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具爭議的古羅馬統治者,為何歷史上對戴克里先的評價褒貶不一?

纖塵歷史 發佈 2024-05-01T04:46:37.880489+00:00

引言:公元三世紀,羅馬帝國出現了一位極具創新精神的統治者——戴克里先。在他的統治時期,戴克里先推翻羅馬帝國的元首制度,隨後確立了羅馬的君主制度、共治制度,還完善了官僚體制。

引言:

公元三世紀,羅馬帝國出現了一位極具創新精神的統治者——戴克里先

在他的統治時期,戴克里先推翻羅馬帝國的元首制度,隨後確立了羅馬的君主制度、共治制度,還完善了官僚體制。

儘管戴克里先的鐵腕政策,充滿了統治者的朝氣,但歷史上卻將戴里克先的統治,作為古羅馬進入夕陽時期的標誌。

無論如何,作為閃光耀眼的帝國統治者,戴里克先在歷史上留下的光輝,值得我們回味。

結束混亂,初步確立君主制度

在過去兩百年裡,古羅馬帝國奉行著元首制。它曾是古羅馬政治體系中的輝煌。但從沒有不落山的太陽,也沒有任何制度,能夠永遠適合一個國家。

二世紀時的羅馬,長時間經歷軍事戰亂,軍隊在亂世中,獲得了極大的權力。各系軍隊權衡利弊、審時度勢,各自擁立能將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元首。

因此,這一時期的羅馬,甚至擁有多位元首。

正所謂「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戴克里先身負歷史的使命,成功結束了混戰。

為了使羅馬帝國和平穩定,戴克里先決定,直接為元首制度畫上句號,同時選擇君主製作為羅馬帝國新的政治制度。

從此以後,羅馬帝國的統治者,不再由民眾選舉產生,整個國家的統治者都迎合著「君權神授」的思想。

戴里克先通過宗教和禮儀,不斷強化他作為「眾神之父」的形象。他不僅身著黃金、真絲、寶石等奢侈品,還規定普通臣民需要和他保持距離。

此時的宗教,已然成為戴里克先強化君主專制的工具。他決心復興羅馬傳統宗教,以宗教的權威,賦予自身無上的權力,而軍隊與元老院的權力並不來自於神。只有他作為神的化身,具有最正統、最權威的統治權力。

但元首制度帶來的元首崇拜根深蒂固,戴克里先仍然被子民們尊稱為「奧古斯都」。而奧古斯都正是元首制度的第一代確立者。

實際上,與其說是戴克里先確立了君主制,不如說是歷史確立了君主制。元首制度在羅馬帝國的發展中,呈現出君主制的端倪。

最開始,羅馬的統治者只稱自己為「元首」和「第一公民」。逐漸地,統治者們甚至修建自己的神像、神廟。

元首奧勒良,甚至將所有羅馬人看作他的臣民,自己則是高貴的太陽神的化身。

與最初的「第一公民」相比,統治者自稱「神的化身」,滲透出君主高高在上的氣息。除此之外,他還將君主的頭銜刻在貨幣上。這樣高調的作風,無不演奏出君主制度確立的前奏。

分權思想,「四帝共治」政策的實施

在集權的同時,戴克里先的政治改革中,也透露出分權的思想,「四帝共治」模式就是很好的例子。

涅爾瓦時期也曾出現過「共治」的影子。但當時的羅馬帝國內憂外患,不僅行政體系不健全,還面臨著外族的入侵。因此,羅馬帝國的第一次共治以失敗告終。

三世紀時,由於混亂的局勢,共治現象更加頻繁。而共治的元首,大部分以血緣為紐帶,少部分是名義上的家人。

共治現象出現的原因十分值得探究。一般而言,沒有統治者願意分享自己的權力。但羅馬帝國曠闊的統治面積,促使共治現象產生。

在信息交通不便利,且統治制度不完善的情況下,統治者無法掌握整個帝國的信息。為了帝國總體的利益,統治者不得不讓度權力,將羅馬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

但共治只是羅馬帝國的一種浮於表面的解決對策,其並未解決古羅馬信息不便利與制度漏洞的根本問題。因此,羅馬帝國最終分裂為兩個不同的國家。

歷史上「兩君共治」,為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奠定了基礎。「四帝」分別是馬克西姆阿努斯、康斯坦提烏斯、伽勒里烏斯與戴克里先。他們分管帝國的四個區域,但四帝地位並不平等,戴克里先仍然是其中的領導者。

由於各元大將都獲得了某地區的最高權力,且位居不同的中心地,因此,從某種程度而言,分權制度,也降低臣子奪權篡位的可能性。

逐漸完善,不斷發展的官僚機構

君主制度確立後,羅馬帝國的官僚組織機構不斷壯大。有的官僚機構甚至承擔起曾經屬於元首的責任。

出於對過分壯大的元老院的忌憚,戴克里先徹底剝奪元老院的權力,轉而建立新的官僚機構代行元老院的職權。

與無數朝代相同,戴克里先利用新成立的官僚機構,培養自己的政治勢力,從而集中權力。

戴克里先借用共和制的官職構建新的中央體系,近衛軍長官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近衛軍長官作為首要行政官員,擁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甚至可以說,近衛軍長官是古羅馬帝國的攝政。

一般而言,國家的軍權、行政權會分而管之,以此防止官員權力過大危險君王。但近衛軍長官不僅擁有這兩項權力,甚至還擁有一錘定音的最高審判權和財政權。

對於地方,戴克里先實施行省制度。三世紀的戰亂,打亂了行省制度的排布,整個國家處於懸崖邊緣。

戴克里先針對這一現象加強中央集權,由中央統一領導地方政府,由君主親自任命重要地方官員,從而維護國家的穩定。

結語:

戴克里先時期的政治制度,都具有巨大的爭議性。

君主制度既服務於當時的政治形勢,又明目張胆地,打破了曾經較為平等的統治者與被統治

者的關係;四帝共治帶給羅馬帝國短暫的和平,但後期出現了更加慘烈的戰爭;官僚機構的完善,同時伴隨著冗雜與腐朽……事物的矛盾性在戴克里先的改革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但不論如何,戴克里先的改革,給羅馬帝國注入新的血液,為這棵參天大樹增添了新的枝葉。

參考文獻:

《羅馬史》

《羅馬帝國社會經濟史》

《羅馬帝國衰亡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