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子阿炳:一個吃喝賭、敗光家財的人,竟然成為偉大的音樂家

溫暖的墨脫 發佈 2024-05-01T06:37:34.681561+00:00

一九七八年,小澤征爾,這位世界一流的指揮家,來到了中國。講到半途,這位大師「撲通」一下跪倒在地,興奮地說道:「這首曲子,只有跪下才能聽啊!」

一九七八年,小澤征爾,這位世界一流的指揮家,來到了中國。他是特地來聽一個十七歲的女孩彈奏二胡的。

講到半途,這位大師「撲通」一下跪倒在地,興奮地說道:「這首曲子,只有跪下才能聽啊!」


旁邊的翻譯大吃一驚,連忙將他扶了起來,鄙夷道:「這只是一個乞丐寫的歌而已。」

小澤征爾一句話也沒說,一直跪在地上,直到他把這一曲完整地唱了出來。

當他聽到這句話時,眼淚奪眶而出。他道:「我不配做這首歌的指揮,這是一首享譽全球的樂曲。」

這是一首名為《二泉映月》的曲目,作者是盲人阿炳。

瞎子阿炳,無錫的一個遊手好閒的流浪藝人,出身低微,生活貧困,喜歡抽菸,喜歡逛窯子,因為得了眼疾,他的眼睛已經看不見了。

正是這樣的一個墮落的紈絝子弟,創造出一首可以與貝多芬媲美的不朽的音樂,舉世聞名。

其中又有什麼傳說呢?

怎麼從一個無家可歸的人,變成了一位偉大的音樂家?

阿炳本名華彥均,無錫東亭人,人稱「阿炳」。

他生來就是個不幸的孩子。

他的母親是寡婦,父親是華清和的道士。後來,他們偷偷地生活在一起,並有了一個叫阿炳的孩子。

看到阿炳出生時,那張圓圓的、粉嘟嘟的臉蛋,那叫一個可愛。

阿炳的媽媽,卻怎麼也開心不起來,她撫摸著阿炳的臉蛋,默默流下了眼淚,她心中清楚,這個生下來就見不得光的孩子,註定要和她一起受罪。

襁褓中的阿炳更沒有想到,自己一出生,便成了罪惡的附屬品,背負了寡婦母親生活不檢點的罪名,遭人唾棄。

一個無辜嬰兒剛剛呱呱墜地,便要承擔起父母情感的孽債。

最終,秦氏以身殉情,自盡身亡。

阿炳可以埋怨上天的不公平麼?不能,因為他沒有選擇。

華道士為了保住雷尊殿和自己的名聲,阿炳被送回了農村的家鄉,交給了嫂子照顧。

當阿炳8歲時,華道士最終將阿炳帶到了雷尊殿,與他同住,卻不將阿炳的來歷說出去,反而要阿炳稱呼他為師父。

初來雷尊殿的時候,阿炳臉色蠟黃,骨瘦如柴,性格暴躁,三言兩語就暴跳如雷,典型的問題青年。

阿炳的各種惡習,華老道都看在眼中,心疼不已。他覺得,自己的兒子在別人家住了那麼多年,沒有受到父母的關愛,也不能責備他。

華道士用心照顧著阿炳,這讓瘦小的阿炳有了家的感覺。

華道士有「鐵手琵琶」之稱,他對阿炳非常看重,將阿炳送入私人學堂,手把手地教阿炳拉二胡,打鼓,琵琶,長笛,真真是傾囊相授。

閒來無事的時候,他就會彈奏一曲,阿炳不在學校的時候,他就會雙手撐著下巴,一動不動地聽著。

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他都會努力練習,哪怕十根手指在觸碰到古琴的時候,都會被劃出一道道血口子,甚至在古琴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疤痕。

阿炳頂著炎炎烈日,在寒冷的天氣里,敲著石塊和鼓,冷到會哆嗦,熱到大汗淋漓,但他沒有停止,雙手還是有節律地敲著石塊,他的雙手已經布滿了老繭,彈奏的時候,他的雙手都被汗水浸透了,這讓他更加的吃力。

功夫不負有心人,12歲時已經掌握多種樂器演奏技巧,18歲時,在無錫的道教樂壇上被稱為是一位優秀的表演大師。

阿炳在與華清和相依為命的日子裡,他是幸福的,雖然不稱呼師傅為父親,但日子就像父慈子孝那般生活。然而,難得的幸福生活在阿炳26歲時結束了。

1919年,師父病入膏肓,臨死之前,他將阿炳喊到他的病床上,告訴阿炳:「孩子,我是你的父親,非常對不起你,我離開後,你要勤加練習,把雷尊殿照顧好。」

他喊了二十幾年的師傅,原來是他的親爹,而他卻是一個野種,想到這裡,阿炳心中百感交集。

阿炳在他爹死後,接替了他爹的位置,成為了雷尊殿的掌舵人。

雷尊殿的香火一直很旺。如果阿炳好好管理雷尊殿,雷尊殿的供奉,足夠他一輩子吃穿不愁了。

可是阿炳接管雷尊殿後,自己開始開始飄飄然,同時被壞人胡大海引誘吃了鴉片,整個人變的奄奄一息,阿炳更加放縱自己,大把花錢,花天酒地,吃喝嫖賭樣樣精通。

進入命運的漩渦後,阿兵的精神和肉體都受到了極大的折磨,任何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都會讓他暴跳如雷。

漸漸地,阿炳對雷尊殿的管理,已經沒有了興趣,所以,雷尊殿裡的信徒,也就再也沒有來過。

35歲那年,阿炳患上了梅毒,未能及時救治,雙眼失明。

阿炳,這個為音樂付出一切的人,現在卻成了一個面黃肌瘦、面色蒼白、嗜酒如命的癮君子,瞎子,並被道教驅逐。

阿炳的「幸福生活」突然結束了,他失去了謀生的能力,只好在街上賣唱。

可阿炳雙目失明的模樣,卻讓人觸目驚心,雙目凹陷,眼球凸出,只剩下一片白色。當他在街上唱歌的時候,大家都避而遠之。

為了活下去,阿炳不得不尋求改變。

他身穿長袍,頭上挽著道冠,頭上帶著一副太陽鏡,背上一把古箏,右肩挎著一隻布囊,囊中放著一支長簫,還有一本曲譜,他右手持弓,左手按弦,一邊行走,一邊拉奏。

大街小巷,到處都是阿炳婉轉流暢,跌宕起伏,意境深遠的琴聲。

所有人都只聽到阿炳的曲子,充滿了悲涼,但他們並不知道,他就是在用這種悲涼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悲慘的人生。

賣唱的人,被人欺負,被人打罵,都是常有的事。

阿炳除了在街頭賣唱,他也經常到人多的茶樓、煙館之類的地方去,掙些零錢。

他發現,老百姓最喜歡聽的,就是那些民間的八卦,還有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

這給了阿炳創作的源泉。

他將聽到的各種民間趣事,編成簡單明了,通俗易懂的曲子,用說唱的形式表現出來。

阿炳的日子過得並不好,不過他卻是個有血性的人,不怕富貴,敢於為平民出頭,深得村民們的喜愛。

得知阿炳生活困難,華三胖常常無償地幫他修復樂器;當阿炳沒有吃飯的時候,餐館的老闆李喜福常常給他帶去了一些免費的食物;阿炳在下雨的時候,沒有賺錢的機會,會有人照顧他場子,幫他賺點錢。

患難夫妻,相惜相守。

了解阿炳的人,都很同情阿炳,見他雙目失明,便給他介紹一個寡婦,名叫董彩娣,兩人很快同居,一起過日子。

阿炳的叫董彩娣「阿彩」,阿彩出身貧窮,年輕的時候和一個賣鞋的結婚,生了兩子三女,後來因為賣鞋的去世了,只剩下她和5個孩子。

丈夫死後,阿彩根本無力養活5個孩子,她一人撫養五個小孩,日子過得很艱難,於是將他們都送人了,就是在那個時候,他遇到了阿炳。

阿彩雖然笨拙了點,但是對阿炳卻非常好,兩個人幾乎是寸步不離。

阿彩就像是阿炳的眼睛,天天拿著一條竹子拖著阿炳在大街上唱歌,他們兩個人走到哪裡,就在哪裡表演,成為街道上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阿彩很感謝阿炳,因為阿炳是她的家人,是她可以依賴的人,是她最大的保障。

兩人都是生活在最底層的人,相惜想守,互相依靠。

阿炳有了老婆後,為了賺錢,他拿著二胡,模仿別人的講話,然後將這些消息,結合當時發生的事情,編出一首歌謠,像故事一樣向別人講述。

慢慢地,阿炳演奏的曲子都被大眾喜歡,他們都要阿炳再演奏一首。

聽眾們的熱情激發了阿炳的音樂與藝術的熱情,讓他在更高的層面上尋求新的突破。

一聽到無錫來了有名的老師,他就會不顧一切的去拜見,向他討教。

阿炳為了能夠將《梅花三弄》演奏的更好,已經拜見了十八個老師。

阿炳聽聞張步蟾彈奏的一手好琴,便每日清晨都會守在門前,靜靜地聽他彈奏,然後默默地離開。

張步蟾受到阿炳的觸動,心甘情願將自己的彈琴經驗,傾囊相授。

阿炳廣拜名師,刻苦鑽研,不但能演奏出很多美妙的曲子,而且還能演奏出很多新的曲子,頭上能彈琵琶,背後能拉二胡,他處處都遊刃有餘。

《二泉映月》正是在這個時候創作出來的,它表現了受苦受難的阿炳發誓要與宿命鬥爭的精神狀,表現了他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與憧憬。

1950年12月4日,阿炳在貧病交加中去世。阿炳的作品還有很多,可惜只留下了《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等六首。

阿炳的一生,就像《二泉映月》裡的故事,充滿了大起大落。

阿炳的《二泉映月》是他一生中最經典的作品。在1985年,這首歌被美國認為是最流行的一首樂曲,受到了國際上眾多權威人士的高度讚譽。

2008年,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在中國首次環繞月球的人造衛星「嫦娥一號」升空的同時,唱響了整個世界和宇宙。

72年以前,街頭藝人阿炳從未想過,他嘔心瀝血寫出來的曲子,會成為一首經典之作,而他本人,也會成為一位民間藝術家。

阿炳活著的時候,曾經在陰霾里打拼過,以一種執著和執著的態度生活,最終在黎明來臨的時候,他卻滿懷悔恨地離開了人世。

阿炳是受難的土地上生長出來的,他吞下受難,以智慧的心靈滋潤,綻放出優美的樂曲之花,柔美、動人心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