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渡陳倉到底有多牛?史官:你知道謀聖和兵仙聯手是什麼概念嗎?

伩蕊說史 發佈 2024-05-01T03:29:29.260157+00:00

這見識背後究竟經過了哪些運作,大將韓信在其中你那個擔任何等重要的位置,能夠重創項羽,張良又在其中起到了什麼樣的關鍵作用呢?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引言

兵行險招,「暗渡陳倉」作為被記載在三十六計當中的一計,他的全稱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這是一個發生在秦朝末年時期的故事,而這也成為了漢高祖劉邦足以和項羽正面對抗的開始。

劉邦利用陳倉古道奇襲關中,成功拿下關中地區。他善用人,用能人,對待許多名人都有知遇之恩,無疑是一個好的領導者,而「暗渡陳倉」正是他這一特徵的體現。

這見識背後究竟經過了哪些運作,大將韓信在其中你那個擔任何等重要的位置,能夠重創項羽,張良又在其中起到了什麼樣的關鍵作用呢?

一、蕭何月下追韓信,打下勝利基礎

「暗渡陳倉」一戰的關鍵點,我們把目光集中到領頭大將韓信身上。根據史記記載,這一計謀正是由韓信呈上之後,劉邦才得以用兵。而韓信其實最初,並不是劉邦麾下的人。

秦朝末年百姓飽受戰亂,在各地各種起義揭竿而起,除了我們熟知的「大楚興,陳勝王」之外,基本各個諸侯國都開始有了動作,而許多能人志士都拜入了各種門下。韓信也不例外,他選擇楚國,投奔了項氏。

以為這是輝煌一生的起點,卻沒有像只是一段挫折的歷史,韓信並沒有如願以償,他沒有得到過項羽的重用。屢屢獻計被拒絕之後,韓信有了出走的想法,恰逢那年劉邦進入蜀地,而他也兜兜轉轉的成為了劉邦的人。

可這時候的劉邦,還不是後來那個成長起來的漢高祖,他面對韓信,兩人互相不識,更重要的他並未覺得韓信可堪大用。隨手封了個小官便拋在腦後了,韓信再次成為邊緣人物。

韓信原本是韓襄王的孫子,世家出身,有勇有謀。如今連續兩次的碰壁,讓他明白尋得一良君究竟有多麼不容易。他再次想離開,於是趁著夜色,韓信離開了漢軍的隊伍。

而他的這一出走,也造成了一個經典橋段,「蕭何月下追韓信」。蕭何官至丞相,他知曉韓信的出身和能耐,當得知韓信要離開軍營的時候,他來不及稟報劉邦,只好上馬奮起直追,月色中,徒留身影。

這一走,嚇壞了劉邦。蕭何跟隨他多年,更是身邊的智多星,如果蕭何離開,後果不堪設想。只是劉邦還沒回神的時候,蕭何兩天之後又回來了,他一下馬立刻奔赴劉邦之處,準備稟報關於韓信的事情。

劉邦並未苛責,只是詢問他每天走這麼多人,為什麼蕭何要去追韓信呢?蕭何才將韓信的身份全盤托出,而那天夜晚,他利用家國大義動之以情,最終才將項羽勸了回來。

如果劉邦的雄心是整個天下,而不是這蜀中之地,韓信必不可少。

於是劉邦看在蕭何的面子上,立馬封了韓信作為大將,韓信官拜之後,也立刻和劉邦進行了交談,而在這次交談之中,韓信對於項羽的獨特看法,和對整個戰場局勢的把握,都令劉邦大吃一驚,自認自己重用韓信太晚。

二、韓信獻計暗渡陳倉,張良巧配合

劉邦能得到韓信這樣的將才,自然是難掩歡喜的,但想到時局,他也不免發愁。原本是他先率兵進入咸陽城,但不論是勢力還是軍事都比不上項羽,一場鴻門宴之後,劉邦被分到了如今的藩地,巴蜀之地。

巴蜀之地偏遠,山高路險,劉邦勢弱只能按下答應,隨後率領自己的部眾從關中撤出,回到了蜀中。如今要從蜀中重新打回關中地區,只怕還沒有出去,外面就能得到消息。

一首《蜀道難》讓人皆之蜀道漸顯,艱險當時入川出川的路線甚少,但凡在這些路線上有任何動作,都會引來他人的猜忌。於是為了消除項羽的疑心,他聽從了身邊謀士張良的計策,一回到蜀地,立刻放火燒掉了出川的一段棧道。

而棧道一燒也意味著,他劉邦不出來了,至少明面上是這樣的。既表了忠心,又能直接防止外界刺探消息,一舉兩得。伏虎窺伺,劉邦等待一個殺回去的機會已經很久了,而韓信的出現給了他更大的希望。

如此看來,一場鴻門宴卻成就了兩個不一樣的人,一個自負任性,一個沉斂善用人心。從這一刻起,兩個人的命運開始出現了轉折。

韓信提出必須要奪得關中地區,而關中地區的形勢也為劉邦推波助瀾。當時的項羽處於楚國封地,關中並不在其範圍;關中的三名秦將不過是仗著往日的威風,實際上根本不足為懼。

而項羽當年進入咸陽城內,打殺燒搶使他不得民心,在這樣的情況下,劉邦有很大的機會奪得關中,才能和項羽正面對抗。

劉邦頓然心動,於是韓信立刻獻上了自己的計策。由此也來到了關鍵點「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陳倉是在陝西寶雞的一處交通要道,但是古道,鮮有人知。可以從蜀中直接插入關中地區,而韓信正是利用這一信息差,打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關中城內,有秦朝名將章邯,章邯作戰經驗豐富,為人老謀深算,否則項羽也不會讓他坐鎮關中,更重要的是他的擅長用兵,就算是劉邦從蜀地前來,章邯也能阻擋一陣,直到援兵趕來。

為了掩人耳目,韓信設計派人開始修繕棧道,氣氛打得震天響,其目的就是給章邯看的,讓對方的目光轉移到這裡來。同時還在其他幾條路線派出人,似乎有出川的跡象,拉扯敵方的注意。

此時章邯也有疑惑,漢軍動作頻發,必須要做好完全的準備,但對方主力軍究竟會從何處來,他還尚不得知。只好根據自己的經驗推測,認為會出現在隴西一帶。於是當章邯的前線接到漢軍出現在隴西時,他立刻率兵前往。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章邯本人是一個能謀善算的老將了,面對敵軍他能夠快速的判斷輕重緩急。就連項羽在章邯手中都要磨上些時間,但誰也沒想到韓信的出現直接打了他們的臉。

很快,章邯接到報告稱,從陳倉道湧現出大批漢軍,章邯對此並不意外,但他始終認為主力部隊不在陳倉,只是漢軍的計謀而已,繼續支援隴西。

直到前方傳回,隴西方面的漢軍開始撤併,而這時從陳倉道出來的漢軍已經奇襲關中。

章邯這才知道自己是被設計了,但面對勢如破竹的漢軍,章邯頓感無力回天。而漢軍的韓信信心勃發,沿著渭河一路向東。也是在廢丘之戰中,章邯大敗,而在韓信的指揮下,關中地區的秦軍潰不成兵。

劉邦藉此直入咸陽城中,穩固了漢軍的地位,一躍成為能夠搶占天下的人。而這時的項羽在楚地原本得到消息,想支援章邯。但這時,從劉邦手中離開的張良卻成為了項羽的座上賓。

他給項羽的信中說道,「劉邦名不副實,想要控制觀眾,現在還為時尚早,他也不敢再往東前進,有其他大動作。」同時張良還告訴項羽,齊國諸侯試圖重新建立國家政權,然後聯手滅了項羽。

毫無疑問,項羽選擇先攻下後者,於是迅速北上,錯失了對漢軍整頓時期的突擊。而項羽自負的性格,也成為了他必敗的原因。

饒是他無法在章邯手中輕鬆過關,而如今漢軍直達關中,平了章邯的隊伍。這說明必有奇策和奇人。但項羽卻依然認為齊國諸侯對他的危險更大,是因為從本質上他壓根沒看得上劉邦,認為他是草莽出身,身邊自然也不會有人追隨。

這樣的想反而是大錯特錯,而最終的結局,你我也都知道,劉邦成為了漢高祖,而項羽卻是草草落敗。

三、兵仙和謀聖聯手謀劃?尚未可知

在歷史中,韓信被稱為兵仙,因為他用兵神速、奇異,堪稱神仙,而張良作為四大謀聖之一,其智慧自然不必多說。「暗渡陳倉」一事,兩人裡應外合,配合默契,兵行險招,那麼兩個人真的認識嗎?

前文提到,韓信原本是韓襄王的孫子,雖然是庶出,但畢竟是世家貴族出身。而張良,本身就是韓國人,而他的父親和爺爺都曾是韓國的宰相。戰果末年,戰火紛飛,家破人亡,他們本身就是為了反秦而存在。

不否認兩人之前就相識的可能,但在這一招上,我們更可以看做是智者的默契。張良認可劉邦,自然不會幫著項羽做事,他看出漢軍其中關竅,只要稍加引導讓項羽做出錯誤的選擇,就可以推波助瀾了。

而這一次兩人的聯手操作,也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奇襲關中,力壓章邯,而這也最終促成了劉邦的勝利,開創了漢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