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德國沒錢時偷印英鎊有所成效,為何日本偷印卻一場空?

洞鑑歷史 發佈 2024-05-01T06:30:49.604063+00:00

1944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進入尾聲,無論納粹軍官們接受還是不接受,希特勒的野心已經走向了末日。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44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進入尾聲,無論納粹軍官們接受還是不接受,希特勒的野心已經走向了末日。

在德國軍官中有一些相對頑固的人,他們不甘心就這樣失敗。於是在德國二號人物希姆萊的授意下,納粹軍隊計劃在阿爾卑斯山築建工事,為帝國作最後的抵抗。

此時有一批軍隊押送著「薩爾森豪森集中營」中被關押的猶太人,要將他們轉移到奧地利的埃本塞。

這些猶太人要做的就是毀滅「伯恩哈德行動」中的證據,儘管他們知道,他們的生命也是證據的一部分,恐怕接下來迎接他們的只有死亡。

不過盟軍的進攻步伐遠超納粹軍官們的估計,因為德軍忙著逃命,這群來自「薩爾森豪森集中營」的猶太囚犯幸運的活了下來。

正因為他們的存在,才讓德國納粹偽造英鎊的醜聞大白於天下。

自1939年起到1944年為止,納粹共印刷偽造的英鎊超過1.35億,僅僅流向西班牙和葡萄牙等歐洲地區的,就超過了800萬。

茲事體大,以英國政府特派官員為主的調查團很快就來到當地並對此事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證實這是真實的。

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些偽鈔仿製得堪稱完美,哪怕是資深的銀行職員,一輩子和英鎊打交道的財務人員都很難辨別。

德國納粹偽造英鎊難道是因為沒錢花了?他們此舉的目的是什麼?

初次偽造試水

在1934年至1940年期間,英鎊使用的是佩皮亞特簽名的無防偽線版本。

因為英國是最早的一批資本主義國家,所以對於紙幣的設計還是十分先進的。不但其本身使用了十字交叉的亞麻紙質地,而且其實表面上還使用了層疊的壓縮工藝。

除了其本身自帶的防偽手段外,無論是表面的不列顛尼亞女神形象,還是獨特的水印方位工藝,均出自大師之手。

更值得一提的是貨幣自帶的編碼,是經過精密計算排列的一個數字系統,想要仿製可以說難如登天。難怪當時的英國人提起自己的英鎊,都自豪地稱它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

然而事實證明,人類的聰明才智是沒有盡頭的,或許造出和英鎊一樣美觀的紙幣並不容易,可如果只是簡單的仿製,那麼也並非沒有可能。

1939年9月納粹隊伍中的一個名叫阿圖爾·奈比的人,就突發奇想提議傾國家的全力偽造英鎊。

這個建議很快就被他的上級採納,並將詳細的計劃交給了當時的黨衛軍保安局局長海德里希。

海德里希看完這個提議後大加讚賞,並且親自在機密文件中叮囑道:

「請記住這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假冒,而是要做出和真實一般無二的原件來。要求只有一個,必須讓經驗優秀的財政人員都無法區分。」

大多數人偽造鈔票是為了以假亂真滿足個人貪慾。可是以國家的身份製造偽鈔又是為什麼呢?畢竟獲利再多也無法和整個國家的收入相比吧?

其實對於德國來說,這個做法相當於一次經濟戰。

試想一下如果突然有一批無法分辨,也不知來源的貨幣沖入市場,那麼也就意味著在貨幣泛濫而產品數量不變的條件下,貨幣的購買力將大幅度減少。

也就是人們口中的物價瘋漲,通貨膨脹,到時候一塊本來賣一英鎊的麵包,很可能短時間內就漲到成千上萬的價格。

如果納粹這樣做的話,對於英國國內的經濟環境將是一次重大的衝擊。而隨著英鎊貶值,英國在海外的貨幣信譽也將走向崩潰。

這一切都聯繫著英國的國力,納粹德國的這一招相當於在經濟戰場上同英國開戰。而希特勒沒有同意偽造美元,則是當時美國還處於觀望的狀態。

海德里希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就完成了整合德國最好的美術家、造紙技術專家和數學家的工作。

其中造紙專家和美術專家負責設計和製作,而數學家的任務是推算鈔票上的數字排序,保證每張偽鈔都有合理的流通時間。此時一個大規模製造假鈔的框架已經基本成形。

1940年初,第一批生產出來的偽鈔被通過特殊渠道送到了瑞士。此時的瑞士作為中立國,他們的銀行可以接受各國的貨幣自由兌換。

對於納粹來說幾個月的努力沒有白費,他們如願以償的用這些假英鎊換成了真法郎,常用的辨偽技術根本無法區分。

這一次的「成功」讓造假者徹底放下了戒備,從此後大批量的偽造英鎊從德國出發,湧向了世界各地。此時的海德里希又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這樣從歐洲其他國家進入英國的偽鈔數量太少,交易的速度也太慢,不如直接用飛機在英國空投偽鈔,這樣很快就能讓英國的經濟崩盤。

然而這個計劃在實施之前,計劃者海德里希就被捷克游擊隊幹掉了。1942年5月27日,海德里希在布拉格郊外受到槍擊,重傷不治死亡。

同年9月,英國人才發現了大批假英鎊湧入英國的證據,此時的他們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市面上的英鎊已經有了泛濫的趨勢了。

不過因為草創的時間不長,而且在印刷偽鈔時環境選擇的不佳,所以海德里希在生前印出的偽鈔也就40幾萬的樣子,遠遠達不到1944年上億的數量。

真正威脅到英鎊的貨幣信用的其實是他的衣缽傳人,另一位納粹上尉伯恩哈德。他接過「前輩的槍」,推行的「伯恩哈德行動」才是一記重拳。

伯恩哈德行動

伯恩哈德本來就是間諜組織麾下的一個負責人,他負責的工作是偽造。大到各種文件、護照、證件,小到服裝、飾品等等,都是伯恩哈德手下的工作室的業務範疇。

海德里希死後,德國納粹覺得偽鈔計劃不能就這樣放棄,於是這個任務就被派到了伯恩哈德的頭上。

伯恩哈德對於工作的隱秘性和保密性要求更高。他認為海德里希的失敗在於行事太過高調,所以導致無法大展拳腳。

所以他把製造偽鈔的工廠安排在了「薩克森豪斯」集中營的18和19區內,而負責生產的工人則是「就地取材」,由一群熟練的猶太囚犯完成,甚至從各個集中營中挖掘人才進行調配,完成了他的「偽鈔小隊」。

這些囚犯在被選中的時候,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內容是什麼。只是由荷槍實彈的德國士兵押解到了廠房內,接下來他們就被鎖在裡面。

其實不僅僅是他們,哪怕是參加押解和看守的德國軍人,同樣不知道這個神秘的廠房裡面究竟是在做什麼。

在開始工作之前,猶太工人們也被進行了警告:

「不得對所從事的工作議論和互相探討;所有在這裡看到和聽到的東西都不存在;如果有泄密者或者工作不努力者槍斃。」

但與此同時他們也得到了相較其他犯人更好的待遇,目的只有一個:開足馬力印偽鈔。

當時的德國納粹為這個秘密工廠定下的生產指標,是每個月60萬張,也就是說每個月將有300到600萬的假冒英鎊投入歐洲。

不過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及伯恩哈德野心的膨脹,納粹開始嘗試印刷更大面值的英鎊。

從開始的5磅到後來的10磅,最後發展到20、30磅面值的假幣。最高峰的時候每個月從這裡印出的假幣將近3000萬磅。

更加諷刺的是,在工廠的車間門上,德國納粹惡趣味的掛上了「英格蘭銀行」的牌子。遠在英國真正的英格蘭銀行怎麼也想不到,這裡印的英鎊數量通常幾個月就超過了英國全年的英鎊印刷量。

為了製造面值更大的50磅鈔票,納粹還抓來著名的偽鈔販子所羅門為他們服務。可以說為了能夠造出更多更完美的英鎊,伯恩哈德可謂是絞盡了腦汁。

這些假幣被德國納粹用在了世界各地的侵略中,其中有跡可循的包括:

營救納粹頭子墨索里尼的特別行動的經費;應付派遣到英國境內的納粹間諜的日常開銷;在巴爾幹地區的游擊軍事力量中購買武器和物資等等方面。

有時候根據需要,納粹政府還會派專人用假英鎊從中立地區銀行換取貨幣,之前的瑞士銀行就是第一位受害者。和它境遇相似的還有阿根廷,智利等南美國家。

「伯恩哈德行動」雖然只進行了短短2年,可是它對英鎊的影響無疑是深遠的。哪怕在二戰結束後的1946年,仍然有勝利歸來的英格蘭士兵使用假鈔。

1946年3月12日,一名倫敦士兵被捕,在他的身上攜帶著3500英鎊的小面值偽鈔。

當時的英國人還沒有意識到,幾乎大部分非本國流通的英鎊,都是出自德國集中營的猶太人之手。

不過好在此時的猶太工人們已經獲救,他們向盟軍坦誠了在印刷時採用的「小伎倆」。

在假英鎊的隱蔽角落,猶太工人留下了不容易察覺的特殊記號。只要知道了這個竅門,一般人也很容易分辨這張鈔票是否來自於薩克森豪森集中營。

憑藉著這個情報,英國人才能夠順利的區分真偽。

截止1951年1月,英格蘭銀行共截獲了各種面值的偽鈔超過186萬張,哪怕到了1959年市場上仍然會不時出現假鈔的影子。

此時英格蘭銀行已經累計銷毀偽鈔300萬張,金額超過了一億英鎊。此後對於再出現的偽鈔,英格蘭銀行都是採取全額兌換後銷毀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挽回了英鎊的流通地位。

也正是因為偽鈔的泛濫,英國政府才不得不下決心加強紙鈔的防偽設計。

1940年後發行的英鎊,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特殊金屬線,這在當時的世界範圍內算是一個比較先進的理念,這個做法也在後來被爭相模仿,開啟了各國制幣改革的先河。

無獨有偶,作為二戰時期發起戰爭的軸心國之一,日本軍國主義與德國納粹「先進思想」可謂一丘之貉。

日本偽幣製造

「七七事變」前夕,全面侵華前夕,日本也產生了製造假幣擾亂中國經濟的計劃。

為了更快的使我國的經濟崩潰,日本軍方決定在中國印製偽造貨幣,也就是當時國民黨政府發行的「法幣」。

法幣是在1935年開始,在中國國內流通的主要貨幣。它創造的初衷是幫助我國由銀兩,銀元向紙幣方向改變。

當時的法幣採用銀本位,即紙幣的價值和白銀的價格相掛鈎。作為貴金屬之一,白銀的價格本來相對穩定。可是由於美元的崛起和金本位的盛行,導致了法幣剛剛興起就遭到了迎頭痛擊。

此時的國民政府,雖然努力維持法幣作為主要貨幣地位不動搖的原則,可是承受的壓力還是很大的。

加上抗日戰爭中對於經濟的影響,導致法幣的貶值加快了速度。

從這一點上看,日本侵略者對於中國經濟的理解還是有所欠缺,他們把目光放在了偽造法幣上,本身就是一個收益有限的做法。

1937年日本軍事部門便得到情報,目前在中國境內流通的法幣大概14億元左右。為了達到擊潰法幣的地位,擾亂中國經濟的目的,日本軍方決定在全面侵華之前,印製40億元的假鈔投入中國市場。

淞滬會戰結束後,日本占領上海,並在這裡開始用大量假鈔購買商品。

在初期這一招起到了一定效果,確實給我國經濟造成了影響。

可是他們沒想到的是,當時在我國境內仍然有很多不同種類的貨幣處於流通中。其中的銀元,就是法幣最大的競爭對手。

而且或許是日本人把國民政府想得太有節操了,在他們還沒有印夠40億面值的法幣時,蔣介石政府已經開始大批量印製真幣了,而且一印就是500億元。

這下國內的物價短短一個星期的時間,就狂翻了幾番。此時無論是假鈔還是真幣,都已經跟廢紙沒有什麼區別了。

想像一下當買一袋麵粉需要用秤來計算貨幣重量的時候,這錢是真的還是假的真的重要嗎?如果再這麼繼續下去,很可能一張紙幣的價值就會掉到原材料成本之下了。

可以說這一次日本軍國主義的作法,並沒有起到如同德國納粹金融戰一般的「卓越」效果。

況且對於山河破碎、同仇敵愾的中國來說,只要還有一口氣,哪怕餓著肚子也要把侵略者趕出去,此時的民族仇恨已經超越了一切。所謂不破不立便是如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