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伊士運河之戰:與英法以三大列強交鋒,埃及為何能逢凶化吉?

江湖小曉生 發佈 2024-05-01T05:12:11.661172+00:00

首先,猶太人建立的以色列,憑藉這次立國之戰,打服了周圍幾個阿拉伯國家,算是在巴勒斯坦地區穩住陣腳了,等於說這塊地盤換主人了。

第一次中東戰爭以後,中東地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首先,猶太人建立的以色列,憑藉這次立國之戰,打服了周圍幾個阿拉伯國家,算是在巴勒斯坦地區穩住陣腳了,等於說這塊地盤換主人了。

其次,埃及的法魯克王朝,在這一戰過後被推翻了!埃及共和國由此誕生,納賽爾雖然是第二任總統,但的確是埃及共和國的締造者,因此被稱為埃及國父,相當於埃及也換了主人。

兩次大換血過後,中東地區迎來了全新的局面。埃及作為阿拉伯國家的話事人,國家力量是周圍幾個阿拉伯國家裡最強的。因此以色列要想穩坐釣魚台,肯定要先把埃及打服了不可,等的就是一個機會。

與此同時,英法兩國在蘇伊士運河的利益,面臨著被埃及新主人收回的風險,因此英法兩國,也打算將這個新誕生的埃及共和國消滅在襁褓中。

這麼一來,英法以就有了共同的目標,把埃及打服了!第二次中東戰爭,也就是蘇伊士運河之戰,便拉開了序幕。


一、英法以走到一起,絕非偶然。

納賽爾這個猛男是個強硬派,這位老兄一上台就宣布了幾件大事。

  1. 第一,埃及共和國要從英法收回蘇伊士運河的主權,將來這裡的收入,就全歸埃及所有了!英法兩國氣的差點沒吐血。
  2. 第二,埃及共和國封鎖了亞喀巴灣的蒂朗海峽,這裡是以色列通往紅海的唯一出海口。
  3. 第三,埃及共和國不允許以色列的船隻,進入蘇伊士運河。

好傢夥,這3件大事,把英法以3國給得罪光了。尤其是以色列,面臨著被封鎖的危機,他們當然不可能坐以待斃。

英法這邊倒是想先通過聯合國對埃及施壓,因此召集了一場22國的大會,結果大家都不支持英法兩國的方案。

老大哥們都不管了,那英法可就要動用武力了!但是這個時候他們又考慮到了自己的身份,啥身份?一來,他們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二來,他們是二戰戰勝國(法國真要臉),所以他們不太願意自降身價,直接對埃及動手。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想到了以色列。以色列想要動埃及,那可不是一天兩天了。畢竟打服了埃及,以色列的好處實在是太多了。

比如說可以擁有出海口,同時可以讓阿拉伯各國都心驚膽戰,不敢再招惹自己。總之以色列有一萬條理由想要弄埃及。

既然目標一致,那就開干唄!他們的計劃是這樣的:

  1. 第一步,以色列先派遣大量戰鬥機,對埃及的西奈半島進行轟炸,以此吸引埃及的主力大軍。
  2. 第二步,英法兩國從賽普勒斯、馬爾他、亞丁、航空母艦上出發,用轟炸機將埃及的軍事基地給炸了。
  3. 第三步,英法聯軍從塞得港登陸,繼而攻入運河區。一旦占了運河區,那留在西奈半島的埃及主力,可就沒了退路了!
  4. 第四步,以色列大軍和英法聯軍,對埃及主力大軍進行包餃子。分贓時,以色列可以得到西奈半島,而英法則得到包括蘇伊士運河在內的埃及絕大多數地盤。

好傢夥,這一套組合拳,要是真的按計劃打下來,那真夠埃及喝一壺的,哪怕是直接導致亡國,也不是沒有可能。那麼埃及是怎麼脫險的呢?


二、美蘇態度,決定了埃及的生死。

納賽爾不愧是埃及國父,英法以按計劃進行後,逼迫納賽爾簽訂不平等條約,結果被納賽爾一口拒絕。

在這種情況下,英法以只好對埃及進行了各種狂轟濫炸。納賽爾不僅沒有屈服,反而帶領更多埃及軍民,開始了一場反侵略的戰爭。

一場閃電戰,沒多久便打成了持久戰。英法以3國也沒想到,埃及的納賽爾會這麼硬。當年他們收拾法魯克的時候,可是輕而易舉的啊!

有人說,正是納賽爾的這種威望和決心,才使得這場戰爭走向了勝利。其實這就比較扯淡了,畢竟埃及的實力擺在那裡,打完了就打完了。只要英法以3國不斷對埃及進行轟炸,那埃及亡國,只是時間問題。


那麼是什麼造成了局勢逆轉呢?其實美蘇兩國在其中的態度,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蘇聯,他們只用了3封信,就解救了埃及。

第一封信:給以色列。

蘇聯首先對以色列發出了警告:本古里安老弟,你要繼續這麼搞下去,那我們就很難保證以色列還能繼續以一個國家的形式存在於地球上了。

好傢夥,這話一出,以色列扛把子本古里安,立馬擦了一把汗。畢竟在蘇聯面前,以色列算個球啊!

第二封信:給英法。

這還沒完,蘇聯又給英法兩國寫了一封信:你們現在對埃及降維打擊,那麼咱問問你們,如果哪天,有一個比你們強大若干倍的國家,用更加先進的毀滅性的武器對付你們,你們又該咋整呢?

好傢夥,這封信去了以後,英法兩國立馬慌了啊,呆子都知道蘇聯口中的那種武器是什麼。誰也不願意做第二個日本。因此他們立馬跑去找他們的大哥老美:大哥啊,咱可都是北約成員國,是兄弟國家,關鍵時刻你可別掉鏈子啊!

第三封信:給美國。

英法以背後的老大,其實就是老美。既然小弟們都收到信了,他這個當大哥的,自然也少不了。

蘇聯給老美的總統艾森豪寫了這麼一封信:老艾啊,手底下的兄弟瞎胡鬧,你也不制止一下?手下人,不時常提點提點,很有可能引發三戰哦!

這封信去了以後,艾森豪也有點兒慌了。一邊是小弟們在尋求支持,一邊則是蘇聯的恫嚇,你讓老美何去何從?


三、一錘定音,埃及起死回生。

老美對英法其實也有點兒不滿,畢竟他們在瓜分埃及、掠取蘇伊士運河利益的計劃中,根本就沒把他們的大哥老美放在眼裡,甚至連口湯都沒打算分給老美。

老美這可就不太爽了,所以說,他們從心理上是不願意幫襯英法的。不過大家又都是北約的成員國,絲毫不管,面子上豈不是過不去?

因此,老美玩了一出無間道。

  1. 首先,他們對外宣稱,英法是自己的鐵桿盟友,誰敢動他們,就是動自己,那就死磕到底好了!
  2. 其次,他們對英法傳達消息,只要蘇軍不進攻歐洲,或者埃及不進攻英法的艦隊,那就不存在北約受到威脅的情況,那咱就不好出手了。
  3. 再者,他們要求英法兩國在12個小時之內,必須停火。

其實說了這麼多,只有最後一條才是關鍵。等於說,老美一錘定音,把英法給賣了。這麼一來,局勢便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為了保證小弟能聽話,老美選擇大量拋售英鎊,導致當年的英鎊直接下跌了15%左右。

再加上當時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對英法的貪婪行為,都表達了不滿。尤其是阿拉伯國家,紛紛中斷了英法兩國的石油供應。在這種情況下,英法無奈,只好選擇了罷兵。埃及就這麼奇蹟般地活了下來。


寫在最後:以色列還想找個台階下。

這裡面最尷尬的就是以色列了,被英法慫恿著打了這一仗,結果仗還沒打完,英法就先撤了,你說這不是扯犢子嗎?我還沒上車,你們沒發現嗎?

留在西奈半島的以色列軍隊這個時候,就顯得有點兒尷尬了。繼續往前推進?不怕吃蘇軍的鐵拳嗎?往回撤?對得起父老鄉親們的期望嗎?

為此,以色列遲遲不肯撤軍,直到4個月以後,埃及和以色列達成了協定,埃及在蒂朗海峽給以色列開了個口子,這樣以色列算是有出海口了,以軍才在1957年3月撤離了西奈半島。

這一戰絕對是納賽爾的封神之戰,雖然埃及沒打贏,但納賽爾的那種抵抗精神,成為了阿拉伯各國崇拜的對象。為此,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埃及一直都是阿拉伯各國的話事人,而納賽爾更是成為了阿拉伯聯盟的盟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