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王維「摩詰小道」,山村里這個漢子說他20多年都沒有走過了

雲水終南 發佈 2024-05-01T02:55:16.499348+00:00

那天離開了侯家什字,往張腦村方向走,剛過了幾戶人家,就碰到一群老年驢友隊。這是藍田老年隊,停下車一聊,說是從小寨鎮黑岩溝上來的。我知道這條路,上次我是從黑虎溝上去的,都是走到尤風嶺的下面。他們徒步過來,下來的線路和我們一樣,也是準備到雷家灣出去。

那天離開了侯家什字,往張腦村方向走,剛過了幾戶人家,就碰到一群老年驢友隊。

這是藍田老年隊,停下車一聊,說是從小寨鎮黑岩溝上來的。我知道這條路,上次我是從黑虎溝上去的,都是走到尤風嶺的下面。

他們徒步過來,下來的線路和我們一樣,也是準備到雷家灣出去。

果然在前面路口電線桿的那個路口,彎不好拐,車過了路口在前面人家門口掉頭。人家門口幾個村人正在打牌,笑笑鬧鬧的,挺開心。

這幾家院子前聽寬敞,門前對著侯家什字的那個山包,一望過去,視野開闊,心情大好。

從這個路口過去,就到了山樑的另一邊,寬寬的水泥路,像是新修的,安安靜靜,在春日的陽光下,我就希望這條路一直走不完。

朋友說我開車走的路,都是很好的騎行路,我就奇怪了:怎麼那些騎摩托車的,都喜歡往臨潼那邊擠熱鬧呢?

兩邊的青岡木也有了,不像剛才路邊低矮的雜木。

車在山樑上行駛,在藍天和山巒之間,這就是著名的「摩詰小道」呀,當年有多少人都是沿著這條小路,一路走到輞川,一路走到藍關古道。

車拐個彎,我忽然看到對面山上隱隱有一座塔——祝國寺文峰塔。沒錯,就是這個方位。

我現在明白為什麼這座山為什麼叫做「簣山關」了,前面確實是一個關口。

這段路坡度還是比較大的,不過行車沒有什麼問題,只有短短一路段會車不太方便。

好在這裡一路都沒有見到一輛車——其實從牛角溝到現在,一輛車都沒有遇到。大家都趕熱鬧的地方,這條古道,早已經被人遺忘。

下到溝底,路邊就是一排房子,看見一個老漢獨自一人在場院前歇息,停車前去聊天。

這裡就是雷家灣村。

老漢家的房子蓋的不錯,五間二層樓,我夸老漢這樓房蓋得好。老漢很高興,說這是大兒子的,那邊還有五間是二兒子的。

老漢以前當過兵,在西藏還打過仗,後來在青海甘肅都工作過。我一聽馬上問老人高壽,竟然都九十歲了——看不出來。

場院前老漢開闢了一小塊菜地,他沒事就翻翻地,種些菜,既給兒子吃,還算是鍛鍊身體了。

這個溝道很寬,比牛角溝寬多了,不過聊天的時候,老漢對這裡的飲水工程有些抱怨,這條溝里有兩個魚塘,很多水都從那裡引過來,不過水質不好,而且水量也不夠。

我說樑上的侯家什字有古井,這裡有沒有,老漢直擺手。

我們準備到那邊魚塘看看。繞過了前面的山樑,走到水泥里的盡頭,停下車看看,有一條土路通向山溝的深處。

一個漢子正在整修屋子前面的場院,身子熱了,穿著單衣。過去打招呼,漢子問我們要水不,挺熱情的。

他用石鼓把前面的菜園圍起來,我說這麼好的東西怎麼不當石凳子,他笑著說,撿回來的,沒用,放到這裡就好著。

我看雷家灣村子人煙稠密,就問這裡是不是通往輞川的古道。

漢子說你說對了,這裡就是一條古道,以前到輞川,就是走這條路。因為以前從輞川口進去,要過閻王碥,崖高深溝,所以從長安過來的人基本都是從小寨過來,翻過幾個梁,就可以到閆河,到輞川鎮。

這邊雖然山樑比較多,但是大多低矮平緩一些,騾馬行走是沒有問題的。

漢子說他小的時候還經常走這條路,不過現在二十多年都沒有上過山了。

我問漢子從這裡到黃溝的祝國寺文峰塔有公路相通不。漢子說兩頭有公路,只有中間一段小路沒有通,但是有小路可以過去,有人推行自行車還可以過去。

從地圖上看,確實這個地方水泥路挺多,只是很多都沒有連通起來。

至於這條溝上面的魚池早就荒廢了,沒有什麼了,而且有段路還不好走。

算了,看看時間不早,我們就準備返回了。

這條溝兩邊的人家一家連著一家,房子蓋的都不錯,還有幾家新蓋的。不一會兒,我們就到了環山路的陶峪河村,從董嶺到陶峪河村,完成了一次完美的穿越。

探訪這些路,就是為解開我心中的疑惑:以前從長安城到藍關古道,究竟選擇那條路。現代工程技術發展很快,很多古道快速變遷,不實地去看看,是不會明白古人的行走線路的。

「摩詰小道」的考察告一段落,以後再繼續探訪。

作者:雲水終南

信步荒野,訪路探幽,鄉俗俚語,負暄問道。走向山林鄉野,探索身邊美景,感受民情風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