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王莽家族的瓜!王莽為啥能篡位成功?因為他家奮鬥了200年

纖塵歷史 發佈 2024-05-01T04:40:28.776330+00:00

究竟是何舉措讓他得到這樣的評價,他又是如何通過「和平手段」完成了階級跨越最終成功篡位,故事還得從公元9年1月10日的那個天色陰沉的下午講起。「姑姑,您就把玉璽拿出來吧,我畢竟是您的親侄兒,不比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外人強?」

說到王莽篡位,很多人都會不約而同想到三個字:「穿越者」。

王莽幾乎是王朝更替里「和平演變」的楷模,

他因為一系列舉措甚至被後世學者稱為「穿越者」。

究竟是何舉措讓他得到這樣的評價,他又是如何通過「和平手段」完成了階級跨越最終成功篡位,故事還得從公元9年1月10日的那個天色陰沉的下午講起。

太后王政君錯信王莽

「姑姑,您就把玉璽拿出來吧,我畢竟是您的親侄兒,不比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外人強?」

王莽耐著性子和自己年過八旬的姑姑王政君說道。

王政君卻十分不恥的看著這個一向「謙卑恭敬忠君愛國」的侄兒王莽,心裡悔恨交加。

「我真是瞎了狗眼了才會錯信了你,我對不起先王,更辜負了我兒的囑託。」

王政君咬牙切齒的看著如今這個已經被權利侵蝕的男人,緊握的拳頭不住的顫抖著,但終究她也知道,玉璽只是個形式罷了,如若自己再僵持下去,指不定這個喪心病狂的敗類還能做出什麼事情。

「你要是吧,要就給你,都給你,看你能吃得下去!」

伴隨著王政君歇斯底里的怒罵,只聽「啪」的一聲,一顆晶瑩剔透的玉璽被狠狠地砸在了大殿之上。

等王莽著急衝上前去撿起來的時候,玉璽的邊角已經被砸了一個缺口。

雖然有些氣惱,但好在並不影響使用,於是他用衣袖趕緊擦拭一番後,悻悻地說:

「好歹只是摔了缺口,無礙觀瞻,無礙觀瞻。」

隨即將玉璽小心翼翼的遞給旁邊的侍從對其說道:

「爾等儘快去找最好的工匠用金邊將玉璽重新修整鑲嵌。」

王政君沒好氣的白了一眼這個利令智昏的侄兒,竟是悲從中來。

想著自己中年喪夫老年喪子的一個女人,

憑藉一己之力將整個母家的地位抬到了有史以來外戚的制高點,也只是想讓母族兄弟子侄大權在握永享富貴。

平日裡雖然一些叔伯兄弟驕奢淫逸胡作非為,但也只是一些不成器的敗家子兒搞點小風小浪,終究是沒有對不起先帝和兒子的重託。

而如今,卻因為自己婦人之仁,錯信了小人,害得江山易主,民怨四起。

自己有何面目再去面見先帝。

公元9年,王莽正式登基,史稱新朝。

王莽非凡的祖先們

王莽之所以可以如此順利兵不血刃的篡位建立新朝,首先不得不提到他的家族。

王莽的祖先,出自舜帝,姓姚或媯,後裔為齊王田建(媯姓田氏)。

最早的記錄出自《通志·氏族略》言:「舜因姚地之生而姓姚,因媯水之居而姓媯。」

意思是舜帝的子孫有的因為生在姚地就姓姚,生在媯地就姓媯。

後來過了很多代後,因種種原因,改為陳氏,再後來改為田氏。

所以歷史上能夠追溯到的王莽的先祖,比較著名的是末代齊國君主田建。

田建是齊襄王的兒子,公元前265年即位,在位44年。

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候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所以田建看著其他國一一被秦國滅亡卻沒有出手,齊國是最後一個被滅的國家。

後來田建直接投降了,但被秦始皇俘虜後活活餓死在封地。

大兒子田升辱罵秦國被賜死,二兒子田在當地忍辱負重,大兒子和二兒子的子孫為了出逃避難不得不改姓王。

三兒子田珍遷到潁川,恢復了祖上的陳姓。

而王莽,就是齊王田建二兒子田的後人。

本來吧,一個出逃的王室後裔,大概也是很難有出頭之日的,但偏偏,秦國也是個短命國,二世就亡了。

田建的兒子們死後,孫子還是繼承了祖輩的遺志,其中有一個叫田安的孫子,就很牛逼。

他眼看秦王朝分崩離析大勢已去,於是憑藉著自己是王族之後在當地也算是一呼百應。

很快便建立了一隻起義軍殺出了一番天地。

後他帶領手下投奔了當時正如日中天的項羽,因為出身王族戰功卓絕,所以他很快被項羽封為濟北王。

只是後來內部判亂,被內部叛軍田榮所殺。

因為田榮幾乎是斬草除根的追殺。

田安被殺後,田安的兒子田義在逃亡過程中一來為了活命,二來為紀念先祖田安得來不易的濟北王王位,三來本身也是王族後裔,遂改姓王,叫王義。

後代也稱他叫王始(王家第一個祖先的意思)。

當時的政治局面是劉邦打敗項羽一統天下。

作為前前朝王室後裔,他們並沒有得到劉邦的重用。

相當於從漢朝開始,王家(也可以叫田家)就算徹底歸零了。

他們徹底脫離了「王族身份」,畢竟末代皇帝田建已經死了上百年了,又經歷了秦,漢兩個朝代的更替,王家也算是沒落成了一個普通百姓。

當然畢竟先祖也是王族,雖然如今的身份是普通百姓了,但血液里自帶的王者傲氣,以及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文化理念,家族振興的重任,都讓他們哪怕身居微末,依然不忘初衷。

王義因為長年逃亡錯過了好的機遇,所以他對兒子王遂可以說是要求十分嚴格。

一個沒落王族,將振興家族的希望都集中在了下一代身上。

王遂在老爹的教導下,成了很有學問的人,他不光學識淵博,還頗通醫理。

於是王遂去了劉邦兒子劉肥那裡任醫師兼門客。

雖然有點尷尬的是,王遂學華佗以身試藥,最後可能醫術並沒有像醫仙華佗那麼高明,於是他把自己毒死了。

但從中也不難看出,王遂是一個對理想很執著的年輕人。

王遂的兒子王賀又比父親離權利更進一步了。

因為王遂本身就是齊王劉肥的門客,所以他死後,兒子王賀直接就被朝廷封了個官職,

當時正值漢武帝攻打匈奴,國內朝局動亂,王賀負責鎮壓起義軍。

官職雖然不高,但好歹又回到了「士族」這個階層。

真正到了第四代,王禁這一代,也就是王莽的爺爺,他又比前兩代更加一步接近了權利中心,因為他學的是法律,又受著祖輩的蔭庇,直接在長安做起了廷尉史。廷尉相當於現在的檢察官,這可是一個深得肥缺,是一個離王權很近的官職。

歷史告訴你:不要小看了一個女人的能量

而讓王家徹底改變命運的,既不是學富五車深諳官場的王家元老們,也不是滿腔熱血發奮圖強的王家n代男丁,而是王禁的二女兒王政君,她十幾歲被選入宮做了「家人子」(類似於竇漪房剛入宮的角色)。

當時的皇帝是漢宣帝劉病已,就是那個對自己的平民皇后許平君念念不忘的傳奇皇帝。

曾祖是漢武帝劉徹,父親是戾太子劉據的長子劉進,根紅苗正的漢武帝嫡曾孫。

但因為巫蠱之案,流落民間最後又機緣巧合當上皇帝。

因對已故皇后許平君的「舊劍情深」,所以他非常寵愛皇后留下的嫡子劉奭。

故事也是很戲劇化,也許劉奭也深度遺傳了老爹的「用情至深」,以至於太子宮裡的司馬良娣死後,他就不再近女色。

漢宣帝一來為兒子的感情生活沒有著落十分操心,二來江山後繼無人肯定是萬萬不能的。

所以本著廣撒網的想法,多多的往痴情兒子後宮送美女。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王政君很幸運的成了那個,除了司馬良娣以外,第二個被太子劉奭驀然回首,那人盡在燈火闌珊處的女人。

於是很快的,王政君不負眾望的生下了漢宣帝的長孫劉驁,也就是太子劉奭的長子。

畢竟老皇帝盼了那麼多年終於迎來了嫡子的長孫,於是很快,王政君母憑子貴當上了太子正妃。

漢宣帝駕崩後,劉奭稱帝,王政君成為了正宮皇后,兒子劉驁成了太子。

也就是這個時候起,王家成了名副其實的「外戚」。

類似於漢武帝時候的衛青霍去病吧。

但不同的是,衛子夫有衛青霍去病,王政君卻只有一群從小紙醉金迷貪圖享樂的兄弟子侄。

但即便如此,她仍然憑藉一己之力,硬是把整個王家變成了權傾朝野的外戚家族。

整個王家,前後封侯的有10人之多,官至大司馬(相當於宰相)。

王莽,究竟是如何篡位的

如果古代有一種人叫「偽君子」,王莽應該算是偽君子裡面的頂流。

因為他從出生一直到53歲篡位前,他都是一個「聖人」般的角色。

他從小熟讀孔聖之道,嚴格按照儒家的要求規範自己的言行。

可以說是活生生的將自己打造成了「王聖人」。

「母親,這件衣服補一補還能穿。」

7歲的王莽作為一個官宦世家的子孫,和堂哥堂弟們過著完全不一樣的生活。

他總是十分勤儉樸素,每日裡做得最多的事情不是像兄弟們一樣外出惹事驕奢淫逸,而是在家熟讀儒學。

當然,這與王莽父親和爺爺相繼早逝,父親和姑姑又是同父異母,感情比較寡淡也有一定關係。

所以年幼的王莽其實是個家境清貧的「寒門子弟」。

也許是這段「不堪」的童年往事,讓王莽養成了「謹小慎微」「處處迎合」的性格。

他比同齡人更早知道應該如何迎合他人,應該怎樣打造自己「完美」的人設。

因為只有這樣,在這個權勢滔天的家族裡,自己這個被人排擠不受重視的晚輩,才會有出頭的機會。

「王莽真是個好孩子。」

「隔壁王家的孩子,整天都在屋裡讀書,哪裡像你,一天給我惹是生非。」

這樣的議論從小便在鄰裡間傳頌。

王莽,一直都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孝順長輩,友好鄰里,富有愛心,還飽讀詩書。

畢竟家族也是權傾朝野的外戚,加上王莽的口碑確實是十分不錯,

於是24歲的時候,他就被舉薦謀了一個官職。

而做官以後的王莽,卻是比之前更加謙遜有禮。

時年大旱,王莽看著因災情而顆粒無收的鄉親們,竟然難過的落下淚來。

回去以後,他便把自己微薄的薪水和家裡的收成一併送去給災民。

再後來,只要他聽說誰家有困難,總是傾盡全力去幫助。

一個20出頭的年輕人,本來從小就是「三好學生」,長大後更是成了「大善人」,而且做好事不是只做一天一件,而是十年如一日,寬待別人,嚴於律己。

哪怕日子富足了,他依然保持著簡樸度日的習慣。

不多時,王莽的名聲就在當地傳播開來。

加上他為官時期體恤百姓,當時的很多政令都是他出面請求為百姓謀福祉。

因為他的名聲很好,所以很多人都願意傾力支持幫助他,所以辦事也是十分順暢。

然後雖然是外戚,但他對待外人從不狐假虎威,對待自己家裡那些當初看不起自己的叔伯兄弟,他既不諂媚迎合,也不隨意得罪,對他們總是謙卑有禮,能出力一定鼎力支持。

王家因為本來就是外戚,加上後代們大多都不成器。

一些叔叔伯伯看到王莽如此「懂事」,年紀輕輕還聲望極好。

對他們也是「忠心耿耿絕無二心」。

又是自家子侄,逐漸的,很多政治力量就逐漸向王莽傾斜。

於是30歲出頭的王莽,在姑姑王政君和大伯王鳳的支持下,逐漸成為了王家下一代裡面的「中心人物」。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公元前8年,時年38的王莽已經做到了大司馬這個位置。

當時的皇帝是漢哀帝劉欣,(王政君兒子劉驁死後無子嗣)劉欣上位後,因外戚丁、傅兩家上台後,王莽一度被罷官回老家修養。

後來沒幾年劉欣駕崩,太皇太后王政君重掌大權,復王莽大司馬之位。

王莽和王政君共立新君漢平帝。

此時的王莽已經是安漢公了,但他依然出錢獻地賑濟災民。

主張增加博士名額,網羅儒生士人。

元始5年,14歲的漢平帝駕崩,王莽和王政君扶持年僅2歲的新君孺子嬰登基。

王政君年事已高,王莽幾乎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在王政君眼皮子底下悄無聲息的就完成了權利更替。

其實外戚弄權也不是什麼大逆不道的事,不論是王政君還是文武百官,都是能夠接受的。

只要國家治理得好,王莽就成了名垂青史的權臣。

但元始8年,王莽廢冒著天下之大不為廢掉了年僅5歲的幼帝孺子嬰,自己稱帝,改國號「新」。

而當時,滿朝文武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反對。

一是因為反對王莽的人在他上位後,都不知不覺被他幹掉了。

二是因為是王莽在篡位前的口碑非常好,深得百姓和士族儒生的愛戴。

三是因為王莽經歷了幾代帝王的權利更替,已經將國家最重要職位的人幾乎都換成了自己人。況且王家本身就是權傾朝野的外戚,樹大根深。

為什麼說王莽是穿越者

但王莽的新朝卻只維持了15年就滅亡了,其中很多原因後世認為是他在國家新建尚不穩定之時開展的各項改革:

1.土地國有,均勻分配;

2.廢棄奴婢制度;

3.修正官制和地名;

4.政府參與的方案經濟和國企專賣;

5.變革貨幣;

6.政府樹立貸款體系;

7.強迫勞動,消滅不勞動者;

8.將一天100刻的古計時法修正為一天120刻的新計時法;

9.將少數民族的封地變為郡縣,王降為侯。

以上改革,首先由於新朝初建自身的執行力跟不上等原因,大多數時候朝令夕改。

太多的變動引發了百姓的反感,造成了很多的不便,影響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經濟進步。

其次他一直致力於照顧「民生」,比如土地國有,廢黜奴隸,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貴族官僚階層的利益,少數民族降王爵等措施也幾乎將邊疆勢力得罪了個遍。

可謂王莽一上台,八方都不受益。

而當時的寒門士族,小老百姓卻遠沒有控制一個國家興衰的能力。

金錢和權利總是掌握在20%的人手裡,所以這些有錢有勢有兵的人不斷起義反抗王莽,最後王莽政權垮台。

結語:

看了王莽的篡位史,至少有一點是很讓人佩服的,就是他幾十年如一日的「裝」。

人說做一件好事容易,當一天好人容易,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當一輩子好人。

一個裝了50年的人,一朝得勢,一時得意也在所難免。

其次王莽的族人也是經歷了6代人的辛苦打拼,才最終成就了王莽。

所以縱觀歷史,不論是秦始皇還是漢武帝,一些特別偉大的人的功績,多半不是一代人的努力就能達到。

王莽後來的結局其實是很悲催的,新朝只維持了15年就被義軍推翻。

王莽更是被人殺掉後頭顱懸掛於城門外,後他的頭顱先後被5代帝王收藏。

但王莽其實也算是一個比較有情懷,想做一些事情的人。

從他超前的改革理念來看,他的很多改革就不是那個朝代的人能夠去思考的問題。

所以他被稱為「穿越者」。

雖然他的人品確實有欠考究,但說實話,他本人的思維卻是十分超前的。

參考文獻:

《通志·氏族略》

《王莽家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