾施塔特戰役、埃勞戰役、弗里德蘭戰役、瓦格拉姆戰役,法國在歐陸上徹底戰勝了反對它的國家,法軍歷時九年,連續挫敗四次反法聯盟逼迫歐陸強國包括俄國、奧地利、普魯士等國家加入由其主導的大陸體系,建立了內穆納斯河以西的歐陸均歸其直接和間接統治的大帝國。

同時法軍的軍事思想軍事制度也告成型,法軍成為歐陸其他國家進行陸軍改革的動力源泉和模板」,法國陸軍的軍事優勢遂進入全盛期。然而革命軍隊的勝利依靠的是穩固的革命政府,或者起碼是強力的革命政府熱月政變摧毀了這一來自後方的前提。


熱月政府1794年12月24日廢除了雅各賓標誌性的全面限價法令,恢復了經濟自由原則,物價遂於1795年暴漲起來1795年1月的物價是1790年的5.8倍,3月份又漲了40%,,4月份環比增長25%。同月,貨幣指券的價值則只有面額的8%,7月份跌到3%。1月政府的赤字為3.65億理,加之惡劣的氣候,使得法國的民生急劇惡化。

惡化的民生激化了社會矛盾,不止地方上重現叛亂,巴黎也激起了各種暴動,單只1795年,政府就不得不三次大規模調軍隊進入首都巴黎鎮壓叛亂,這三次分別是4月的芽月暴動、5月的牧月暴動和10月的月暴動。

巴黎不再像雅各賓時期那樣,是能夠為前線輸送血液的穩固後方,反而成為一盤散沙,寬容派、平原派、兩委員會派、山嶽黨、保王黨依然在政壇裡面廝殺不已;被經濟自由原則拋到貧困溝渠里的群眾在牧月暴動以後就已經失去了組織力,而只能為每日的麵包操心了:而新進的暴發戶則再一次把巴黎裝點成歡樂的海洋,這些人即便在普遍義務兵役制度里,也能靠行賄舞弊而逃避兵役。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巴黎不僅無法在政治上給前線以支持,在後勤上也給軍隊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後勤裝備的供給在雅各賓之後,不再由統制經濟政策統一操辦,而是由政府出面與承包商簽訂合同,交由承包商負責,而因為政府的款項總是拖欠,因而承包商也就不會如期如量地交付裝備。

物資短缺造成士兵生活日益惡化,大量士兵逃亡和徵兵制不能嚴格執行,造成軍隊的嚴重缺額。1795年3月,法軍名義上有兵110萬,而實際上在編的只有45萬,缺額59%。惡劣的情況致使萊茵軍團司令皮什格魯接受流亡的孔代親王的物資援助,皮什格魯是幫助政府鎮壓芽月暴動的「芽月英雄「,在這時卻不得不與敵方暗通款曲,而這一行為是即便此時威信最大的卡爾諾也無法禁止的。

儘管皮什格魯最終沒有像迪穆里埃一樣投降敵軍但受惠敵軍吃人嘴短仍使他1795年的軍事行動中左右搖擺舉棋不定像1794年那樣與茹爾當緊密配合的作戰,再也沒能出現。這些都導致法軍1795年9月發起萊茵方面的進攻行動全盤失敗,法軍不得不撤回萊茵河,奧地利軍隊再次轉向對法方的攻勢地位。


同時看到法軍的失利,俄國也加緊完成了對波蘭的瓜分,加入了英奧的反法同盟。皮什格魯也被撤職,萊茵軍團司令由莫羅頂替前線的再度失利,不足以吸引政府的注意力。依據共和三年憲法成立的督政府現在陷於內外交困的境地。熱月執政的第一年就迎來了芽月暴動、牧月暴動基貝隆入侵、葡月暴動的衝擊。

督政府上台後悲觀失望的空氣籠罩巴黎:巴貝夫運動、果月政變、花月政變又對政府頻頻造成衝擊,芽月和牧月暴動的被鎮壓,標誌著五套褲漢奪權的徹底失敗;基貝隆、葡月、果月三次王黨的奪權行動也告破產;山嶽派的奪權嘗試在花月政變中亦遭挫敗;督政府本身也充斥著失敗的恥辱,元老院和五百人院組成時,保王黨選下了督政官勒圖爾納;果月政變時督政官內部傾軋,巴拉斯、勒貝爾、拉雷韋耶爾藉助軍隊同時打擊了保王黨和督政官卡爾諾和巴泰勒米。


受政潮的影響,共和國最重要的軍事組織者卡爾諾不得不跡亡德意志,阿爾卑斯方面軍團司令、瓦爾密的組織者之一克勒曼也遭軍隊開除這些都給前線作戰帶來嚴重且直接的負面影響前線的失利又反過來使1799年5月的選舉成為攻擊督政府的矢,督政官特雷拉被迫辭職。

督政府受到各方的衝擊

6月的牧月事件中督政官梅蘭和拉雷韋耶爾也被迫辭職,至此督政府在各方的一波又一波的衝擊下已經自身難保,儘管它成功挫敗了各次攻擊,但它自身和所依據的共和三年憲法已經因為缺乏充足的社會支持而無法立足。

而況立法院與督政府兩不相容,可共和三年憲法又沒有在二者之上設立更高的裁決機關,合法的手段無法停止政治上任一方面的運行,非法的暴力手段也因弱小而告無效,二者既不合作又無法取締對方,共和三年憲法事實上已經難以為繼。


巴黎的各派均筋疲力盡,政局之上除了雅各賓時期與政治涇渭分明、督政府時期政治影響越發舉足輕重的軍人勢力外,再無任一團體派別強大到可以左右法國。軍隊勢力因其體量、財源、以及早期與政治的距離正當而保存了巨大的實力等因素,在此時脫穎而出,而它的代言人就是拿破崙·波拿巴是拿破崙在義大利和埃及的贏得的聲望,當然還有一定的運氣,把他托上了能夠主宰法國命運的位置。

1796年初,拿破因鎮壓去年10月發生在巴黎的葡月暴動而獲得義大利軍團司令的職位,在義大利戰爭期間他為革命、為法國做出了四大貢獻。一、軍事上的突出成果。以蒙特季諾戰役為始,拿破崙出色組織了米萊西莫戰役、蒙多維戰役、洛迪戰役、博爾蓋托戰役、洛納托戰役、卡斯蒂廖內戰役、羅維雷托戰役、卡爾迪耶羅戰役、阿科拉戰役、里沃利-拉法沃里諾戰役、曼托瓦戰役等一系列戰役,除了巴薩諾一戰失利外,在整個義大利戰爭期間他幾乎戰無不勝。


革命戰爭爆發以來的軍事作戰經驗,在拿破崙手中得到了總結和升華:軍體系、營方陣、散兵線與縱隊相結合、大規模集中優勢兵力戰術強調進攻的作戰思想、會戰殲滅敵人主力原則、三兵種協同作戰等。

革命至今法軍的戰鬥經驗只是到了拿破崙這裡才發展演變為「一套正規的制度」,「共和國已經為這些新的軍事法則積累了養分充足的土壤,譬如一大批軍事人才的酒現,讓之前還不能總是實現的分進配合在執政府及帝國時代里幾乎能夠實現到萬無一失的程度。二、拿破崙還為督政府在富饒的義大利上繳豐厚「捐贈」,這對財政困難的督政府有著特殊的意義。

例如在1796年6月初,拿破就給督政府送了100匹挽馬、」200萬法郎,並與督政府商量威尼斯索要50到600萬法郎賠款,向教皇國索要2500萬法郎和300幅名畫、石像和文獻手稿,6月下旬他又在里窩那繳獲1200萬英鎊貨物。這些還只是義大利戰局中僅僅一個月的純財物收入,是創除軍事物資收入折算的。7月份他巡行義大利中部,又榨取捐贈4000萬法郎。


義大利的財物除了應付軍隊開支和填飽將軍們的胃口外就上繳督政府三、為共和國輸入軍事力量,鎮壓國內暴亂,鞏固督政府統治。除了在義大利取得勝利和財物為督政府增添聲勢外,拿破崙直接派軍人指揮鎮壓巴黎的反抗督政府的活動直接幫助督政府鞏固統治。

如1797年9月派奧熱羅回巴黎直接參與果月政變,政變後在軍人的支持下,督政府通過了被視為恐怖政策的《公安法》,通過流放的辦法來粗暴清洗政敵,政變中兩位督政官和前萊茵軍團司令皮什格魯都被打倒,從此督政府進入其極盛時期。

而1798年的花月政變中,也可以看大拿破崙義大利軍團勢力的影響。他還在義大利建立了一系列姊妹共和國,如倫巴底共和國、奇斯帕達納共和國、利古里亞共和國等,宣傳了革命,擴大了法國革命的政治營盤,擴散了革命的影響。


靠義大利戰爭,督政府贏得了一定的支持,緩解了困難的財政,充實了中央美術館,振奮了國內的士氣,樹立了自身的威望,從而鞏固了自己的統治。因此在這一點上,拿破崙對於督政府的意義是特殊且巨大的。

與拿破崙的義大利戰場相比,督政府更為重視的北方戰場的表現卻相當黯淡按照督政府的原案,拿破崙作為後進司令所領導的戰場只是北方萊茵軍團和摩澤爾軍團進攻的輔助。

因為在過去四年的戰局裡,即便是功勳宿將克勒曼也無法占到義大利的便宜,由於義大利是奧地利膏腴的附庸,不僅因為在財政上對神聖羅馬帝國意義重大而被奧國派駐了重兵,而且義大利西北多有自然的天險和為防範法國而大量修建的工事防線。


再者,卡佩王朝曾經進行的長達半個世紀的義大利軍事行動最後卻落得徒勞無功也算是革命軍的前車之鑑。1796年,菜茵-摩澤爾軍團和桑布爾-默茲軍團東進德意志,拿破崙奉命在南線配合兩軍團的進攻。莫羅直下烏爾姆和奧格斯堡兩處要塞,下可是茹爾當卻於9月在維爾茨堡敗於奧地利的卡爾大公,兩軍團因此不得不後撤過萊茵河,一年的進攻成果全部喪失,奧軍遂得以分兵繼續兵援義大利。

而義大利戰局儘管有曼托瓦這個要塞始終牽製法軍,但拿破崙依然可以阻擊源源不斷前來增援的敵軍,並靠取得羅韋雷托之勝和成立利古里亞共和國來配合北線。1796年的失敗暴露了北線將軍們之間隱藏的矛盾,戰局過後,貝爾納多特不服茹爾當,提出辭職,後派往義大利軍團。

繼而,桑布爾-默茲軍團易帥,先是貝農維爾,後是之前一直負責大西洋沿岸防務的奧什將軍代替茹爾當接任司令;萊茵-摩澤爾軍團的司令莫羅幾自與符騰堡簽訂了停戰協議後,直接返回了巴黎。這樣一來,北線的失敗與南線的成功間的對比就更為鮮明了。


1797年2月受託瓦經歷了八個月的圍城戰後投降,3月為配合營政府東進的計劃,拿破崙再度北上在瓦爾瓦索內戰勝卡爾大公後,迫使奧地利於4月展開和談,10月,經拿破而非莫羅或茹爾當之手法奧兩國簽訂《坎波福米奧條約》,結束了兩國進行了七年的戰爭,第一次反法同盟也由此瓦解。

新的轉機

第一次反法同盟戰爭期間是法軍所包含新的軍事要素的逐漸孕育成形的重要時期,這些軍事要素包括普遍義務兵役制、就地取給、散兵作戰、縱隊衝擊、大規模集中兵力作戰、分進合擊、「軍」「師」建制等等。

戰爭初期法軍敗仗連連1792年第四季度在迪穆里埃的主持下,才於比利時取得一定戰果,但旋又失去。1793年在雅各賓統制政策的支持下法軍得以為前線集中人力物力,在卡爾諾的主持下法軍才真正開始取得勝利,至1794年法國本土上的國外干涉軍均已清除並在各條戰線上開展了革命的擴張。

雅各賓時期的軍事盛況因為督政府時期複雜的政治、經濟、軍事狀況而停滯甚至顯露衰勢,但原本不惹人注意的義大利戰局偏偏在1796年後逐漸成為戰局的中心,拿破在義大利取得接二連三的勝利並使得結束戰爭的合約也是在義大利而非德意志簽訂的。


更為重要的是,戰爭爆發初期法軍的作戰方法與干涉軍的作戰並無不同,依舊是沿若18世紀傳統戰爭的路子來打,但是革命的法國千瘡百孔,不允許法軍與敵方進行消耗戰,新的戰法和軍事體系的創製便提上日程。

迪穆里埃時期,法軍的散兵作戰曾經讓聯軍頭痛:卡爾諾則靠混編和提拔革命軍官等手段為大規模集中兵力作戰的新方法保駕護航:而熱月以後,共和國的將軍們迎來重大人事浮沉,波拿巴脫穎而出,靠若獨到的軍事天賦和戰略眼光,戰爭爆發以來法軍的全部創新之處在波拿巴手裡都盡物力之可能地發揮到了極致,適應了全新的法軍情況。

波拿巴還擺脫了卡爾諾打要塞圍攻戰的舊思路,,進而開始打運動戰,並千方百計地提高部隊的機動能力,於方百計地用政治、財政、外交等多種手段來配合戰爭和擴大戰果,這些舉動進一步降低了戰爭的成本,增強了法軍的戰鬥力。法軍的新要素在這時實際上已經接近成熟,只等著足夠的行政權力和財力物力作為支撐,來使之以制度的形式將潛力全面發揮出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