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揭醫療黑幕的張煜醫生俯首就範,折射一己之力挑戰社會頑疾太難

霍小姐談古論今 發佈 2024-05-01T03:50:39.366947+00:00

張煜回老家當醫生,不打算再揭黑了。因為這一年來,勇揭醫療黑幕的張煜醫生過得相當艱難、著實不易,用「四處碰壁」「不勝其擾」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前言

張煜回老家當醫生,不打算再揭黑了。

是什麼力量讓昔日那個熱血青年+保留難能可貴「醫者仁心」的張煜,俯首就範,舉手投降呢?

因為這一年來,勇揭(過度)醫療黑幕的張煜醫生過得相當艱難、著實不易,用「四處碰壁」「不勝其擾」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他先是橫遭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無情無端解聘;接著先後投過十幾家醫院和幾十家醫療企業,大多都在面試後就石沉大海,沒了下文;然後對他有興趣的醫院在了解完個人情況後,均是婉言拒絕。

自己的事業波折不順倒還在其次,最不能容忍的是「有一些人一直在瘋狂的污衊和誹謗」,「家人因此受傷害讓張煜醫生心如刀絞」。

有的人問我為什麼不繼續揭黑?很抱歉,我真的已經無法繼續。我從不後悔自己的行為,但確實已經付出了很大代價,我的家庭也付出了代價。我不害怕自己受傷,但家人因此受傷害會讓我心如刀絞。

有良心有擔當「好醫生」張煜眼下遭受的困局,如一葉知秋,管中窺豹,帶給人們諸多頓悟和思考。

這幾年,肆虐三年疫情疊加影響,囊中羞澀、手頭不寬裕的百姓受「過度醫療」苦矣!

這裡不僅有張煜醫生原所在醫院的,「相當比例的腫瘤患者支出了不必要的昂貴花費,並且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因為不規範甚至錯誤的診療而死亡」,最後導致人財兩空的感嘆唏噓;

還有「人死了,藥還堆積如山。醫生明知患者是癌症晚期,根本沒有治療價值,仍在拼命開藥」的荒唐奇葩;

更有甚者,很多不該放支架的患者被放了支架,造成全國心臟支架使用量連續3年每年增加6萬個以上。媒體曝光,國內有患者竟然被放置了10多個心臟支架

從某種程度上講,當下的醫療領域(醫院醫生醫藥生產銷售)乃是一個圈子般存在,而「過度醫療」「以藥創收」正是這個圈子攀比追逐、樂此不疲、大獲其利的「潛規則」、心照不宣的「公開秘密」之一。

而勇揭醫療黑幕的張煜醫生,無疑是積重難返之潛規的「破壞者」,第一個揮起鐵鍬的過度醫療「掘墓人」,所遭受「眾口爍金」般的非議和譴責,以及沒有醫院敢用你,大家都不願與你來事,在城市大中醫院「英雄沒有用武之地」的巨大生存壓力,讓格格不入的張煜醫生,儼然成了最不受歡迎的另類。

他和戰國時的屈原一樣,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因此張煜醫生的下場抑或是命運結局,從他勇敢站出揭穿過度醫療黑幕的一開始,就已經決定了。

呵呵,明明是替廣大民眾擺脫「看病難」「看不起病」困擾勇敢挺身發聲,以一己之力挑戰社會頑疾,但最終這一縷難得的亮光,卻被籠罩在醫療領域上空的重重黑雲所吞噬和湮沒,這何嘗又不是當下社會的一種悲哀呢?

魯迅先生有句名言——「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士。」

「許多歷史的教訓,都是用極大的犧牲換來的」;「譬如吃東西罷,某種是毒物不能吃……這一定是以前有多少人吃死了,才知道的。所以我想,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像這種人我們當極端感謝的。」(1932年11月22日魯迅在北平輔仁大學的演講《今春的兩種感想》)

世上本無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魯迅語錄),只有越來越多的、有良心和「杏林春暖」「醫德大愛」「醫者仁心」的張煜、王煜、李煜、趙煜、劉煜醫生勇敢站出來,持續發力,勇敢針砭「過度醫療」時弊,總有一天會把這個社會頑疾「機體毒瘤」,送入時代的墳墓。

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而言,敢於站出來,不懼個人安危得失,大聲疾呼,揭穿過度醫療黑幕的「第一個吃螃蟹」 的「孤勇者」張煜醫生,他並沒有完敗,「這是東方的微光,是林中的響箭,是冬末的萌芽,是進軍的第一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