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內編外人員同工同酬是個偽命題,不要被人帶節奏

逐浪的老人 發佈 2024-05-01T06:53:52.220919+00:00

要理清編外人員同工同酬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是編內編外?所謂編制內是指通過正式考試進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且在組織部、編辦、人社局內有註冊的工作人員。

要理清編外人員同工同酬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是編內編外?

所謂編制內是指通過正式考試進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且在組織部、編辦、人社局內有註冊的工作人員。

編外是指非組織部、編辦、人社局組織考試招聘,而是由用人單位招聘的工作人員。編外、非在編人員通常又可分為工勤人員、合同制工作人員、勞務派遣人員、臨時工。

通過上面的定義,便於我們理解什麼是編制內,什麼是編制外。

而這兩者的區別,透過定義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差異。

錄取方式不同

1、編制內通過組織部、編辦、人社局組織的固定流程的公務員、事業單位考試進入的;

2、編制外由用人單位自主招聘的,錄取流程、方式由單位自主決定。

身份不同

1、編制內人員在組織部、編辦、人社局均有註冊登記,屬國家公職人員;

2、編制外人員僅與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或者與人社局下屬三方勞務派遣公司簽訂勞動合同,嚴格意義上非國家公職人員。

工作權限

1、編制內人員經過嚴格的機關事業單位考試錄取,具備國家法律所賦予的相關執法權限;

2、編制外人員無相關執法權限,在單位僅從事基礎性輔助類工作。

除以上區別外,還有一項區別,也是大家經常提及的。

薪酬待遇區別

1、編制內享受完整的體制內待遇,涵蓋養老、醫療、住房等;

2、編制外僅享受一般企業待遇,在薪酬、養老、醫療、住房保障等力度上低於編制內。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已經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兩者差異。

兩者潛在的差異這方面不用說,相信大家也明白。

其實在國家法律層面也沒有所謂的編制內外同工同酬的說法,給大家看幾個案件。

這兩個案件,法院均拒絕了編內編外人員同工同酬的意見。

從法律層面來說同工同酬不是機械地認為所有人的工資都要一樣。

對於編制外人群,之前看到一位網友說得挺好的。

這是一個拿著2-3000多元工資水平的人群,而這份工資幾乎難以在城市裡面成家立業、養家餬口。他們絕大部分都是家庭條件殷實、有一定背景,極少數家境一般的人員也是利用這個接近體制內的機會,爭取以後能考入。他們和普通工薪階層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我們現在所提倡的嚴格意義上的同工同酬,實際上適用的是通過組織部、編辦、人社局組織的考試進入機關事業單位的人員。

他們因為地方編制的數量限制或者編制改革的原因,沒有編制身份。

通常表現的類型為員額制、備案制、參聘制等。

這些編制的特點是整體待遇基本與本單位員工相同,有聘用周期,容易在改革中被優化。

所以從體制內的角度來說,我們的人員基本上是達成了同工同酬同待遇。

當然,對於編制外人員想享受編制內人員同等薪酬待遇,國家對於特別優秀、突出貢獻的人員,還是給予了相關入編渠道。

關於編內編外同工同酬問題,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關鍵字: